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毒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张婷 徐才懿 +4 位作者 闪越 杨乾磊 李建祥 张洁 安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遗传毒理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研究通过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全方位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遗传毒理学教学全过程。立足“专业知识-素养价值-...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遗传毒理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研究通过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全方位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遗传毒理学教学全过程。立足“专业知识-素养价值-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开展“线上与线下融合、虚拟与现实融合、产教融合”三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并以同行评议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同行评议意见为优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遗传毒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表示满意。“遗传毒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探索,可为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遗传毒理学
下载PDF
HepG2在体外遗传毒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甘起霓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3-295,共3页
本文介绍了人肝肿瘤细胞株的主要特点及其在遗传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并通过对 Hep G2当前几种主要用途的分析 ,指出 Hep
关键词 人肝肿瘤细胞株 遗传毒理学 体外遗传毒理学
下载PDF
苯酚和邻甲酚的遗传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笛 张国栋 +5 位作者 孙立伟 陈源高 吴玉璘 史小丽 孔志明 刘征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9-723,共5页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鲫鱼红细胞彗星试验 ,研究了苯酚和邻甲酚的致突变效应及对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苯酚和邻甲酚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增加 ,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鲫鱼红细胞彗星试验 ,研究了苯酚和邻甲酚的致突变效应及对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苯酚和邻甲酚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增加 ,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 .苯酚和邻甲酚对人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及鲫鱼红细胞的DNA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 .3种彗星试验的结果均表明 ,阴性对照组仅有 2 .5 %~ 7.5 %的细胞出现DNA迁移 ,且迁移距离很小 ,损伤程度为 2 .5~ 8.0 (专用单位 ) ,而阳性对照组表现出 99.5 %~ 10 0 %的细胞拖尾率 ,并且细胞严重损伤 ,其损伤程度为 2 4 8~ 36 1.8(专用单位 ) ,这证明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 .试验结果还表明 ,苯酚和邻甲酚对 3种细胞DNA损伤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小鼠睾丸细胞及鲫鱼红细胞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相比 ,DNA损伤程度更为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邻甲酚 微核试验 彗星试验 遗传毒理学 生殖细胞 损伤程度
下载PDF
微核与微核试验在遗传毒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4
作者 王爽 诸葛坚 余应年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关键词 微核 微核试验 遗传毒理学 应用
下载PDF
中药遗传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瑞 胡边 殷学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遗传毒理学 中药学 中药诱变性
下载PDF
遗传毒理学短期测试方法的发展及在检测饮用水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俊然 朱惠刚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8-41,共4页
总结了目前遗传毒理学短期生物测试方面的进展,如Ames试验、微核试验等的发展。为了对短测的试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较系统地分析了常见致癌物筛选不准确的原因。阐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毒理学中的运用与常见的检测致突变的方法。... 总结了目前遗传毒理学短期生物测试方面的进展,如Ames试验、微核试验等的发展。为了对短测的试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较系统地分析了常见致癌物筛选不准确的原因。阐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毒理学中的运用与常见的检测致突变的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遗传危险性评价方法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该文还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短测在检测饮用水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理学 遗传毒性 致突变性 生物测试 饮用水
下载PDF
灌溉用污水的细胞遗传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淑兰 刘凤贞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96-198,共3页
通过对灌田污水的细胞遗传毒理学效应的研究,证实污水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蒸馏水组(P<0.01)。污水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出现率较高(0.2~0.9‰)。说明污水中含有细胞遗传毒物质。提示灌溉用污水要经过一定的处... 通过对灌田污水的细胞遗传毒理学效应的研究,证实污水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蒸馏水组(P<0.01)。污水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出现率较高(0.2~0.9‰)。说明污水中含有细胞遗传毒物质。提示灌溉用污水要经过一定的处理过程,以减少和杜绝细胞遗传毒物质进入人群食物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微核率 细胞遗传毒理学
下载PDF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及其在遗传毒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夏彦恺 王心如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MFISH)在检测核酸序列、染色体和基因方面有着强大功能。由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畸变被认为是遗传毒性研究重要的生物学终点 ,而该方法可准确直观地评价暴露于职业、医疗和环境毒物后的染色体异常 ,因此以其为基础的各...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MFISH)在检测核酸序列、染色体和基因方面有着强大功能。由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畸变被认为是遗传毒性研究重要的生物学终点 ,而该方法可准确直观地评价暴露于职业、医疗和环境毒物后的染色体异常 ,因此以其为基础的各类方法在人类遗传学、生殖医学、尤其是遗传毒理学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非整倍体 遗传毒理学
下载PDF
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致癌物的作用和策略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宗灿 傅娟龄 +2 位作者 徐厚恩 方积乾 王纪宪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对我们建立的化学物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数据库分析,证实以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致癌物具有不肯定性。在常规使用的试验中,首选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不同试验之间多数是统计学上不独立的。试验组应由检测不同遗传学终点的试验组成并至少包括一... 对我们建立的化学物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数据库分析,证实以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致癌物具有不肯定性。在常规使用的试验中,首选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不同试验之间多数是统计学上不独立的。试验组应由检测不同遗传学终点的试验组成并至少包括一个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我们推荐遗传毒理学试验和致癌试验相结合的检测致癌物序贯试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理学 致癌物
下载PDF
丙烯腈的遗传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正东 王心如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9-181,共3页
关键词 丙烯腈 遗传毒理学 畸形 致癌物
下载PDF
大豆皂甙生物活性的遗传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咏莉 甘卉芳 李百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应用遗传毒理学试验,从DNA、染色体二个水平上研究大豆皂甙(soyasaponin,SS)抗诱变性。方法以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作为生物材料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选用终浓度为100μmol/L的H2O2为模型致DNA断裂剂,H2O2和SS同时处理细胞;进... 目的应用遗传毒理学试验,从DNA、染色体二个水平上研究大豆皂甙(soyasaponin,SS)抗诱变性。方法以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作为生物材料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选用终浓度为100μmol/L的H2O2为模型致DNA断裂剂,H2O2和SS同时处理细胞;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选择浓度为0.05μg/ml的丝裂霉素C(MMC)为模型诱变物,SS终浓度设20、100、500、2000μg/ml培养液,MMC和SS同时处理细胞。结果SCGE结果显示,随加入SS浓度升高,细胞尾部积分光密度与总积分光密度比值显著下降(P<0.01),DNA迁移距离显著减少(P<0.05)。人外周血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加入500、2000μg/ml较高浓度SS条件下,细胞畸变率、染色体总畸变率均明显低于模型诱变剂组(P<0.01,P<0.05)。结论SS在二项不同遗传终点的体外测试中,均显示出明确抗突变作用。SS具有开发成为防治肿瘤药品和食品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皂甙 突变剂 抗突变 生物活性 遗传毒理学
下载PDF
我国遗传毒理学发展的回顾 被引量:7
12
作者 印木泉 余应年 郑怡文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29-233,共5页
回顾了中国遗传毒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 70年代末至 1983年为启动阶段 ,建立了一系列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筛检了大量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毒性 ,以及培训了大量专业人员 ,成立了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自 1983~ 1993年为深入发展的关键阶段... 回顾了中国遗传毒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 70年代末至 1983年为启动阶段 ,建立了一系列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筛检了大量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毒性 ,以及培训了大量专业人员 ,成立了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自 1983~ 1993年为深入发展的关键阶段。遗传毒性检测方法标准化、规范化 ,开展遗传毒性机制的研究 ,遗传毒性试验列入新药、农药、食品、化妆品等安全性评价准则 ,并成立了中国毒理学会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自 1993年至今 ,遗传毒理学进入了分子时代。建立了分子致突变测试系统 ,例如穿梭质粒载体系统 ,转基因动物致突变测试系统 ,以及其他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突变的分子分析等。开展了基因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 ,在非定标性突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且 ,还回顾了遗传毒理在我国人类环境的现场监测、人群健康监测、遗传毒性与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理学 环境化学物 遗传毒性
下载PDF
含铬鱼肉质遗传毒理学检测与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蔺玉华 卢健民 +3 位作者 富惠光 李百祥 邱隽 吴坤 《水产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69-73,共5页
以氯化铬0.5mgCr/kg饵料喂饲鲤二个月,以全鱼为受试物,不同剂量给小鼠一次灌胃,观察2周。急性毒性实验证明该样品为无毒物质。遗传毒理学检测,小鼠骨髓嗜多微核试验为阴性;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末见染色体损伤;小鼠伤寒沙门氏... 以氯化铬0.5mgCr/kg饵料喂饲鲤二个月,以全鱼为受试物,不同剂量给小鼠一次灌胃,观察2周。急性毒性实验证明该样品为无毒物质。遗传毒理学检测,小鼠骨髓嗜多微核试验为阴性;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末见染色体损伤;小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试验(Ames)在不加与加S9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对Ames试验菌球均呈阴性结果。上述三项检测结果表明:铬对鱼无致突变作用,从遗传毒理学角度认为食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理学 检测 含铬鱼肉 评价 可食性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徐州市奎河水质遗传毒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屈艾 嵇庆 +4 位作者 潘沈元 李宗芸 朱卫中 顾学兵 陈振杰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3期47-50,共4页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这一遗传毒理学技术,测定分析了市区奎河段水质的遗传学毒性,反映其污染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市区奎河段水质处于重度污染水平,部分水域的水质遗传毒理学指标很高,提示其中含有较多的污染物,对居民构成潜在的遗传毒性...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这一遗传毒理学技术,测定分析了市区奎河段水质的遗传学毒性,反映其污染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市区奎河段水质处于重度污染水平,部分水域的水质遗传毒理学指标很高,提示其中含有较多的污染物,对居民构成潜在的遗传毒性威胁。此外,对造成上述水域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理学 细胞微核 污染 奎河 徐州市区
下载PDF
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动物致癌物的化学结构分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宗灿 傅娟龄 +2 位作者 徐厚恩 王纪宪 方积乾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1-13,88,共4页
本文按IUPAC化学结构分组法,将动物致癌性数据库资料分为13个组,分别评价了17种重要遗传毒理学试验对不同化学结构组别的预测致癌性的可靠性。分析表明,遗传毒理学试验对各化学结构分组的预测可靠性值是不同的。本文推荐了对各化学结构... 本文按IUPAC化学结构分组法,将动物致癌性数据库资料分为13个组,分别评价了17种重要遗传毒理学试验对不同化学结构组别的预测致癌性的可靠性。分析表明,遗传毒理学试验对各化学结构分组的预测可靠性值是不同的。本文推荐了对各化学结构分组预测致癌物优先选择的遗传毒理学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组 遗传毒理学试验 致癌物预测
下载PDF
太湖地表水遗传毒理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孔志明 吴庆龙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地表水 遗传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下载PDF
某调节血糖保健食品遗传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瑞娟 高小雁 +1 位作者 于燕 王小娟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1-242,共2页
目的 :评价某调节血糖保健食品有无遗传毒性 ,为应用该功能食品提供毒理学资料。方法 :依据国标进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 :Ames试验阴性 :经口给予受试物剂量 1.2 5 g/kg~ 5 .0 g/kg ,未... 目的 :评价某调节血糖保健食品有无遗传毒性 ,为应用该功能食品提供毒理学资料。方法 :依据国标进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 :Ames试验阴性 :经口给予受试物剂量 1.2 5 g/kg~ 5 .0 g/kg ,未发现对试验小鼠骨髓PCE有致突变作用和致小鼠精子畸形作用。结论 :未发现该功能食品有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遗传毒理学 微核试验 精子畸形
下载PDF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的遗传毒理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波 陈更新 +2 位作者 宋科官 韩成龙 王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94-296,共3页
本文报告了自固化磷酸钙(CPC)人工骨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了3种短期测试试验,项目包括Ames试验、微核试验及UDS试验。结果表明,CPC浸出液对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无损害作用,无致基因突变的作用。由此可见,CPC具有良好的生物... 本文报告了自固化磷酸钙(CPC)人工骨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了3种短期测试试验,项目包括Ames试验、微核试验及UDS试验。结果表明,CPC浸出液对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无损害作用,无致基因突变的作用。由此可见,CP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于作为体内植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固化磷酸钙 人工骨 遗传毒理学试验
下载PDF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遗传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春波 万瑞香 +6 位作者 綦淑芬 于业军 王玉贞 刘占涛 王跃军 张云波 刘晓萍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87-93,共7页
应用 NIH纯系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 ,探究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遗传毒性作用及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观察并计数嗜多染红细胞 ( PCE)与正红细胞 ( NRBC)的比值、微核率 ;染色体的畸变类型和畸变率 ,检测海洋低温碱性蛋白... 应用 NIH纯系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 ,探究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遗传毒性作用及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观察并计数嗜多染红细胞 ( PCE)与正红细胞 ( NRBC)的比值、微核率 ;染色体的畸变类型和畸变率 ,检测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 ,皮下注射环磷酰胺的小鼠 ,P/ N比值 <1,微核率为 2 2 .97‰ ,染色体畸变率为 18.32 % ,与生理盐水 ( NS)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 P<0 .0 1) ,而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各组小鼠微核率均 <4‰ ,染色体畸变率为 0 .19%~0 .2 5% ,与 N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未见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各组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 遗传毒理学 NIH纯系小鼠
下载PDF
1,3—丁二烯及其环氧化物遗传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胜学 曹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37-242,共6页
1,3—丁二烯及其环氧化物遗传毒理学研究进展①刘胜学综述曹佳审校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分子毒理实验室重庆6300381,3—丁二烯(1,3-Butadiene,简称BD)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气体,广泛用于合成橡胶、轮胎... 1,3—丁二烯及其环氧化物遗传毒理学研究进展①刘胜学综述曹佳审校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分子毒理实验室重庆6300381,3—丁二烯(1,3-Butadiene,简称BD)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气体,广泛用于合成橡胶、轮胎、塑料等石油化工与制造行业中(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丁二烯 环氧化物 遗传毒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