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韵“上去通押”与“浊上变去”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慧斌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8,共4页
宋词用韵中的上去通押韵段是证明宋代浊上变去现象的重要材料。宋词入韵的117个全浊上 声字中,114字兼押上去声,说明宋代浊上变去正在进行中。
关键词 宋词 用韵 七去通押 浊上变去
下载PDF
从潼川诗人用韵“歌”、“豪”通押看宋代四川方言
2
作者 钱毅 邢芙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7-100,共4页
宋代四川潼川诗人用韵中有歌豪通押现象,这可能是宋代潼川诗人本土方言语音的自然流露。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四川话形成于元明以后,它从属于西南官话,是北方话在西南的变体。这种观点表明元明以前的宋代是四川话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宋代四川潼川诗人用韵中有歌豪通押现象,这可能是宋代潼川诗人本土方言语音的自然流露。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四川话形成于元明以后,它从属于西南官话,是北方话在西南的变体。这种观点表明元明以前的宋代是四川话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宋代潼川诗韵中歌豪通押的事实就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其对四川方言历史层次的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潼川诗人 韵系 歌豪通押 四川方言
下载PDF
上古诗歌中的异调通押
3
作者 王冲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当代的学者们一般根据《切韵》中的押韵规则来推导古代诗歌的押韵规律,认为相同的声调以及相同的元音及韵尾是押韵的必要条件。但是将这一原则运用到上古诗歌中时,就会遇到异调通押等难以解释的问题。实际上,上古时期并没有产生声调,异... 当代的学者们一般根据《切韵》中的押韵规则来推导古代诗歌的押韵规律,认为相同的声调以及相同的元音及韵尾是押韵的必要条件。但是将这一原则运用到上古诗歌中时,就会遇到异调通押等难以解释的问题。实际上,上古时期并没有产生声调,异调通押只是一种正在进行中的离散式音变,是一种不同韵尾的互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调通押 声调 韵尾 上古音 斯塔罗斯京
下载PDF
宋代潼川府路诗韵的阴入通押现象分析
4
作者 钱毅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9-80,共2页
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中存在着阴声韵与入声韵通押的现象。这一现象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映。
关键词 宋代 潼川诗人 韵系 阴入通押
下载PDF
诗歌用韵中“上去通押”现象研究——以唐代关中诗歌用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柏雪 杨怀源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自初唐始,诗歌中便已存在不容忽视的"上去通押"现象,学界将其与声调演变"浊上归去"联系起来,杨耐思持反对意见。以唐代关中地区诗歌用韵中的"上去通押"情况为例,探讨了诗歌中"上去通押"的性质... 自初唐始,诗歌中便已存在不容忽视的"上去通押"现象,学界将其与声调演变"浊上归去"联系起来,杨耐思持反对意见。以唐代关中地区诗歌用韵中的"上去通押"情况为例,探讨了诗歌中"上去通押"的性质及出现原因,并得出"上去通押"在唐宋古体诗中是一种被承认的诗歌体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去通押 诗歌用韵 唐宋 关中
下载PDF
诗歌新韵辙的“通押”总说 被引量:2
6
作者 黎锦熙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69-81,共13页
为了新时代的诗歌韵辙规范化,近十几年来出了一些韵书式的通俗小册子,大都是以普通话的标准音为基础的;郑林曦同志的《怎样合辙押韵》就在“同韵常用字表”之前列有一个“普通话韵辙表”,这是具有代表性的。既然大家主张以普通话的北京... 为了新时代的诗歌韵辙规范化,近十几年来出了一些韵书式的通俗小册子,大都是以普通话的标准音为基础的;郑林曦同志的《怎样合辙押韵》就在“同韵常用字表”之前列有一个“普通话韵辙表”,这是具有代表性的。既然大家主张以普通话的北京标准音为分韵根据,那么社会上若有不能符合《汉语拼音方案》韵母系统的“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押 汉语诗歌 韵母表 汉语拼音方案 元音 北京音 舌位 标准音 十三辙
下载PDF
词调平仄通押考论
7
作者 姚鹏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93-198,共6页
词调的平仄通押主要是受音乐及文学两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虽然平仄通押词调较少,却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原因各不相同。因为阶层的不同,词人创作的态度、能力及内容、受众的要求、趣味等都有不同,这些造成了诗客曲子词和民间市民词... 词调的平仄通押主要是受音乐及文学两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虽然平仄通押词调较少,却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原因各不相同。因为阶层的不同,词人创作的态度、能力及内容、受众的要求、趣味等都有不同,这些造成了诗客曲子词和民间市民词在平仄通押的表现形态并不相同。平仄通押是词曲共有的现象,不是区别词曲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仄通押 类型 原因 社会阶层
下载PDF
元代南戏中支鱼通押现象探究
8
作者 刘云憬 彭再新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142-157,共16页
通过考察包括《小孙屠》等在内的8本南戏戏文用韵里面的324例支鱼通押韵例,分析阴入通押韵例中支微组与鱼模组入声的交叉混同以及阴声韵的通押规律,试图从现代吴语以及晋语的角度探讨支鱼通押的方言基础。
关键词 元代 南戏用韵 支鱼通押 吴语 晋语
下载PDF
金代北方汉语通语音系中阳声韵特殊通押探析
9
作者 刘云憬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61-165,共5页
考察阳声韵中不符合金代北方汉语通语音系的一些特殊通押,从古音来源和语音演变角度探讨其发展轨迹,并从方言现象入手考察这些特殊通押出现的方音基础。
关键词 金代 北方汉语 阳声韵 特殊通押
下载PDF
是“浊上变去”还是“上去通押”——与池曦朝、张传曾二同志商榷
10
作者 居思信 《齐鲁学刊》 1982年第5期92-96,共5页
《切韵》《广韵》中的全浊上声字,后来在北方话里一般都变为去声,这是大家早已公认的事实。音韵学家把这一变化称之为“浊上变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中,有不少全浊上声字与去声字押韵,这也是不少人已经看到的事实。从《中原音韵... 《切韵》《广韵》中的全浊上声字,后来在北方话里一般都变为去声,这是大家早已公认的事实。音韵学家把这一变化称之为“浊上变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中,有不少全浊上声字与去声字押韵,这也是不少人已经看到的事实。从《中原音韵》看,“浊上变去”在北方官话中,至迟在十三四世纪已经完成。那么这一演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白居易诗歌中全浊上声与去声相押,是否就能证明当时“浊上变去”已在变化之中呢?对这一问题,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押 去声字 全浊上声字 广韵 北方官话 音韵学 中原音韵 浊上变去 王力 切韵
下载PDF
《诗经》阴入通押问题新解
11
作者 丁启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8年第4期41-49,共9页
比照中古(主要依《切韵》音系)字的调属;《诗经》用韵中“平自韵平,上去入自韵上去入”(江永)的现象是很显著的。在音韵学界,说《诗经》时代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会有多少人异议。但是在具体构拟《诗经》(上古)时代声调时就众说纷纭了... 比照中古(主要依《切韵》音系)字的调属;《诗经》用韵中“平自韵平,上去入自韵上去入”(江永)的现象是很显著的。在音韵学界,说《诗经》时代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会有多少人异议。但是在具体构拟《诗经》(上古)时代声调时就众说纷纭了。这个问题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待阴入通押上,尤其是去、入(暂用《切韵》名)通押上(冬曾明,1987) 。笔者经过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看法。由于阴入关系的焦点在去、入关系上,所以本文在讨论时多举去声的例,也兼及平上两声的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通押 广韵 小雅 入声字 去声 用韵 声调 语音 语言
下载PDF
金代北方汉语通语音系中阴声韵特殊通押探析
12
作者 刘云憬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1-73,共3页
本文考察了不符合金代北方汉语通语音系的一些特殊通押,探讨了其古音来源以及语音演变轨迹,并从金代诗、词、文、曲中折射出的方言现象入手考察分析了这些特殊通押出现的方音基础。
关键词 金代 北方汉语 阴声韵 特殊通押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支鱼通押现象考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钱毅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8,共5页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有支鱼通押250例,涉及93位诗人。文章运用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考察了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支鱼通押现象的语音性质,认为这应是宋代江浙方音的体现。
关键词 宋代 诗韵 江浙方音 支鱼通押
原文传递
宋代川籍诗人用韵中的歌豪通押新证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治民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歌豪通押是宋代闽音的特点 ,主要反映在闽籍文士的用韵中 ,文章发现在宋代四川籍诗人用韵中 ,这种情况也有十多例 ,这是同时期其他地区的诗文用韵中少有的现象。
关键词 川籍诗人 用韵 歌豪通押
原文传递
创新寓协调 通押现包容——《中华新韵》十四韵的“尤”“姑”应该并合
15
作者 李慎行 《宝鸡社会科学》 2017年第2期38-42,共5页
全文论证《中华新韵》(十四韵)的“尤”、“姑”两韵应该并合。从诗词押韵实践,韵书“尤”、“姑”分立并合史溯求,发音部位与方法及音转学原理三方面考证,得出《斗》辙建立的科学与可行的结论。
关键词 音典就精细 韵求宽松 通押 并合
原文传递
王梵志詩歌異調通押現象辨析
16
作者 李斐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關於王梵志的生平時代,學術界目前有"隋—初唐説","盛—中唐説","唐五代説"以及"非一人一時説"等四種假説。我們同意"非一人一時"的説法,其原因除去文學意義、色彩、思想上的差别以... 關於王梵志的生平時代,學術界目前有"隋—初唐説","盛—中唐説","唐五代説"以及"非一人一時説"等四種假説。我們同意"非一人一時"的説法,其原因除去文學意義、色彩、思想上的差别以外,我們認爲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例證:王梵志詩歌不同版本的詩歌格律上有所不同;具體而言,不同版本的王梵志詩歌其異調通押差異非常明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 異調通押 白話詩 濁上變去
原文传递
中国联通押注低端智能手机
17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12年第3期22-23,共2页
低端智能机已经在中国引发智能手机热潮 “人们渴望拥有iPhone,但是无法承受其高昂价格” 尽管最近由于苹果iPhone4S缺货,苹果商店遭到愤怒的颐客砸鸡蛋,但是中国大陆手机市场上最重要的战役并不在此。通过推出价格比万众瞩目的苹果... 低端智能机已经在中国引发智能手机热潮 “人们渴望拥有iPhone,但是无法承受其高昂价格” 尽管最近由于苹果iPhone4S缺货,苹果商店遭到愤怒的颐客砸鸡蛋,但是中国大陆手机市场上最重要的战役并不在此。通过推出价格比万众瞩目的苹果手机低80%的低价智能机,身为中国第二大运营商兼iPhone分销商的中国联通香港公司(China Unicom Hong Kong)在去年真正实现了业绩腾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中国联 通押 中国大陆 Unicom 手机市场 香港公司 智能机
原文传递
船山词的跨摄通押与衡阳方音
18
作者 陶罗琪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6-50,共5页
船山词作包括《鼓棹初集》、《鼓棹二集》和《潇湘怨词》,其用韵存在不合词韵规范的跨摄通押现象,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内部的通押和阴声韵、入声韵的通押。船山词的跨摄通押现象不是仿古,是衡阳方音在词作用韵上的映射。
关键词 船山词 跨摄通押 衡阳方言 用韵
原文传递
近体诗为何只押平声韵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桂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56-61,共6页
近体诗为何只押平声韵呢?这原因实在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则似乎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二是社会的原因;三是审美习惯问题。现分别予以阐述。
关键词 平声韵 审美习惯 汉语言文字 唐声诗 哀江头 仄韵 音乐效果 拗体 通押 秦楼
下载PDF
《中华通韵》与《平水韵》的因革之异议
20
作者 熊笃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论述音韵因革的规律,应先有创作实践而后有韵书,因革的主要标准应以现实口语音韵的多数存亡为准;据此,从历史到现实纵横论述,入声韵理应继承保留,只破除“格律诗必须一韵到底”的戒律,而允许邻韵通押,以此成为“双轨制”外的第三轨选择。
关键词 格律诗韵 因革规律 因革标准 入声韵 邻韵通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