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遗存的“遗产化过程”思考 被引量:26
1
作者 董一平 侯斌超 《新建筑》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工业建筑遗产或属"无意为之"的文物,建造之初,并未考虑长久保存与文化意义的流传。但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观念转变,其中一些结构与建筑成为被欣赏的对象。工业遗存尽管在法律层面尚未得到相应的承认,但是当这些建筑与结构在... 工业建筑遗产或属"无意为之"的文物,建造之初,并未考虑长久保存与文化意义的流传。但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观念转变,其中一些结构与建筑成为被欣赏的对象。工业遗存尽管在法律层面尚未得到相应的承认,但是当这些建筑与结构在人们的观念里一旦被认为是值得保存的东西,其就会成为工业建筑遗产。而在具体的遗产化过程中,工业遗存也面临多重利益相关者对它的命运决策,选择遗产的标准则体现了选择主体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序列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存 工业遗产 遗产化过程 价值序列判断
下载PDF
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的过程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保护研究(之四)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萍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
作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遗产化过程的研究应受到重视。遗产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产甄别、价值论证、遗产申报、遗产认定和遗产管理保护的过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为个案,重点研究其从遗产甄别、价... 作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遗产化过程的研究应受到重视。遗产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产甄别、价值论证、遗产申报、遗产认定和遗产管理保护的过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为个案,重点研究其从遗产甄别、价值评估、遗产申报、遗产认定到后续保护管理的遗产化过程,既可以为少数民族传统戏剧文化的遗产化积累相关的保护经验,又可以为实践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提供一项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的研究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过程研究 云南壮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遗产
下载PDF
德国工业遗产的形成发展及多层级再利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范晓君 徐红罡 +1 位作者 Dietrich Soyez 代姗姗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1-176,共6页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很多老工业区面临改造和升级,工业遗产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通过对德国工业遗产地的实地调研...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很多老工业区面临改造和升级,工业遗产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通过对德国工业遗产地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德国工业遗产的形成及扩散过程,分析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德国的工业遗产意识是在遗产保护、逆工业化、社会运动和美学认识改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关注工业遗产的客观价值,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居民和非政府组织起到了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形成了国家—区域—地区—本地四个不同尺度上的多层级再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德国 遗产化过程 多层级结构 再利用
下载PDF
工业遗产的社会建构及旅游再利用:中国与德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范晓君 Dietrich Soyez 代姗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128,共6页
工业遗产是一个欧洲舶来的概念,同时也是被社会建构的,不同的主体和历史背景会形成差异化的建构结果。在中国特殊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文化传统背景下,工业遗产面临建构的情境差异和本土化问题。了解中德两国工业遗产的遗产化过程及建构差... 工业遗产是一个欧洲舶来的概念,同时也是被社会建构的,不同的主体和历史背景会形成差异化的建构结果。在中国特殊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文化传统背景下,工业遗产面临建构的情境差异和本土化问题。了解中德两国工业遗产的遗产化过程及建构差异,对中国工业遗产的本土化理论探索及实践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德国的工业遗产化及旅游再利用过程是在遗产保护、逆工业化、社会运动和美学认识改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注重工业遗产内在价值的彰显和遗产本身的价值认同。而中国的工业遗产是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更新背景下,受到建筑和景观再利用方面的关注,遗产保护主要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动,深受国际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理念、实践的影响,更加偏重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工业遗产 遗产化过程 旅游再利用 社会建构
下载PDF
The Legacy of Conventional Textbook Trade Theory in the Light of Globaliz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Daniel Nagel Sorin Burnete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8年第4期204-219,共16页
The term “globalization” designates the rapidly advanc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rough substantial growth in trade of goods and services as well as surging cross-border factor mobility from the early 1... The term “globalization” designates the rapidly advanc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rough substantial growth in trade of goods and services as well as surging cross-border factor mobility from the early 1990s onwards. This acceleration in the liberalization of world trade and capital movements is largely attributable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hich significantly curtailed the expenses for transport as well as communic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gressing opening of major 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 endowed with abundant and cheap labor forces, it has reinforced a geographic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according to cost considerations. This phenomenon termed as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outsourcing” or also “slicing the value chain” in turn has translated into a hike in FDI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dentify adequate trade models for assessing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s of those developments. In this context, textbook trade theories spanning from comparative advantage à la Ricardo to the new-new trade theory are examined. Subsequently, we expand on globalization-induced new forms of trade (intra-firm trade, trade within the value chain) and finally conclude with our findings to properly account for those tr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GLOBALIZATION OUTSOURCING trade the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