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有框架结构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1
作者 张国生 《砖瓦》 2025年第4期88-90,95,共4页
通过对比传统抗震加固技术与新型抗震加固技术的优缺点,选择了效能减震加固方法对既有建筑工程进行加固,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加固前后结构在3条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发现加固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得到... 通过对比传统抗震加固技术与新型抗震加固技术的优缺点,选择了效能减震加固方法对既有建筑工程进行加固,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加固前后结构在3条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发现加固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得到了有效控制,最大层间位移角降低了43%,结构损伤程度也明显降低,表明采用安装单斜杆支撑阻尼器加固设计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监测 加固设计 框架结构 速度型黏滞阻尼器
下载PDF
抗震性能化设计在某医院改造加固中的应用
2
作者 邬险峰 李成 胡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7-62,16,共7页
在既有建筑结构改造中,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能降低抗震措施要求,提高既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以重庆某仓储建筑改造为医疗建筑的项目为例,采用速度型黏滞阻尼器,分析了多遇和罕遇地震减震率,并对穿层柱、楼板大开洞薄... 在既有建筑结构改造中,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能降低抗震措施要求,提高既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以重庆某仓储建筑改造为医疗建筑的项目为例,采用速度型黏滞阻尼器,分析了多遇和罕遇地震减震率,并对穿层柱、楼板大开洞薄弱位置加强了构造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抗震性能的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主体结构地震响应,达到预设抗震性能目标,主体结构抗震措施可按降低一度进行设计。通过少量加固,不仅能从整体到局部全面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还能节约工期和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化设计 消能减震技术 速度型黏滞阻尼器 改造加固
下载PDF
黏滞耗能减震结构能量反应分析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熊仲明 孟浩 王丽珍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0-124,共5页
地震对结构的作用是一种能量的传递、转化与消耗过程,而减轻或控制地震反应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以适当的方式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因此能量的输入、转化和吸收(耗散)成为地震反应的基本特征。本文采用速度型黏滞阻尼器,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 地震对结构的作用是一种能量的传递、转化与消耗过程,而减轻或控制地震反应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以适当的方式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因此能量的输入、转化和吸收(耗散)成为地震反应的基本特征。本文采用速度型黏滞阻尼器,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综合考虑地震动三要素(峰值、频谱、持时)、结构自身动力特性(阻尼比、自振周期)和黏滞阻尼器参数(速度指数、阻尼系数)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耗能减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动总输入能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探讨了黏滞阻尼器速度指数的取值范围,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为减震结构地震反应的能量分析方法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析 减震结构 速度型黏滞阻尼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