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0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药品中的遗传毒性杂质的质量控制
1
作者 田冶 陶晓莎 +3 位作者 冯媛媛 姚尚辰 尹利辉 宁保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药品中微量水平的遗传毒性物质具有引发肿瘤甚至癌症的风险,并且该致癌风险可能与剂量没有相关性。因此,目前各国监管机构要求对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进行严格控制。本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导原则,从监管机构对药品中遗传毒性... 药品中微量水平的遗传毒性物质具有引发肿瘤甚至癌症的风险,并且该致癌风险可能与剂量没有相关性。因此,目前各国监管机构要求对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进行严格控制。本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导原则,从监管机构对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监管策略、遗传毒性杂质来源、检测方法及清除策略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综述。该综述为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清除、检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杂质 来源 检测方法 清除
下载PDF
聚球藻粉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分析
2
作者 徐捡 俞萍 张颖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评价聚球藻PCC7002藻粉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急性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遗传毒性。结果该微藻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最大... 目的评价聚球藻PCC7002藻粉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急性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遗传毒性。结果该微藻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最大耐受剂量>10000 mg/kg b.wt.,毒性分级为实际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显示出致突变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聚球藻藻粉未表现出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 急性毒性遗传毒性、新食品开发
下载PDF
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伟伟 周长慧 +5 位作者 郑明岚 李嫚琪 崔文腾 方雅励 王晓炜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0,共7页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体形式存在,仍能以低频率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其整合方式包括随机整合和靶向整合。本文对已有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脱靶修饰的全基因组分析、整合位点分析、核型分析和评估细胞转化潜力试验等进行综述,并对建立准确快速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的评价体系予以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研发新的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 整合 遗传毒性
下载PDF
抗菌药普托马尼中3个工艺杂质的(Q)SAR遗传毒性评价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4
作者 钱叶飞 鲁辉 +2 位作者 许奇 吴杨 黄逸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 对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普托马尼各合成路线涉及的3个共性工艺杂质:(S)-叔丁基二甲基硅烷缩水甘油醚(杂质Ⅰ)、(S)-丁酸缩水甘油酯(杂质Ⅱ)、4-三氟甲氧基溴苄(杂质Ⅲ)进行遗传毒性评价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基... 目的 对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普托马尼各合成路线涉及的3个共性工艺杂质:(S)-叔丁基二甲基硅烷缩水甘油醚(杂质Ⅰ)、(S)-丁酸缩水甘油酯(杂质Ⅱ)、4-三氟甲氧基溴苄(杂质Ⅲ)进行遗传毒性评价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基于专家规则和统计学原理的2种互补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Derek和Sarah)对普托马尼中3个工艺杂质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评价结果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采用分时段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同时对这3个工艺杂质进行测定,并阐述这3个工艺杂质在EI源下的质谱裂解规律。结果 杂质Ⅰ和杂质Ⅲ Derek评估结果均为阳性,Sarah评估结果分别为模棱两可和阴性,依据ICH M7指南分类为3类致突变杂质;杂质Ⅱ Derek评估结果为阳性,Sarah结果显示有明确的Ames阳性实验结果,为2类已知致突变杂质。3个工艺杂质均需按照毒理学关注阈值(TTC)进行控制,建立的GC-MS/MS法经验证3个杂质可有效分离,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定量限均低于拟定限度的1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5.5%、104.4%和108.5%,重复性RSD(n=6)分别为2.2%、5.8%和2.2%。3批样品均检出杂质Ⅲ。结论 建立的GC-MS/MS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普托马尼中3个潜在致突变杂质的测定。由于杂质Ⅱ也是恶唑烷类抗菌药如利奈唑胺、咔哒唑胺、泰地唑胺等的共性工艺杂质,因此本研究也为其他恶唑烷类抗菌药中杂质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托马尼 遗传毒性杂质 (定量)构效关系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HMS-01的遗传毒性评价
5
作者 陈弋 孙青䶮 +2 位作者 黎翔 孙旸 刘霞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4期147-150,156,共5页
目的检测HMS-01的遗传毒性,并对其进行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为后续该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评价HMS-01的遗传毒性。结果HMS-01在20.6、61.7、185.2、555.6、1666.7、5000μg/... 目的检测HMS-01的遗传毒性,并对其进行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为后续该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评价HMS-01的遗传毒性。结果HMS-01在20.6、61.7、185.2、555.6、1666.7、5000μg/皿的6个剂量下,无论有无代谢活化条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无致突变性。结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HMS-01未见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S-01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致突变性 遗传毒性
下载PDF
氯唑沙宗杂质的遗传毒性研究
6
作者 刘洋 汪玉馨 +2 位作者 王瑶 李晓洁 孟长虹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本试验在体外条件下研究氯唑沙宗杂质是否具有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rek和Sarah方法,从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角度对氯唑沙宗杂质进行分类和评价。对于软件预测结果为阳性的杂质,进一步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 目的:本试验在体外条件下研究氯唑沙宗杂质是否具有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rek和Sarah方法,从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角度对氯唑沙宗杂质进行分类和评价。对于软件预测结果为阳性的杂质,进一步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验证上述结果。结果:氯唑沙宗杂质6(CAS:889884-60-0)、杂质7(CAS:28443-50-7)的Derek和Sarah软件预测结果为阳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中,杂质6、杂质7在15~1250μg/皿剂量范围内,在代谢活化系统S9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五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2倍以上,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氯唑沙宗杂质6、杂质7体外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可以按照非遗传毒性杂质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杂质 细菌回复突变 氯唑沙宗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1-氟萘中工艺杂质和遗传毒性杂质含量
7
作者 唐莲 杨仁明 《化工与医药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建立了1-氟萘中的2种工艺杂质和1种遗传毒性杂质含量检测的HPLC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色谱柱(C18250×4.6mm,5µm);流动相为10mM碳酸氢钠+6mM三乙胺∶乙腈=55∶45,等度洗脱,采集时间为主峰的2倍保留时间;柱温为40℃;检测... 建立了1-氟萘中的2种工艺杂质和1种遗传毒性杂质含量检测的HPLC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色谱柱(C18250×4.6mm,5µm);流动相为10mM碳酸氢钠+6mM三乙胺∶乙腈=55∶45,等度洗脱,采集时间为主峰的2倍保留时间;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对各杂质进行计算,各杂质分离度良好,定量限为0.005~0.008μg/ml,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高中低三浓度准确度符合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1-氟萘中杂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1-氟萘 工艺杂质 遗传毒性杂质 含量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苯磺酸氯吡格雷中5种遗传毒性杂质
8
作者 乔敏莎 郑秋莹 +4 位作者 兰为环 张绿茵 唐海 潘晓男 乔晓娜 《化工与医药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建立了一种测定苯磺酸氯吡格雷中5种苯磺酸酯类遗传毒性杂质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方法的定...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建立了一种测定苯磺酸氯吡格雷中5种苯磺酸酯类遗传毒性杂质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方法的定量限和检出限均较低,其中,对硝基苯磺酰氯、对硝基苯磺酸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45 ng/mL和0.150 ng/mL,对硝基苯磺酸甲酯、对硝基苯磺酸乙酯、对硝基苯磺酸异丙酯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13 ng/mL和0.375 ng/mL。5种遗传毒性杂质在其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87~0.9998之间,重复性RSD值在0.69%~1.85%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2.98%~119.92%之间,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等均满足定量分析要求。因此,该方法适用于苯磺酸氯吡格雷中5种遗传毒性杂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UPLC-MS/MS) 苯磺酸氯吡格雷 遗传毒性杂质
下载PDF
基于遗传毒性谈5-羟甲基糠醛在含糖口服溶液剂中的风险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伍良涌 周远华 +2 位作者 赵雪梅 李玮玲 董顺玲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9期36-39,共4页
目的根据5-羟甲基糠醛的遗传毒性评价,提出其在含糖口服溶液剂中控制的必要性。方法建立5-羟甲基糠醛通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选取部分含糖口服溶液剂检测其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根据药物临床用量计算5-羟甲基糠醛的暴露量,并按照... 目的根据5-羟甲基糠醛的遗传毒性评价,提出其在含糖口服溶液剂中控制的必要性。方法建立5-羟甲基糠醛通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选取部分含糖口服溶液剂检测其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根据药物临床用量计算5-羟甲基糠醛的暴露量,并按照遗传毒性杂质相关指导原则的要求对其标准限度进行评估。结果选取的含糖口服液体制剂中大部分检出5-羟甲基糠醛,且部分含量超出了拟定限度,存在安全隐患。结论5-羟甲基糠醛为2类遗传毒性杂质,建议含糖口服液体制剂的标准中应考虑建立5-羟甲基糠醛检查项,为生产企业改进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糖口服液体剂 5-羟甲基糠醛 遗传毒性杂质 风险控制
下载PDF
亚硝基脲类遗传毒性杂质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
10
作者 关皓月 孙百浩 牛剑钊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7期66-73,共8页
目的:考察以N-甲基-N-亚硝基脲(MNU)和N-乙基-N-亚硝基脲(ENU)为代表化合物的亚硝基脲类遗传毒性杂质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考察不同光照(避光、自然光、紫外光)和不同温度(室温、冷藏)条件对ENU和MNU溶液... 目的:考察以N-甲基-N-亚硝基脲(MNU)和N-乙基-N-亚硝基脲(ENU)为代表化合物的亚硝基脲类遗传毒性杂质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考察不同光照(避光、自然光、紫外光)和不同温度(室温、冷藏)条件对ENU和MNU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HPLC考察MNU和ENU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短期稳定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考察不同进样口温度(200℃和120℃)对ENU测定准确性的影响。结果:MNU和ENU对光照和温度较为敏感,在光照和室温条件下,均会发生降解;MNU和ENU分别在40℃、75%湿度下放置5天和12天后降解明显;GC-MS进样口温度对ENU的检测影响较大。结论:建议亚硝基脲类遗传毒性杂质应在-20℃避光处保存,在检测过程中控制温度参数;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应避光操作、临用新制,以避免出现遗传毒性杂质检测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杂质 N-甲基-N-亚硝基脲 N-乙基-N-亚硝基脲 稳定性
下载PDF
牛大力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羽洁 陈美芬 +5 位作者 李欣 张紫虹 黄金文 黄俊明 张焜 李冬利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本研究评价了牛大力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采用限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对有组氨酸营养缺陷的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进行回变菌落计数;经口灌胃法进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 本研究评价了牛大力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采用限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对有组氨酸营养缺陷的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进行回变菌落计数;经口灌胃法进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计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占总红细胞的比例及含微核嗜多染红细胞比率;采用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培养技术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受试样品牛大力提取物致CHL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受试样品牛大力提取物属实际无毒级物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红细胞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牛大力提取物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未观察到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下载PDF
杂质5-羟甲基糠醛及其二聚体和代谢产物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铌 叶倩 +3 位作者 耿兴超 王雪 靳洪涛 文海若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评价杂质单体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其二聚体5,5’-二甲酰基呋喃二甲醚[5,5’-oxydimethylenebis(2-furfural),OMBF]及单体代谢产物5-磺基氧甲基糠醛(5-sulfooxymethylfurfural,5-SMF)的潜在遗传毒性。方... 目的 评价杂质单体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其二聚体5,5’-二甲酰基呋喃二甲醚[5,5’-oxydimethylenebis(2-furfural),OMBF]及单体代谢产物5-磺基氧甲基糠醛(5-sulfooxymethylfurfural,5-SMF)的潜在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机模型(Q)SAR技术(包括Derek和Sarah模型)预测杂质5-HMF、OMBF和5-SMF的遗传毒性,进一步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进行验证。在Ames试验中,用6种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5-HMF、OMBF和5-SMF在有/无代谢活化系统混合液(小鼠、大鼠和人S9 mix)条件下孵育48 h,通过比较不同菌株实验组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回复菌落数的倍数关系,来判定结果。结果 Derek预测5-HMF和5-SMF致突变风险为可疑阳性,OMBF为阴性;Sarah预测5-HMF和5-SMF致突变风险均为阳性,OMBF为可疑阳性。Ames试验结果表明,5-HMF和OMBF仅在大鼠肝S9代谢活化后,导致回复突变菌落数呈弱阳性。5-SMF在非代谢活化及在小鼠、大鼠和人肝S9代谢活化后回复突变菌落数呈阳性。结论 5-HMF和OMBF仅在大鼠肝酶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具有潜在致突变性;5-SMF在有/无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均具有潜在致突变性。因此,杂质单体5-HMF、二聚体OMBF及单体代谢产物5-SMF均具有潜在遗传毒性,为2类遗传毒性杂质,对于可能长期暴露的人群,为保障用药安全,建议对3种杂质进行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5 5’-二甲酰基呋喃二甲醚 5-磺基氧甲基糠醛 遗传毒性杂质 定量构效关系 致突变性 AMES试验
下载PDF
真菌纤溶化合物1的遗传毒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侍雯婧 田逸君 +4 位作者 董雅春 吴文惠 张添 张惠姝 朱玉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在已建立的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平台,对真菌纤溶化合物1(FGFC1)进行系统的遗传毒性评估。方法:采用经典遗传毒性检测组合(Ames试验、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检测FGFC1的遗传毒性。结果:Ames试验结... 目的:在已建立的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平台,对真菌纤溶化合物1(FGFC1)进行系统的遗传毒性评估。方法:采用经典遗传毒性检测组合(Ames试验、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检测FGFC1的遗传毒性。结果:Ames试验结果提示,FGFC1在每皿0.5、5、50、500、1000 mg 5个剂量下,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无致突变性。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提示,在终浓度62.5、125.0和250.0 mg/mL 3个剂量组,在加和不加S9时,于作用24 h和48 h的条件下培养的CHO细胞,均未诱发染色体畸变。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在62.5、125.0和250.0 mg/kg 3个剂量下对骨髓细胞的微核诱发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FGFC1的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纤溶化合物 AMES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微核实验 遗传毒性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福多司坦原料药中的四种遗传毒性杂质
14
作者 刘昊昆 王慧嘉 +2 位作者 侯霞 许华容 李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32-1438,共7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同时测定福多司坦原料药中四种遗传毒性杂质3-氯-1-丙醇、1,3-二氯丙烷、3-氯丙酸乙酯和氯丙基羟丙基醚。方法以氯苯为内标物,采用Agilent J&W VF-WAXms色谱柱(30 m×0.25 mm,0.5μm),程序升...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同时测定福多司坦原料药中四种遗传毒性杂质3-氯-1-丙醇、1,3-二氯丙烷、3-氯丙酸乙酯和氯丙基羟丙基醚。方法以氯苯为内标物,采用Agilent J&W VF-WAXms色谱柱(30 m×0.25 mm,0.5μm),程序升温;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进样口温度220℃,流速1.0 mL·min^(-1),分流比2∶1;在离子选择(SIM)模式下,监控m/z 58.1、76.0、91.0、58.1和107.9离子进行检测。结果3-氯-1-丙醇、1,3-二氯丙烷、3-氯丙酸乙酯和氯丙基羟丙基醚四种杂质分别在0.0009~0.8820μg·mL^(-1)、0.0022~0.8740μg·mL^(-1)、0.0090~0.8920μg·mL^(-1)和0.0166~0.83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n=5),检测限为0.2640~4.980 ng·mL^(-1),定量限为0.8800~16.60 ng·mL^(-1),平均回收率为89.2%~95.5%,重复性良好(RSD=0.30%~6.63%)。结论该方法可作为福多司坦原料药遗传毒性杂质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多司坦 遗传毒性杂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原文传递
外周血微核试验检测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遗传毒性
15
作者 王国伟 孙晓霞 +6 位作者 车国喜 盖潇潇 屈秋锦 王焱 汪晓飞 杜晓丹 刘成虎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微核(MN-RET)与成熟红细胞微核(MN-NCE),探究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潜在遗传毒性风险。方法:实验设短周期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两种方案,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介质对照液、样品试验液、环磷酰胺...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微核(MN-RET)与成熟红细胞微核(MN-NCE),探究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潜在遗传毒性风险。方法:实验设短周期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两种方案,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介质对照液、样品试验液、环磷酰胺溶液(25、50 mg/kg),每日给药1次,短周期连续给予受试物3 d后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微核;长周期连续给予受试物14 d后采集外周血并摘取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微核并分析脾脏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用HE对脾脏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周期条件下样品试验组小鼠外周血中MN-RET百分率和MN-NCE百分率相较于介质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周期给予样品试验组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率相较于介质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病理性改变。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后,与介质对照组相比,25和50 mg/kg环磷酰胺组晚期凋亡细胞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50 mg/kg环磷酰胺组小鼠脾脏出现明显的白髓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红髓扩张、髓外造血增加等病理性改变。结论:该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在外周血微核试验中不存在遗传毒性风险。在给予试物不同周期条件下,选择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的MN-RET和MN-NCE,在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遗传毒性风险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微核试验 遗传毒性 可降解生物补片
下载PDF
专家评估在杂质遗传毒性(定量)构效关系评价中的应用
16
作者 耿雪 祝清芬 +3 位作者 魏霞 苏昕宇 刘娜 钱利民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1期48-53,共6页
目的通过专家评估获得或变更(定量)构效关系[(Q)SAR]评价分类结果实例,提供一种基于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CH)M7(R1)指导原则进一步利用专家进行评估的杂质遗传毒性评价程序。方法采用Lhasa公司的Nexus 2.5.0版软件平台(整合... 目的通过专家评估获得或变更(定量)构效关系[(Q)SAR]评价分类结果实例,提供一种基于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CH)M7(R1)指导原则进一步利用专家进行评估的杂质遗传毒性评价程序。方法采用Lhasa公司的Nexus 2.5.0版软件平台(整合了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对杂质进行遗传毒性评价,任意选择3个预测得到阳性、阴性、相互矛盾或未分类结果的实例,进行专家回顾评估,获得最终分类结果。结果实例1,Derek预测结果为阴性,Sarah预测结果为阳性,专家评估后分类结果由3类变更为5类;实例2,Derek预测结果为阴性,Sarah预测结果为模棱两可,专家评估后界定为5类;实例3,Derek和Sarah预测结果均为阴性,专家评估后分类结果由5类变更为1类。结论通过对实例化合物遗传毒性分类结果论证过程的描述,为专家评估在杂质遗传毒性(Q)SAR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参考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评价 (定量)构效关系评价 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M7(R1)指导原则 专家评估
下载PDF
染发剂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研究
17
作者 张乐 胡滢 +2 位作者 宋家璇 左晨阳 刘羽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9期44-46,共3页
通过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研究市售染发剂及其两种主要成分对苯二胺和双氧水的遗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4种市售染发剂诱导作用下,蚕豆根尖细胞均有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增大,脂质过氧化浓度增大的趋势;随着对苯二酚和双氧水浓度的增大... 通过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研究市售染发剂及其两种主要成分对苯二胺和双氧水的遗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4种市售染发剂诱导作用下,蚕豆根尖细胞均有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增大,脂质过氧化浓度增大的趋势;随着对苯二酚和双氧水浓度的增大,蚕豆根尖微核率均为先增大后减小,其质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分别为150mg/L和3%时,MCN最大,对应值为(16.83±2.4)‰和(17.74±2.71)‰,MDA也达到峰值,分别为(3.68±0.42)μmol/g和(3.87±0.37)μmol/g,MDA与MCN存在显著相关性,两种化学物质都对蚕豆根尖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发剂 对苯二胺 双氧水 蚕豆微核实验 遗传毒性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L-香芹酮的吸入遗传毒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大为 李睿 +1 位作者 陆诚玮 高峄涵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8期83-88,共6页
目的:了解食品添加剂L-香芹酮对雾化剂参比烟液气溶胶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在雾化剂参比烟液中加入300 mg·L-1的L-香芹酮,选取气-液(琼脂)界面的全烟气暴露方式,暴露时间为30 min,通过Ames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等... 目的:了解食品添加剂L-香芹酮对雾化剂参比烟液气溶胶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在雾化剂参比烟液中加入300 mg·L-1的L-香芹酮,选取气-液(琼脂)界面的全烟气暴露方式,暴露时间为30 min,通过Ames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等遗传组合试验,对添加L-香芹酮后的雾化剂参比烟液气溶胶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估。结果:与雾化剂参比烟液气溶胶相比,添加L-香芹酮后的雾化剂参比烟液气溶胶的5种菌株的细菌突变菌落数降低幅度为0%~39.6%(不含活化系统S9),而TA97a和TA102菌株的菌落数增加56.0%和2.4%,TA98、TA100和TA1535菌株的菌落数分别降低50%、27.9%和50%(含活化系统S9);染色体畸变率降低0.6%;微核率降低1.55‰;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添加L-香芹酮后的雾化剂参比烟液气溶胶组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等遗传组合试验的3项指标均符合阴性判断标准。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0 mg·L^(-1)的L-香芹酮对雾化剂参比烟液气溶胶的遗传毒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剂 参比烟液 L-香芹酮 气-液界面 遗传毒性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替诺福韦前体药物中遗传毒性杂质
19
作者 张连义 郭常川 +3 位作者 文松松 陈真 李琳 徐玉文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584-587,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LC-MS/MS)法测定替诺福韦前体药物中遗传毒性杂质9-丙烯基腺嘌呤含量,并分析最小二乘法不同线性拟合方法对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4.6 mm×150 mm,3.5μm)色谱柱...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LC-MS/MS)法测定替诺福韦前体药物中遗传毒性杂质9-丙烯基腺嘌呤含量,并分析最小二乘法不同线性拟合方法对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4.6 mm×150 mm,3.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等度洗脱8 min(2.0~2.6 min进质谱)。进样体积2μL,柱温40℃。采用正离子电喷雾(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选择m/z 176.0→136.0作为检测离子。结果经分析方法验证,该方法专属性良好;系统精密度试验RSD为1.1%(n=6);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线性范围0.051~25.250μg·mL^(-1);加权线性回归在低浓度区域准确性明显高于未加权线性回归。定量限0.051 ng·mL^(-1),检出限0.017 ng·mL^(-1);原料药样品溶液平均回收率99.08%~99.97%(n=9),重复性RSD为0.4%~1.3%;片剂样品溶液平均回收率98.94%~101.96%(n=9),重复性RSD为0.2%~0.3%;耐用性良好。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基质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痕量遗传毒性杂质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丙烯基腺嘌呤 遗传毒性杂质 替诺福韦酯 质谱法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暴露对黄颡鱼稚鱼的遗传毒性
20
作者 田海军 任胜杰 +1 位作者 杨铁柱 杨治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0,共6页
【目的】评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暴露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稚鱼的遗传毒性。【方法】将黄颡鱼稚鱼(孵化120 h)暴露于质量浓度分别为0、0.2、0.4、0.6、0.8 mg/L的SDBS中96 h后,采用微核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 【目的】评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暴露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稚鱼的遗传毒性。【方法】将黄颡鱼稚鱼(孵化120 h)暴露于质量浓度分别为0、0.2、0.4、0.6、0.8 mg/L的SDBS中96 h后,采用微核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不同暴露浓度的黄颡鱼稚鱼红细胞微核率和细胞尾部DNA损伤率,检测稚鱼组织中DNA氧化损伤的特异性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的含量。【结果】黄颡鱼稚鱼红细胞微核率变化范围为(0.22±0.02)%~(0.59±0.03)%,且随着SDBS暴露浓度的升高,对应黄颡鱼稚鱼红细胞微核率也显著增加(P<0.05)。SDBS暴露对黄颡鱼稚鱼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损伤,DNA损伤率在9.4%~24.7%。SDBS暴露浓度(x)与稚鱼细胞尾部DNA含量(y)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对应的回归方程为y^(^)=4.6x+1.48(R2=0.9396,n=24,P<0.05)。黄颡鱼稚鱼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7±0.36)~(8.0±0.58)μg/L,随着SDBS暴露浓度的升高,对应黄颡鱼稚鱼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质量浓度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0.2~0.8 mg/L的SDBS暴露对黄颡鱼稚鱼具有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遗传毒性 黄颡鱼 微核实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