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人参二醇组皂苷选择性制备人参皂苷20(S)-Rg3和Rg5及其生成机理研究
1
作者 张浩然 朱小涵 +3 位作者 张跃伟 李琳 李玲 成乐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7,共9页
该文以原人参二醇(protopanaxadiol,PD)型皂苷为原料,盐酸为催化剂,选择性制备稀有人参皂苷Rg5和20(S)-Rg3。主要探索了酸浓度、乙醇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制备人参皂苷20(S)-Rg3和Rg5的影响,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人参皂苷Rg... 该文以原人参二醇(protopanaxadiol,PD)型皂苷为原料,盐酸为催化剂,选择性制备稀有人参皂苷Rg5和20(S)-Rg3。主要探索了酸浓度、乙醇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制备人参皂苷20(S)-Rg3和Rg5的影响,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人参皂苷Rg3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当PD型皂苷质量浓度为15 mg/mL,HCl浓度为0.02 mol/L,乙醇体积分数为99%,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5 h时,20(S)-Rg3和Rg5收率分别为15.32%和50.12%,20(S)-Rg3的de值为98.28%。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反应机理表明,PD皂苷在盐酸催化下高立体选择性地生成Rg3是S_(N)2机理。该方法催化剂价廉易得,操作简单,在生成Rg5的同时又能高立体选择性生成20(S)-Rg3,为一步合成多种高活性稀有人参皂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人参二醇组皂苷 人参皂苷Rg5 20(S)-人参皂苷-Rg3 选择性制备 生成机理
下载PDF
一种新的低温固相法选择性制备单斜相钒酸铋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强华 朱毅 +2 位作者 郭佳 王姣 张渊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一种新的低温固相法,通过控制研磨时间选择性制备高质量的单斜相BiVO4。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表...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一种新的低温固相法,通过控制研磨时间选择性制备高质量的单斜相BiVO4。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研磨时间、干燥时间和水含量对单斜相BiVO4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该方法具有合成温度较低,能耗较少,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等优点。最后,对低温固相法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铋 低温固相反应 选择性制备
下载PDF
选择性制备浓缩血小板成分制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殷芳 陆盈 +2 位作者 李阿中 郑茵红 王拥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19-220,223,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制备前检测待制备全血的血小板计数,选择性制备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s,PC),探讨提升制备PC效率的方法。方法采集124例健康献血者全血400 ml,采用白膜法分离制备PC。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对照组:新鲜采集的全血... 目的通过研究制备前检测待制备全血的血小板计数,选择性制备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s,PC),探讨提升制备PC效率的方法。方法采集124例健康献血者全血400 ml,采用白膜法分离制备PC。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对照组:新鲜采集的全血在6 h之内直接分离制备PC;实验组:新鲜采集的全血在6 h之内先进行血小板计数,剔除计数<130×10^9/L的全血之后进行PC的分离制备。检测PC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与p H值。结果实验组制备的PC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330 8,P <0. 05)。结论在制备前检测待制备全血的血小板计数,选择血小板计数≥130×10^9/L的全血制备能够显著提高PC计数合格率,提升PC的制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浓缩 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选择性制备 白膜法
原文传递
半导体型与金属型单壁碳纳米管的“原位”选择性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成志 李芳莹 潘春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12-4020,共9页
单壁碳纳米管(SWNTs)由于其高强度、高韧性、高导电率和高导热率被广泛用于微纳电子器件领域。然而,目前普通方法制备的SWNTs均为金属型和半导体型的混合物,极大地阻碍了SWNTs的应用。实现不同结构的SWNTs的有效分离是解决其研究与应用... 单壁碳纳米管(SWNTs)由于其高强度、高韧性、高导电率和高导热率被广泛用于微纳电子器件领域。然而,目前普通方法制备的SWNTs均为金属型和半导体型的混合物,极大地阻碍了SWNTs的应用。实现不同结构的SWNTs的有效分离是解决其研究与应用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金属型SWNTs(m-SWNTs)和半导体型SWNTs(s-SWNTs)的选择性制备为目标,系统分析和比较近几年发展的"原位"选择性制备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SWNTs的金属型和半导体型控制生长的基本思路及实现途径,以期为后续SWNTs的规模化制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金属型 半导体型 原位 选择性制备
原文传递
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于红超 赵鑫 +2 位作者 耿庆芬 高祥虎 刘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106,共4页
全面阐述了5种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作用机理和制备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对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吸收率 发射率 制备技术
原文传递
活化稀土金属以宏量制备单壁碳纳米管
6
作者 冯利虎 何茂帅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88-91,共4页
过去的三十几年见证了制备单壁碳纳米管(SWNTs)的催化剂由传统金属到氧化物与碳化物的演变过程。由于传统催化剂所制备SWNTs的产量低且表征手段受限,因此难以建立催化剂组成与SWNTs手性分布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利用稀土金属钕(Nd)作为... 过去的三十几年见证了制备单壁碳纳米管(SWNTs)的催化剂由传统金属到氧化物与碳化物的演变过程。由于传统催化剂所制备SWNTs的产量低且表征手段受限,因此难以建立催化剂组成与SWNTs手性分布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利用稀土金属钕(Nd)作为催化剂,通过“碱性载体”策略,实现了SWNTs的宏量制备。SWNTs纯化后,通过多种电子显微技术以及光学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系统表征。700℃下,利用Nd催化剂实现了(6,5)型SWNTs的高选择性制备,与铁族金属催化剂所制备的SWNTs类似。基于Nd纳米粒子的低熔点特点,提出了Nd催化剂生长SWNTs的气-液-固成核机制,并利用生长动力学对SWNTs的手性分布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选择性制备 稀土金属催化剂 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上海高研院在甲烷直接转化制备乙酸研究中取得进展
7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6-266,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钟良枢、孙予罕团队通过构建ZSM-5负载的二核Fe位点([Fe(Ⅲ)-(μO)_(2)-Fe(Ⅲ)-(OH)_(2)])催化剂(Fe-BN/ZSM-5),成功应用于甲烷(CH_(4))直接转化高选择性制备乙酸(CH_(...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钟良枢、孙予罕团队通过构建ZSM-5负载的二核Fe位点([Fe(Ⅲ)-(μO)_(2)-Fe(Ⅲ)-(OH)_(2)])催化剂(Fe-BN/ZSM-5),成功应用于甲烷(CH_(4))直接转化高选择性制备乙酸(CH_(3)COOH)。在低至30℃条件下,Fe-BN/ZSM-5展现了高达89%的含氧产物选择性,且含氧产物中的CH_(3)COOH含量高达66%。若不考虑生成的二氧化碳(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 产物选择性 中国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直接转化 二氧化碳 选择性制备
原文传递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糠醛的实验研究及理论探讨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董晓晨 叶小宁 +3 位作者 蒋晓燕 胡斌 陆强 董长青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6,共8页
糠醛是生物质快速热解的重要产物之一,通过对生物质进行定向热解可实现糠醛的选择性制备,从而获得一种新型的糠醛制备方法,实现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概述了国内外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热解形成糠醛机理的实验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论分析,总结... 糠醛是生物质快速热解的重要产物之一,通过对生物质进行定向热解可实现糠醛的选择性制备,从而获得一种新型的糠醛制备方法,实现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概述了国内外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热解形成糠醛机理的实验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论分析,总结了生物质选择性热解制备糠醛的工艺技术,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需要,明确糠醛的热解形成机理以及优化糠醛选择性制备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综纤维素 糠醛 快速热解机理 选择性制备
下载PDF
铜基催化剂表面电催化碳―碳耦合的机理研究
9
作者 陆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共2页
电催化CO_(2)还原,及其关键中间体CO的还原,以制备高价值的含碳产物,有助于人工碳循环的构建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2]。其中,碳-碳耦合过程的促进对高价值多碳产物的选择性制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铜基催化剂具有将CO_(2)或CO... 电催化CO_(2)还原,及其关键中间体CO的还原,以制备高价值的含碳产物,有助于人工碳循环的构建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2]。其中,碳-碳耦合过程的促进对高价值多碳产物的选择性制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铜基催化剂具有将CO_(2)或CO选择性转化为多碳产物的独特性能5,因此对铜表面电催化碳-碳耦合机理的研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铜基催化剂 可持续发展 耦合机理 耦合过程 选择性转化 选择性制备 关键中间体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甲烷转化制醋酸研究获进展
10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97,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构建的ZSM-5负载二核Fe位点([Fe(Ⅲ)-(μO)2-Fe(Ⅲ)-(OH)_(2)])催化剂(Fe-BN/ZSM-5),成功应用于甲烷直接转化高选择性制备醋酸。在低至30℃条件下,Fe-BN/ZSM-5具有高达89%的含氧产物选择性,且含...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构建的ZSM-5负载二核Fe位点([Fe(Ⅲ)-(μO)2-Fe(Ⅲ)-(OH)_(2)])催化剂(Fe-BN/ZSM-5),成功应用于甲烷直接转化高选择性制备醋酸。在低至30℃条件下,Fe-BN/ZSM-5具有高达89%的含氧产物选择性,且含氧产物中醋酸质量分数高达66%。若不考虑生成的CO_(2),醋酸在含氧产物中选择性可高达100%。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化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 中国科学院 产物选择性 甲烷转化 甲烷直接转化 团队构建 选择性制备 醋酸
下载PDF
镍催化的卤代糖苷和卤代芳烃通过还原偶联制备芳香碳糖苷类化合物的简易方法
11
作者 孙雨人 刘建东 +3 位作者 林泉 姚建 童玮琦 钱群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51-1562,共12页
报道了在温和条件下通过镍和联吡啶催化的还原偶联反应,由C(1)-卤代糖苷和缺电子的芳基溴化物制备芳香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运用该种方法可以由中等或高的α-选择性得到芳香碳糖苷类产物.包括富电子的芳香碘化物在内的多种卤代芳烃底物... 报道了在温和条件下通过镍和联吡啶催化的还原偶联反应,由C(1)-卤代糖苷和缺电子的芳基溴化物制备芳香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运用该种方法可以由中等或高的α-选择性得到芳香碳糖苷类产物.包括富电子的芳香碘化物在内的多种卤代芳烃底物适用于该反应,产率在40%~95%之间.该方法可以放大到克级规模,并在此条件下将镍催化剂的用量减少到2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 还原偶联 α-选择性制备 芳香碳糖苷 克级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