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赞同/不赞同的情感反应
1
作者 李家莲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不以任何既定道德判断为预制前提的道德赞同是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问题。故,道德赞同的情感反应也相应成了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的关键理论问题。自18世纪以降,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者形成了视苦乐感和温暖/冷漠感为道德赞同之情感反应... 不以任何既定道德判断为预制前提的道德赞同是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问题。故,道德赞同的情感反应也相应成了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的关键理论问题。自18世纪以降,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者形成了视苦乐感和温暖/冷漠感为道德赞同之情感反应的两种基本观点。本文反对这两种观点,认为道德赞同的情感反应虽然具有主观形式,却不具有绝对的主观性,而是赞同/不赞同机制的客观表达,更确切地说,以承应和定向目的/冲力为内涵的阴阳才是道德赞同的真正情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赞同 苦乐感 承应 定向目的/冲力 阴阳
下载PDF
论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赞同理论
2
作者 胡炎桂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8,共8页
18世纪的英国道德情感主义者们在不预设道德判断的情况下提出了各自的赞同理论,而休谟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与哈奇森一样,休谟认为道德上的赞同(或谴责)作为一种感觉(或情绪)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机制。然而,哈奇森“道德感官”的概念却... 18世纪的英国道德情感主义者们在不预设道德判断的情况下提出了各自的赞同理论,而休谟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与哈奇森一样,休谟认为道德上的赞同(或谴责)作为一种感觉(或情绪)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机制。然而,哈奇森“道德感官”的概念却不足以说明道德赞同的形成机制。由此,休谟在《人性论》中通过同情机制这一概念重新描绘了人性中的自然情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论证道德赞同的形成。这一独创性观点的提出对情感主义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同情机制的阐发,休谟在道德情感主义视域下为道德赞同所依赖的情感机制找到了新的表达形式,从而为此后情感主义道德赞同理论所必须解释的心理机制问题提供了理论范本。然而,当休谟基于人性中的同情机制来解释道德赞同的产生根源时,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美德还是人为美德,当我们通过同情对之表达赞许时,赞许的依据都是那种品质的效用倾向,这意味着休谟道德赞同理论中的同情机制始终处在效用的制约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机制 道德赞同 效用 道德情感主义
下载PDF
论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中的投射及其道德影响
3
作者 李家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7,共10页
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以投射为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斯密把劳动量视为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不过,斯密讨论的真实价格实际上是投射的产物。尽管如此,由于商人和大众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并不在意真实价格,而仅仅在意市场价格,故,以投射为主的... 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以投射为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斯密把劳动量视为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不过,斯密讨论的真实价格实际上是投射的产物。尽管如此,由于商人和大众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并不在意真实价格,而仅仅在意市场价格,故,以投射为主的研究方法推动斯密政治经济学走向了成功。然而,该政治经济学中的投射之道带来的道德影响却十分消极,其消极性集中体现为财富和美德的背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要在道德哲学中彻底终止投射之道,用与之相反的承应之道取而代之。唯有如此,在面临财富与美德相背离的问题时,我们才不仅能够使自己赞同真正得被赞同的东西,而且能使自己面对财富时能够固守内心的道德批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价值 投射 政治经济学 道德赞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