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视频传播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1
作者 王勋 马琳慧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中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凭借其用户定位精准化、内容呈现多样化、产品设计新颖化等特性,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在其广泛的受众群体里,青年大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中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凭借其用户定位精准化、内容呈现多样化、产品设计新颖化等特性,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在其广泛的受众群体里,青年大学生由于自身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跻身为短视频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基于网络短视频的广泛化传播和爆发式发展,短视频传播一方面以其形式和内容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以其多元化内容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和网络道德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短视频传播的对象、内容、过程、效果等与网络道德教育的诸多方面有较高的耦合性和一致性。为了推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发展,基于短视频传播特征、短视频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现状等维度,全面分析短视频传播给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大学生身心特征、社会现实状况等因素,从短视频传播的引领力、感染力、互动性、反馈性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教育 短视频传播 大学生
下载PDF
美国道德教育模式的演进研究:历程、主题及逻辑
2
作者 荆德亭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美国道德教育模式经历了从传统品格教育模式到理论基础构建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价值分析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关怀模式等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再到新品格教育模式的演进历程。正当性问题、本体性问题、实践性... 美国道德教育模式经历了从传统品格教育模式到理论基础构建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价值分析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关怀模式等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再到新品格教育模式的演进历程。正当性问题、本体性问题、实践性问题以及价值性问题等几个基本问题,构成了美国道德教育模式演进的中心主题。美国道德教育模式的演进,在价值取向、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策略等多个维度上,呈现出清晰的“整合趋向”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道德教育模式 演进历程 演进主题 演进逻辑
下载PDF
杜威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路径
3
作者 方明军 任昕岳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32-37,89,共7页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质疑了传统道德的孤立、僵化、教条主义、至高无上等特征,可概括为“道德是个体行为与心灵的统一;道德是不断生长的道德;道德是具体情境中的道德”。结合杜威的思维观、兴趣观等教育思想,杜威...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质疑了传统道德的孤立、僵化、教条主义、至高无上等特征,可概括为“道德是个体行为与心灵的统一;道德是不断生长的道德;道德是具体情境中的道德”。结合杜威的思维观、兴趣观等教育思想,杜威的道德教育思路体现为: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拥有面对复杂道德情境的清晰判断力;关注学生道德情感上的敏锐性,孕育积极的道德性格力量;基于“经验道德”改造学校德育“三位一体”,构建学生的完整道德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哲学思想 道德 道德教育路径
下载PDF
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研究——基于CiteSpace的研究
4
作者 吴雅婧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提升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丰富。本文为了探究国内小学道德教育的研究进展,把握小学道德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与演进趋势,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筛选出关于小学道德教育领域的1010篇文献... 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提升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丰富。本文为了探究国内小学道德教育的研究进展,把握小学道德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与演进趋势,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筛选出关于小学道德教育领域的1010篇文献的年度发文趋势、高产作者和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小学道德教育领域研究的关注度稳步上升,但高产作者、研究机构合作较为松散。在研究热点上,小学道德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道德教育、德育教育、小学教学、教学策略等方面。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道德教育、小学、小学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小学语文等。在时间维度上,关键词集中出现于2010年以后,在这一时间段研究数量快速上涨,研究兴趣不断增加,而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策略、小学以及班主任等内容近期被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 小学 可视化
下载PDF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现状与策略
5
作者 张文娟 《动漫界(幼教365)》 2024年第4期80-81,共2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学前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德育的培养。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第一所学校,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前阶段是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学前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德育的培养。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第一所学校,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前阶段是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及时对幼儿开展道德品质教育。本文通过对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策略,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 学前儿童 幼儿学习 学前教育 幼儿德育 家园合作 幼儿道德教育
下载PDF
儒家智德思想赋能智能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
6
作者 孙雷 林志敏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2期77-86,共10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变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的数据信息为教育提供了更多与更好的技术支持,然而也给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是兴邦之本,教育... 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变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的数据信息为教育提供了更多与更好的技术支持,然而也给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是兴邦之本,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等历史使命,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智能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提出以儒家“智德”思想赋能“智能”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从儒家“智德”思想中总结出五重价值:明辨是非,知耻明辱;仁者爱人,以智辅仁;学而知之,崇智明德;仁智并重,从善利他;敬德修业,知行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儒家 智德 大学生 道德教育
下载PDF
真实: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
7
作者 王素云 代建军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100,共8页
智能时代将真实与虚拟交融,两者的交织引起生活同道德世界的非同步重构,并带来道德所处时空、认知及实践方式等全方位变革,构建起技术支持下一种全新的道德图景。然而,虚拟与现实并存的道德时空充斥的虚假,存在遮蔽真实的可能,精准化而... 智能时代将真实与虚拟交融,两者的交织引起生活同道德世界的非同步重构,并带来道德所处时空、认知及实践方式等全方位变革,构建起技术支持下一种全新的道德图景。然而,虚拟与现实并存的道德时空充斥的虚假,存在遮蔽真实的可能,精准化而程序化的技术具身可能弱化主体身体的道德感知能力,工具理性可能削弱主体生存的价值基础,迅捷且简单的匿名虚拟交互也可能使主体关系走向疏离与淡漠,并衍生出诸多的道德问题,如道德真相遮蔽化、道德感知离身化、道德关系疏离化和道德价值“趣悦化”等。为了在智能时代虚拟漩涡中辨别虚假、摒除虚伪,寻回道德的应有真实,应以现实道德伦理规范为尺度划定虚拟介入范畴,以善与正义为核心牵引技术发展走向;共建不确定性风险意识,以合理合情合法为标准探寻技术与主体身体、算法与主体价值统一的确定性路径;复归人应有的主体性,在复杂的时代境遇中成就主体的真实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真实 道德教育 技术具身 匿名交互
下载PDF
美好生活何以可能: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与超越
8
作者 赵森 郑航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98,共8页
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 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育的精确量化取向;社会变迁加速导致德育的代际不同步以及普遍知识化、抽象化;生活步调加速带来德育的离身化以及师生负担的增加。道德教育新异化形成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在本体论上遭遇安全危机,寄托数字体验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在认识论上坚持理性的霸权地位,导致绝对的技术崇拜;在价值论上奉行资本至上,导致时间和教育被物化。数智时代,对于道德教育新异化的超越,应寻求共鸣、促进德育质的提升;追寻中华文化传统,回溯家的教育意蕴;回归道德教育的本真,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意义;借助加速主义哲学的成果,拥抱加速,释放技术变革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道德教育 新异化 社会加速 美好生活
下载PDF
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革华 王慧敏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战国末期,社会礼崩乐坏,道德秩序崩塌,具有现实使命感的荀子积极思考如何重新构建社会道德秩序,提出了具有独特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深入分析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特别是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目标、内容、方法,可为解决我国当代... 战国末期,社会礼崩乐坏,道德秩序崩塌,具有现实使命感的荀子积极思考如何重新构建社会道德秩序,提出了具有独特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深入分析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特别是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目标、内容、方法,可为解决我国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出现的道德困境提供参考和借鉴。在道德教育目标上,荀子将理想人格分为有连续性特征的三个层次:“士”“君子”“圣人”,深入分析荀子道德教育目标,对当代坚持道德教育根本目标的指导地位、促进道德教育目标的多层次发展、优化道德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具有重要价值;在道德教育内容上,荀子提出“礼”“义”“孝”“诚”的教育,深入分析荀子道德教育内容对当代树立“以礼为本,隆礼重法”“先义后利、义利兼顾”“从义从道、通权达变”“诚实守信,诚信至上”的道德教育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分析荀子提出的“仪正而影正”的身教示范法、“注错习俗”的环境陶冶法、“慎其独者”的自觉自律法、“躬行践履”的知行合一法对当代道德教育发挥教育者的榜样作用、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受教育者的自我道德修养、发挥教育实践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方法 道德实践
下载PDF
想象在道德教育中何以可为——道德想象研究的透视与反思
10
作者 李佳乐 杨一鸣 马多秀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想象作为建构内在意义世界的活动,成为道德教育中追求完整生命个体德性成长的重要方式。道德哲学史上已有学者探讨想象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逐渐衍生出“道德想象”概念,这一发现使道德教育目标转向更关注理想与现实统一、道德教... 想象作为建构内在意义世界的活动,成为道德教育中追求完整生命个体德性成长的重要方式。道德哲学史上已有学者探讨想象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逐渐衍生出“道德想象”概念,这一发现使道德教育目标转向更关注理想与现实统一、道德教育过程转向更关注认知与情感统一、道德教育功能转向更关注自我与他者的统一。基于已有研究发现,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总体研究正在从分裂走向整合、从认知走向情感、从理论走向实践,但同时面临着对道德主体不够重视等困境。因此,想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需要从目标角度、过程角度、方法角度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道德教育 道德想象 情感 实践
下载PDF
儿童分配公正观发展的测量及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11
作者 任天鸣 崔驰 戴明 《少年儿童研究》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以332名儿童为样本,使用修改后的博弈论模型在复杂情境下对儿童分配行为的实验室实验结果显示:儿童在分配行为中具有“均等化”“劳动优先”“泛自由”三种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性别儿童的分配行为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长、... 以332名儿童为样本,使用修改后的博弈论模型在复杂情境下对儿童分配行为的实验室实验结果显示:儿童在分配行为中具有“均等化”“劳动优先”“泛自由”三种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性别儿童的分配行为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长、道德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儿童分配性公正价值序列会发生改变。建议道德教育应以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追求善的内在自觉为目标;重视劳动价值观和互惠利他、社会责任等公共精神的培养;根据儿童分配公正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设置德育课程内容;通过角色承担、合作实践、焦点问题讨论等方式促进儿童公正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分配公正观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朝向美好生活的道德教育:可能性、挑战与应对
12
作者 王明 王佳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道德教育应指向人的美好生活的建构,其兼具外在与内在可能性,前者源于美好生活作为“至善”给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后者则是源于道德与美好生活之间的本然性关系。但朝向美好生活的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美好生活的“去... 道德教育应指向人的美好生活的建构,其兼具外在与内在可能性,前者源于美好生活作为“至善”给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后者则是源于道德与美好生活之间的本然性关系。但朝向美好生活的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美好生活的“去道德化”“个人化”,以及现代学校道德教育对美好生活的疏远。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向学生传达一种完整的美好生活观,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在美好生活实现中的独特价值,培育学生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道德敏感性,引导学生将道德规范融入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美好生活 道德 道德敏感性
下载PDF
天下归仁: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综论
13
作者 李永华 蔡炜琳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孔子在一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归仁”为核心,包含着培养“杀身成仁”君子理想人格的个人理想目标和实现“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 孔子在一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归仁”为核心,包含着培养“杀身成仁”君子理想人格的个人理想目标和实现“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目标。在成仁归仁的理想目标指引下,孔子把仁贯穿于其道德教育内容的始终。其道德教育内容的主要部分包括仁的教育、义的教育和礼的教育。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仁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义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重点。礼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中,孔子按不同的道德主体,为个人、为师者、家庭和为政者指明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具体包括学思行并重、因材施教、愤启悱发、身教重于言传、合力育人等,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地推进道德教育的展开。即使到今天,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首先应汲取孔子“道之以德”的思想智慧,筑牢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借鉴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因材施教”等思想,肯定每一个个体的受教育权利,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和特点,尊重当代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最后,立足孔子在道德教育中强调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观点,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归仁 孔子 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方法 个人修养
下载PDF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目标、内容、方法与历史贡献
14
作者 刘志山 黄杉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孟子穷尽一生追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格理想,最终酝酿出自己的道德教育思想,留下了宝贵精神遗产。他希冀借助道德之力,重建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其道德教育思想蕴藏着宏大的伦理情怀和人生抱负。《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 孟子穷尽一生追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格理想,最终酝酿出自己的道德教育思想,留下了宝贵精神遗产。他希冀借助道德之力,重建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其道德教育思想蕴藏着宏大的伦理情怀和人生抱负。《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较为全面地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研究孟子及其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孟子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及言论散见于《孟子》多章,其道德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包括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内容和道德教育方法等。孟子道德教育的目标依据境界层次分为“富贵不移,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人格、“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的君子人格和“内圣外王”的圣人人格,最终统一于“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仁义”教育、“孝悌”教育、“人伦”教育和“恭俭”教育,涵盖了伦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教育的方法包括尽心知性、扩充四端、尚志养气、推己及人和反求诸己,体现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孟子道德教育思想不仅为涵养中华文化自信提供了优秀素材,还在诸多方面有着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丰富了儒家生态道德教育思想,肯定了道德人格的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建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方法 道德修养
下载PDF
“走近黑天鹅”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5
作者 杨玲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在建设生态文明国家背景下,利用地域资源开展黑天鹅治理水葫芦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生兴趣和初步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探究课题,以不同食量梯度的水葫芦作为自变量,设置黑天鹅实验区和对照实验区进行实验,分析不同条... 在建设生态文明国家背景下,利用地域资源开展黑天鹅治理水葫芦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生兴趣和初步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探究课题,以不同食量梯度的水葫芦作为自变量,设置黑天鹅实验区和对照实验区进行实验,分析不同条件下水葫芦的减重率和黑天鹅的增重率并得出结论。本次活动学习内容具有生成性,以实践和探究为主,让学生能运用所学解决生态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道德教育 黑天鹅 水葫芦 生态治理
下载PDF
“规范”与“德性”并重的道德教育之路探索
16
作者 旦智多杰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商业化等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也使得传统的道德规范在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上面临诸多的挑战。践行道德规范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道德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不同场域中的道...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商业化等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也使得传统的道德规范在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上面临诸多的挑战。践行道德规范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道德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不同场域中的道德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需要汲取德性伦理传统的养分,并以此来反观规范伦理所遇到的瓶颈。在分析两种伦理传统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尝试把握规范与德性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一种整体性的视角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内涵重新加以定位,以期对道德教育走出现有的困境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规范 德性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策略探析
17
作者 洪燕云 《西部学刊》 2024年第8期110-113,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但也给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带来很多挑战。目前,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知能力薄弱、情感淡漠、意志薄弱、行为失范等,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在于大学...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但也给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带来很多挑战。目前,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知能力薄弱、情感淡漠、意志薄弱、行为失范等,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成熟、媒体监管机制不完善、高校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缺乏创新、家庭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缺失。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走进网络空间,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合力作用,提高媒体自身素质,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以及以优秀传统文化净化网络空间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空间 道德教育
下载PDF
朱熹《小学》道德教育思想的时代意蕴和启示
18
作者 董生辉 《甘肃教育》 2024年第2期26-28,共3页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继承了儒家道德教育精髓,自觉践行中华民族重践履、重理性、重自觉内省、重克制欲望的严格自律精神,对中华民族道德的形成具有持久的深远影响。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与新时代“立德树...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继承了儒家道德教育精髓,自觉践行中华民族重践履、重理性、重自觉内省、重克制欲望的严格自律精神,对中华民族道德的形成具有持久的深远影响。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高度契合。朱熹《小学》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理念创新、内容丰富和途径拓展,强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力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道德教育 当代价值 启示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改革途径探索
19
作者 郑佳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9期75-78,共4页
在“双一流”建设目标下,我国高校竞相以一流为导向,将工作重心聚焦到研究生教育上来。工科研究生教育规模大,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部分工科研究生道德规范意识淡薄,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研... 在“双一流”建设目标下,我国高校竞相以一流为导向,将工作重心聚焦到研究生教育上来。工科研究生教育规模大,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部分工科研究生道德规范意识淡薄,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基于工科研究生群体的成长特点和培养规律,通过强化导师育人作用,丰富教育载体,严格建章立制等途径,为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改革提供思路,从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研究生教育 工科研究生 学术不端 学术道德教育改革
下载PDF
治疗时代与灵魂弊病的道德教育探索——读高德胜教授新著《道德冷漠的教育省思》
20
作者 庄园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1期76-77,共2页
道德冷漠问题在当代社会越来越严重,需要得到特别的重视。《道德冷漠的教育省思》对当下道德冷漠问题进行审视,理清道德冷漠问题的本质及与之相关的概念;关注教育中的“意志薄弱”“恶”等一些与冷漠有关但传统研究较少的领域;修正长期... 道德冷漠问题在当代社会越来越严重,需要得到特别的重视。《道德冷漠的教育省思》对当下道德冷漠问题进行审视,理清道德冷漠问题的本质及与之相关的概念;关注教育中的“意志薄弱”“恶”等一些与冷漠有关但传统研究较少的领域;修正长期被误解的“竞争”“自我关系”“记忆”等道德教育相关问题;借助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中道”,探索走出道德冷漠困境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冷漠 道德冷漠的教育省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