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3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银黄退热洗剂熏洗治疗儿童流感临床观察
1
作者 祝丽霞 高作玺 谢春玉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银黄退热洗剂治疗儿童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儿童流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温水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予小儿银黄退热洗剂熏洗合流感常规治疗,温水组予温水浴合流感常规治疗,对照组单予流感常规治疗,治疗周...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银黄退热洗剂治疗儿童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儿童流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温水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予小儿银黄退热洗剂熏洗合流感常规治疗,温水组予温水浴合流感常规治疗,对照组单予流感常规治疗,治疗周期72 h。分析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48 h和72 h的流感各证候评分变化,评估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温水组及对照组(P<0.05,P<0.01,P<0.001),对照组与温水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温水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8 h和72 h总证候积分均显著减少(P<0.001),发热证候积分显著减少(P<0.001),且观察组治疗48 h后气促证候较温水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儿银黄退热洗剂合流感常规治疗较单纯流感常规治疗,可以更好地缓解流感引起的发热、气促等临床症状,为儿童流感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儿童 小儿银黄退热洗剂 熏洗
下载PDF
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生物活性指标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刘壮壮 康媛 +5 位作者 郭怡琳 郭欣慰 李西蒙 蔡润兰 高源 齐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期37-48,共12页
目的:寻找与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的生物活性指标,并探明此功效的生物活性量化值与柴胡皂苷a(SSa)和柴胡皂苷d (SSd)含量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煎药方式获得柴胡水煎液,并通过醇沉去除多糖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得到适宜体外实... 目的:寻找与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的生物活性指标,并探明此功效的生物活性量化值与柴胡皂苷a(SSa)和柴胡皂苷d (SSd)含量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煎药方式获得柴胡水煎液,并通过醇沉去除多糖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得到适宜体外实验的柴胡提取物。从抗炎、抗过敏、抗氧化应激及解热这4类与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的体外模型中筛选量效关系明确的生物活性指标,并赋予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对7个柴胡样品在各项指标上的作用强弱进行排序打分;分数与相应指标权重的积为该项得分;每项得分之和为该样品解表退热之生物活性量化值;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Gri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补体活化水平;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RAP)测定总抗氧化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中的SSa和SSd含量。结果:筛选得到4项关联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的量效关系明确的生物活性指标,分别为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LPS诱导THP-1细胞分泌TNF-α、总抗氧化能力及酵母多糖介导的替代途径补体活化。相关性分析显示,7个样品的SSa和SSd总量与解表退热的生物活性量化值不相关。结论:柴胡解表退热可能与其抑制促炎因子(NO)生成、压制内生性致热原(TNF-α)生成、抗氧化及抗补体C5a活化有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柴胡指标性成分SSa和SSd可能并非柴胡该功效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表退热 生物活性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D 抗炎 抗氧化 内生性致 补体
下载PDF
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王江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9-0132,共4页
观察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儿科门诊2023.1~6期间180例感冒发热患儿,根据交叉分组法分为C1和C2组,各90例。C1组予以对乙酰氨基混悬液口服治疗,C2组予以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直肠给... 观察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儿科门诊2023.1~6期间180例感冒发热患儿,根据交叉分组法分为C1和C2组,各90例。C1组予以对乙酰氨基混悬液口服治疗,C2组予以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直肠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用药接受度、退热效果,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1组中,3~6岁患儿的接受度94.44%明显高于C2组72.22%;C2组中,1~3岁患儿的接受度81.48%明显高于C1组55.55%,p<0.05。C2组患儿在1小时内退热率80.00%明显高于C1组66.67%,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小儿感冒发热,对乙酰氨基酚能够很好的退热,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相比于口服方式,应用退热栓直肠给药的退热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退热 感冒发 对乙酰氨基酚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发热模型大鼠的退热作用和机制研究
4
作者 洪倩 马增春 +3 位作者 王增慧 韩莉 王青 杨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研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制备酵母发热模型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柴桂低剂量组、柴桂中剂量组、柴桂高剂量组,每组9只,模... 目的:研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制备酵母发热模型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柴桂低剂量组、柴桂中剂量组、柴桂高剂量组,每组9只,模型组给予0.75 mL/kg剂量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布洛芬组给予0.75 mL/kg剂量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灌胃,柴桂各剂量组分别给予1.25 mL/kg、2.5 mL/kg、5 mL/kg剂量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灌胃;另取9只未造模大鼠为空白组,给予0.75 mL/kg剂量生理盐水溶液灌胃。给药1 h、2 h后,比较各组大鼠体温变化情况;给药2 h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下丘脑前列腺素E_(2)(PGE_(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1 h、2 h后各给药组大鼠体温升高幅度均有所降低,且随着时间延长体温下降趋势越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布洛芬组、柴桂各剂量组大鼠IL-1β、NO、MOP含量以及PGE_(2)、cAMP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柴桂各剂量组的效应强度与剂量均正相关,但均弱于布洛芬组。结论: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能够降低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体温升高,且退热作用较为温和;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炎症介质IL-1β、NO、MOP的生成与释放,减少下丘脑发热中枢PGE_(2)、cAMP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 退热作用 退热机制 模型大鼠 酵母 体温 炎症介质 下丘脑发中枢
下载PDF
布洛芬退热作用和对炎症因子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嘉璐 邓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12-1414,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布洛芬并与其他类型退热药物进行疗效比较确定其退热作用和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早期干预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88例患儿分为两组,布洛芬组(美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用药前后观察和记录体温、白...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布洛芬并与其他类型退热药物进行疗效比较确定其退热作用和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早期干预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88例患儿分为两组,布洛芬组(美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用药前后观察和记录体温、白细胞计数、血沉降、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等数值的变化,以估计其效果。结果:发现布洛芬组患儿退热时间比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白细胞计数、IL-6和血沉降的下降率比对照组高、P<0.05,CRP比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布洛芬组无服药后的副作用。结论:布洛芬(美林)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抑制IL-6有关,其退热效果好,副作用小,可使病程缩短,经济实用方便,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退热作用 布洛芬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临床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计数 血清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IL-6 TNF-α 白细胞介素 疗效比较 退热药物 临床应用 退热时间 0.05 抗炎作用 抗炎机制 退热效果
下载PDF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对流行性感冒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冰 关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 研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就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 目的 研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就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增加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20±0.30)pg/ml,白细胞介素(IL)-6(1.41±0.33)pg/ml,干扰素(IFN)-γ(0.093±0.019)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1.71±0.29)pg/ml,IL-6(2.03±0.35)pg/ml,IFN-γ(0.195±0.082)ng/ml]。观察组用药后4 h体温(36.94±0.21)℃,用药后12 h体温(36.35±0.18)℃,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后4 h体温(38.50±0.22)℃,用药后12 h体温(37.48±0.24)℃]。观察组鼻塞缓解(26.5±3.9)h,咳嗽缓解(32.2±3.6)h,畏寒缓解(10.5±1.4)h,咽喉痛缓解(29.2±2.1)h,肌肉酸痛缓解(32.6±2.8)h,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鼻塞缓解(37.5±3.9)h,咳嗽缓解(41.5±2.8)h,畏寒缓解(21.3±2.2)h,咽喉痛缓解(38.6±3.1)h,肌肉酸痛缓解(40.9±3.4)h]。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头晕(1.8%),对照组有1例腹泻(1.8%),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流行性感冒患者给予奥司他韦和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联合治疗可有效缩短疗程,快速缓解患者症状,让患者快速退热,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 奥司他韦 流行性感冒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医刮痧技术在外感发热患者退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万云 陈小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3期2291-2294,共4页
目的:探析中医刮痧技术在外感发热患者退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外感发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参照组护理的... 目的:探析中医刮痧技术在外感发热患者退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外感发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中医刮痧技术,比较两组患者降温幅度、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即时退热效果、炎症反应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干预1h、2h、3h后干预组患者的降温幅度更大(P<0.05)。干预组的体温恢复时间较参照组更短(P<0.05)。干预组患者即时退热有效率为98.33%,较参照组的86.67%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炎症反应指标水平相似(P>0.05);干预后,干预组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等指标水平较参照组更低(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较参照组的90.00%更高(P<0.05)。结论:中医刮痧技术在外感发热患者退热护理中可更快速帮助患者退热,即时退热效果理想,且能明显改善炎症状态,护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刮痧技术 外感发 退热护理 即时退热有效率 炎症反应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柴芩感冒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分子关联研究
8
作者 刘义钊 吴萍 +4 位作者 蒯梦妮 王艳 李双昕 雷思敏 张震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923-1926,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柴芩感冒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分子关联机制。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V 2.0版本软件的分析功能,建立柴芩感冒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多维网络,并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标进行分子对接可视化处理。结果... 目的探讨柴芩感冒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分子关联机制。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V 2.0版本软件的分析功能,建立柴芩感冒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多维网络,并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标进行分子对接可视化处理。结果分析发现柴芩感冒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干预作用可能与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级联、蛋白磷酸酶2A(PP2A)和即刻早期反应基因(IER3)调节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受体转录通路、中性粒细胞脱颗粒、FCER受体Ⅰ(FCERⅠ)介导核因子kB(NF-kB)活化、内源性甾醇、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I-3,4,5-P3,PIP3)激活AKT信号的调节等有关,并通过分子对接发现化合物香蜂草苷、甘草酸等与靶蛋白作用力较强的化合物分子。结论柴芩感冒退热颗粒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发挥治疗病毒性感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 网络Meta分析 柴芩感冒退热颗粒 病毒性感冒 中医药整合药理学平台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退热颗粒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程小娟 毕梦非 张荣珍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9期1591-1594,共4页
目的评估退热颗粒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成人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退热颗粒口服。观察两组退热时间(退... 目的评估退热颗粒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成人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退热颗粒口服。观察两组退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百分率、C反应蛋白(CRP)]、胸部CT吸收情况、单项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率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幅度,且大于对照组(P<0.05),CT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寒、头身疼痛、咽痛、口渴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退热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能缩短退热时间,改善症状,促进炎症吸收,提高疾病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退热颗粒
下载PDF
小儿退热口服液抑菌效力的测定研究
10
作者 肖建光 欧国栋 赖珊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测定和评价小儿退热口服液抑菌体系的有效性。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增加不同来源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挑战菌,确定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菌落计数方法,以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存活菌落数并换算成lg值,建... 目的:测定和评价小儿退热口服液抑菌体系的有效性。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增加不同来源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挑战菌,确定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菌落计数方法,以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存活菌落数并换算成lg值,建立了小儿退热口服液的抑菌效力检查方法。结果:小儿退热口服液抑菌体系对细菌类抑菌效果良好,对真菌类,有6批抑菌效果达不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结论:抑菌效力不符合要求的小儿退热口服液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风险,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抑菌体系,以保证小儿退热口服液在有效期内微生物数量符合药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小儿退热口服液 抑菌效力 微生物污染 有效性
下载PDF
感冒退热合剂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乙型流感疗效
11
作者 潘泉利 雷光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97-1103,共7页
目的 观察感冒退热合剂联合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乙型流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乙型流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研究组予感冒退热... 目的 观察感冒退热合剂联合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乙型流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乙型流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研究组予感冒退热合剂联合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评价两组疗效、恢复情况[鼻咽拭子乙型流感病毒抗原(IBV-Ag)是否转阴,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和体温是否恢复正常]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3^(+)、CD4^(+)、CD8^(+))、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研究组的IBV-Ag转阴比例,以及血清SAA、CRP和体温正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D3^(+)、CD4^(+)均较前明显升高(P <0.05),血清IL-6、TNF-α、IL-4、IFN-γ水平与CD8^(+)则均较前明显降低(P <0.01),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感冒退热合剂联合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乙型流感效果良好,能促进患儿恢复,增强机体免疫,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退热合剂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儿童 乙型流感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2
作者 刘佳 曹文轩 +3 位作者 黄剑 秦瑞瞳 李丽静 于澎 《人参研究》 2023年第6期27-32,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Xiaoer Chaigui Tuire Oral Liquid,XCTOL)治疗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Infection,CI)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XCTOL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联合Swi...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Xiaoer Chaigui Tuire Oral Liquid,XCTOL)治疗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Infection,CI)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XCTOL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联合SwissTarget Prediction平台检索XCTOL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Genecard数据库检索冠状病毒相关疾病靶点;Cytoscape3.7.2软件和STRING数据库进行“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和PPI网络的构建与拓扑分析,寻找关键成分和靶点;DAVID数据库对XCTOL与冠状病毒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Autodock1.5.6软件对活性成分和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获得XCTOL活性成分74个和潜在作用靶点169个;富集GO生物过程20个和20条KEGG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流感和肝炎病毒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XCTOL中多种成分作用与相关蛋白的对接活性,其中豆甾醇和芍药苷的对接活性最强。结论XCTOL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和细胞间信号转导等过程来控制CI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本研究为系统阐明XCTOL主要成分治疗CI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 冠状病毒感染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中医药特色疗法助小儿退热
13
作者 路静华 《妈妈宝宝》 2023年第5期96-96,共1页
发热是小儿的常见病,起病急,西医常采取解热退烧药物治疗,患儿可能会抗拒服药,依从性不高。中医药在小儿退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中医药特色疗法退热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中医药特色疗法 依从性 药物治疗 小儿退热 常见病 退
下载PDF
退热袋泡茶联合退热贴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患者60例的临床研讨
14
作者 骆秀英 罗国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095-0099,共5页
探讨退热袋泡茶联合退热贴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 年12月至2023 年5月在郴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外感发热患者60 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0例。对照组予以... 探讨退热袋泡茶联合退热贴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 年12月至2023 年5月在郴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外感发热患者60 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物理降温+西医抗感染/抗病毒,必要时加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治疗;观察组则予以一般物理降温+退热袋泡茶+退热贴穴位贴敷大椎及双侧合谷穴。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体温的变化。通过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相关检查指标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CRP的改变,对两种治疗方法对外感发热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评估,并监测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结果 采用中医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明显优于采用西医手段的组别(P<0.05)。当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体温变化时,差异并不显著,P值大于0.05。但从症状缓解的评分上看,采用中医手段治疗的组别分数显著低于西医组,这表明中医治疗在症状改善上更为出色。除了在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和可能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上(中医组较西医组明显),接受西医和中医治疗的病人在其他血液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两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治疗后对比,P<0.001,说明治疗后中医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说明中药对患者的免疫力具有调节作用;两组单核细胞百分比、经过治疗后,两组的CRP值比较均未显示明显的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上,两组之间也未出现显著的统计差距(P>0.05)。结论 退热袋泡茶联合退热贴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患者,可有效退热,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缩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热袋泡茶 退热 穴位贴敷 外感 大椎穴 合谷穴
原文传递
一例万古霉素药物热退热延迟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小会 彭丽 张庆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及退热延迟的临床特点及与感染鉴别诊断。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万古霉素药物热的诊治过程,分析万古霉素药物热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退热特点及处置措施。结果及时识别并成功处置了万古霉素药物热及...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及退热延迟的临床特点及与感染鉴别诊断。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万古霉素药物热的诊治过程,分析万古霉素药物热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退热特点及处置措施。结果及时识别并成功处置了万古霉素药物热及退热延迟,避免了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住院费用增长。结论熟悉药物热的特点、处置及转归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相关工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药物 退热延迟 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头孢呋辛酯联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巍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6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头孢呋辛酯联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头孢呋辛酯治疗,观察组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两组患儿均...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头孢呋辛酯联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头孢呋辛酯治疗,观察组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热、鼻塞等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WBC、IL-8、TNF-α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呋辛酯与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与血清指标,提高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儿科 头孢呋辛酯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退热穴位贴对上呼吸道伴发热患儿症状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建敏 赵伟伟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72-875,共4页
目的 探讨上呼吸道感染(URTI)伴发热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退热穴位贴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儿科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且经筛查符合研究的112例URTI伴发热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对照组患儿给... 目的 探讨上呼吸道感染(URTI)伴发热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退热穴位贴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儿科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且经筛查符合研究的112例URTI伴发热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头孢克肟与布洛芬治疗,研究组则在给予头孢克肟基础上,辅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中药退热穴位贴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患儿不同时间段体温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患儿炎性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统计治疗过程中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在治疗12 h、24 h后的体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研究组血清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中药退热穴位贴用于临床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炎性水平,更快地恢复患儿正常体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豉翘清颗粒 中药退热穴位贴 症候积分 体温
下载PDF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庞占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5期51-52,59,共3页
目的探究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78例,随机分为2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联合小儿柴桂退... 目的探究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78例,随机分为2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联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88%(88/89)较高(P<0.05),试验组发热、咳嗽消失时间较短,试验组患者血清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较高(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能缩短不良反应消失时间,提高患儿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喘嗽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脂多糖致肺损伤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亮 王超 +9 位作者 章子臻 张彦 陶瑞 耿嘉浩 董艳 王紫翰 胡慧子 储兆亿 马增春 洪倩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损伤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C_(1)组、C_(2)组、C_(3)组,8,16,32 mg... 目的探讨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损伤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C_(1)组、C_(2)组、C_(3)组,8,16,32 mg/kg),阳性对照组(D组,5 mg/kg连花清瘟胶囊),各10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一次性尾静脉注射脂多糖5 mg/kg,以复制肺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均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 d。检测小鼠肺组织干/湿质量比;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的血常规指标;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_(2)组、C_(3)组小鼠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LYMPH)均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红细胞比容(HCT)、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NEUT%)及肺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C_(1)组、C_(2)组、C_(3)组小鼠血浆中IL-1β和TNF-α及肺组织中IL-1β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肺损伤模型小鼠肺组织的炎性损伤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 脂多糖 肺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柴桂退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甜 孟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柴桂退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 目的探讨柴桂退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物质(S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3阳性(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及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桂退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桂退热颗粒 阿奇霉素 小儿 支原体肺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