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和法律:一种体用关系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1-36,共6页
法律并不是一个自足的整体,法律的基本精神和根本原则不可能靠法律自身来提供。一个社会只有依靠建立起统一的整体性的,并被民众认同的道德规范体系,才有可能获得法律的整体性和正当性。西方德法关系的处理范式经历了一个从自然法到实... 法律并不是一个自足的整体,法律的基本精神和根本原则不可能靠法律自身来提供。一个社会只有依靠建立起统一的整体性的,并被民众认同的道德规范体系,才有可能获得法律的整体性和正当性。西方德法关系的处理范式经历了一个从自然法到实证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法律的整体性问题已逐渐破裂。因此借鉴中国传统思想中处理道德和法律关系的礼法范式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和法律 体用关系 道德 整体性
下载PDF
负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燕红 《成才之路》 2014年第34期11-11,共1页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可靠保证。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大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终发展成为德智双全的全面型人才。现今,随着思想的不断解...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可靠保证。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大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终发展成为德智双全的全面型人才。现今,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文化的繁荣,我们周边的一些负面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结合调查问卷,分析这些现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现象 大学生 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 成才 对策
下载PDF
略论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3
作者 郑黔玉 《理论与当代》 1999年第5期23-24,共2页
法治观念是近代以来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成果之一,它是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诸多原则的综合,包括人格独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正义、普选、权力制衡、法律神圣等等意识。不过在笔者看来,法制作为思想观念。
关键词 道德和法律 启蒙思想家 道德理想 权力制衡 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 价值理想 伦理价值体系 思想观念 人格独立
下载PDF
社会负现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张清灵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3-13,15,共2页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思想先锋和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及理想信念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态势。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时代条件下,社会负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思想先锋和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及理想信念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态势。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时代条件下,社会负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而大学生在受到社会负面现象冲击时,往往会失去独立辨别的能力,因此分析这些现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影响并积极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现象 大学生 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 对策
下载PDF
法律实践与道德理论的分离——兼评波斯纳文丛三《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 被引量:1
5
作者 薛辉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6-99,共4页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规范中最重要的两种方式,两者之间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历来是法学上争论的主题之一。波斯纳认为,法律的真正出路在于遵循实用主义,而不是依赖于某种道德公式。当法律实证主义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时,法...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规范中最重要的两种方式,两者之间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历来是法学上争论的主题之一。波斯纳认为,法律的真正出路在于遵循实用主义,而不是依赖于某种道德公式。当法律实证主义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时,法律应从科学获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践 道德理论 波斯纳文丛 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 法学
下载PDF
论道德法律化及其限度——以见危不救为视角
6
作者 李若纯 《法学(汉斯)》 2023年第2期563-567,共5页
近年来,关于见危不救是否入罪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讨论。有人积极主张刑法增设见危不救罪,有人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对于见危不救罪是否应当入罪的讨论实际上是对道德法律化问题的思考。本文以见危不救罪入刑的不可行性为切入点,论述了法... 近年来,关于见危不救是否入罪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讨论。有人积极主张刑法增设见危不救罪,有人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对于见危不救罪是否应当入罪的讨论实际上是对道德法律化问题的思考。本文以见危不救罪入刑的不可行性为切入点,论述了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并不完全相同,将见危不救罪入刑将会违反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探讨出结论道德法律化应当具有界限。对于如何明确道德法律化的限度,本论文提出以下三种建议和方向:法律化的道德应当具有普适性,道德法律化应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道德法律化应当符合法治的原则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救 道德法律 道德和法律 限度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敏英 余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8-50,共3页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培养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应从认识基础、实践过程、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途径方法等方面总结其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这一本质性认识,坚持党...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培养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应从认识基础、实践过程、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途径方法等方面总结其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这一本质性认识,坚持党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相适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人才素质与培养的要求为指导,运用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培养自身特点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 培养
原文传递
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结合──从《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说开去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士青 《当代继续教育》 2000年第3期42-44,53,共4页
关键词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道德教育 法律教育 道德和法律 重点内容 道德约束 法律约束 法律意识 国家强制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下载PDF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启贤 《道德与文明》 1986年第2期5-6,共2页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人类社会没有秩序是无法生存的。社会秩序靠什么来维持?原始社会主要靠道德及风俗习惯来维持;在阶级社会,主要靠政治、法律和道德来维持;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彻底消灭了,政治、法律都消亡了,社会秩序就主要靠人们...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人类社会没有秩序是无法生存的。社会秩序靠什么来维持?原始社会主要靠道德及风俗习惯来维持;在阶级社会,主要靠政治、法律和道德来维持;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彻底消灭了,政治、法律都消亡了,社会秩序就主要靠人们自觉的道德习惯、纪律来维持。所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道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目前,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秩序要靠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道德、纪律等共同维持。因此,在重视法制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和法律 封建法律 共产主义道德 法律道德 被统治阶级 社会主义法律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秩序 封建道德 道德习惯
原文传递
博客的技术文化特征及法律和道德规约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艳红 王树松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1-33,共3页
以现代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为背景,从哲学视角探讨和分析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博客文化的本质特征、积极作用及消极影响,进而提出从法律和道德角度对其进行规约的必要性。
关键词 技术文化 博客文化 道德和法律规约
下载PDF
论法的品质——兼谈宗教、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蔡定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83,共7页
法治社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法律何以获得良好品质,并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通过研究西方社会宗教、道德和法律的历史和关系,我们发现,是宗教和道德赋予了法律的精神品质,这就是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法律与宗教、道德的精... 法治社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法律何以获得良好品质,并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通过研究西方社会宗教、道德和法律的历史和关系,我们发现,是宗教和道德赋予了法律的精神品质,这就是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法律与宗教、道德的精神是一致的。而我国过去的法律精神与道德精神并不一致,因此,要实行法治,必须使法律具有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的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道德 宗教精神 道德法律 西方社会 法律道德 道德精神 法律精神 价值观念 道德和法律 基督教
下载PDF
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六结合”教学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颜峰 洪兴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2期61-63,66,共4页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为提高其教学实效性,作者提出"六结合"教学法: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基地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为提高其教学实效性,作者提出"六结合"教学法: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基地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课程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思想理论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本文阐述了"六结合"教学法的内容、教学目标及其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六结合”教学法
下载PDF
《道德和法律理论中的难题群》 被引量:7
13
《环球法律评论》 2001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关键词 书评 道德和法律理论中的难题解》 理查德·波斯纳
原文传递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颜峰 洪兴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84-86,共3页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为提高其教学实效性,笔者创造性提出"六结合"教学法: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基地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为提高其教学实效性,笔者创造性提出"六结合"教学法: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基地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课程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思想理论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本文阐述了"六结合"教学法的内容、教学目标及其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六结合式” 教学法
下载PDF
论道德对法律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齐全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60-65,共6页
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分别是法学和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者的社会功能,即调节功能、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指出了两者社会功能发挥作用的范围、方式、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和特... 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分别是法学和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者的社会功能,即调节功能、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指出了两者社会功能发挥作用的范围、方式、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和特征。在确认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特征的前提下,探析了道德对法律的创制和实施的重要意义:道德对法律的创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道德的价值为法律的评价提供了道义标准;道德支助影响法律实施的功效,弥补法律之不足,执法者需要良好的道德修养。文章还进一步从道德精神和法律精神的比较研究中,揭示了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内在联系,阐述了社会主义法制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内含社会主义道德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 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法制 道德精神 社会功能 道德和法律 法律道德 导向功能 统治阶级 重要意义
下载PDF
用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促进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晓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28,共2页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发展的内涵,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不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如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并提出深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途径:传统教学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
关键词 全面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情景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晓丽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7-42,共6页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据此,笔者从情景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运用的一般步骤、基本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做了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情景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教学运用
下载PDF
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晓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2-134,共3页
针对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中要增强对本课程理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要突出"基础"课理论教学的问题意识,要转变"基础"课理论教学中"满堂... 针对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中要增强对本课程理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要突出"基础"课理论教学的问题意识,要转变"基础"课理论教学中"满堂灌"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要提高"基础"课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基础"课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理论教学 实效性
下载PDF
视频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德庆 徐云龙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7-100,共4页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引用视频案例,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探析了视频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选取的基本...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引用视频案例,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探析了视频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选取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案例 高职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