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6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0年福建地区猪瘟病毒E0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1
作者 戴爱玲 张鑫杰 +4 位作者 林楚云 尹会方 薛少华 刘建奎 杨小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为了了解2018—2020年福建地区猪瘟病毒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收集福建省不同地区临床发病猪的血液和肺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样本1464份,采用RT-nPCR的方法对样品进行CSFV检测,对部分CSFV阳性样品E0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CSFV总... 为了了解2018—2020年福建地区猪瘟病毒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收集福建省不同地区临床发病猪的血液和肺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样本1464份,采用RT-nPCR的方法对样品进行CSFV检测,对部分CSFV阳性样品E0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CSFV总体阳性率为1.9%(29/1464),并获得13株CSFV E0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所得13株CSFV E0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在82.2%-99.7%,其中11株CSFV E0基因与1.1亚型代表毒株HCL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0%~99.9%,与Shimen株的核苷酸同源性94.1%~95.0%;1株与2.1c型参考毒株HNSD-2012核苷酸同源性为98.2%;1株与2.1d亚型毒株CSFV/JPN/2018核苷酸同源性为99.6%。遗传进化分析发现,10株CSFV与HCLV、C-ZJ-2008、Shimen和Brescia处于同一分支,属于1.1亚型;1株CSFV与HNSD-2012等位于同一分支,属于2.1c亚亚型;1株与CSFV/JPN/2018等位于同一分支,属于2.1d亚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13株毒株与HCLV等代表毒株在重要的Rnase活性位点高度保守,其中2株2.1亚型毒株与HCLV毒株相比,其在第35位非关键氨基酸残基上发生由G→E的突变。结果表明福建地区CSFV流行情况趋向多样化,提示仍需加强对CSFV流行及遗传变异的持续监测,为猪瘟的诊断及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RT-nPCR E0基因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燕麦F_(1)代杂种优势及F_(2)代遗传变异分析
2
作者 慕平 柴继宽 +2 位作者 苏玮娟 章海龙 赵桂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为了探讨燕麦正、反交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变异,本研究以引进品种爱沃和国产品种陇燕5号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其F_(1)和F_(2)代的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其表型差异及杂种优势,探讨了F_(2)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正、... 为了探讨燕麦正、反交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变异,本研究以引进品种爱沃和国产品种陇燕5号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其F_(1)和F_(2)代的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其表型差异及杂种优势,探讨了F_(2)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正、反交对F_(1)代的表型和杂种优势有显著影响,正交(爱沃(♀)×陇燕5号(♂),AL5)F_(1)代比反交(陇燕5号(♀)×爱沃(♂),L5A)早熟6 d,其株高、主穗粒数、千粒重和穗下节长显著大于反交,而旗叶长宽、倒二叶长均显著小于反交(P<0.05);正、反交F_(1)主穗长的超亲优势最大,分别为41.33%和31.92%,茎粗的超亲优势分别为−45.53%和−36.92%。F_(2)群体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分离现象明显。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最大,株高和茎粗的广义遗传率最高。叶片数和主穗粒数在正交和反交F_(2)中的遗传变异系数较为接近,但广义遗传率和相对遗传进度差异却很大。在F_(1)代超亲优势显著的茎粗和主穗长在F_(2)呈近似正态分布,正交F_(2)群体中有6.50%的个体主穗长的超亲优势大于30.00%,而反交主穗长的最大超亲优势为23.30%。总体而言,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株高、茎粗、主穗长等性状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杂种优势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长富2’ב金红’F1代苹果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3
作者 黄金凤 吕天星 +3 位作者 闫忠业 王冬梅 刘志 田帅 《北方果树》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长富2’ב金红’及其F1代为试材,对花期、叶片和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初花期以4月25日最多,开花持续天数以七八天居多。所有叶片性状、单粒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型指数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叶片性... 以‘长富2’ב金红’及其F1代为试材,对花期、叶片和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初花期以4月25日最多,开花持续天数以七八天居多。所有叶片性状、单粒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型指数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叶片性状低于低亲率40.18%~83.04%,表现出明显的偏低遗传趋势;单果重、纵径和横径的平均值均小于亲本亲中值,且杂种优势率均为负值,表现出偏小的遗传倾向;酸低于低亲率48.21%,也表现出偏小的遗传倾向;果肉硬度表现出趋中的遗传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高亲率为70.54%,表现出明显的超高亲遗传倾向。总之,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呈现较广分离,有趋向于高糖和低酸的遗传趋势,同时叶片性状、单果重有趋向于低亲的遗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富2’ב金红’杂交F1代 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常山柚橙不同树龄和繁殖方式的遗传变异分析
4
作者 张艺 宋立志 +5 位作者 刘胜军 阮林 王霞 宋剑锋 汪丽霞 徐强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本研究以20~100年实生和嫁接的常山柚橙(Citrus×aurantium L.‘Changshanhuyou’)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背景分析、体细胞变异检测和果实品质评价。结果显示,常山柚橙与药用枳壳基原品种黄皮酸橙(C.aurantium L.‘Huangpi’)、代代花... 本研究以20~100年实生和嫁接的常山柚橙(Citrus×aurantium L.‘Changshanhuyou’)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背景分析、体细胞变异检测和果实品质评价。结果显示,常山柚橙与药用枳壳基原品种黄皮酸橙(C.aurantium L.‘Huangpi’)、代代花(C.aurantium L.‘Daidai’)、朱栾(C.aurantium L.‘Chuluan’)和塘橙(C.aurantium L.‘Tangcheng’)聚类在一起,两者与酸橙(C.aurantium L.)的遗传相似度在76.99%~91.06%。随着常山柚橙树龄的增加,其果实品质发生变化,且体细胞变异总数增加。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砧不会改变常山柚橙的果实品质,但其接穗中体细胞变异总数增加,其中变异基因涉及衰老修复和逆境防御过程。综上所述,常山柚橙是酸橙变种,且在常规生产年限内,其果实品质稳定,遗传物质保持不变,但体细胞变异数量逐渐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柚橙 药用柑橘 嫁接 遗传变异 体细胞变异
下载PDF
文冠果无性系花表型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5
作者 戚亚 王改萍 +3 位作者 郑保砼 彭大庆 李硕民 曹福亮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花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新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引种至盐城林场的23个文冠果无性系W1~W23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变异系数分析16个花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包括株高、地径、冠幅、顶序长... 【目的】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花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新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引种至盐城林场的23个文冠果无性系W1~W23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变异系数分析16个花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包括株高、地径、冠幅、顶序长、顶序雌花数量、顶序雄花数量、顶序花蕾数量、顶序总花数量、红花型花色L值、黄花型花色L值、红花型花色a值、黄花型花色a值、红花型花色b值、黄花型花色b值、红花型花色C值、黄花型花色C值、W5S响应值、W1W响应值、W2W响应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法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参试无性系的14个花表型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9.62%~210.04%。共有5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14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选取冠幅、顶序长、顶序总花数量、红花型花色L值、红花型花色C值、黄花型花色L值、黄花型花色C值、W1W响应值、W2W响应值共9个重要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指标简化为4个综合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7.335%。各无性系的综合得分为-0.79~1.43,排名前5位的为W15、W5、W6、W19和W18。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23个无性系分为3类,第Ⅰ类为花香优质型(W15),第Ⅱ类为花量大、花色优质型(W5和W19),第Ⅲ类为普通型(其余无性系)。【结论】参试文冠果无性系的花表型性状在各无性系间存在丰富变异,筛选潜力大。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为W5、W15、W19,可进行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表型性状 遗传变异 综合评价
下载PDF
2016年~2022年福建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6
作者 李雨琪 许静茹 +12 位作者 郑欣 黄林洁 周娴静 朱智豪 陈芳婷 邓莹滋 蔡思思 靳雨欣 刘璐 董波 戴爱玲 李晓冰 范克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了解2016年~2022年福建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从福建地区采集的231份疑似猪流行性腹泻(PED)发病仔猪病料样品经RT-PCR进行PEDV的检测,选取不同地区22份PEDV阳性样品经PCR扩增S基因并测序,采用Meg... 为了解2016年~2022年福建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从福建地区采集的231份疑似猪流行性腹泻(PED)发病仔猪病料样品经RT-PCR进行PEDV的检测,选取不同地区22份PEDV阳性样品经PCR扩增S基因并测序,采用MegAlign分析PEDV S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采用MEGA7.0软件构建其系统发育树,采用MegAlign分析S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分子特征,分别利用RDP4、SimPlot、MEGA7.0软件进行S基因的重组分析,并利用BEAST软件进行该基因分歧时间估算。结果显示,福建地区PEDV总阳性率为51.51%(119/231),福建5个不同地区PEDV阳性率为40.00%~63.16%。从22份PEDV阳性样品中获得19条PEDV S基因序列,全长4149 bp~4161 bp,共编码1382 aa~1386 aa,19株PEDV S基因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之间相似性分别为94.4%~100%和93.8%~100%。19株PEDV S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8株PEDV属于GIIb亚型,1株属于GIb亚型。S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经典疫苗株CV777相比,18株GIIb亚型PEDV 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aa55~aa56、aa135~aa136和aa155~aa156处存在插入与缺失,具有典型的PEDV变异株的分子特征;其中14株还出现了独特的aa1193缺失。与GII型疫苗株AJ1102相比,19株PEDV S1区氨基酸突变率为60.00%~83.82%,其中18株GIIb亚型PEDV S1区氨基酸突变位点中有10个位于S蛋白重要结构域;基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有3株PEDV S基因存在重组事件,其中FJLY01-2018株由GD-B株和CH-S株重组而来,FJLY02-2018株由CH/HNPJ/2017株和PEDV4-S-3株重组而来,FJLY03-2022株由PEDV-1931-1-Valladolid-Molpeceres株和HUA-M17株重组而来;S基因分歧时间估算结果显示,福建地区GIIa亚型、GIIb亚型、GIa亚型及GIb亚型PEDV的最早分歧时间约为1995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上述结果表明福建地区PEDV流行率较高,田间流行株基因型具有多样性,且存在重组现象,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本研究为福建地区PED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基因 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 分歧时间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
7
作者 黄美芝 何奇松 +12 位作者 冯淑萍 龙凤 尹彦文 莫胜兰 胡丽萍 黄胜斌 韩银华 周庆安 蓝惠华 韦海娜 魏园园 甘雨 施开创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流行情况及遗传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区送检的病料进行PCV2检测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应用BioEdit、Mega 7.0、RDP 5和SimPlot(ver... [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流行情况及遗传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区送检的病料进行PCV2检测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应用BioEdit、Mega 7.0、RDP 5和SimPlot(ver 3.5.1)软件对获得的24株PCV2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遗传变异和重组分析,并对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PCV2广西株基因组大小均为1768 b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广西株与参考株PCV1~PCV4的相似性在44.7%~99.7%,与PCV3亲缘性最低;广西株为PCV2b和PCV2d型,PCV2d流行最为广泛;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显示,部分广西株存在重组事件;与疫苗株AY686764-PCV2b和HM641752-PCV2b相比,PCV2广西株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共有21个位点发生变异。[结论]PCV2广西流行毒株以PCV2d型为主,部分毒株具有重组现象,部分位点发生独特的氨基酸变异,遗传进化趋势明显。研究结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全基因组 相似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8
作者 王建昌 王志平 +1 位作者 丰忠平 赵浩博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为育种亲本评价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十八坞林场的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家系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树高、胸... 为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为育种亲本评价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十八坞林场的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家系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主要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遗传力和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以及形质性状(冠幅和干形)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最大,表明材积在遗传水平和表型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潜力;各生长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变幅为0.15~0.62,家系遗传力变幅为0.52~0.82,说明在优树选择时主要以家系选择联合家系内单株选择为主。按照20%入选率,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为22.05%~36.60%,现实遗传增益为28.60%~43.48%,均值较CK1(当地普通种)增加128.26%~152.25%,较CK2(种子园混系种)增加9.13%~19.33%;按照5%入选率筛选出91株优良单株,分布在26个家系中,与群体均值相比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均值达80.12%。综上,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潜力,通过遗传评价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同时,选择的优良种质可作为高阶遗传改良的育种亲本进入下一育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家系选择 单株选择
下载PDF
11年生柚木无性系遗传变异与优良无性系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桂华 梁坤南 +4 位作者 付强 王先棒 周再知 周强 张绍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22,64,共6页
以从每个柚木(Tectona grandis L.f.)种源试验林、家系试验林的种源以及国内早期引种的人工林(片林)中各选出的3株以上最优单株,经组培繁殖的23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以海南尖峰岭无性系种子园中选出1株优树采集种子培育的实生苗为对照,... 以从每个柚木(Tectona grandis L.f.)种源试验林、家系试验林的种源以及国内早期引种的人工林(片林)中各选出的3株以上最优单株,经组培繁殖的23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以海南尖峰岭无性系种子园中选出1株优树采集种子培育的实生苗为对照,所有苗木以1年生营养袋苗经修剪后的裸根截干造林;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益智乡的威远江干热河谷为试验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6株单行小区,6次重复;穴状整地,2010年6月9—10日种植,株行距2.5 m×4.0 m,种植后3 a抚育8次、追肥4次;11年生时,测定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冠幅、树干通直度,计算单株材积;采用统计分析软件(Genstat)以单株观测值为统计单元进行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采用ASReml-R软件计算表型相关性、遗传相关性等;依据各无性系主成分得分,按20%的入选率综合遴选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11年生6个性状柚木无性系间差异达极显著,其中,7029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与对照差异显著,分别提高了9.21%、18.73%、45.36%、16.38%,分别是试验林平均值的1.22、1.32、1.93、1.34倍。不同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0~69.39%,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达34.26%~69.39%);无性系各性状主要受遗传影响,重复力较高(达0.8885~0.9419)。柚木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相互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达极显著正相关;无性系树干通直度,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的遗传相关显著,表型相关不显著。以各无性系在贡献率95.45%的第一主分得分值大小和20%的入选率,综合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7029、7531、Z408、8301),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干通直度、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2.82%、17.24%、45.58%、4.96%、17.50%;其中最优的7029无性系遗传增益极显著,分别达到20.35%、28.74%、82.53%、6.02%、3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无性系 遗传变异 优良无性系选择
下载PDF
鸭蛋质量相关遗传变异及功能基因筛选与鉴定
10
作者 陶志云 朱春红 +6 位作者 刘宏祥 施祖灏 章双杰 徐文娟 宋卫涛 王志成 李慧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1-470,共10页
本研究根据金定鸭个体蛋质量情况,选择2种极端表型,分为高蛋质量组(WH)和低蛋质量组(WL)。基于混池全基因组重测序和选择清除分析技术筛选组间差异显著基因组区域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相关功能基因,并通过单个样本重测序对筛... 本研究根据金定鸭个体蛋质量情况,选择2种极端表型,分为高蛋质量组(WH)和低蛋质量组(WL)。基于混池全基因组重测序和选择清除分析技术筛选组间差异显著基因组区域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相关功能基因,并通过单个样本重测序对筛选的蛋质量相关SNP进行验证,分析各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蛋质量大小差异。研究发现,在低蛋质量组和高蛋质量组获得的高质量reads数量分别为194115424和228089084,共定位到SNP差异显著区间178个,共富集到受选择候选基因40个,而且这些区间和基因均位于Z号染色体。鉴定出候选基因ARSB上Z-22908831、Z-22966695突变位点显著影响300 d、450 d蛋质量,RORB上Z-35251072、Z-35256947突变位点显著影响450 d蛋质量,RORB上Z-35278196突变位点显著影响300 d、450 d蛋质量,RASEF上Z-39588570突变位点显著影响450 d蛋质量。本研究结果为通过分子育种技术提高蛋鸭产蛋性能选育提供了依据,加快了选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质量 遗传变异 功能基因
下载PDF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及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11
作者 王林青 赵丽 +5 位作者 陈曦艋 吴少峰 韩莹莹 刘芳 金钺 陈红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64-3372,共9页
【目的】调查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流行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20-2021年从河南省766个不同养殖规模猪场采集的25411份血清样本的gE抗体水平;采用PCR法对从47个猪场疑似PRV感染猪群... 【目的】调查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流行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20-2021年从河南省766个不同养殖规模猪场采集的25411份血清样本的gE抗体水平;采用PCR法对从47个猪场疑似PRV感染猪群中收集的251份病料进行gE基因扩增,并将阳性病料样品接种ST细胞进行病毒分离、gE全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血清样品gE抗体总阳性率为18.42%,从2020年的20.32%降至2021年的16.69%,猪场阳性率为50.26%。随着猪场规模增大,猪场阳性率、血清样本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商品代养殖场、屠宰场和种猪场的场阳性率、血清样本阳性率依次降低;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血清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05%、23.48%、16.50%、16.69%和20.10%,1-3月阳性率最高,10-12月最低。组织病料样品中PRV阳性率为15.14%(38/251),从PRV阳性病料样品中共分离出9株PRV分离株。gE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都属于GenotypeⅡ型,且猪群中既有PRV经典株也有PRV变异株。【结论】河南省猪场中仍然存在PRV感染,且同时存在PRV经典株和PRV变异株,本研究结果为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PRV) 血清学调查 GE基因 遗传变异
下载PDF
Axenfeld-Rieger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遗传变异相关研究
12
作者 王琦(综述) 邵正波 原慧萍(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0-924,共5页
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是一种罕见的、涉及眼前节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可伴有颅面部发育异常、牙齿缺失或小牙、脐部皮肤突出等全身其他器官发育缺陷。ARS在眼部主要表现为角膜后胚胎环、虹膜发育异常和前粘连、瞳孔偏... 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是一种罕见的、涉及眼前节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可伴有颅面部发育异常、牙齿缺失或小牙、脐部皮肤突出等全身其他器官发育缺陷。ARS在眼部主要表现为角膜后胚胎环、虹膜发育异常和前粘连、瞳孔偏位或多瞳孔, 以及上述的不同组合, 青光眼发生率较高。ARS具有表型异质性, 即使在同一家系中, 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人表型也不尽相同。目前报道的ARS相关遗传变异主要涉及编码转录因子的PITX2、FOXC1基因, 基因内点突变和基因删除为常见变异类型, 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表达量异常和蛋白质功能改变有关。个别ARS患者携带COL4A1、PRDM5、CYP1B1基因突变, 但其致病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将对ARS临床特征、相关基因以及和临床表型的关系、基因功能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ENFELD-RIEGER综合征 临床特征 基因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黑杨派无性系多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兴华 黄启伦 +5 位作者 孟宪伟 李霞 许兴成 乔艳辉 董玉峰 李善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从国内外引进黑杨派29个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测定各个无性系第3年至第6年的胸径、树高及第7年的胸径、树高、材积、冠幅、胸高形数、胸高形率、树干圆满度、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和分枝角度等19个性状,各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不... 从国内外引进黑杨派29个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测定各个无性系第3年至第6年的胸径、树高及第7年的胸径、树高、材积、冠幅、胸高形数、胸高形率、树干圆满度、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和分枝角度等19个性状,各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方差分析表明,除胸高形数和分枝角度外,其他1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46%~44.97%,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44.97%;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圆满度和冠表面积的广义遗传力在0.6154~0.9377,属于高遗传力,表明这些性状受强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弱;胸高形数、分枝粗度、形率和枝下高的遗传力在0.3492~0.4634,属于中等遗传力。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多为正相关,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这4个性状分别与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分枝角度的遗传相关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应用7年生试验林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第1主成分值对无性系进行排序,排在前2位的无性系是分别为21和卡帕茨。对无性系单株材积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无性系21和卡帕茨也排在前2位,与对照L35杨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2个无性系具有速生、胸高形率较大、树干圆满、枝下高较高和冠表面积大等优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派 无性系 遗传变异 选择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TaqMan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基于S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刚 顾文源 +4 位作者 刘涛 刘莹 张帅 范京惠 左玉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7-854,共8页
旨在建立一种能快速、高效且灵敏的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通用型TaqMan qPCR检测方法,并进一步了解河北省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参考PEDV变异株AJ1102的M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 旨在建立一种能快速、高效且灵敏的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通用型TaqMan qPCR检测方法,并进一步了解河北省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参考PEDV变异株AJ1102的M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应用于猪场筛查PEDV的qPCR方法,并对筛查出的阳性样品S基因扩增测序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特异性强,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及传染型胃肠炎病毒(TGEV)等猪病常见病原均无交叉反应;建立的检测方法对pMD19T-PEDV标准品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9×101拷贝·μL^(-1),比普通PCR灵敏约100倍,敏感性高;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重复性良好。基于S全基因成功克隆出的9条序列分布于GⅡ的两个亚群,克隆的9条序列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6.6%~99.1%;氨基酸的相似性为94.6%~98.7%。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PEDV流行株与近年来国内分离株的关系较为密切,而与中国目前使用的疫苗株以及欧洲株亲缘关系较远,这表明河北部分地区PEDV当前流行毒株比较复杂且有变异的趋势,提示持续检测PEDV流行毒株变异动态的必要性。本研究不仅为PEDV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进一步掌握PEDV遗传进化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qPCR S基因 遗传变异分析
下载PDF
荔枝杂交F^(1)代群体部分枝叶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汝鹏 张蕾 +3 位作者 李芳 姜成东 李焕苓 王家保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探究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为荔枝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对三月红(♀)×紫娘喜(♂)杂交的258株F^(1)代的复叶主轴长、叶柄长、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鲜重、干重、比... 【目的】探究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为荔枝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对三月红(♀)×紫娘喜(♂)杂交的258株F^(1)代的复叶主轴长、叶柄长、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鲜重、干重、比叶重、枝皮率等10个枝叶性状指标进行鉴定,分析各性状变幅、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及广义遗传力等。【结果】10个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2.37%。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5.67%,其次是复叶主轴长(13.93%),最小为叶长(9.23%)。各指标测量值均呈正态分布。复叶主轴长、叶长、叶宽、鲜重、干重、叶面积、比叶重等F^(1)代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而叶柄长、叶形指数、枝皮率F^(1)代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说明基因重组可形成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导致超亲个体的出现。广义遗传力最高为叶柄长(0.87),其次是叶形指数(0.75),各指标广义遗传力平均值为0.45;叶宽性状在F^(1)代超高亲率最高,为99.22%;超低亲率最高为叶柄长,占比86.82%。【结论】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显示出较为广泛的变异,部分性状易受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三月红 紫娘喜 枝叶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胡桃楸不同种源及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劲宏 李志新 +2 位作者 张含国 宋莉昕 杨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7,64,共10页
在黑龙江省宾县万人欢林场试验地,选择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种源试验林、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种源试验林试验种子来自黑龙江省15个种源地(以当地试验种子为对照)、家系试验林试验种子来自14个种源的133个胡桃楸半同胞家... 在黑龙江省宾县万人欢林场试验地,选择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种源试验林、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种源试验林试验种子来自黑龙江省15个种源地(以当地试验种子为对照)、家系试验林试验种子来自14个种源的133个胡桃楸半同胞家系(以当地试验种子为对照);种源、家系试验林均于2014年秋季播种,2016年春季定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源试验林为1个小区(小区9~10株,4次重复)、家系试验林为5个小区(小区8~12株,4次重复),株行距均为3 m×4 m。分别于2019、2020、2021年11月份,对5~7年生胡桃楸种源、半同胞家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等性状进行每木测量,利用测量的3 a树高、胸径,计算2020年连年生长量、2021年连年生长量;以树高连年生长量、胸径连年生长量、家系遗传力、变异系数、种源现实增益、家系遗传增益为评价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布雷津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分析胡桃楸种源与家系间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遴选优良种源家系。结果表明:种源各年度间大部分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差异极显著,家系各年度各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差异极显著。种源树高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1.97%~38.79%、胸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7.99%~36.47%,家系树高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4.23%~41.54%、胸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0.08%~45.33%。家系各年度各性状遗传力的变化范围为0.79~0.90,其中7年生树高超过了0.90。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以20%的入选率进行优良种源、家系选择,初步选出3个优良种源(宾县大泉子、富锦、宝清)、27个优良家系;入选的3个种源,树高的现实增益为9.75%、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3.80%、树高连年生长量的现实增益为9.54%、胸径连年生长量的现实增益为8.50%;入选的27个优良家系,树高的遗传增益为11.84%、胸径的遗传增益为14.32%、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遗传增益为8.84%、胸径连年生长量的遗传增益为6.39%。对胡桃楸的生长性状综合分析表明,在胡桃楸种源和家系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可以进行优良种源、家系的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种源 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甘蔗花叶病毒四川分离物的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骏 钟源 +2 位作者 廖豪杰 吴根土 青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3,共9页
玉米和甘蔗是西南地区两种重要的禾本科农作物,而病毒病的常年发生严重威胁着玉米和甘蔗的生产.从四川攀枝花田间采集表现花叶、褪绿、斑驳或矮化等病毒病症状的玉米样品54份和甘蔗样品42份,用小RNA深度测序结合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 玉米和甘蔗是西南地区两种重要的禾本科农作物,而病毒病的常年发生严重威胁着玉米和甘蔗的生产.从四川攀枝花田间采集表现花叶、褪绿、斑驳或矮化等病毒病症状的玉米样品54份和甘蔗样品42份,用小RNA深度测序结合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病毒检测,以明确引起该地区玉米和甘蔗病毒病的病原.结果显示:从玉米病株上检测到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MaYMV)和留尼旺玉米线条病毒(maize streak Reunion virus,MSRV),3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66.7%,59.3%和3.7%;从甘蔗病样中检测到SCMV(52.4%)、甘蔗瓜德罗普杆状病毒A(sugarcane bacilliform Guadeloupe A virus,SCBGAV)(76.2%)和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28.6%).鉴于SCMV在玉米和甘蔗田间样品中的高检出率,利用其外壳蛋白基因对SCMV四川分离物的遗传变异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20个SCMV中国分离物被分为5组,且其进化分组表现出宿主和地理起源的相关性,来源于玉米的SCMV四川分离物主要被聚入C组,而来源于甘蔗的SCMV四川分离物被聚入E组.核苷酸多样性分析表明:来源于玉米和甘蔗的SCMV四川分离物群体间变异度较高.FST测试表明:四川和云南两地SCMV群体间存在频繁基因流,且群体统计分析结果显示SCMV四川和云南分离物群体存在潜在的扩张趋势.该研究是对四川玉米和甘蔗上病毒病原的综合鉴定,也是对SCMV四川分离物遗传变异情况的首次报道,为SCMV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毒 玉米 甘蔗 病毒检测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枣JMS2×交城5号F1代糖酸组分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万年 鲍荆凯 +4 位作者 潘依玲 吴翠云 王玖瑞 刘孟军 闫芬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7-779,共13页
探索枣杂交F1代果实糖酸组分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将为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优异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枣JMS2×交城5号的140株F1代及亲本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杂交果实糖组分和酸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杂交后... 探索枣杂交F1代果实糖酸组分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将为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优异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枣JMS2×交城5号的140株F1代及亲本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杂交果实糖组分和酸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中糖主要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组成,其中蔗糖占比52.5%。糖组分变异系数范围为26.74%~35.45%,其中葡萄糖变异系数最大,蔗糖变异系数最小。果糖、葡萄糖的F1均值大于中亲值,蔗糖则低于中亲值。酸主要由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组成,其中苹果酸占比35.10%。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9.67%~42.86%,苹果酸F1均值小于中亲值,草酸和富马酸的F1均值高于中亲值,其他酸组分受环境影响较大。糖组分、酸组分均呈现出正态分布特征,均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筛选出高糖杂交优系J17和J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 糖组分 酸组分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皖岳黑猪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及特征SNPs挖掘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静琳 刘阳光 +7 位作者 徐启隆 陈朔 邓在双 程诗雨 丁月云 郑先瑞 殷宗俊 张晓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83-2793,共11页
旨在揭示皖岳黑猪全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筛选皖岳黑猪特征分子标记SNP位点。本研究随机选取体重达110 kg的24头皖岳黑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皖岳黑猪全基因组变异类型、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结合公共数据库信息,下载北京黑猪、... 旨在揭示皖岳黑猪全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筛选皖岳黑猪特征分子标记SNP位点。本研究随机选取体重达110 kg的24头皖岳黑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皖岳黑猪全基因组变异类型、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结合公共数据库信息,下载北京黑猪、杜洛克、大白猪、蓝塘猪、民猪、深县黑猪的SNPs信息,利用挑选最大分类能力方法,将7个品种133个个体的SNPs分成两个数据集,进行皖岳黑猪特征位点选择,并对筛选到的SNPs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皖岳黑猪群体共获得31534384个SNPs,43673个SVs,3258个CNVRs,并筛选出33个皖岳黑猪特异位点;对33个SNP位点所注释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它们与生长(SUSD4、NELL1、GPC6)、繁殖(KHDRBS2、CRISP1)、免疫(NECTIN1)、神经调节及环境适应性(GRIK4)相关;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皖岳黑猪有效群体较小为4.2,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1574~0.2873之间,平均为0.2435±0.0222;皖岳黑猪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320,观察杂合度为0.328,多态性标记比例为0.788,多态性较为丰富;皖岳黑猪基因组ROH总长度在14.6~178.0 Mb,平均ROH长度为(61±9.4)Mb,群体近交系数较低,为0.025±0.004。综上,皖岳黑猪基因组遗传变异位点丰富,证明了皖岳黑猪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了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个体间遗传距离较远。结果为皖岳黑猪的持续选育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岳黑猪 全基因组重测序 基因组遗传变异 特征SNPs 遗传结构
下载PDF
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种群及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亚杰 张煜泓 +2 位作者 李世访 朱英波 张志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苹果锈果病,是限制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对ASSVd全球种群的组成及遗传变异仍缺乏足够的了解。为此,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212条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变异分析以... 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苹果锈果病,是限制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对ASSVd全球种群的组成及遗传变异仍缺乏足够的了解。为此,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212条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变异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确认ASSVd的种群符合准种模式,由165种序列相似但不相同的变体组成。以来自我国苹果的MW315909和MW302328为代表的两种变体的数量最多,是主流变体。依据参考序列(NC001340)分析碱基变异,发现碱基变异偏好于某种碱基,并且偏好于基因组上的一些特定位点。变异不仅发生在基因组二级结构的左末端区、致病区、中央区,也发生在可变区和右末端区。值得指出的是,基因组上有4个区域极少发生变异,为保守区。其中的两个保守区(末端保守区和中央保守区)是已知的,而在可变区与右末端区交界处的两个保守区是新发现的,它们对ASSVd的复制和移动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掌握ASSVd的发生及流行,而且为研发RT-PCR/qPCR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为研究ASSVd与寄主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类病毒 种群 遗传变异 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