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碳(BC)作为可吸入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大气黑碳浓度地面观测网络和数据共享体系,区域尺度黑碳浓度产品的精度验证和适用性评价比较有限。...黑碳(BC)作为可吸入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大气黑碳浓度地面观测网络和数据共享体系,区域尺度黑碳浓度产品的精度验证和适用性评价比较有限。本文从已发表文献中提取我国126个站点的1616个BC月监测数据,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对MERRA-2(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Version 2)和TAP(Tracking Air Pollution in China)的BC数据进行全面的精度验证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①MERRA-2与TAP均低估了我国大气BC浓度,其中MERRA-2低估程度为8.13%,TAP低估程度为19.51%。TAP的大气BC浓度与地面站点监测数据的相关性〔R=0.62,模拟实测两倍因子(FAC2)=0.69〕高于MERRA-2(R=0.46,FAC2=0.58),MERRA-2的20年平均大气BC浓度(3.61μg/m^(3))更接近地面站点平均大气BC浓度(3.97μg/m^(3))。②MERRA-2和TAP的大气BC浓度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精度存在较大差别,MERRA-2在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的精度优于TAP。两个数据集在西南地区都有较高的精度(R为0.68~0.84,FAC2为0.71~0.79),在华北地区精度均较低(R为0.41~0.48,FAC2为0.64~0.77)。③MERRA-2与TAP大气BC浓度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二者在四川省大气BC浓度差异(0.0045μg/m^(3))最小,在北京市差异(2.11μg/m^(3))最大。研究显示,MERRA-2有更长的时间跨度,而TAP更能准确表现大气BC浓度的空间分布,且二者在不同地区表现出较大差异。展开更多
[目的]梳理分析现有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及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目的]梳理分析现有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及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数据库,搜集与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3月。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归纳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结果]共纳入7篇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文献和31篇中医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文献。研究发现,不同适用性评价方法对评价维度侧重各异,且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开发评价工具过程中常用德尔菲法。目前中医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研究采用的方法及工具较单一,但中医技术标准适用性总体评价结果良好。[结论]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不同类型标准适用性评价工具的开发以及中医技术标准适用性提高等方面仍有待完善,未来的研究应当着重于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改进。展开更多
文摘黑碳(BC)作为可吸入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大气黑碳浓度地面观测网络和数据共享体系,区域尺度黑碳浓度产品的精度验证和适用性评价比较有限。本文从已发表文献中提取我国126个站点的1616个BC月监测数据,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对MERRA-2(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Version 2)和TAP(Tracking Air Pollution in China)的BC数据进行全面的精度验证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①MERRA-2与TAP均低估了我国大气BC浓度,其中MERRA-2低估程度为8.13%,TAP低估程度为19.51%。TAP的大气BC浓度与地面站点监测数据的相关性〔R=0.62,模拟实测两倍因子(FAC2)=0.69〕高于MERRA-2(R=0.46,FAC2=0.58),MERRA-2的20年平均大气BC浓度(3.61μg/m^(3))更接近地面站点平均大气BC浓度(3.97μg/m^(3))。②MERRA-2和TAP的大气BC浓度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精度存在较大差别,MERRA-2在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的精度优于TAP。两个数据集在西南地区都有较高的精度(R为0.68~0.84,FAC2为0.71~0.79),在华北地区精度均较低(R为0.41~0.48,FAC2为0.64~0.77)。③MERRA-2与TAP大气BC浓度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二者在四川省大气BC浓度差异(0.0045μg/m^(3))最小,在北京市差异(2.11μg/m^(3))最大。研究显示,MERRA-2有更长的时间跨度,而TAP更能准确表现大气BC浓度的空间分布,且二者在不同地区表现出较大差异。
文摘[目的]梳理分析现有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及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数据库,搜集与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3月。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归纳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结果]共纳入7篇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文献和31篇中医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文献。研究发现,不同适用性评价方法对评价维度侧重各异,且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开发评价工具过程中常用德尔菲法。目前中医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研究采用的方法及工具较单一,但中医技术标准适用性总体评价结果良好。[结论]技术标准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不同类型标准适用性评价工具的开发以及中医技术标准适用性提高等方面仍有待完善,未来的研究应当着重于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