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6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基于道德两难问卷的数据分析
1
作者 马好 马和民 李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9-124,共16页
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的选择反映了行为者的道德发展水平。本研究依据《道德的理由》一书中探讨的道德理由观编制了道德两难问卷,重点探究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研究以其父辈为参照对象,发现两代群体在道德问题的判断... 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的选择反映了行为者的道德发展水平。本研究依据《道德的理由》一书中探讨的道德理由观编制了道德两难问卷,重点探究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研究以其父辈为参照对象,发现两代群体在道德问题的判断上一致倾向于功利主义和利他主义的道德理由,且都不太认同将相对主义和责任伦理作为道德判断的理由。相较而言,00后比父辈较少倾向于利他主义、国家主义、绝对主义以及功利主义,但较多倾向于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尽管如此,社会取向的道德理由在00后的道德观念中仍占主导地位。为进一步提高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学校道德教育应进一步深化集体主义内涵,倡导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树立底线思维,坚守公平正义的道德价值观;强化责任教育,促进利他主义行为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道德理由 道德两难 道德发展水平 00后青少年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企业建立正确商业伦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
作者 马慧峰 《现代企业》 2024年第3期152-154,共3页
企业必须有正确的企业伦理道德观念,才可以长期发展下去。可以说,正确的伦理道德是带领一个企业走向长远发展的指路灯。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的商业伦理道德观也备受广大人民关注。作为企业而言,企业所代表的社会形象至关重要,而... 企业必须有正确的企业伦理道德观念,才可以长期发展下去。可以说,正确的伦理道德是带领一个企业走向长远发展的指路灯。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的商业伦理道德观也备受广大人民关注。作为企业而言,企业所代表的社会形象至关重要,而良好的道德伦理则恰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良好形象、良好社会口碑的一种体现。本文从企业的商业伦理道德概述、企业发展与正确企业伦理道德之间的重要性、企业如何建立正确的企业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企业伦理道德观念的概述,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规范 伦理道德观念 企业伦理道德 商业伦理道德 经济高速发展 道德伦理 深入的研究 良好形象
下载PDF
历史教学中的道德评价问题
3
作者 张汉林 颜孟晓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道德评价是指以道德观念为标准,在历史评价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在公共领域的言行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在历史教学中,道德评价至关重要,这是因为:道德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范畴;道德评价是历史学的重要传统;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 道德评价是指以道德观念为标准,在历史评价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在公共领域的言行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在历史教学中,道德评价至关重要,这是因为:道德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范畴;道德评价是历史学的重要传统;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认为,道德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标准的选择,将古人和今人的道德标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四种情况,由此构成了历史教学中的道德评价矩阵。道德评价矩阵属于理想类型,除此之外,还有道德两难困境。经由历史教育,我们要培养道德践行者和道德促进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评价 历史评价 道德实践 道德经验
下载PDF
无人驾驶的道德困境
4
作者 余泽娜 裴安琪 《岭南学刊》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无人驾驶技术实现了对人类的解放,但一系列道路安全事件的发生,使无人驾驶技术面临四重道德困境:其一,无人驾驶在道德决策方面的两难处境;其二,在确定无人驾驶的道德决策主体方面的困境;其三,在无人驾驶事故应该如何归责方面的困境;其四... 无人驾驶技术实现了对人类的解放,但一系列道路安全事件的发生,使无人驾驶技术面临四重道德困境:其一,无人驾驶在道德决策方面的两难处境;其二,在确定无人驾驶的道德决策主体方面的困境;其三,在无人驾驶事故应该如何归责方面的困境;其四,在平衡无人驾驶技术带来的现实功用与隐私安全风险方面的困境。这四重道德困境,正在持续考验无人驾驶技术的方向盘,是交由机器掌握,还是人类之手来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道德困境 道德决策 道德责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认同的培育探析
5
作者 柳德玉 任艳苗 《发展》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道德认同是化知识为德性的关键,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志偏弱,究其原因是道德认同的不足。我们要重视大学生道德认同的培育,通过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手段、发挥榜样作用、丰富道德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大... 道德认同是化知识为德性的关键,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志偏弱,究其原因是道德认同的不足。我们要重视大学生道德认同的培育,通过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手段、发挥榜样作用、丰富道德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同,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榜样作用 道德认同 知行合一 道德实践 创新道德教育 不断提升 大学生 认知模糊
下载PDF
医务人员道德韧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彤 王晓颖 +2 位作者 崔龙 常运立 周小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对国内外医务人员道德韧性的概念发展、特征、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作用、培养进行综述。医务人员道德韧性的特征包括医务人员的个人诚信、医疗团队的关系诚信、医务人员的适应性、医务人员的自我调节、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道德效能。... 对国内外医务人员道德韧性的概念发展、特征、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作用、培养进行综述。医务人员道德韧性的特征包括医务人员的个人诚信、医疗团队的关系诚信、医务人员的适应性、医务人员的自我调节、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道德效能。医务人员道德韧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医疗团队支持系统、医务人员个人品质、医务人员对事件的认知。道德韧性能促进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有效应对道德创伤,减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缓解医务人员的道德困境,提高医务人员抵抗道德困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道德韧性 道德困扰 道德创伤 道德认知
下载PDF
朝向美好生活的道德教育:可能性、挑战与应对
7
作者 王明 王佳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道德教育应指向人的美好生活的建构,其兼具外在与内在可能性,前者源于美好生活作为“至善”给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后者则是源于道德与美好生活之间的本然性关系。但朝向美好生活的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美好生活的“去... 道德教育应指向人的美好生活的建构,其兼具外在与内在可能性,前者源于美好生活作为“至善”给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后者则是源于道德与美好生活之间的本然性关系。但朝向美好生活的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美好生活的“去道德化”“个人化”,以及现代学校道德教育对美好生活的疏远。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向学生传达一种完整的美好生活观,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在美好生活实现中的独特价值,培育学生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道德敏感性,引导学生将道德规范融入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美好生活 道德 道德敏感性
下载PDF
从主人道德到开放道德——比较尼采和柏格森的道德观
8
作者 陈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西方传统哲学主要呈现为一种理性主义哲学。在此氛围下,个人的道德行为往往也受理性约束。但在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转向的进程中,非理性思想开始抬头。尼采、柏格森作为广义生命哲学的代表,在道德领域中他们都突出...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西方传统哲学主要呈现为一种理性主义哲学。在此氛围下,个人的道德行为往往也受理性约束。但在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转向的进程中,非理性思想开始抬头。尼采、柏格森作为广义生命哲学的代表,在道德领域中他们都突出道德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试图将道德行为与个人幸福关联在一起。尼采以强力意志为标准把道德区分为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柏格森则从生命冲动出发将道德分为封闭道德和开放道德。尼采和柏格森都强调道德行为中的情感作用,但是尼采推崇的是超人的主人道德,主人道德是把个人幸福建立在掠夺普通人的基础之上,因此最终走向了极端个人主义;而柏格森崇尚的是英雄主义式的开放道德,它是建立在英雄人物带领普通大众一起向前创造的基础之上,最终走向了英雄主义式美德。因而从比较的视阈出发,探索柏格森与尼采道德观的异同,可获得对当代社会道德发展的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道德 主人道德 封闭道德 开放道德
下载PDF
文化、道德、行为等与会计行业相关的事项
9
作者 Richard Crump 《新理财(公司理财)》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当我们作出正确决策时,要从各个角度去考虑,并非所有事情都像合规处理一样有明确的界限。道德分析,金融道德学副教授、Tezos基金会首席财务官和瑞银集团首席运营官埃尔科·菲奥莱(Ecelco Fiole)认为,金融从业人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 当我们作出正确决策时,要从各个角度去考虑,并非所有事情都像合规处理一样有明确的界限。道德分析,金融道德学副教授、Tezos基金会首席财务官和瑞银集团首席运营官埃尔科·菲奥莱(Ecelco Fiole)认为,金融从业人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接受的道德决策培训非常有限,面对道德困境时,只能运用个人的道德观念来进行评判,不能客观、公平地分析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从业人员 会计行业 道德决策 道德分析 道德困境 道德观念 首席运营官 正确决策
下载PDF
社交媒体对网络空间道德心态的塑造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海明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社交媒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汇聚当代社情民意的最大场所。社交媒体用户对重大公共事件的跟帖讨论折射出网络空间的社会道德心态。社会道德心态是一个社会整体的道德心态状况,社交媒体网络空间的道德心态是现... 社交媒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汇聚当代社情民意的最大场所。社交媒体用户对重大公共事件的跟帖讨论折射出网络空间的社会道德心态。社会道德心态是一个社会整体的道德心态状况,社交媒体网络空间的道德心态是现实空间社会道德心态的延伸,用户跟帖讨论心态的道德性是个体道德心态的缩影,也是其最真实的道德思维,对跟帖讨论道德心态的认识有助于了解民心、把握民意。社交媒体的发帖规则塑造着网络空间的道德心态,道德心态又反过来影响用户的网络交往。提升网络文明需要重视社交媒体的道德建设,为此需要增强对社交媒体道德性的信心,培育用户对常识道德的遵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网络空间 道德心态 跟帖讨论 道德
下载PDF
道德探本:道德的类型、性质和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海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2-61,共10页
共同道德的不同和变异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完全决定于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的不同和变化。一个社会究竟推行何种共同道德完全依该社会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但是,一个社会究竟具体地制定和推行哪一种特定道德,则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 共同道德的不同和变异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完全决定于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的不同和变化。一个社会究竟推行何种共同道德完全依该社会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但是,一个社会究竟具体地制定和推行哪一种特定道德,则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而完全决定于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的不同和变化。道德规范是主观任意的,因而有优劣对错之分。如果一种共同道德是优良的、正确的,那么,它对于任何社会便都是优良的、正确的,而决不会是恶劣的、错误的;反之,特定道德之优劣对错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特定的社会而成立的:特定道德对于某一特定社会是优良的、正确的,而对于其他社会则可能是恶劣的、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 道德价值 共同道德 特定道德 道德规则 绝对道德 相对道德 道德自由约定律 优良道德 恶劣道德
下载PDF
社会决策中道德自我与自利偏好的权衡: 基于自我概念维护理论和道德阈限模型
12
作者 王修欣 刘永芳 《心理研究》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基于自我概念维护理论、道德阈限模型和相关研究证据,探讨了人们在进行社会决策时,如何权衡道德自我与自利偏好。人们会在自利偏好和道德自我之间寻得道德阈限这一平衡点,表现出“坏事可以做一点,好事也只做一点”的行为模式。人们会体... 基于自我概念维护理论、道德阈限模型和相关研究证据,探讨了人们在进行社会决策时,如何权衡道德自我与自利偏好。人们会在自利偏好和道德自我之间寻得道德阈限这一平衡点,表现出“坏事可以做一点,好事也只做一点”的行为模式。人们会体验到道德自我威胁,但是可能由于道德阈限的存在,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道德自我评价。未来研究可以在道德自我与自利偏好权衡的框架下继续开展工作,以丰富并完善人们对社会决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闯限 道德自我评价 道德自我威胁
下载PDF
梁漱溟的“真道德”论
13
作者 赵昆 张金铭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1,159,共13页
“真道德”是横贯梁漱溟人心论与人生论的核心议题。“真道德”主要表现为:人类个体生命的自觉向上、“以身从心”,以及人类社会生命之自觉恪尽伦理义务。梁漱溟以生物进化论为方法,揭示出“真道德”根源于人心之理性,并以本体——宇宙... “真道德”是横贯梁漱溟人心论与人生论的核心议题。“真道德”主要表现为:人类个体生命的自觉向上、“以身从心”,以及人类社会生命之自觉恪尽伦理义务。梁漱溟以生物进化论为方法,揭示出“真道德”根源于人心之理性,并以本体——宇宙论的方式建构了“真道德”的先天根据。“真道德”之归趣隐含了梁漱溟对新文明形态的憧憬,寄托了一种儒家式的社会人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真道德 道德 生命本性
下载PDF
网络暴力与道德宪治:基于系统论的分析
14
作者 伍德志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0,共18页
网络暴力是道德系统内在的自我强迫性增长所产生的结构性压迫。道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演化出自我再生产的功能系统,由此获得了一种不受外部约束的内部增长态势。道德系统不仅侵蚀了个人心理系统,而且将自己偏执的理性强加给其他社会子系... 网络暴力是道德系统内在的自我强迫性增长所产生的结构性压迫。道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演化出自我再生产的功能系统,由此获得了一种不受外部约束的内部增长态势。道德系统不仅侵蚀了个人心理系统,而且将自己偏执的理性强加给其他社会子系统。对网络暴力的现有法律治理模式可以被归纳为个人主义模式、组织主义模式与国家主义模式,但它们都难以限制道德系统的内在扩张性。系统自控模式主张对道德系统的限制只能来自道德系统自身,通过在系统内部建立对立结构来对系统的病态扩张加以限制。道德宪治就是对系统自控模式的规范化与合理化。道德宪治是通过宪法这个结构性耦合机制,来为道德系统设定社会自治的框架,从而在不破坏道德系统功能自治的前提下,在其内部建立“反向结构”,进而达到以道德限制道德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道德系统 系统自控模式 道德宪治 反思性法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中的道德知识与道德动机——从“良知发用”的角度看
15
作者 任远 焦雯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6,共15页
基于比较哲学视野的分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题的解释在传统中包含着三种不同路径的理解,即形而上学论题、知识论论题和元伦理学论题。致良知学说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三种路径理解的统一,其中道德知识和道德动机的关系是把握知行合一与致... 基于比较哲学视野的分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题的解释在传统中包含着三种不同路径的理解,即形而上学论题、知识论论题和元伦理学论题。致良知学说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三种路径理解的统一,其中道德知识和道德动机的关系是把握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学说的关键。本文把心学工夫论理解为道德意识的自我展开和实现,通过论证良知发用的功能,阐明阳明心学中包含着近似于内在主义道德动机的混合模型,并由此产生奠基于道德感知和道德情感交互性的美德伦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良知 道德知识 道德动机
下载PDF
广义道德论:当代科技道德的重塑
16
作者 陈万球 付圣莹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198,共12页
当代科技既超现实又反现实,在建构世界的同时又对真实世界实现了“降维打击”。探讨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等,需要明确其中蕴含的当代性。所谓当代科技发展之“发展”有双关深意:既生成了新兴技术... 当代科技既超现实又反现实,在建构世界的同时又对真实世界实现了“降维打击”。探讨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等,需要明确其中蕴含的当代性。所谓当代科技发展之“发展”有双关深意:既生成了新兴技术的道德问题本身,又生成了可解方案——广义道德论。新技术的溢出突破道德解释的理论极限,需要创设一种能够将“包容性”和“适应性”统合起来的新伦理解释框架。新的伦理解释框架是递归的科技道德问题与道德设计创造性的变量函数值,亦是当代科技发展中新的人与技术关系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的当代性 道德解释池 技术溢出 广义道德 人与技术关系的方程式
下载PDF
杜威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路径
17
作者 方明军 任昕岳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32-37,89,共7页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质疑了传统道德的孤立、僵化、教条主义、至高无上等特征,可概括为“道德是个体行为与心灵的统一;道德是不断生长的道德;道德是具体情境中的道德”。结合杜威的思维观、兴趣观等教育思想,杜威...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质疑了传统道德的孤立、僵化、教条主义、至高无上等特征,可概括为“道德是个体行为与心灵的统一;道德是不断生长的道德;道德是具体情境中的道德”。结合杜威的思维观、兴趣观等教育思想,杜威的道德教育思路体现为: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拥有面对复杂道德情境的清晰判断力;关注学生道德情感上的敏锐性,孕育积极的道德性格力量;基于“经验道德”改造学校德育“三位一体”,构建学生的完整道德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哲学思想 道德 道德教育路径
下载PDF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学兰 《天津教育》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包括情感智慧、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变得愈加重要。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包括情感智慧、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变得愈加重要。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 道德品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情感管理 情感智慧 社会责任感 全面素养
下载PDF
不同道德情境下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道德反应的影响——心智知觉理论的视角
19
作者 叶巍岭 徐苏 周欣悦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0-669,共20页
品牌名称是建立品牌-消费者关系的重要连接点,是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品牌语言学的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音特征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但鲜有研究考察语音特征对消费者的道德反应的影响及其路径。本研究基于心智知觉理论,探... 品牌名称是建立品牌-消费者关系的重要连接点,是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品牌语言学的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音特征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但鲜有研究考察语音特征对消费者的道德反应的影响及其路径。本研究基于心智知觉理论,探究了品牌分别作为道德主体和道德受害者两种不同的角色时,叠音品牌名称影响消费者道德反应的非对称性路径。具体而言:品牌作为道德主体违规的情境下,相较于非叠音,叠音品牌名称能通过降低消费者感知的品牌心智的“思考”维度(而非“感受”维度),来缓解消费者对品牌的消极道德反应(愤怒、厌恶、谴责、惩罚行为意图);而当品牌作为道德受害者受害的情境下,叠音品牌名称则通过提升消费者感知的品牌心智的“感受”维度(而非“思考”维度),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积极道德反应(同情、怜悯、遗憾、购买支持行为意图)。本研究通过7个实验证明了假设,从理论上创新性地探索了语音特征与道德反应的因果关系,揭示了品牌心智的两个维度作为不对称中介存在的机制,为实践中品牌道德事件公关和公益营销传播工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音 道德反应 心智知觉理论 道德主体 道德受害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