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三重道德理性进路
1
作者 杨彦斌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73-75,共3页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立足当下、最为迫切的重大课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是当代中国人民...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立足当下、最为迫切的重大课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新实践,也是当代中国的最宏大"叙事"之一。从形上理性的视角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至少应该开显以下三重道德理性进路:以"感性世界"为基点的实践道德理性进路;以"以人为本"为判据的价值道德理性进路和以"沟通对话"为旨趣的交往道德理性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实践道德理性 价值道德理性 交往道德理性
下载PDF
论道德情感对道德理性与道德意志的驱动 被引量:9
2
作者 任德新 张芊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0-54,共5页
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支配个体道德活动的完整的心理机制。本文着重从个体道德意识角度论述了道德情感的内涵,认为它对充实道德理性、增强道德意志有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渗透功能。
关键词 道德理性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知情意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道德理性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卫东 《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2-35,共4页
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 ,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 ,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 ,那么 ,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 ,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 ,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 ,那么 ,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 ,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运行的导向力、经济个性的激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性 道德责任 道德激励 市场经济 运行秩序 经济主体 文化力 道德理性体系 经济组织
下载PDF
道德理性与生命智慧 被引量:17
4
作者 樊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13,共7页
关键词 意义世界 道德理性 “德” 生命秩序 无为而无不为 “得” 世俗世界 逻辑 人与自然的关系 伦理道德
下载PDF
试析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道德理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溢木 王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6,共3页
纯粹理性的批判,不仅探讨感性、知性和理性,而且探讨人类追求幸福的希望,探讨人和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从逻辑、认识论、本体论三方面界定理性概念的意义,突出理性作为人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指出理性的主要... 纯粹理性的批判,不仅探讨感性、知性和理性,而且探讨人类追求幸福的希望,探讨人和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从逻辑、认识论、本体论三方面界定理性概念的意义,突出理性作为人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指出理性的主要目的在于道德。道德理性并不仅是作为知识理性存在,而是在价值评判上彰显了价值理性,又在人生目的上指向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理性批判 道德理性 价值 幸福
下载PDF
孟子性善论所涵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问题 被引量:8
6
作者 郭齐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1,共5页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肯定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他物的特殊性,这就是道德性。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良心本心、仁义礼智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天"是人的善性的终极根据。仁、义、礼、智、信等,既是社会道德规范,...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肯定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他物的特殊性,这就是道德性。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良心本心、仁义礼智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天"是人的善性的终极根据。仁、义、礼、智、信等,既是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又是本心所制定的法则,即道德理性。恻隐等"四端之心"本身即涵有道德价值感,同时又是道德判断的能力和道德践履的驱动力,成为现实的道德主体自我实现的一种力量。孟子深信,心自身具有的价值本身,有其内在的条理,它并非从理论理性的原则推导而出,却同时是合理的。孟子认为,人是否真正发挥其禀赋,就在乎每个个体是否有修养的工夫。所以,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存养方法。在此基础上,孟子特别重视人格独立和节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仁义 四端 道德理性 道德情感
下载PDF
整合创新的全球性思维的双向维度——道德理性的主体性思维与科学理性的对象性思维的现代融通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周志 牛永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22,共6页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理性的主体性思维 ,主体以自身作为思维的对象 ,向内反求诸己 ,思维的目标追求是提供一种人们立身安命的人生智慧 ,教人如何处人做事的人伦道德 ,即做人之道、守...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理性的主体性思维 ,主体以自身作为思维的对象 ,向内反求诸己 ,思维的目标追求是提供一种人们立身安命的人生智慧 ,教人如何处人做事的人伦道德 ,即做人之道、守伦之常。而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则具有浓郁的自然理性特点 ,其一开始就采取了主客分离的对象性思维方式 ,把研究自然 ,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客观智慧作为基本的思维目标。近代以来 ,随着中西交流的日趋发展 ,这种中西方哲学思维目标固有的差异在逐步缩小 ,双方彼此通过相互吸收互相借鉴 ,从而达到共同发展 ,形成一种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 ,既重视自然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目标 道德理性 自然理性 整合创新 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哲学 儒家哲学 西方哲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宋银桂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6-219,共4页
在反思传统文化与文化现代化之关系的时候,人们更多地致思于“体”“用”关系,很少从道德理性的层面去审视和评判传统文化。然而,将道德从人文领域引入自然领域,从感性、直觉的层面引入理性的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解读中... 在反思传统文化与文化现代化之关系的时候,人们更多地致思于“体”“用”关系,很少从道德理性的层面去审视和评判传统文化。然而,将道德从人文领域引入自然领域,从感性、直觉的层面引入理性的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和精华,是道德理性引领下人与人之间、灵与肉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良性互动的结果,而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和糟粕,则是道德理性挤压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科学理性造成的。建设中国先进文化,首先应该深入分析道德理性正反两方面的功能,确立道德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性 传统文化 互动
下载PDF
作为moral reasonability的道德理性及其优先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永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通行的"道德理性"概念的所指及有效性并未局限在理论范围,还必然地延展到实践领域。对于其丰富内含,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reason和rationality却不能给予充分表达。基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如康德的道义论... 通行的"道德理性"概念的所指及有效性并未局限在理论范围,还必然地延展到实践领域。对于其丰富内含,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reason和rationality却不能给予充分表达。基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如康德的道义论)看起来至高至远,其实并不具有经验或实践层面的可普遍化性,因而在实际生活中难免走向反面。研究发现,如果使用英文词moral reasonability来理解和解释道德理性,或可弥补上述欠缺。因为,相较而言,这后一概念蕴含有一种着眼于"探究原因、提供理由"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或"超底线准则",作为一种形式性的"前道德立场",它更易于落实到现实生活。这个概念不仅能够表达出道德理性中被前两个概念所忽略的含义,而且因为其历史特点具有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moral reasonability的道德理性 可普遍化性 超底线准则 道德立场
下载PDF
儒家伦理:道德理性还是血亲情理?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清平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3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儒家伦理 道德理性精神 血亲情理 血缘亲情 西方哲学 特殊性 普遍性 绝对命令 认知理性 儒家哲学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好生活”与道德理性的生长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3,共7页
道德理性内在于“好生活”并有利于促进“好生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好生活”是基于完整的人的完整生活,是一种追问着、构建着、追求着的自主生活,它内含道德理性并藉由道德理性不断得以实现。道德理性是在生活实践中生... 道德理性内在于“好生活”并有利于促进“好生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好生活”是基于完整的人的完整生活,是一种追问着、构建着、追求着的自主生活,它内含道德理性并藉由道德理性不断得以实现。道德理性是在生活实践中生长的。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化的生活实践,通过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建构道德图式、发展道德自我、促成道德反思等,可以促进道德理性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好生活” 道德理性 生活实践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图式
下载PDF
从道德理性走向道德情感——关于当前道德建设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志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27-30,共4页
本文认为,当前道德建设的前提是批判地反思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性,而当前道德建设的归宿是走向对道德情感的强调。只有解构理性道德,弘扬道德情感,才能建立起充满人性的“主动道德”。
关键词 道德理性 道德情感 道德建设 生命体验
下载PDF
道德理性的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贵权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8-61,共4页
道德理性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理性,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道德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它诉求的是善,是心灵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会的秩序。我国的传统道德理性,既有合理的需要传承与弘扬的积极因素,也有需要加... 道德理性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理性,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道德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它诉求的是善,是心灵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会的秩序。我国的传统道德理性,既有合理的需要传承与弘扬的积极因素,也有需要加以克服、矫正的消极成分。为此,必须坚持历史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对传统道德理性进行合理地扬弃,进而构建健全的道德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理性 道德理性 反思 建构
下载PDF
经济活动中的道德理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葛晨虹 《伦理学研究》 2002年第2期68-71,78,共5页
经济活动不仅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也是人们“理性化”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它既体现了人类主体对技术、工具手段的认知理性,又体现了人类主体“合理性”、“合目的性”的价值理性。而道德价值理性是一切合理有序的经济活动的价值标... 经济活动不仅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也是人们“理性化”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它既体现了人类主体对技术、工具手段的认知理性,又体现了人类主体“合理性”、“合目的性”的价值理性。而道德价值理性是一切合理有序的经济活动的价值标矢和理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活动 道德理性 认知理性 价值理性
下载PDF
论道德理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刚 《唐都学刊》 2003年第2期54-57,共4页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 ,通过实践建构起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身心关系 ,当这些关系中的主、客体处于彼此适合的状态且最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时 ,就是所谓的“合理状态” ,理性就是对这...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 ,通过实践建构起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身心关系 ,当这些关系中的主、客体处于彼此适合的状态且最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时 ,就是所谓的“合理状态” ,理性就是对这种合理状态的观念把握和实现。与三类关系相对应 ,理性分为工具理性、规范理性和人格理性。道德理性包含了规范理性和人格理性 ,决定于工具理性。道德理性的实质内容在规范理性层面表现为权利平等、公平分配和人民主权。在人格理性层面则难有通约的实质标准 ,因为这是一个安身立命、终极关怀的私德领域。通过理性要把握的“合理状态”是一个价值事实 ,所以它不是认知的 ,而是反省的 ,并把通过反思的“价值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工具理性 规范理性 人格理性 道德理性 合理状态
下载PDF
和谐医患关系的“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琳 《医学与社会》 2009年第5期25-26,共2页
通过对医患矛盾的经济成因分析,发现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有限性"。但由于其双方最终利益的一致性,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阐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融合途径,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方案。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经济理性 道德理性
下载PDF
先秦儒家的精神实质:从道德理性主义到道德理想主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圣正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71-73,共3页
先秦儒家的精神实质是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的道德理性主义和以“内圣外王”为终极追求的道德理想主义。儒家的道德理性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尽管在秦汉以后受到了压制、扭曲和异化,但它却为一代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 先秦儒家的精神实质是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的道德理性主义和以“内圣外王”为终极追求的道德理想主义。儒家的道德理性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尽管在秦汉以后受到了压制、扭曲和异化,但它却为一代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性主义 道德理想主义 儒家思想 先秦时期
下载PDF
朱熹的“理”与道德理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民雄 《贵州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45-49,共5页
“理”是朱熹思想的核心。“理”逻辑上先在 ,且构成万物存在的根据 ,“理一分殊”体现为本体与现象 ,普遍与特殊的统一。道德理性即是“应当” ,是人们行为的唯一律令 ,具有超越性神圣性。“格物致知”作为人格陶铸的内在要求 ,是道德... “理”是朱熹思想的核心。“理”逻辑上先在 ,且构成万物存在的根据 ,“理一分殊”体现为本体与现象 ,普遍与特殊的统一。道德理性即是“应当” ,是人们行为的唯一律令 ,具有超越性神圣性。“格物致知”作为人格陶铸的内在要求 ,是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不断进步的必要过程 ,最终指向人性的完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道德理性 "格物致知" "人欲" 本体论 道德 实践论 价值论 人格
下载PDF
面向自然的人之道德理性——生态德育的核心命题及其向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洪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生态文明理论之提出和构建成为全球理论界聚焦点,标志着人类历史将要迈入生态时代,只有理论武装群众才能变成实践力量,生态德育作为新德育观成为生态文明实践和实现之重要环节和内在理路;在对人与自然关系哲学辨明基础上,指认生态德育... 生态文明理论之提出和构建成为全球理论界聚焦点,标志着人类历史将要迈入生态时代,只有理论武装群众才能变成实践力量,生态德育作为新德育观成为生态文明实践和实现之重要环节和内在理路;在对人与自然关系哲学辨明基础上,指认生态德育的理论根基,并高度凝练生成"面向自然的人之道德理性"乃是其核心命题和本质规定,这一道德理性生成只能经由实践才能达到;对生态德育理论核心命题及其实践向度的深刻解析,不但揭示生态德育精神实质和生成机制,而且澄明其在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德育 道德理性 核心命题 实践生成
下载PDF
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6
20
作者 郝云 HAO Yun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59-65,共7页
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按照各自的目的和要求规定了理性的内容。随着经济和道德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其理论的解释力与说服力有弱化的趋势因此,二者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反思。而调整与... 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按照各自的目的和要求规定了理性的内容。随着经济和道德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其理论的解释力与说服力有弱化的趋势因此,二者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反思。而调整与反思的过程既是自身完善的过程,也是二者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借鉴、相互统一的过程。二者的统一可以从人性论、制度规范以及研究方法上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性 经济理性 反思 现实生活 道德问题 相互统一 研究方法 制度规范 说服力 解释力 人性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