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避孕透皮给药系统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代雨辛 姚晓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3-635,共3页
作为缓释激素避孕成员,透皮给药系统的研发持续进行,并取得新进展。本文综述了新上市的左炔诺孕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及正在研发的孕二烯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包括有效性、出血模式和耐受性等信息,以... 作为缓释激素避孕成员,透皮给药系统的研发持续进行,并取得新进展。本文综述了新上市的左炔诺孕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及正在研发的孕二烯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包括有效性、出血模式和耐受性等信息,以及自给药微针的研发前景。临床应用发现避孕透皮给药系统高效、方便、可逆,激素水平稳定,出血模式接受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 透皮给药系统 避孕贴片 微针
下载PDF
聚乙烯醇凝胶及其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林亚平 周静 朱新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3-95,共3页
用浇注冷却法制备5种高分子亲水凝胶,对制备特性及韧弹性等进行比较;用其中较好的聚乙烯醇凝胶作为透皮给药系统载体,分别制备了盐酸维拉帕米贴膏和中药止咳祛痰贴膏,对其体外释放及临床疗效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这种聚乙... 用浇注冷却法制备5种高分子亲水凝胶,对制备特性及韧弹性等进行比较;用其中较好的聚乙烯醇凝胶作为透皮给药系统载体,分别制备了盐酸维拉帕米贴膏和中药止咳祛痰贴膏,对其体外释放及临床疗效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这种聚乙烯醇凝胶可望作为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的一种新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凝胶 透皮给药系统 载体 贴膏剂
下载PDF
巴布剂透皮给药系统的基质设计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成 胡晋红 朱全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23-924,共2页
关键词 巴布剂 透皮给药系统 基质设计 物设计
下载PDF
新剂型新技术在中药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车燚 李超英 孙丽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2-94,共3页
外治法是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几千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药物在经皮肤给药后,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 外治法是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几千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药物在经皮肤给药后,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循环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该类制剂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近年来,随着制剂技术的发展和药用新辅料的应用,研制开发了许多经皮给药新剂型,较传统剂型有显著优点。笔者现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治法 透皮给药系统 综述
下载PDF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潘冰冰 程智刚 +3 位作者 杨文茜 王云姣 刘松华 程智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241-244,共4页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吸收制剂 局部治疗作用 肤表面 注射用 生物利用度 给药方式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与透皮给药系统 被引量:14
6
作者 司国民 李云 +1 位作者 李咸营 张崇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8-468,共1页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透皮给药系统 吸收促进剂
下载PDF
二氢埃托啡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小平 郭庆东 石庭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70-774,共5页
报道了二氢埃托啡透皮贴片系统(DHE-TDS)的研制情况,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动物实验,结果说明,以PVA,PVP、乳糖等为主要基质制成的DHE-TDS对皮肤的刺激性属轻度,用家兔腹部贴片。测定药库中药物剩余量,结果... 报道了二氢埃托啡透皮贴片系统(DHE-TDS)的研制情况,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动物实验,结果说明,以PVA,PVP、乳糖等为主要基质制成的DHE-TDS对皮肤的刺激性属轻度,用家兔腹部贴片。测定药库中药物剩余量,结果推知药物释放符合一级原理。大鼠实验证明,DHE-TDS稳定释药时间为用药后4一32h,大鼠扭体实验证明DHE-TDS一次用药,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至少48h。此制剂是否有成瘾性,尚待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埃托啡 透皮给药系统 扭体实验
下载PDF
微乳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晓亮 陈志良 +1 位作者 曾抗 李国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3-564,共2页
关键词 微乳 透皮给药系统 研究现状 促渗机制
下载PDF
透皮给药系统促渗方法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瑞涛 王晖 《中南药学》 CAS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早治疗 治疗 给药方式 效应 方法研究 产生
下载PDF
黄体酮透皮给药系统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俞佳 梁文权 金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907-910,共4页
目的研究黄体酮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采用聚丙烯酸酯为骨架制备黄体酮透皮贴片,以离体人皮为透皮模型,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促渗剂、药物含量对黄体酮透皮给药系统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23%单月桂... 目的研究黄体酮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采用聚丙烯酸酯为骨架制备黄体酮透皮贴片,以离体人皮为透皮模型,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促渗剂、药物含量对黄体酮透皮给药系统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23%单月桂酸甘油酯与15%棕榈酸乙酯合用对黄体酮促渗效果明显,经皮渗透速率为1.50±0.64μg·cm-2·h-1,增渗倍数达到了21.4倍。贴片中黄体酮含量由0.75mg·cm-2提高到1.0mg·cm-2时,经皮渗透速率明显增大;含量提高到1.25mg·cm-2时,经皮渗透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月桂酸甘油酯和棕榈酸乙酯联用对黄体酮透皮给药系统体外经皮渗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黄体酮的最佳含量是1.0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压敏胶骨架 促进剂 聚丙烯酸酯 黄体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纳米乳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14
11
作者 蔡霞 吕竹芬 陈燕忠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29-432,共4页
关键词 纳米乳 透皮给药系统 应用
下载PDF
经络学说与透皮给药系统 被引量:22
12
作者 隋毅 聂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人体皮肤吸收途径有三条 :角质层、汗腺管口、毛囊皮脂腺口 ,西医多采用透皮增强剂促使药物穿透皮肤 ,而中医在透皮治疗中常采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类中药 ,有利于皮肤吸收。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在指导透皮给药方面... 人体皮肤吸收途径有三条 :角质层、汗腺管口、毛囊皮脂腺口 ,西医多采用透皮增强剂促使药物穿透皮肤 ,而中医在透皮治疗中常采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类中药 ,有利于皮肤吸收。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在指导透皮给药方面结合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理论 ,作用于相应经络、腧穴而获得奇妙疗效 ,为中医优势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经络 腧穴
下载PDF
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颖 王雷 +3 位作者 王学艳 周雪琴 张志慧 杨新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14-1915,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的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中黄芩苷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清药物浓度在1.5~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二室... 目的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的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中黄芩苷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清药物浓度在1.5~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其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该实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透皮给药系统 代动力学
下载PDF
压敏胶骨架型透皮给药系统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概况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婧 罗华菲 王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0,共5页
综述了含药压敏胶骨架型透皮给药系统的生产工艺,包括溶媒挥发法、水性压敏胶涂布法和热熔涂布法。着重描述了溶媒挥发法工艺中的各个环节,如基质的制备、涂布工艺、干燥工艺、层压复合工艺、切割工艺和包装工艺。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小... 综述了含药压敏胶骨架型透皮给药系统的生产工艺,包括溶媒挥发法、水性压敏胶涂布法和热熔涂布法。着重描述了溶媒挥发法工艺中的各个环节,如基质的制备、涂布工艺、干燥工艺、层压复合工艺、切割工艺和包装工艺。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小试、中试和大生产中制备透皮贴片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骨架型透皮给药系统 生产工艺 制造设备
下载PDF
透皮给药系统中的离子电渗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浩 侯惠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71-277,共7页
介绍了离子电渗的理论和模型、皮肤的电特性、离子电渗的体外、在体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关键词 离子电渗 透皮给药系统 实验
下载PDF
透皮给药系统体外释药试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雅珍 王浩 侯惠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93-395,共3页
设计了用于透皮给药系统(TTS)体外释药试验的改良桨碟法,并以两种TTS商品——膜控贮库型的硝酸甘油和骨架型的酮洛芬为模型药物,进行了改良桨碟法、桨网法、柱筒法和往复柱筒法等4种体外释药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桨网法... 设计了用于透皮给药系统(TTS)体外释药试验的改良桨碟法,并以两种TTS商品——膜控贮库型的硝酸甘油和骨架型的酮洛芬为模型药物,进行了改良桨碟法、桨网法、柱筒法和往复柱筒法等4种体外释药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桨网法较好,可以替代美国药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体外释
下载PDF
微乳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7
作者 祝红达 张先洲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9期849-851,共3页
微乳(microemulsion,ME)是一种透明、热力学稳定、黏度低的混合物,一般由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从结构上可分为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及双连续型。因微乳具有良好的透皮及局部皮肤给药特性,国外... 微乳(microemulsion,ME)是一种透明、热力学稳定、黏度低的混合物,一般由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从结构上可分为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及双连续型。因微乳具有良好的透皮及局部皮肤给药特性,国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了一系列微乳透皮给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近年来国内也有相关报道。本文就微乳透皮给药系统的促渗作用及影响因素、制备工艺、体内外评价方法及微乳透皮制剂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透皮给药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速释透皮给药系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外用透皮剂型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杰 黄祖光 +1 位作者 陈焕擂 刘楚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13-291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速释透皮给药系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外用透皮剂型加工工艺。方法:以凝胶剂、巴布剂、涂膜剂三种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将药物分为对照组和速释组。结合中药复方特点,在中医药传统"内病外治"理论指导下,加入"速释&q... 目的:探讨基于速释透皮给药系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外用透皮剂型加工工艺。方法:以凝胶剂、巴布剂、涂膜剂三种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将药物分为对照组和速释组。结合中药复方特点,在中医药传统"内病外治"理论指导下,加入"速释"机制,对中药复方制剂外用透皮剂型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结果:速释组凝胶剂、巴布剂、涂膜剂三种药物使用时给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速释组给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速释组药物达到峰值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速释组凝胶剂、巴布剂、涂膜剂临床试验恶心呕吐、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速释组测试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速释透皮给药系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外用透皮剂型能改善目前中药透皮制剂的整体质量,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释透皮给药系统 复方制剂 外用剂型 加工工艺
原文传递
硝酸异山梨醇透皮给药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爱民 蒋雪涛 +1 位作者 邹恒琴 王祥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858-863,共6页
硝酸异山梨醇透皮给药系统(ISDN—TDS)由背衬层、药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控释膜、压敏胶及防粘层组成。采用Keshary—Chien体外释药装置,研究了药库组分、基质溶剂、控释膜、压敏胶粘度及透皮给药促进剂氮酮等对药物释放的影... 硝酸异山梨醇透皮给药系统(ISDN—TDS)由背衬层、药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控释膜、压敏胶及防粘层组成。采用Keshary—Chien体外释药装置,研究了药库组分、基质溶剂、控释膜、压敏胶粘度及透皮给药促进剂氮酮等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以释异丁烯、矿物油、EVA控释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ISDN—TDS体外能持续释药72h,0~48h药物按零级动力学经皮透过。平均释药速率为13.76μg·h^(-1)/cm^2,而国外类似产品Frandol tape-s按Higuchi模型释药仅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异山梨醇 透皮给药系统
下载PDF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0
作者 马晓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期246-248,共3页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疗效显著,无肝首过效应,临床应用方便,是继口服、注射给药系统之后最有发展潜力的给药系统之一。从中药透皮给药的促渗透技术、新剂型、中药穴位敷贴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期为进一步...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疗效显著,无肝首过效应,临床应用方便,是继口服、注射给药系统之后最有发展潜力的给药系统之一。从中药透皮给药的促渗透技术、新剂型、中药穴位敷贴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吸收促进剂 穴位敷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