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4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当·斯密《道德情感论》中的仁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国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6,共12页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感论》把道德理论建基于人类的同感(sympathy),这种诉诸自然人情而非抽象理性的取向与儒家仁论非常相似。有学者指出,亚当斯密可能受到孟子的影响,但未详言。以亚当.斯密的学术交游为始点,探讨书中论点与儒家...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感论》把道德理论建基于人类的同感(sympathy),这种诉诸自然人情而非抽象理性的取向与儒家仁论非常相似。有学者指出,亚当斯密可能受到孟子的影响,但未详言。以亚当.斯密的学术交游为始点,探讨书中论点与儒家仁论的会通,涉及以下各点:同感(仁)、推己及人、以自然感情作道德标准、应然义的"人"、无待于外的内在价值、天道、普世价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道德情感论 仁论 儒家
下载PDF
从韩国儒学史的角度来看茶山道德情感论的意义--兼论朝鲜性理学“理的下向化”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崔英辰 邢丽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作为韩国儒学派的重要人物,茶山丁若镛(1762—1836)虽然非常肯定朱子的地位,但却试图超越朱子,主张追溯孔孟儒学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儒学思想的本质。茶山以经验性的事例和经典文献为依据来论述性善说的实践可能性,试图从人们日常... 作为韩国儒学派的重要人物,茶山丁若镛(1762—1836)虽然非常肯定朱子的地位,但却试图超越朱子,主张追溯孔孟儒学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儒学思想的本质。茶山以经验性的事例和经典文献为依据来论述性善说的实践可能性,试图从人们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情感来寻找人的本质属性,这比一般性理学形而上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茶山的道德情感论将哲学的主题从"形而上"的领域转变到了日常的"生活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道德世界。这与儒学的本旨并无大异,只是茶山更加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理想的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可能性。这在朝鲜儒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儒学 道德情感 茶山 性理学 下向化
下载PDF
儒家道德情感论的核心特质及其内在理路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志强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直下心源、直契本心是由孔子确立的儒家道德情感论的核心特质,孔子后学由此出发,基于天人合一的视域建构了诚学,将诚提升为了贯通天人、真实无妄的道德情感。儒家从质直、至诚之本心情感出发,涵养与推扩道德情感的内在理路可以概括为以... 直下心源、直契本心是由孔子确立的儒家道德情感论的核心特质,孔子后学由此出发,基于天人合一的视域建构了诚学,将诚提升为了贯通天人、真实无妄的道德情感。儒家从质直、至诚之本心情感出发,涵养与推扩道德情感的内在理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维度:第一,以反观内省的道德理性时时提撕和体认本心情感;第二,以本心情感为体,以礼乐文化为用,以文质彬彬为旨归;第三,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路径,以四端之心为内在心理情感根据,在由近及远、由厚及薄、由亲及疏的无限推扩中实现对道德情感的涵养、提升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感 本心情感 儒家
下载PDF
道德创伤研究视域下道德情感论析
4
作者 武润哲 李晶晶 常运立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7期741-745,共5页
道德情感是人处理现实道德关系或评价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表达为爱憎好恶的情绪情感。道德创伤研究视域下,道德情感一方面表现为情感崩塌折射出现实与道德认知的巨大落差、与价值观的背离,另一方面表现为羞愧、内疚、愤怒、冷漠等具体的... 道德情感是人处理现实道德关系或评价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表达为爱憎好恶的情绪情感。道德创伤研究视域下,道德情感一方面表现为情感崩塌折射出现实与道德认知的巨大落差、与价值观的背离,另一方面表现为羞愧、内疚、愤怒、冷漠等具体的道德创伤典型症状。基于此,道德创伤的治疗应从解决道德创伤的伦理冲突出发,根据个体道德情感层次的不同,分阶段开展“伦理道德认知教育、启发核心价值问题思考、鼓励引导自主道德实践”疗愈过程,使道德情感回归理性主导,助推道德创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创伤 道德情感 伦理冲突
下载PDF
由“情”至“诚”:孟子道德情感论及其内在理路
5
作者 聂磊 韩雪莉 《济宁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14,共7页
孟子道德情感论建基于其“四心”之情感,提出由“情”至“诚”,进而开显“万物皆备于我”的主体在道德践履中的自身意义。孟子认为道德情感乃是人所本具的、是内在于人的存在;道德实践需要依照本心,践履并开显主体。就其内在理路而言,... 孟子道德情感论建基于其“四心”之情感,提出由“情”至“诚”,进而开显“万物皆备于我”的主体在道德践履中的自身意义。孟子认为道德情感乃是人所本具的、是内在于人的存在;道德实践需要依照本心,践履并开显主体。就其内在理路而言,孟子提出“我固有之”的主体本质、“反身而诚”的主体践履以及“由仁义行”的主体开显的三层理路。孟子道德情感论在于主体自觉统一起其德性和德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德情感 道德实践 主体开显
下载PDF
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其教学效能感的影响:道德情感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谢清彬 邓远平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4,共9页
为了探讨中学教师道德情感在工作-家庭冲突对教学效能感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教师道德情感量表并以方便抽样方式选取537名中学教师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能显著负向预... 为了探讨中学教师道德情感在工作-家庭冲突对教学效能感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教师道德情感量表并以方便抽样方式选取537名中学教师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教学效能感和道德情感,中学教师道德情感能显著正向预测教学效能感;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能感,而且可以通过道德情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教学效能感。因此,建议通过帮助中学教师树立家庭与工作边界意识,缓解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培育积极情绪及加强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等途径,改善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导致的负面影响,提升其道德情感水平,从而增强其教学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家庭冲突 道德情感 教学效能感 中学教师 职业道德 心理压力
下载PDF
试论李奎报诗歌中的道德情感
7
作者 池水涌 韩玉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86-95,132,共11页
李奎报是朝鲜半岛高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些表达道德情感的作品,它们从主题层面上大致可分为爱民诗、规劝诗和讽刺诗。这些诗大都采用形式相对自由的古体诗或歌行,通过写实主义创作手法如实地记录和反映... 李奎报是朝鲜半岛高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些表达道德情感的作品,它们从主题层面上大致可分为爱民诗、规劝诗和讽刺诗。这些诗大都采用形式相对自由的古体诗或歌行,通过写实主义创作手法如实地记录和反映诗人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将诗人的道德情感寓于客观叙事与形象描写之中,直抒胸臆,震撼人心。更重要的是,这些诗都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能够给读者带来振聋发聩的道德警示和道德教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奎报 汉诗 道德情感 道德教诲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下载PDF
道德情感教育的建构逻辑与培育策略——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单元为例
8
作者 尹梦曦 张广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30期24-26,共3页
道德情感教育涉及道德情境、他人反馈及道德实践等基本要素。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这些培育要素为基础,形成内容建构和呈现形式的逻辑框架,在两种逻辑的统一中,引导学生提升道德情感和道德水平。道德情感教育以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 道德情感教育涉及道德情境、他人反馈及道德实践等基本要素。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这些培育要素为基础,形成内容建构和呈现形式的逻辑框架,在两种逻辑的统一中,引导学生提升道德情感和道德水平。道德情感教育以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教师要重视课堂情境的营造,改善对话方式,增强设问的科学性,通过反馈和实践,帮助学生培育并巩固道德情感,逐渐实现由道德自发向道德自觉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感教育 基本要素 构建逻辑 培育策略
原文传递
论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赞同理论
9
作者 胡炎桂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8,共8页
18世纪的英国道德情感主义者们在不预设道德判断的情况下提出了各自的赞同理论,而休谟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与哈奇森一样,休谟认为道德上的赞同(或谴责)作为一种感觉(或情绪)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机制。然而,哈奇森“道德感官”的概念却... 18世纪的英国道德情感主义者们在不预设道德判断的情况下提出了各自的赞同理论,而休谟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与哈奇森一样,休谟认为道德上的赞同(或谴责)作为一种感觉(或情绪)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机制。然而,哈奇森“道德感官”的概念却不足以说明道德赞同的形成机制。由此,休谟在《人性论》中通过同情机制这一概念重新描绘了人性中的自然情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论证道德赞同的形成。这一独创性观点的提出对情感主义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同情机制的阐发,休谟在道德情感主义视域下为道德赞同所依赖的情感机制找到了新的表达形式,从而为此后情感主义道德赞同理论所必须解释的心理机制问题提供了理论范本。然而,当休谟基于人性中的同情机制来解释道德赞同的产生根源时,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美德还是人为美德,当我们通过同情对之表达赞许时,赞许的依据都是那种品质的效用倾向,这意味着休谟道德赞同理论中的同情机制始终处在效用的制约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机制 道德赞同 效用 道德情感主义
下载PDF
人性善恶的情感脉络——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兴起与道德之善的科学化
10
作者 卢俊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在“人性科学”的范式下,十八世纪的英国启蒙思想家逐渐发展出一种仅仅基于人类官能的情感主义伦理学。这一伦理学理论不仅不依赖于超自然的外在预设,而且还隐含着一条伦理理论科学化的内在脉络:起于从“性恶”到“性善”的人性论视角转... 在“人性科学”的范式下,十八世纪的英国启蒙思想家逐渐发展出一种仅仅基于人类官能的情感主义伦理学。这一伦理学理论不仅不依赖于超自然的外在预设,而且还隐含着一条伦理理论科学化的内在脉络:起于从“性恶”到“性善”的人性论视角转换,发轫于“科学心灵哲学”和“实践伦理主张”两大基石,完成于以“同情机制”为核心的道德剖析。由此,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家把道德之善从“彼岸世界的救赎”拉回到“此岸世界的公共生活”中。对此有关人性善恶的情感主义启蒙逻辑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理解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在整个道德哲学史中的独特地位,还可为理解现代道德观念体系提供一个重要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科学 道德情感主义 道德之善 苏格兰启蒙
下载PDF
医学伦理实践的道德情感进路
11
作者 闫嘉琳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21,共5页
与理性相对应,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在医学伦理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厘清道德情感在医学伦理实践中自觉性由低到高的四种重要方式:直觉型作用方式、联想型作用方式、理性型作用方式以及德性型作用方式,有助于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 与理性相对应,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在医学伦理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厘清道德情感在医学伦理实践中自觉性由低到高的四种重要方式:直觉型作用方式、联想型作用方式、理性型作用方式以及德性型作用方式,有助于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解决医学人文关怀的缺失、医学道德认识不足等医学伦理实践问题,为医学伦理实践提供相应的情感依据,进而形成医学伦理实践中的道德情感效应。尽管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仍然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现状、改善医学高新技术伦理危机、涵养人文精神、为医学发展保驾护航的有效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 情感 道德情感 德性
下载PDF
休谟道德观视角下道德情感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郝羽迪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8-90,共3页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已成为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性格、人生经历、社交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社交场合存在被动、不自信甚至交流恐惧等问题。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观重视情感在道德判断和行为中的作用,为研...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已成为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性格、人生经历、社交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社交场合存在被动、不自信甚至交流恐惧等问题。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观重视情感在道德判断和行为中的作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道德情感可以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基于此,阐述了休谟的道德观的相关内容,分析了情感主义道德观与道德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论述了道德情感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利用道德情感教育提升大学生社交主动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道德情感 大学生 社交行为
下载PDF
道德教育的完整性:理性与情感的结合
13
作者 朱丽云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8期17-20,共4页
道德的根源究竟是来自我们的理性,还是来自我们情感?这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观点各异的哲学问题。因此,对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的冲突引发的电车难题进行分析,在道德教育中把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相结合,提出以“中道”寻求二者的平衡,将道... 道德的根源究竟是来自我们的理性,还是来自我们情感?这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观点各异的哲学问题。因此,对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的冲突引发的电车难题进行分析,在道德教育中把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相结合,提出以“中道”寻求二者的平衡,将道德回归人的实践生活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性 道德情感 道德实践
下载PDF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的策略
14
作者 刘金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159-0162,共4页
文章通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情感道德与价值观展开了实践与思考。我们深入挖掘了学生道德情感价值观与英语阅读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来实现这种路径。通过阅读材料的深入探索,教学手法的贯彻融... 文章通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情感道德与价值观展开了实践与思考。我们深入挖掘了学生道德情感价值观与英语阅读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来实现这种路径。通过阅读材料的深入探索,教学手法的贯彻融合,希望能够带给学生切实可行的策略与货真价实的收获。同时我们也注意了如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结合教师自身道德情感的传递、结合比较阅读当中不同文化的对比交流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的判断与选择。最后,我们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以具体的教学过程展示了实现效果,希望能给更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 道德情感 价值观 教学实践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道德情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15
作者 翁玉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不仅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也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关系的分析...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不仅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也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关系的分析,揭示道德情感在指导个体行为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道德情感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感 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育 情感培养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
16
作者 李月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8期0182-0185,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其中道德情感教育成为关键的一环。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通过分析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中遇到的难点,提出了有效的实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其中道德情感教育成为关键的一环。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通过分析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中遇到的难点,提出了有效的实施策略。本文首先阐述了道德情感在形成学生正确价值观、促进自我道德修养、加强法治观念内在驱动力中的作用,指出了其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实施道德情感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难点,包括学生道德情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传统教学模式对情感教育的忽视以及教师道德情感教育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包括创建情感体验的教学环境、融入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加强教师情感教学能力培训在内的实施路径,旨在通过这些策略有效提升初中阶段道德情感教育的效果。最终,期望通过本研究的建议,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为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强烈法治观念的未来公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道德情感 实施路径 情感教学
下载PDF
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中的道德赞同难题——评李家莲《情感的自然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17
作者 陈江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175,共3页
自《国富论》于1776年问世以来,关于其哲学基础的探究在经济思想史上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主题,其中最令人瞩目、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当属由“斯密问题”引发的各种讨论。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进入国民经济生活,但谈到《国... 自《国富论》于1776年问世以来,关于其哲学基础的探究在经济思想史上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主题,其中最令人瞩目、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当属由“斯密问题”引发的各种讨论。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进入国民经济生活,但谈到《国富论》的哲学基础及其所属的哲学传统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罗卫东曾指出,由于语言、学术兴趣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思想史 《国富论》 道德情感主义 斯密问题 哲学传统 学术兴趣 改革开放后
下载PDF
情感生产与传播:高校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琳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道德自我意识、情感公共性特征、情感互动性流等共同构成“反射式环绕”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结构。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塑造着教学情感的进程,表现为“交换-回报”“交互-承诺”“交往-依赖”的递进式节奏,思政课教学相关部门应通过... 道德自我意识、情感公共性特征、情感互动性流等共同构成“反射式环绕”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结构。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塑造着教学情感的进程,表现为“交换-回报”“交互-承诺”“交往-依赖”的递进式节奏,思政课教学相关部门应通过营造思政课情感教学文化,提升师生“默会”认知能力;创建思政课情感体验空间,增加师生情感能量储备;运用思政课教学情感仪式,构建师生教学情感秩序等策略提升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效果,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道德情感 道德自我意识 情感教学文化 情感互动性流
下载PDF
论儿童道德发展中的自然禀赋及其教育启示
19
作者 陈乐乐 王翔鸿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4,共8页
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坚定道德认知,为道德实践提供精神引领。基于道德情感的作用分析,发现康德自然禀赋思想与其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通性。儿童身上具有智性情感“敬重”,这是康德直接所定义的“道德情感”,可以... 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坚定道德认知,为道德实践提供精神引领。基于道德情感的作用分析,发现康德自然禀赋思想与其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通性。儿童身上具有智性情感“敬重”,这是康德直接所定义的“道德情感”,可以作为儿童道德发展中明确的自然禀赋,并将之视为推动儿童坚定天生的道德法则。康德自然禀赋思想可丰富道德情感的本体认识,即儿童的道德情感不仅是基于后天社会道德准则而显现的,还有自然原始的成分。儿童不是天生的道德无情者,他们“敬重”着天生的道德法则。在道德教育中需汲取自然禀赋思想的有益部分,发现儿童先验道德情感世界的“秘密”;儿童先天的“道德情感”可为后天道德情感的培养奠基,有益于增强对后天社会道德准则的认同,这也是在自然禀赋基础上的扩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禀赋 道德情感 康德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