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析汉语"陪伴性"物量词中的通假现象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77,共6页
对汉语"陪伴性"物量词中的通假现象,在引证古文献的基础上,为一些通假字找到了本字,并从汉语史以及汉字的特点等角度对量词的通假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量词之所以能够通假,不仅与量词在使用过程中的"泛化"有密切的关... 对汉语"陪伴性"物量词中的通假现象,在引证古文献的基础上,为一些通假字找到了本字,并从汉语史以及汉字的特点等角度对量词的通假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量词之所以能够通假,不仅与量词在使用过程中的"泛化"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也与汉字与汉语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的演变趋势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陪伴性"构量词 通假现象
下载PDF
《风俗通义》通假现象研究
2
作者 孟心 王玲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53-56,共4页
文章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力图探究《风俗通义》通假字的语音关系,笔者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大量考据工作,最后从训诂角度认定了全书59个音同音近借用通假字,同时进行了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韵皆近四个大类的分析,从而全面... 文章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力图探究《风俗通义》通假字的语音关系,笔者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大量考据工作,最后从训诂角度认定了全书59个音同音近借用通假字,同时进行了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韵皆近四个大类的分析,从而全面展示《风俗通义》的通假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通假现象 音近音同借用
下载PDF
略谈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
3
作者 庞海军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0年第8期48-48,共1页
通假字.简单地讲。就是古文中通用的别字,甲种意义已经有一个本字却不用,反而借用另一种意义的同音字来表示。这借来的字便叫通假字。如“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当“价值”讲的“值”是本字,这里却借用了“曲直”的“直”。... 通假字.简单地讲。就是古文中通用的别字,甲种意义已经有一个本字却不用,反而借用另一种意义的同音字来表示。这借来的字便叫通假字。如“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当“价值”讲的“值”是本字,这里却借用了“曲直”的“直”。这个“直”字便是通假字,它是本字“值”的同音别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字 通假 通假现象 借用 同音字 文言文 别字 “价值” 意义 古文
下载PDF
通假现象的现代运用
4
作者 金子清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6年第6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 用字现象 中学 语文
下载PDF
“崭新”与“提防”——现代汉语中的通假现象例析
5
作者 吴文风 《语文知识》 1997年第4期32-33,共2页
通假本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就是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比较典型的如《孟子·离娄下》中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四... 通假本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就是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比较典型的如《孟子·离娄下》中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四之日其蚤”等,都把“早晨”的“早”写成了“跳蚤”的“蚤”。“蚤”是“早”的借字,“早”是“蚤”的本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 语言现象 借字 合成词 本义 诗经 孟子 语言学
下载PDF
网络语言中的通假现象
6
作者 尹建学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3-44,共2页
所谓通假,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这种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通假字。在文字规范意识不强的古代,由于书写工... 所谓通假,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这种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通假字。在文字规范意识不强的古代,由于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的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现象 网络语言 通假 古代汉语 普通话 本有其字 同音字 同音替代 网民 规范意识
原文传递
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
7
作者 潘光炬 《初中生辅导》 2002年第4期27-28,共2页
文言文在用字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 ,通假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我们先从初中语文第一册里看几个例子 :1、“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 <论语 >十则》)2、“
关键词 文言文 初中语文 通假现象 现代汉语 通假 用字 扁鹊 论语 读音 例子
原文传递
夏译藏文文献中的通假字——以俄藏Инв.№7578文本为中心
8
作者 张永富 《西夏学》 2023年第1期112-130,共19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指出通假作为一种文字层面的现象,它的出现并不拘泥于文本类型,不仅仅存在于夏译汉籍之中,在夏译藏文文献中亦比比皆是,进而以夏藏对勘为手段,识别出了俄藏Инв.№7578《真实名经》文本中的通假现象40余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指出通假作为一种文字层面的现象,它的出现并不拘泥于文本类型,不仅仅存在于夏译汉籍之中,在夏译藏文文献中亦比比皆是,进而以夏藏对勘为手段,识别出了俄藏Инв.№7578《真实名经》文本中的通假现象40余处;并认为相较于汉文,藏文与西夏文在语法和句序上更为接近,因此夏藏对勘更加有利于我们快速且准确地识别通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译藏文文献 俄藏Инв.№7578 通假现象 夏藏对勘
原文传递
通假字“音同”原则浅说 被引量:5
9
作者 周长楫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4,共5页
通假字“音同”原则浅说周长楫上古古籍的通假,当然要根据上去时期的汉语语音。上古没有像中古那样,有《切韵》及其一类的韵书。目前我们对上古音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诗经》押韵的分析,古籍押韵散文的印证,利用对形声字谐声系统... 通假字“音同”原则浅说周长楫上古古籍的通假,当然要根据上去时期的汉语语音。上古没有像中古那样,有《切韵》及其一类的韵书。目前我们对上古音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诗经》押韵的分析,古籍押韵散文的印证,利用对形声字谐声系统的研究材料,古籍里留下有关古音的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 《广韵》 阴声韵 同音字 汉语语音史 通假现象 方言 上古音系 阳声韵 韵部
下载PDF
《尚书》通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36,共6页
《尚书》通假研究钱宗武历代训诂学家都注重破读通假,传注古书,然而对通假的界定、通假的原则和方式、通假的发生演变机制等仍缺乏准确而系统的阐释。本文试图通过系统分析《尚书》通假的特点及其通假字和本字的诸种关系、通假的方式... 《尚书》通假研究钱宗武历代训诂学家都注重破读通假,传注古书,然而对通假的界定、通假的原则和方式、通假的发生演变机制等仍缺乏准确而系统的阐释。本文试图通过系统分析《尚书》通假的特点及其通假字和本字的诸种关系、通假的方式、通假范围,为文言通假的研究提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 今文《尚书》 音同通假 通假 通假现象 古文尚书 今古文 《经义述闻》 区别字 本字本义
下载PDF
《尚书》虚词通假兼论通假成因
11
作者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4-5,共2页
《尚书》虚词通假兼论通假成因钱宗武文言实词同音通假已为常识,文言虚词用通假的方式鸠占鹊巢亦为定论,然而文言虚词有没有通假现象?对于这一问题,古汉语教材几乎皆未涉及。研究今文《尚书》的语言材料,虚词之间多见通假现象。高... 《尚书》虚词通假兼论通假成因钱宗武文言实词同音通假已为常识,文言虚词用通假的方式鸠占鹊巢亦为定论,然而文言虚词有没有通假现象?对于这一问题,古汉语教材几乎皆未涉及。研究今文《尚书》的语言材料,虚词之间多见通假现象。高邮王氏父子于《经传释词》常以通假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通假现象 《经传释词》 文言虚词 文言实词 语气助词 发语词 王引之 通假 语言材料
下载PDF
通假字诠释应规范、准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通假字诠释质疑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炳民 《语文知识》 1998年第9期50-52,共3页
通假,指的是古书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一般认为,通假包括“通用”和“假借”两种情况。现行中学教材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通假的范围。古书中尤其是先秦两汉文献中通假现象很多,常常造成读者特别是初学古文的中学生阅读... 通假,指的是古书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一般认为,通假包括“通用”和“假借”两种情况。现行中学教材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通假的范围。古书中尤其是先秦两汉文献中通假现象很多,常常造成读者特别是初学古文的中学生阅读上的障碍,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不明通假,往往会望文生义,导致误解。清代学者朱骏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 九年义务教育 通假现象 古今字 清代学者 注释 中学生阅读 先秦两汉 诠释 教科书
全文增补中
论通假与同源之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觉 《语言研究》 1988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有人严格地区分通假字和"同源字",认为清代学者"把同源字也当作假借字"是不科学的,主张"在同音字中彻底区分开假借字与同源字";认为要考察古籍中的假借字,"首先要把异体字和同源字筛选出来"。... 有人严格地区分通假字和"同源字",认为清代学者"把同源字也当作假借字"是不科学的,主张"在同音字中彻底区分开假借字与同源字";认为要考察古籍中的假借字,"首先要把异体字和同源字筛选出来"。实际上,他们恰恰把两者给混同了。正如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区分标准没有同一性因而不可统而论之那样,通假字和同源词更完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通假,是一种用字现象,它只涉及到采用什么书写符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时,我们是用本字呢?还是用与本字音同或音近只借来标音的借字?一离开书面语,或者一旦全部使用了标音文字,就无所谓通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字 通假 同源词 异体字 假借字 文字学 通假现象 清代学者 同源关系 词汇学
下载PDF
论通假字的时代层次 被引量:5
14
作者 古敬恒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2-58,共7页
通假字在古书中屡屡可见。由于它源自先秦,历秦汉,经六朝,涉隋唐,下迄明清,连绵不绝地跨越了许多时代,因而有人认为它从古到今处于稳定状态,很少变化,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通假现象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通假字在古书中屡屡可见。由于它源自先秦,历秦汉,经六朝,涉隋唐,下迄明清,连绵不绝地跨越了许多时代,因而有人认为它从古到今处于稳定状态,很少变化,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通假现象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通假字既有继承,又有变异,显示出不同的时代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把握通假字的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性质,同时,对探索古音的发展也有帮助。通假字的时代层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 通假现象 时代 先秦 敦煌变文 稳定状态 刘禹锡 层次 三个方面 秦汉
下载PDF
通假管见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云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近年关于通假字问题的研究有不少进展,也出版了一些论文和专著,但分歧仍然十分明显。本文试图就通假概念的界说以及通假与假借、通假字与古今字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古今字 通假 通假与假借 假借字 《说文解字》 《说文》 通假现象 本字本义 段玉裁 文字学
下载PDF
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略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文杰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0-94,共5页
关键词 通假 睡虎地秦墓竹简 形声字 出土文献 通假现象 表意体系 汉字 楚方言 帛书《老子》 假借字
下载PDF
浅谈通假字的辨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贵丰 《东疆学刊》 1987年第3期71-74,共4页
阅读古文经常遇到通假字问题,掌握判断通假字的方法,对于疏通文义,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极为重要。清代学者王引之说过:“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通假。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就是说阅读古文要善于探... 阅读古文经常遇到通假字问题,掌握判断通假字的方法,对于疏通文义,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极为重要。清代学者王引之说过:“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通假。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就是说阅读古文要善于探求通假字所代替的本字,按照本字的词义去训释,才能正确地把握文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 通假现象 獭祭鱼 “祭” 借字 阳韵 古今字 “无” 古字 声音相
下载PDF
字的通假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振铎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7-76,共10页
字的通假义通假是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音近意义无关的字的通用。它是汉字特有的一种现象。字典编纂工作中常会遇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不同辞典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分歧比较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一致。一、古代文献里经常发... 字的通假义通假是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音近意义无关的字的通用。它是汉字特有的一种现象。字典编纂工作中常会遇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不同辞典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分歧比较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一致。一、古代文献里经常发现通假现象。越古的文献这种现象越多。从近些年出土的竹简帛书和同书的传世刻本相比较可以证明这点。比方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抄本和今本《老子》比较,帛书使用的通假字比传世刻本多出了10倍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 通假现象 通假 古今字 字典编纂 书面语言 先秦时期 竹简帛书 假借字 汉字
下载PDF
谈中学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教学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光苏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68-71,共4页
中学文言文的教学到了高中阶段,要涉及通假字这一内容。教师要通过讲解文言课文和讲授文言基础知识,向学生讲明文言文中使用通假字的现象及其一般道理,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通假字,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 中学文言文的教学到了高中阶段,要涉及通假字这一内容。教师要通过讲解文言课文和讲授文言基础知识,向学生讲明文言文中使用通假字的现象及其一般道理,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通假字,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多年以来,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反映,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用字上,哪些情况应当属于文字通假,哪些情况不属于文字通假,从来是搞不明确的。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搞不明确,就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使教师对这个问题不能明确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 中学文言文 通假现象 教学问题 中学语文教师 直接影响 假借字 基础知识 文言课文 文字
下载PDF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红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6年第7期40-41,共2页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四川张红华现代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四宇成语,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会发现不少成语保留着古汉语现象.下面列举几种。1.活用现象。词类活用在占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归纳起来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这在成语...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四川张红华现代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四宇成语,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会发现不少成语保留着古汉语现象.下面列举几种。1.活用现象。词类活用在占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归纳起来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这在成语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成语 现代汉语词汇 形容词活用 特殊用法 通假现象 通假 名词作状语 词的使动用法 第一人称代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