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栽和直播油菜的氮肥施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寅 鲁剑巍 +4 位作者 李小坤 李继福 刘朋朋 徐维明 杨运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406-4414,共9页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对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状况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探寻直播油菜的氮素营养特点,比较和明确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和适宜施氮量的差异,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度在湖北省沙洋县...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对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状况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探寻直播油菜的氮素营养特点,比较和明确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和适宜施氮量的差异,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度在湖北省沙洋县布置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用量田间试验,开展田间调查和产量分析,根据肥效模型确定适宜施氮量。【结果】由于种植方式的不同,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育期内植株形态和生长发育特点存在较大差异。移栽油菜单株优势明显,植株各方面发育均好于直播油菜,而直播油菜具有群体优势,籽粒产量水平与移栽油菜接近。施氮有效促进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存在差异,移栽油菜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形成受氮素影响更为明显。直播油菜拥有庞大的根群结构,吸收土壤氮素的能力强,对外源氮肥需求量少于移栽油菜。本试验条件下,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8.4 kg.hm-2和130.3 kg.hm-2。【结论】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植株形态、生长发育及施氮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产量水平相近的情况下直播油菜氮肥适宜用量明显低于移栽种植。因此直播油菜的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油菜 直播油菜 肥效果 适宜施氮量
下载PDF
燕麦氮吸收利用特性与适宜施氮量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肖相芬 周川姣 +4 位作者 周顺利 胡跃高 任长忠 郭来春 王春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618-4626,共9页
【目的】明确燕麦对氮的吸收利用特性以及吉林白城地区适宜氮肥用量。【方法】以皮燕麦白燕7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设置5个氮肥梯度(0、30、60、90和120 kgN.hm-2),定位研究了两种燕麦氮吸收利用与产量形成的氮肥效应。【结果】... 【目的】明确燕麦对氮的吸收利用特性以及吉林白城地区适宜氮肥用量。【方法】以皮燕麦白燕7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设置5个氮肥梯度(0、30、60、90和120 kgN.hm-2),定位研究了两种燕麦氮吸收利用与产量形成的氮肥效应。【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越多,燕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积累量、总氮积累量、穗部氮积累量、转移量和花后吸收量越多,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素阶段吸收比例在低氮处理有苗期提高、灌浆后期降低的趋势,花前氮素转移率则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收获指数以中低施肥处理最高,不施肥或最高施氮处理最低。氮生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的年际间差异,年份与品种互作效应显著。氮肥显著影响燕麦产量(P<0.05),两种燕麦籽粒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90和120 kgN.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有随定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的趋势。【结论】施氮量显著影响燕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特性,品种间有差异,白燕7号较白燕2号对氮反应更敏感。4年的定位结果看,吉林白城地区氮肥用量90 kgN.hm-2可以实现燕麦高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吸收与利用 适宜施氮量 品种差异 定位试验
下载PDF
江浙油菜主产区冬油菜的区域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寅 鲁剑巍 +4 位作者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姜丽娜 张永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7-1128,共12页
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在江苏、浙江两省油菜主产区布置10组冬油菜的氮肥用量田间试验,研究施氮对产量、干重、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肥效模型确定该区域油菜的适宜施氮量,为农民合理施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油... 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在江苏、浙江两省油菜主产区布置10组冬油菜的氮肥用量田间试验,研究施氮对产量、干重、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肥效模型确定该区域油菜的适宜施氮量,为农民合理施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油菜施氮的增产效果显著,施氮270 kg hm-2时油菜产量达到最高的2 581 kg hm-2,较无氮区对照平均增产1 265 kg hm-2,增幅为121%。施氮明显增加了油菜的地上部干重,促进其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但过量施氮导致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出现降低,并导致氮肥利用效率的显著下降。各试验点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平均为199 kg hm-2,此施氮量条件下不仅大幅减少氮肥投入,还同时获得较高的区域产量水平和氮肥利用效率。分析认为,当前江浙油菜主产区冬油菜推荐施氮200kg hm-2,不同地区和田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肥效果 适宜施氮量 区域推荐
下载PDF
上海地区典型设施菜地的生菜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树美 诸海焘 +2 位作者 朱恩 余廷园 田吉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2,71,共5页
在设施大棚种植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生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量150 kg·hm-2相比,减少20%的氮素用量能保持生菜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维持蔬菜品质。施氮120 kg·... 在设施大棚种植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生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量150 kg·hm-2相比,减少20%的氮素用量能保持生菜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维持蔬菜品质。施氮120 kg·hm-2能使大棚生菜产量增加至5 353 kg·hm-2,氮素利用率达17.8%,净收入达12 091元·hm-2。生菜的叶片数、株高、生物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也在施氮120 kg·hm-2时最高。生菜叶片中的硝酸盐的积累与施氮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减少施氮能有效抑制生菜叶片中硝酸盐的积累。综合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对上海地区土壤含氮量较高的大棚,推荐生菜适宜施氮量为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施氮量 生菜 品质 养分利用率 菜地
下载PDF
广西赤红壤区玉米氮肥效应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金生 周柳强 +4 位作者 曾艳 谢如林 区惠平 朱晓晖 谭宏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1-558,共8页
【目的】确定广西赤红壤区玉米种植体系的农田适宜氮肥施用量,为该地区玉米产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春-秋连续2季播种种植玉米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180、240、300、360和480 kg/hm... 【目的】确定广西赤红壤区玉米种植体系的农田适宜氮肥施用量,为该地区玉米产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春-秋连续2季播种种植玉米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180、240、300、360和48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0~10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春、秋玉米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氮肥当季利用率则呈现显著降低趋势。②施用氮肥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以硝态氮为主,且硝态氮主要残留在0~40 cm土层,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③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0~100 cm土层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施氮量高于360 kg/hm^2时,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增加显著。土壤氮素盈余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春玉米生长季氮肥盈余部分绝大多数在土壤中残留,到秋玉米季继续施用高量氮肥,则同时显著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和表观损失,且氮素表观损失量增幅更大。④土壤无机氮残留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指数增加关系,氮肥当季利用率与施氮量呈幂函数降低关系,春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00和322 kg/hm^2处,秋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11和300 kg/hm^2处。【结论】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春秋连作体系中的氮肥残留后效作用,兼顾作物产量、环境效应与肥料效应,广西赤红壤玉米种植区的适宜氮肥季用量为N 200~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适宜施氮量 素平衡 肥利用率 赤红壤
下载PDF
贵州水稻品种适宜施氮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敏 姬广梅 +4 位作者 罗德强 江学海 周维佳 王学鸿 李树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91,共4页
为明确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及适宜施氮量,以贵州省生产上广泛使用以及具有高产潜力的35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10,12.5,15,17.5kg/667m^2),研究各水稻品种(组合)在不同施氮条件下的平均产量、最高产量及适宜施... 为明确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及适宜施氮量,以贵州省生产上广泛使用以及具有高产潜力的35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10,12.5,15,17.5kg/667m^2),研究各水稻品种(组合)在不同施氮条件下的平均产量、最高产量及适宜施氮量,并进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35个参试品种施氮区平均产量变幅为523.6-833.4kg/667m^2,参试品种的最高产量变幅为562.4-856.9kg/667m^2。2)适宜施氮量为10kg/667m^2的水稻品种有2个,占5.7%;适宜施氮量为12.5kg/667m^2的水稻品种有9个,占25.7%,适宜施氮量为15kg/667m^2的水稻品种有20个,占57.1%;适宜施氮量为17.5kg/667m^2的水稻品种有4个,占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组合) 适宜施氮量 基因型差异 贵州
下载PDF
烤烟新品种在豫西烟区的表现及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胜利 陈进红 +1 位作者 苏永士 李建平 《科技通报》 2006年第4期510-514,共5页
为解决烤烟品种单一化问题。研究了近年来审定的6个烤烟品种在豫西烟区的综合表现及其最适施肥量。结果表明,云烟87综合性状显著优于对照NC89及其他品种,云烟85次之,秦烟1号与对照产值相当。云烟87、云烟85、秦烟1号在豫西烟区具有较大... 为解决烤烟品种单一化问题。研究了近年来审定的6个烤烟品种在豫西烟区的综合表现及其最适施肥量。结果表明,云烟87综合性状显著优于对照NC89及其他品种,云烟85次之,秦烟1号与对照产值相当。云烟87、云烟85、秦烟1号在豫西烟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配套施肥量研究表明,云烟87和云烟85具有较强的耐肥性;在豫西烟区,云烟87、云烟85的适宜施氮量为67.5 kg·hm^(-2),秦烟1号为5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综合表现 适宜施氮量 豫西烟区
下载PDF
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谭京红 吴启侠 +2 位作者 朱建强 柯鑫瑶 马泓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2-131,共10页
为探寻江汉平原棉区麦后移栽棉模式最适宜施氮量,以中棉所63为研究对象,于2018—2019年连续2年进行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45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对麦后移栽棉的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 为探寻江汉平原棉区麦后移栽棉模式最适宜施氮量,以中棉所63为研究对象,于2018—2019年连续2年进行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45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对麦后移栽棉的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株倒4叶SPAD值呈增加趋势,花铃期倒4叶SPAD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关系。以施氮量在270~360 kg·hm^-2之间籽棉占整株干物质量比例较大,且氮素向生殖器官转移速率最大。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的棉花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均最高。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8.75 kg·hm^-2(2018年)、310.64 kg·hm^-2(2019年),产量潜力可达到4463.58 kg·hm^-2(2018年)、4662.53 kg·hm^-2(2019年)。综合棉花生长、产量、氮素迁移及利用的结果,推荐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0.64~318.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移栽棉 适宜施氮量 生物 素利用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氮肥应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武金果 《河南科学》 2013年第11期1891-1896,共6页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氮肥施用提供指导,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分析了2005—2009年在河南省进行的489个"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全省、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7.1%、32.8%、51.1%、...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氮肥施用提供指导,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分析了2005—2009年在河南省进行的489个"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全省、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7.1%、32.8%、51.1%、31.5%、36.2%和35.0%;平均分别增收1913、1715、2199、1773、2185和1776元/hm2;氮肥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9.9、9.1、10.9、9.4、11.5和9.2 kg/kg,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40.3、39.2、37.7、41.4、45.3和38.9 kg/kg,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4.7%、23.3%、29.5%、22.4%、25.2%和23.3%,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2.2%、27.0%、15.9%、47.2%、38.2%和42.3%.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适宜施氮量平均分别为134、156、148、169和16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肥利用率 适宜施氮量
下载PDF
黔西北山区粳稻新品种毕粳39号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本勋 张时龙 +1 位作者 叶永印 张玉龙 《陕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1期11-11,14,共2页
以毕粳 3 9号为供试材料 ,设置 5个施氮处理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毕粳 3 9号最适施氮量为每公顷施尿素2 2 5 kg。在适宜施氮量的基础上 ,毕粳 3 9号获得高产 ,... 以毕粳 3 9号为供试材料 ,设置 5个施氮处理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毕粳 3 9号最适施氮量为每公顷施尿素2 2 5 kg。在适宜施氮量的基础上 ,毕粳 3 9号获得高产 ,必须以适宜穗数为前提 ,以形成足够穗粒数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山区 粳稻 毕粳39号品种 适宜施氮量
下载PDF
适宜施氮量提高温室砂田滴灌甜瓜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率
11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6期234-234,共1页
为解决设施砂田甜瓜生产中的水肥瓶颈问题,该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西北旱区设施砂田甜瓜传统水肥管理与滴灌施肥处理对不同生育时期甜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从而确定甜瓜高效的灌溉方式及适宜的氮肥用量。
关键词 甜瓜生产 水肥管理 品质 利用率 适宜施氮量 砂田 滴灌 温室
下载PDF
适宜施氮量保证滴灌日光温室黄瓜番茄产量降低土壤盐分及氮残留
12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6期227-227,共1页
农民传统过量肥水供应可能导致土壤氮素和盐分积累,滴灌施肥能在根区精确供应肥水以满足作物需求。为明确膜下滴灌日光温室黄瓜一番茄轮作体系氮素供应对土壤氮残留、电导率及作物产量和根干质量的影响,该研究设计空白(NN)、有机肥... 农民传统过量肥水供应可能导致土壤氮素和盐分积累,滴灌施肥能在根区精确供应肥水以满足作物需求。为明确膜下滴灌日光温室黄瓜一番茄轮作体系氮素供应对土壤氮残留、电导率及作物产量和根干质量的影响,该研究设计空白(NN)、有机肥对照(MN)、优化供氮(RN)、高量供氮(HN)、传统供氮(CN)5个处理,进行了2008~2010年6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素供应量的增加,根层土壤硝态氮和电导率显著增加,CN处理加快并加剧了土壤硝态氮和盐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黄瓜 黄瓜番茄 滴灌 作物产 适宜施氮量 土壤盐分 残留 土壤硝态
下载PDF
“宁麦13号”适宜施氮量及运筹比例研究初探
13
作者 顾月萍 陈国祥 +1 位作者 钱小萍 夏春霞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5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适宜施氮量 沿江高沙土地区 比例 运筹 江苏省农科院 大面积生产 宁麦9号
下载PDF
滨海盐碱稻区水稻氮肥适宜用量及运筹模式研究
14
作者 李波 曲航 +4 位作者 宫亮 金丹丹 于广星 郑文静 孙文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通过在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氮肥用量(0~420 kg/hm^(2))和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3∶1与4∶3∶3,以下简称6∶3∶1模式与4∶3∶3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 通过在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氮肥用量(0~420 kg/hm^(2))和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3∶1与4∶3∶3,以下简称6∶3∶1模式与4∶3∶3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调查研究表明,两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平均茎蘖数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0),同时,6∶3∶1模式下氮肥用量对水稻平均茎蘖数的影响程度高于4∶3∶3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施氮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了两者符合线性加平台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得到6∶3∶1模式与4∶3∶3模式下的最佳施氮量(EONR)分别为216 kg/hm^(2)(210~235 kg/hm^(2))与316 kg/hm^(2)(300~332 kg/hm^(2)),6∶3∶1模式的EONR比4∶3∶3模式高46.3%。通过考查两种氮肥运筹模式下的氮素利用率指标,发现4∶3∶3模式下各处理氮素利用率(37.2%~40.8%)显著高于6∶3∶1模式(29.9%~34.2%)。通过分析稻米营养与食味品质,在兼顾产量的前提下,再次明确了6∶3∶1模式与4∶3∶3模式下适宜氮肥用量分别为300~332与210~235 kg/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以及稻米品质3个指标,推荐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210~235 kg/hm^(2),最宜采用的氮肥运筹模式为4∶3∶3。研究结果可以为辽河三角洲盐碱稻区合理施肥与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为该地区水稻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滨海盐碱稻区 与品质 适宜施氮量 肥运筹模式
下载PDF
推荐氮肥适宜施用量的方法论刍议 被引量:146
15
作者 朱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对推荐氮肥施用量的两种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根据80年代和2003~2004年在太湖地区进行的氮肥施用量试验网的水稻和小麦田间试验结果,对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法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以区域平均适... 本文对推荐氮肥施用量的两种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根据80年代和2003~2004年在太湖地区进行的氮肥施用量试验网的水稻和小麦田间试验结果,对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法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以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作为宏观控制的基础,结合田块具体情况进行微调”的推荐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施氮量 推荐 水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稻麦轮作条件下冬小麦适宜施氮量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欣欣 石祖梁 +2 位作者 王久臣 王飞 江荣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15-3022,共8页
为推动长江流域稻茬冬小麦氮肥的合理施用,研究了施氮量(0、120、210、300 kg·hm^(-2),分别表示为N_0、N_1、N_2、N_3)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植株系统氮素平衡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为推动长江流域稻茬冬小麦氮肥的合理施用,研究了施氮量(0、120、210、300 kg·hm^(-2),分别表示为N_0、N_1、N_2、N_3)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植株系统氮素平衡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至拔节期,不同施氮处理的硝态氮均显著运移至60 cm土层。拔节后追施氮肥显著提高了N_1、N_2处理0~40 cm土层和N_3处理0~6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而成熟期的硝态氮主要积累于0~40 cm土层。氮素平衡分析表明,氮素吸收、残留、损失因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而异,越冬至拔节期是氮素表观损失的主要时期;小麦全生育期植株的氮素积累量、无机氮残留量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通过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边际收益综合分析,稻茬小麦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的适宜氮肥用量为250 kg·hm^(-2),基肥与拔节肥的比例为5∶5,相应获得的籽粒产量为68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平衡 Coase原理 边际产 适宜施氮量
原文传递
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协调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宪龙 路永莉 +3 位作者 同延安 马海洋 陈毓君 丁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115-6123,共9页
为了确定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兼顾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通过玉米-小麦-玉米连续3季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表观损失和土壤氮素平衡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年份... 为了确定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兼顾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通过玉米-小麦-玉米连续3季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表观损失和土壤氮素平衡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年份作物产量和3季作物累计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累计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显著的降低趋势。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低量施氮时(小麦施N<150 kg/hm2,玉米施N<180 kg/hm2),氮肥残留显著增加,表观损失和损失率变化不明显,而高量施氮时(小麦施N>150 kg/hm2,玉米施N>180 kg/hm2),氮肥残留变化不明显,表观损失和损失率却显著增加。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矿质氮在土壤较深层次(100—200cm土层)大量累积是氮肥表观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施N 150 kg/hm2、玉米施N 180 kg/hm2时,作物即可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且能保持作物收获前后土壤无机氮库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可将氮肥表观损失降至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适宜施氮量 残留 表观损失
下载PDF
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经济生态施氮量及对氮素环境承受力 被引量:38
18
作者 李玉英 余常兵 +3 位作者 孙建好 李春杰 李隆 程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7,共5页
通过河西走廊灌区田间试验,对不同施氮水平下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的生产力、氮素吸收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累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探讨了间作系统的经济生态施氮量。结果表明间作系统的生产力与施氮量的线性加平台模型的相... 通过河西走廊灌区田间试验,对不同施氮水平下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的生产力、氮素吸收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累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探讨了间作系统的经济生态施氮量。结果表明间作系统的生产力与施氮量的线性加平台模型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0~160 cm土壤无机氮累积量与施氮量间以二次曲线模型相关性最高;种间互作显著提高系统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增幅分别为23%和33%;间作系统生产力、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氮肥量和种间互作使作物发生氮素"奢侈吸收"。如果充分考虑到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则间作系统适宜施氮量为186 kg/hm2,对应生产力为10.6×103 kg/hm2,增产14%,节约38%氮,减少75%土壤无机氮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玉米间作 素吸收利用率 土壤无机累积 适宜施氮量
下载PDF
氮钾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姜汉川 居立海 《当代蔬菜》 2006年第1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番茄品质 单果重 速效钾 维生素 钾肥用 适宜施氮量 番茄生长 增产效果 增产效益 经济效果 水溶性糖 商品果率 钾配 死株率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宁南山区地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慧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4期13-15,24,共4页
针对彭阳县覆膜玉米氮肥施用量不明确、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开展地膜玉米氮肥效应研究,设不施任何肥料,施N肥0、105、210、315、420 kg/hm^(2)6个处理。结果表明:6个处理中,施氮量为31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达15038.1 k... 针对彭阳县覆膜玉米氮肥施用量不明确、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开展地膜玉米氮肥效应研究,设不施任何肥料,施N肥0、105、210、315、420 kg/hm^(2)6个处理。结果表明:6个处理中,施氮量为31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达15038.1 kg/hm^(2),净收益最高,达12507.00元/hm^(2)。通过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分析可知,施氮量为333 kg/hm^(2),玉米产量最高为15225.0 kg/hm^(2);施氮量为306 kg/hm^(2),玉米产量为经济产量,达15186 kg/hm^(2)。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平均为44.8%,每百公斤籽粒吸收氮量平均为1.879 kg。因此,在宁南山区地膜玉米生产中氮肥施用量的适宜范围为306~33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玉米 肥利用效率 适宜施氮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