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
作者 任丽华 高秋美 +4 位作者 刘洪冲 米真如 董秋颖 蒲高斌 韩加坤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3,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在山东省的适应性研究及药用菊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27个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其3个主要药... 【目的】分析不同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在山东省的适应性研究及药用菊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27个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其3个主要药用活性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Shannon-Weaver指数(H′)为0.28~3.11;变异系数为11.18%~114.20%,其中二级分枝的H′最高,为3.11;单株花头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14.2%。亳菊中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绿原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230%和1.070%;黄山贡菊中2种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最低,分别仅为0.240%和0.110%;贵妃菊中木犀草苷含量最高,为1.886%;黄山贡菊和嘉祥野菊花的木犀草苷含量较低,分别为0.082%和0.095%。PCA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4.825%。根据前4个主成分的主要决定性状分别命名为产量因子、外形因子、品质因子和植株因子,综合评价得分前5名的菊花种质资源分别为金丝皇菊、滁菊、婺源皇菊、大板菊和贵妃菊。Q型聚类分析将20份菊花种质资源划分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为金丝皇菊,商品性好;第Ⅱ类群花色以白色花为主药用价值较高,第Ⅲ类群以黄色系管状花型为主,产量较高;第Ⅳ类群为嘉祥野菊花,抗逆性好。基于R型相关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不同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与3个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指标可分为4大类。单株花头数与分枝密度(P<0.001)和冠幅(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二级分枝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绿原酸含量与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生长习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木犀草苷含量与花序直径、株高、叶片顶生裂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花心类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多样性指数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菊花种质资源变异程度高,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遗传多样性分析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和核糖体部分基因的蛙两种重盘吸虫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陈滢钰 邱鸿宇 +8 位作者 安琪 谢沛璇 李犇 刘雪薇 杨彦 闫艺萌 李秀文 高俊峰 王春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为了解林蛙重盘吸虫的遗传多样性,对采自黑龙江省鹤岗、伊春、佳木斯、齐齐哈尔、鸡西五个地市林蛙肠道寄生的日本重盘吸虫和短肠重盘吸虫线粒体cox 1、nad 1以及核糖体ITS基因进行PCR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重盘吸虫3个基因部... 为了解林蛙重盘吸虫的遗传多样性,对采自黑龙江省鹤岗、伊春、佳木斯、齐齐哈尔、鸡西五个地市林蛙肠道寄生的日本重盘吸虫和短肠重盘吸虫线粒体cox 1、nad 1以及核糖体ITS基因进行PCR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重盘吸虫3个基因部分序列的有效长度分别421 bp、905 bp和831 bp,短肠重盘吸虫3个基因部分序列有效长度分别为420 bp、739 bp和797 bp;3基因联合序列(cox1、nad1和ITS)分析不同地区50个日本重盘吸虫分离株中共发现34种单倍型,50个短肠重盘分离株中共发现46种单倍型,2种重盘吸虫各分离株均呈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H>0.5,π<0.005),表现出高度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2种重盘吸虫没有形成明显地理遗传结构;中性检验、错配分布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日本重盘吸虫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而短肠重盘吸虫种群相对稳定。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种重盘吸虫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各种群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未形成显著的地理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重盘吸虫 短肠重盘吸虫 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群遗传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马艳红 王芳 +7 位作者 白丽霞 汤芳 岳庆春 王子榕 刘悦善 易红梅 刘国华 第红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1,117,共6页
以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9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473个,平均值为11.8250个;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72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 以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9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473个,平均值为11.8250个;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72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205和1.6728,94个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之前有所提高。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均大于等于2个。早熟组和中晚熟组遗传距离最近,鲜食玉米在遗传上与其他玉米品种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玉米品种在其类型和杂优模式上都比较广泛,鲜食组表现出种质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DNA指纹构建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和SCoT分子标记的白术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董薇 许兰杰 +7 位作者 安素妨 余永亮 杨青 谭政委 李春明 孙瑶 苏小雨 梁慧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92-197,共6页
为了评价笔者所在课题组自选126个白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表型性状和SCoT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26个白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7.23%~24.51%,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为叶宽,变异系数最小的... 为了评价笔者所在课题组自选126个白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表型性状和SCoT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26个白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7.23%~24.51%,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为叶宽,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叶长;5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71~2.53,叶长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冠幅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长和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欧氏距离为7.2处将126个白术单株聚为6类,其中第Ⅰ类表现出高株短窄叶型,第Ⅱ类表现出矮株短窄叶型,第Ⅲ类表现出高株长阔叶型。15条SCoT引物在126个白术种质间共检测出8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可检测5.60个,变化范围为2~8个;PIC值变化范围为0.63~0.86,平均为0.78。有效等位基因数范围为1.31~2.01,平均值为1.31;Nei s多样性指数值为0.20~0.50,平均值为0.35,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36~0.81,平均值为0.57。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6时,ΔK最高,126个白术种质中有87个材料的Q≥0.6,占所有供试材料的69.05%,说明各群体中大部分种质亲缘关系相对单一。本研究明确了126个白术种质的表型特征和亲缘关系,为指导亲本选配和高效育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表型性状 SCoT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峰 赵慧艳 +9 位作者 史飞飞 高鹏 刘晨煦 岳阳 金昕 张意德 李永光 韩英鹏 赵雪 滕卫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5-956,共12页
盐碱地是边际土壤的主要类型之一,利用边际土地耕作是减缓耕地紧缺的有效途径。为筛选耐盐性较强的大豆种质资源,提高盐碱土地大豆产量,本研究对392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的大豆种质资源,采用150 mmol/L NaCl进行苗期盐胁迫处理,采用单... 盐碱地是边际土壤的主要类型之一,利用边际土地耕作是减缓耕地紧缺的有效途径。为筛选耐盐性较强的大豆种质资源,提高盐碱土地大豆产量,本研究对392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的大豆种质资源,采用150 mmol/L NaCl进行苗期盐胁迫处理,采用单株分类记载法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并利用10个与耐盐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对高耐及耐盐等级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分子辅助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相似性系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高耐及耐盐等级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58份高耐及耐盐大豆种质资源,包括赤豆1号、东农69等高耐大豆种质资源14份,黑农51、黑河35等耐盐大豆种质资源44份;58份耐盐大豆种质资源分子辅助鉴定表明,绥农1号、合丰50和东大2号携带耐盐等位变异最多,均为6个,标记平均鉴定效率为43.45%,平均准确率为68.46%,其中分子标记Satt201的鉴定效率和鉴定准确率最高,分别为60.34%和96.55%;聚类分析表明,58份大豆种质资源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385~0.9231之间,平均值为0.6974,相关系数为0.6240,说明58份大豆种质资源大部分遗传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较低,58份耐盐大豆种质资源并未按地域进行聚类,但一个类群或亚群中大部分种质资源来源地在地理位置上相同或较为接近,可从中筛选亲缘关系较远的大豆种质资源作为亲本,用于培育耐盐大豆新品种奠定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苗期 盐胁迫 分子辅助鉴定 遗传多样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主要农艺性状的686份红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侯献飞 张云 +7 位作者 刘雨馨 宋贤明 贾东海 顾元国 李强 苗昊翠 陈晓露 扈瑞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8-1479,共12页
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686份红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为新疆红花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供试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2.72%~44.80%,说明红花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变异。3个质量... 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686份红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为新疆红花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供试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2.72%~44.80%,说明红花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变异。3个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介于0.75~1.04。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单株果球数、顶球直径及每果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在平方欧氏距离为7.5时,将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Ⅳ类群的单株产量和千粒重表现优异。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8.838%,叶缘、叶刺、单株果球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为红花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价筛选出3份优异种质,分别为合肥红花(220657)、78-1(220675)、临泉红花(220683),其中临泉红花(220683)千粒重较大(53.42 g),可作为高产型亲本材料。本研究686份红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后续选育红花新品种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遗传多样性分析
原文传递
275份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袁娟伟 贾利 +8 位作者 唐菁 翟永琪 汪胜 严从生 方凌 张其安 俞飞飞 甘德芳 江海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4-255,共12页
为了挖掘能够应用于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275份辣椒为研究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数量性状的Sha... 为了挖掘能够应用于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275份辣椒为研究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90~2.26,其中叶片长的H'值最高为2.26,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的变化范围为22.38%~146.09%。以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46.09%,变异幅度为48~290231SHU。27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03~2.81,其中果形有13种分布类型,其频率分布范围为1.87%~31.84%,大多数为灯笼形与羊角形,其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是最高为2.81,表明275份辣椒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有189对性状,这表明许多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3个主成分累加贡献率为68.62%,代表了辣椒表型性状的主要信息量,说明这13个主成分可反映42个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从特征值和贡献率来看,果横径、单果重、果形、果肩形状、胎座大小,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株幅、分枝性、茎茸毛、叶面茸毛、花冠色、花药颜色、花柱颜色和果色共17个表型性状是引起辣椒种质表型不同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40.0时,275份辣椒种质可聚为5个类群。该研究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创新及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表型分析 遗传多样性分析
原文传递
45份糯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远涛 龙文靖 +4 位作者 李元 刘天朋 赵甘霖 丁国祥 倪先林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糯高粱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原料,为挖掘优异糯高粱资源材料,对45份不同来源的糯高粱种质资源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用40对SSR引物解析糯高粱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0个农艺性状的变化幅度、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42... 糯高粱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原料,为挖掘优异糯高粱资源材料,对45份不同来源的糯高粱种质资源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用40对SSR引物解析糯高粱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0个农艺性状的变化幅度、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42.2%的农艺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性;4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98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变幅为0.044~0.690,其Shannon指数分布范围为0.1105~1.3626,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35~0.980。结果表明本研究的45份糯高粱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主要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分别将45份糯高粱资源划分为6大类和4大类。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一致性较差,但可互为补充。研究结果为糯高粱种质资源的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筛选出了一批优异的糯高粱资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种质资源 主要农艺性状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SSR标记的毛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向艳涛 刘昌燕 +4 位作者 韩雪松 李莉 孙龙清 陈宏伟 沙爱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9-1039,共11页
为了解不同毛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和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选用212对SSR标记对来自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湖北、江西、江苏、辽宁、安徽)和日本的84份毛豆种质材料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和非加权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 为了解不同毛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和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选用212对SSR标记对来自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湖北、江西、江苏、辽宁、安徽)和日本的84份毛豆种质材料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和非加权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structure软件的混合模型聚类法推断材料构成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SSR引物在群体材料中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为1-6个,平均每对引物为2.08个;有效等位基因1~3.74之间,平均为1.6个;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29,PIC平均值为0.24。聚类分析将84份材料分为4个组群,主成分分析的二维和三维主坐标分析图验证了聚类分析结果。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当K=4时,ΔK出现明显的峰值,说明最佳群体组群数为4个,该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也基本一致;84份材料中有74份Q值大于0.7,说明该群体毛豆种质资源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遗传背景单一。因此,需重视对遗传背景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的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加强种质材料共享和交流,促进毛豆育种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豆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群体结构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玫瑰及其近缘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毕宁宁 侯立娜 +3 位作者 王天琪 阮坤非 张静菊 刘忠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34,共15页
【目的】分析玫瑰及其近缘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为玫瑰种质资源鉴定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玫瑰的传统品种、杂交繁育品种和国内外引进品种中各选择1种,取其鲜嫩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测序得到的玫瑰转录组数据... 【目的】分析玫瑰及其近缘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为玫瑰种质资源鉴定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玫瑰的传统品种、杂交繁育品种和国内外引进品种中各选择1种,取其鲜嫩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测序得到的玫瑰转录组数据,使用MISA在reads覆盖的基因组数据中查找玫瑰的SSR位点,并根据SSR位点两端的保守序列使用Primer 3.0设计引物。选取10种玫瑰的DNA作为试验材料,筛选设计、合成后的引物。以48份玫瑰及其近缘种的DNA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筛选出的峰值较好的引物进行TP-M13-SSR PCR,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应用GeneMarker 2.2.0(SoftGenetics,USA)读取毛细管电泳数据并用Excel进行整理;使用POPGEN VERSION 1.32计算筛选引物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指数,并用CERVUS version 3.0计算多态性信息含量。利用Powermarker计算玫瑰及其近缘种各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采用NTSYSpc 2.10e计算每2个种质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并绘制UPGMA聚类树状图。最后采用引物与基因型组合的方式构建玫瑰及其近缘种的指纹图谱。【结果】基于玫瑰样品转录组测序数据,使用MISA共检测出48796个SSR位点,分布于139712条Unigene中,碱基重复类型数量最多的为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分别为20628和12828个。使用Primer 3.0以SSR位点两端的保守序列为依据初步设计并合成了144对引物;以10个玫瑰品种的DNA作为模板筛选引物,共筛选出峰值较好的28对引物。以48份玫瑰及其近缘种的DNA为试验材料,28对引物在48份试验材料中均能扩增出峰型良好、多态性高的DNA片段;28对引物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101,0.7505,0.7011,4.607个,3.5116个,1.3442和0.6526。大多数供试样品间的遗传距离为0.6000~0.80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71时,48份玫瑰及其近缘种被分为两类。运用核心引物法筛选出的4对核心引物可将48份试验材料全部区分开,并构建了其指纹图谱。【结论】开发并筛选出28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可用于后续玫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遗传稳定性鉴定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育种 种质资源 转录组测序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指纹图谱构建
下载PDF
四川山区63份马铃薯亲本材料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李佩华 张伦 +4 位作者 罗杰 杜婷婷 董攀 彭正松 刘登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2-799,共8页
【目的】针对近年筛选出的适宜在四川山区种植的63份马铃薯骨干亲本材料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从文献中找到208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提取供试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168对引物出现扩增条带,145对引物具有多态性,7对引物... 【目的】针对近年筛选出的适宜在四川山区种植的63份马铃薯骨干亲本材料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从文献中找到208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提取供试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168对引物出现扩增条带,145对引物具有多态性,7对引物可以完全区分供试材料。【结论】用这7对引物构建SSR指纹图谱,发现63份马铃薯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0.98。遗传相似系数为0.481处将供试材料分为A、B和C 3个类群,0.614处将供试材料分为7个类群,表明供试材料间亲缘关系较远,可为马铃薯的遗传育种杂交亲本组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DNA指纹图谱
下载PDF
8个帝王花品种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王昭策 关文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共10页
以8个帝王花品种为材料,对58个表型性状(23个数值型性状和35个描述性性状)数据进行调查,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5个描述性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8~1.56,... 以8个帝王花品种为材料,对58个表型性状(23个数值型性状和35个描述性性状)数据进行调查,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5个描述性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8~1.56,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4,其中叶片顶端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1.56)最高;23个数值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6~1.73,变异系数为6.57%~79.03%,平均变异系数为28.25%,其中花序狭长基部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9.03%,叶宽、花枝长度、花序狭长基部长度、花序直径、花柱长度、花粉呈现者长度6个性状呈非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序直径与叶柄、花苞形状,花序长宽比与内苞片形状、小花颜色,内苞片形状与小花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反映了58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3.17%,将主要性状归纳为花序特征性状因子、叶片特征性状因子、花枝特征性状因子和植株形态因子。在遗传距离M1=20时,Q型聚类将8个品种聚为2个类群。帝王花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受到花序特征、叶片特征子、花枝特征和植株形态等因子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花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蕲艾遗传多样性分析
13
作者 余姣君 黄瑞萱 +3 位作者 吴红梅 张吉 何峰 董洪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2,共4页
目的为鉴定蕲艾种质资源并为优质选育和推广奠定基础。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蕲艾样品进行扩增,并用PopGen1.32和GenAlEx 6.5等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预实验筛选的11条引物共扩增出18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 目的为鉴定蕲艾种质资源并为优质选育和推广奠定基础。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蕲艾样品进行扩增,并用PopGen1.32和GenAlEx 6.5等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预实验筛选的11条引物共扩增出18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4条,多态性条带占比100%。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Ne)变化范围分别为1.4728~1.5924和1.2867~1.3977,Nei’s总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3521,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187,基因流(Nm)为0.6940,表明蕲艾遗传多样性较高,不同类群间有一定的分化和基因交流。根据UPGAME聚类分析结果,相似性系数为0.73时,48份艾草材料可被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类群4(野艾)和类群3(赤艾)的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最近,而类群2(白艾)和类群1(香艾)的一致度最低且遗传距离最远。结论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蕲艾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可为蕲艾的鉴定以及资源挖掘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鉴定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扩增反应
原文传递
蒙古栎种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14
作者 李海霞 李静 +5 位作者 李正华 郭成博 王艳敏 白卉 郭宁 王昱博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引种的25个蒙古栎种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与多样性,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蒙古栎种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25个种源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引种的25个蒙古栎种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与多样性,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蒙古栎种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25个种源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81~1.93,变异系数为13.66%~66.72%。H′最高的为叶长,变异系数最高的为当年生枝条长度。(2)当年生枝条长度与叶片数量、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形指数与叶柄长度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形指数与叶宽、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聚类分析将25个种源分成3类,其中第Ⅲ类叶长、叶宽、叶脉对数、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类(P<0.05)。(4)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68%。根据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最高的种源为东方红种源,其次是汪清、新青、临江、穆棱种源,最低的是白石砬子种源。可得结论:引种的25个蒙古栎种源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可为蒙古栎优良种质资源的选育和推广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表型性状 多样性指数 遗传多样性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平菇基因组InDel标记开发及杂交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夏会楠 李东晓 +3 位作者 冯璠 孙悦 王春霞 郑素月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以1株平菇白色变异菌株以及黑色出发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两个菌株进行重测序,针对InDel变异位点设计17对引物对两个菌株的孢子单核菌株及杂交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重测序获得平菇白色变异菌株1 763 M... 以1株平菇白色变异菌株以及黑色出发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两个菌株进行重测序,针对InDel变异位点设计17对引物对两个菌株的孢子单核菌株及杂交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重测序获得平菇白色变异菌株1 763 Mb高质量数据,平菇黑色出发菌株1 779 Mb高质量数据,在平菇白色变异菌株检测到331 099个InDel变异位点,在平菇黑色出发菌株中检测到339 682个InDel变异位点。随机选择InDel变异位点并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试验,最终选择17对引物对变异菌株的单核菌株以及杂交菌株进行PCR扩增,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 17对引物中P4、P7、P8、P9、P14菌株具有明显的多态性。进一步对12个平菇杂交菌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0条清晰条带,其中扩增条带最多的引物是P9菌株,共扩增出9条条带,扩增引物最少是P14菌株,扩增出3条条带,多态性位点占66%。用5对引物对12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平菇P9菌株扩增条带中多数材料均能在760 bp处扩增出多态性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测序 INDEL标记 交配型鉴定 变异菌株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6
16
作者 贺学勤 刘庆昌 +1 位作者 王玉萍 翟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0-257,共8页
用RAPD、ISSR及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福建、河南和广东4省的48个甘薯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227条、249条和260条多态性带。从多态性带的数量和实验稳定性看,AFLP... 用RAPD、ISSR及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福建、河南和广东4省的48个甘薯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227条、249条和260条多态性带。从多态性带的数量和实验稳定性看,AFLP标记优于RAPD和ISSR标记。3种分子标记得出的结果,均揭示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支持中国是甘薯的次生多样性中心的观点。品种遗传变异的地区间差异比较表明,广东地区的地方品种遗传变异高于其余3省,并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从分子水平揭示广东应是中国甘薯的最早引入地,并向周边省及内陆地区扩散。研究发现,由3种标记产生的聚类图存在一些差异,但将3种标记产生的多态性带结合产生的聚类图可以很好地揭示48个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所有品种聚为两大类,一类以8个广东地方品种为主,另一类由剩余的8个广东地方品种和其余3省的32个地方品种组成。因此,在进行甘薯育种时应重点考虑广东地方品种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种 甘薯 遗传多样性分析 遗传变异 RAPD ISSR 引物 中国 广东 剩余
下载PDF
黄淮夏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1
17
作者 崔艳华 邱丽娟 +1 位作者 常汝镇 吕文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2,共8页
利用 4 9对SSR引物和 14个农艺性状对 96份黄淮夏大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以了解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资源多样性状况 ,为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帮助。结果表明 ,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范围为 1.0 70 0~2 .7310 ,Simpson指数分布... 利用 4 9对SSR引物和 14个农艺性状对 96份黄淮夏大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以了解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资源多样性状况 ,为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帮助。结果表明 ,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范围为 1.0 70 0~2 .7310 ,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 0 .5 313~ 0 .92 0 3;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 1.1912 ,Simpson指数的平均值为 0 .6 0 79,可见黄淮夏大豆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96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分子数据聚类结果均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根据农艺性状聚类时 ,可根据种皮色将材料划分为 2大类群。种皮色、生育期、粒大小相同的材料聚在一起 ,说明在对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进行分类时 ,将种皮色、生育期、粒大小等作为进一步分组的依据是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夏大豆 遗传多样性分析 SSR引物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中国香菇自然种质的r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徐学锋 林范学 +2 位作者 程水明 李安政 林芳灿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5,共7页
测定了全国范围内的59个野生香菇菌株rDNA的ITS区域的序列。所得序列的总长度在723-727个碱基之间,G+C含量也基本稳定在57.5%左右。用Phylip3.6软件包对59个ITS序列进行DNA数据分析。结果表明59个菌株被划分到3个不同的谱系中,其中谱系... 测定了全国范围内的59个野生香菇菌株rDNA的ITS区域的序列。所得序列的总长度在723-727个碱基之间,G+C含量也基本稳定在57.5%左右。用Phylip3.6软件包对59个ITS序列进行DNA数据分析。结果表明59个菌株被划分到3个不同的谱系中,其中谱系Ⅰ包括11个菌株,分布较为均衡,涉及东北、西北、西南和东部沿海等地区的8个省份;谱系Ⅱ包括14菌株,以西北、西南的4个省份为主;谱系Ⅲ包括34个菌株,覆盖范围最广,除东北和西北高原地区外,其它均有涉及。地缘关系分析表明以陕、甘为主的西北高原地区的菌株涉及Ⅰ、Ⅱ两个谱系;以闽、浙、赣和台湾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的菌株涉及Ⅰ、Ⅲ两个谱系;而以云、贵、川为主的西南地区的菌株则覆盖到了所有的3个谱系。这三个地区的香菇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西南地区尤为突出,是香菇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株 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质资源保护 省份 谱系 野生 DNA 西北高原 含量
下载PDF
云南、西藏与新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海燕 王秀娥 +1 位作者 陈佩度 刘大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用SDS-PAGE法分析了64份中国西部特有小麦征集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遗传多样性。从34份云南小麦中,发现2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和null、7、2+12);从24份西藏小麦中,发现3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 用SDS-PAGE法分析了64份中国西部特有小麦征集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遗传多样性。从34份云南小麦中,发现2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和null、7、2+12);从24份西藏小麦中,发现3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null、6+8、2+12和null、7+8、2),其中西藏小麦TB18的Glu-D1位点仅编码亚基2;从6份新疆小麦中,观察到1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2+12)。在云南、西藏和新疆这3种中国西部特有的小麦材料中,Glu-1位点分别出现4(Glu-A1c、Glu-B1a、Glu-B1b和Glu-D1a)、5(Glu-A1c、Glu-B1d、Glu-B1b、Glu-D1a和Glu-D1?)和3个(Glu-A1c、Glu-B1a和Glu-D1a)等位基因。云南小麦、西藏小麦和新疆小麦材料内的Nei’s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1574、0.1366和0,表明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材料内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位点的遗传变异要高于新疆小麦。云南小麦、西藏小麦和新疆小麦A、B和D基因组的Nei’s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0.2674和0.0270,这说明在遗传多样性方面,Glu-B1位点最高,其次为Glu-D1位点,Glu-A1位点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GLU-1位点 遗传多样性分析 遗传变异系数 新疆 集材 云南 中国西部 平均
下载PDF
大紫蛱蝶三个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曹天文 张敏 +2 位作者 张建珍 郭亚平 马恩波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大紫蛱蝶朝鲜亚种Sasakiacharondacoreana 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以同属的黑紫蛱蝶指名亚种Sasakiafunebrisfunebris (Leech)及近缘属种黑脉蛱蝶指名亚种Hestinaassimilisassimilis (Lin naeus)为外群 ,探讨了...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大紫蛱蝶朝鲜亚种Sasakiacharondacoreana 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以同属的黑紫蛱蝶指名亚种Sasakiafunebrisfunebris (Leech)及近缘属种黑脉蛱蝶指名亚种Hestinaassimilisassimilis (Lin naeus)为外群 ,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经筛选的 10个随机引物对供试的 5 8只蝶类标本共产生 2 0 0条带 ,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分析 亚种 地理种群 RAPD技术 近缘属 亲缘关系 随机引物 属种 蝶类 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