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
1
作者 牛永斌 程怡高 +2 位作者 邵威猛 荆楚涵 程梦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40,共15页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共识别出遗迹化石14属,根据遗迹化石的类型、产状、丰度和分异度、扰动程度、生物潜穴之间的共生关系等,可划分出5种遗迹组构,其中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上部沉积环境中,Palaeophycu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中部沉积环境中,Planolites-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下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Planol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上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Chondr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下部沉积环境中;(2)根据遗迹组构和测井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沉积环境为滨-浅海,三亚组一段的沉积环境为由滨岸向浅海过渡,而三亚组二段的沉积环境为浅海;(3)综合岩相、生物化石、遗迹组构、测井相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的沉积模式。本项研究对指导南海北部新近系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沉积环境 三亚组 新近系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基于岩心和电成像测井的遗迹组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向威 王晓飞 +6 位作者 崔维平 牛永斌 王世越 汤翟 李平久 程怡高 邵威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81,共13页
目的为了查明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遗迹组构的发育特征,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方法以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代表性取心井为研究对象,根据岩心上遗迹化石与围岩发育特征,识别遗迹组构,通过校正岩心和电成像测井的深度,分析各类典型... 目的为了查明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遗迹组构的发育特征,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方法以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代表性取心井为研究对象,根据岩心上遗迹化石与围岩发育特征,识别遗迹组构,通过校正岩心和电成像测井的深度,分析各类典型遗迹组构对应电成像测井的响应特征,建立琼东南盆地北部三亚组五类遗迹组构电成像测井识别的参考图版,用于连续电成像测井动态图像上遗迹组构的识别。结果结果表明:(1)研究区岩心和电成像测井图像上识别出5种遗迹组构,即Ophiomorpha-Thalassionides遗迹组构,Palaeophycus遗迹组构,Planolites-Thalassionides遗迹组构,Phycosiphon-Planolites遗迹组构和Phycosiphon-Chondrites遗迹组构;(2)对比南海北部相似沉积环境9口钻井112个层位岩心和电成像图像上识别出的遗迹组构,二者有104个层位完全吻合,识别准确度可达92.9%(8个层位因电成像质量较差,识别结果不一致),说明基于岩心和电成像测井识别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遗迹组构结果可靠、效果良好。结论该项研究对分析研究区储层的(古)沉积环境、预测其分布规律,揭示(古)生物对油气储层的改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 电成像测井 遗迹组构 三亚组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的储层改造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永斌 程梦园 +2 位作者 程怡高 邵威猛 荆楚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7-1420,共14页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储集层中生物扰动非常发育。在岩心详细观测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微米CT等方法分别对含生物扰动样品和不含生物扰动样品的微观孔隙进行了定量表征和连通性分析,并重点对Ophiomorpha-Tha...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储集层中生物扰动非常发育。在岩心详细观测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微米CT等方法分别对含生物扰动样品和不含生物扰动样品的微观孔隙进行了定量表征和连通性分析,并重点对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的储层改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发育,且生物潜穴对储集层的原始结构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岩心上最显著特征是其破坏了原生层理;(2)生物潜穴充填物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海绿石和黏土矿物,孔隙发育,以粒间孔和少量粒内溶孔为主,而围岩基质泥质含量较高,孔隙发育较差;(3)孔喉形态特征较为一致,孔隙体积、孔隙面积、孔隙等效半径和喉道面积均呈左偏单峰分布,喉道等效半径和喉道长度呈近似双峰分布,含生物扰动样品的大孔隙和喉道数量、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和配位数平均值都要明显大于不含生物扰动样品。上述结果揭示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增强了研究区三亚组储集层微观孔隙的储集能力和连通性,这对于分析生物扰动对油气储层的改造效应及推进研究区油气增储、上产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遗迹组构 新近系 三亚组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遗迹学的研究现状与新进展——第8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2
4
作者 龚一鸣 胡斌 +1 位作者 齐永安 张国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第8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05年2月17~2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旅行可以看出:遗迹化石的正确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和生态环境再造仍然是遗迹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对常见和复杂遗迹... 第8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05年2月17~2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旅行可以看出:遗迹化石的正确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和生态环境再造仍然是遗迹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对常见和复杂遗迹化石的精细研究和重新解释将导致遗迹化石指示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的重大变革;遗迹化石特征的实验模拟和实证观测是定量解释造迹生物行为习性和生态环境意义的有效手段;许多鲜为人知或被忽略的问题和现象走进遗迹学家的视野;陆相遗迹化石群落与遗迹组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遗迹组构的岩心成像技术和三维模拟在油气勘探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术测试方法的引进是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8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遗迹 新西兰
下载PDF
第9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5
5
作者 齐永安 胡斌 +1 位作者 张国成 龚一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第9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07年8月13—18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自1983年遗迹组构概念提出以来,一些新思维、新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遗迹学的研究领域,其已经被广... 第9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07年8月13—18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自1983年遗迹组构概念提出以来,一些新思维、新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遗迹学的研究领域,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地层学和沉积学的诸多领域,并随着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海相、陆相遗迹组构分析及其在储集层沉积环境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精细研究中的应用仍然是当前遗迹学的主题,遗迹组构的CT成像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模拟在地下水勘查和油气勘探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9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应用遗迹 加拿大
下载PDF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遗迹组构及沉积演化规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牛永斌 胡亚洲 +2 位作者 高文秀 董小波 崔胜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7,共13页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丰富。在对野外露头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切片、薄片分析等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遗迹化石、遗迹组构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共鉴定出遗...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丰富。在对野外露头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切片、薄片分析等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遗迹化石、遗迹组构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共鉴定出遗迹化石类型7属10种。(2)根据遗迹化石的分子组成、产状、共生关系、丰度与分异度以及生物扰动的程度,结合沉积学特征分析,共识别出遗迹组构4种:Psilonichnu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潮上带与潮间带上部(高潮坪)低能的沉积环境;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代表潮间带中-下部和台内滩等高能沉积环境;Helminthopsis遗迹组构反映局限碳酸盐岩台地内的潟湖和开阔台地内的滩间海等较低能的沉积环境。Helminthopsis-Chondrites遗迹组构揭示开阔碳酸盐岩台地中滩间海-台内洼地等非常低能的沉积环境。(3)建立了研究区马家沟组三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格架内对遗迹组构和沉积微环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解译出研究区马家沟组三段经历了两次区域性的海侵—海退;综合岩石类型、岩石序列组合、沉积构造、生物化石、遗迹化石组合、遗迹组构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各遗迹组构与沉积微环境的三维相模式。这对研究华北奥陶系沉积环境与沉积演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沉积环境 奥陶系 马家沟组
下载PDF
豫西济源地区中三叠世油房庄组遗迹组构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27
7
作者 齐永安 胡斌 +1 位作者 张国成 龚一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2-379,共8页
河南济源地区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发育了一套滨浅湖相的砂泥岩沉积,在该组上段紫红色与黄绿色砂泥岩沉积中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其中高能砂质滨湖沉积中识别出6种遗迹组构:斑状生物扰动组构、Skolithosisp.-Pl-anolites montanus组构、Sk... 河南济源地区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发育了一套滨浅湖相的砂泥岩沉积,在该组上段紫红色与黄绿色砂泥岩沉积中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其中高能砂质滨湖沉积中识别出6种遗迹组构:斑状生物扰动组构、Skolithosisp.-Pl-anolites montanus组构、Skolithos verticalis组构、Planolites beverleyensis组构、Skolithosisp.组构和Palaeophycus annulatus遗迹组构,它们可归入陆相Skolithos遗迹相;极浅湖泥岩夹粉砂岩沉积中识别出3种遗迹组构:Skolithos linearis遗迹组构、Taenidium barretti遗迹组构和植物根迹组构,它们可归入陆相Scoyenia遗迹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浅湖相沉积 遗迹组构 济源地区 油房庄组
下载PDF
豫西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慧波 金毅 +1 位作者 胡磊 胡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2-984,共13页
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常见有Zoophycos,Taenidium,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Gordia,Nereites,Chondrites和Planolites等,部分灰岩层中还发育生物扰动构造。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组成、产状、分布特征以及丰度、... 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常见有Zoophycos,Taenidium,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Gordia,Nereites,Chondrites和Planolites等,部分灰岩层中还发育生物扰动构造。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组成、产状、分布特征以及丰度、分异度、生物扰动程度的不同,在研究区太原组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5种遗迹组构,包括类型A--Gordia-Planolites遗迹组构、类型B--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类型C--Zoophycos-Taenidium遗迹组构、类型D--Zoophycos-Speckle burrow强生物扰动遗迹组构、类型E--Chondrites-Nereites遗迹组构。其中类型C根据Zoophycos在剖面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又可细分为3种类型,即类型C-1,C-2和C-3。通过分析宿主岩的沉积特征,表明太原组碳酸盐岩中的遗迹组构主要分布于潟湖潮坪和台内浅滩(类型A)、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上的浅海上部或局限台地(类型B,类型C-1和类型C-2)、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的开阔台地(类型C-3,类型D)和风暴浪基面之下的浅海下部或水动力条件类似的较闭塞的沉积环境中(类型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豫西地区 太原组
下载PDF
豫西济源谭庄组河流沉积中的Stipsellus遗迹组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斌 张国成 +2 位作者 郭卫星 齐永安 张利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豫西济源盆地上三叠统谭庄组下段为曲流河沉积。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谭庄组河流沉积特征 ,划分了 4种不同河流沉积组合类型 ,识别出Stipsellus遗迹组构 ,并发现该遗迹组构常与曲流河沉积物伴生 ,可作为此类沉积的典型生物遗迹标志。其中 ... 豫西济源盆地上三叠统谭庄组下段为曲流河沉积。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谭庄组河流沉积特征 ,划分了 4种不同河流沉积组合类型 ,识别出Stipsellus遗迹组构 ,并发现该遗迹组构常与曲流河沉积物伴生 ,可作为此类沉积的典型生物遗迹标志。其中 ,Stipsellussp .A代表发育在河漫滩较浅水体下或潮湿的软底细粒沉积物中的一种遗迹组构类型 ;Stipselluss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庄组 河流沉积环境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下载PDF
辽河油田陆相遗迹组构类型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宗盛 郝朝坤 +1 位作者 马宏斌 张兴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5,共7页
遗迹组构自Ekdale(1983)首次提出以来,其研究成果主要来自海相沉积,我国是世界上陆相沉积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能源勘探与开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岩心资料。这些钻孔岩心表面新鲜,垂向连续性好,有利于研究遗迹化石的垂向演化关系,本... 遗迹组构自Ekdale(1983)首次提出以来,其研究成果主要来自海相沉积,我国是世界上陆相沉积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能源勘探与开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岩心资料。这些钻孔岩心表面新鲜,垂向连续性好,有利于研究遗迹化石的垂向演化关系,本文在详细观察描述辽河油田古近系近200口井岩心的遗迹化石资料基础之上,首次将陆相岩心遗迹组构划分为2类11种,通过古生态学与沉积学研究相结合,对每种遗迹组构的环境意义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遗迹组构 古近系 辽河油田 古生态学 海相沉积
下载PDF
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河流及湖泊沉积中的遗迹组构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国成 郭卫星 曾玉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4-441,共8页
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马家村组沉积厚度巨大 ,达 196 0m ,由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和湖泊沉积组成。在河流与湖泊沉积中 ,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 ,共 6种类型 ,分别为Skolithoslinearis、Cylindricumichnosp 、Palaeophycustubularis、“... 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马家村组沉积厚度巨大 ,达 196 0m ,由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和湖泊沉积组成。在河流与湖泊沉积中 ,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 ,共 6种类型 ,分别为Skolithoslinearis、Cylindricumichnosp 、Palaeophycustubularis、“J”形潜穴、垂直分枝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从形态分析 ,大多数为居住迹 ,按照遗迹化石产出岩层的岩性、扰动特征和残留遗迹等总体特征 ,将所发现的遗迹化石层划分为两类遗迹组构 ,即软底组构和僵底组构。前者主要发育在纹层状极细砂岩和粉砂岩中 ,潜穴密度大 ,属种单一 ,包括Skolithos组构和Palaeophy cus组构 ;后者主要发育在厚层泥岩中 ,潜穴密度较大 ,类型稍多 ,包括由Cylindricumichnosp 、垂直分枝潜穴、J形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所组成的遗迹组构。与报道过的其他地区陆相遗迹化石的对比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河流沉积中的组构特征在白垩纪有明显变化 ,而浅湖沉积中的遗迹组构表明造迹生物的扰动能力显著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遗迹组构 上白垩统 盆地 纹层 陆相 白垩纪 遗迹化石 西峡 属种
下载PDF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慧波 王芳 胡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6-1139,共14页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碳酸盐岩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山西太原西山和陵川附城一带露头剖面遗迹化石的详细观察、鉴定与分析,共识别出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其生态类型包括进食迹1...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碳酸盐岩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山西太原西山和陵川附城一带露头剖面遗迹化石的详细观察、鉴定与分析,共识别出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其生态类型包括进食迹10种、觅食迹和居住迹各2种。基于各灰岩层中遗迹化石的组成、产状、大小、潜穴充填物的成分及颜色、宿主岩的岩性等特征,建立了4种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分布模式:类型A:大型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出现于海湾(潟湖)及潮坪沉积环境;类型B:大型Zoophycos-Planolites遗迹组构,发育在海平面至正常天气浪基面附近区域的浅海上部沉积环境或水体浅且较平静的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环境;类型C:中型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构,主要产生在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风暴浪基面之上的浅海中部沉积环境;类型D:小型Zoophycos-Chondrites遗迹组构,形成于风暴浪基面之下、水体较深且贫氧的浅海下部沉积环境。这一成果可以为精细研究本区太原组的沉积环境变迁史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信息,也可为煤与煤层气的生成环境提供生物学记录方面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中南 太原组 碳酸盐岩 遗迹组构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连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遗迹组构研究:第13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立军 胡斌 +5 位作者 齐永安 宋慧波 郑伟 牛永斌 邢智峰 范若颖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第13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5年5月14日—21日在日本高知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1)遗迹化石的演化古生态学和复杂遗迹化石的古生态学、埋藏学精细分析将是未来遗迹学的研究热点;(2)遗迹化石的正确... 第13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5年5月14日—21日在日本高知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1)遗迹化石的演化古生态学和复杂遗迹化石的古生态学、埋藏学精细分析将是未来遗迹学的研究热点;(2)遗迹化石的正确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和古环境分析依然是遗迹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3)新遗迹学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将今论古的重要钥匙;(4)三维动画模拟未来将推动遗迹学、生态学的科学普及;(5)遗迹组构在油气勘探应用中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学科交叉和高新技术测试方法、跨越多学科的思维路线将是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遗迹
下载PDF
四川峨眉山龙门洞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遗迹组构及其沉积学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国成 王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在四川峨眉山龙门洞剖面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嘉一段)河口湾沉积中,共鉴定出动物遗迹化石9个属种,包括Arenicolites isp.,Diplocraterion isp.,Skolithos isp.,Psilonichnus upsilon,Palaeophycus tubularis,Cochlichnus anguineus,Hel... 在四川峨眉山龙门洞剖面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嘉一段)河口湾沉积中,共鉴定出动物遗迹化石9个属种,包括Arenicolites isp.,Diplocraterion isp.,Skolithos isp.,Psilonichnus upsilon,Palaeophycus tubularis,Cochlichnus anguineus,Helminthopsis isp.,Protovirgularia obliterata和逃逸迹。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特征和梯阶分布识别出2个遗迹组构:Arenicolites遗迹组构和Palaeophycus tubularis遗迹组构,分别代表潮间砂坪和泥坪沉积环境。这2个组构都是软底控制的遗迹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下三叠统 嘉陵江组一段 河口湾沉积 遗迹组构 Arenicolites Palaeophycus tubularis
下载PDF
粤北晚泥盆世天子岭组遗迹组构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永安 胡斌 +1 位作者 Bruno Mistiaen Jean-Pierre Nicollin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4,共4页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它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在广东韶关晚泥盆世天子岭组碳酸盐岩沉积中建立了4个遗迹组构,即反映局限台地或封闭海湾环境的Planolitesmontanus遗迹组构,反映台地潮下低能环境的T...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它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在广东韶关晚泥盆世天子岭组碳酸盐岩沉积中建立了4个遗迹组构,即反映局限台地或封闭海湾环境的Planolitesmontanus遗迹组构,反映台地潮下低能环境的Thalassinoides—Planolites遗迹组构,反映潮上-潮间环境的Skolithos遗迹组构和受固底底质控制的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对遗迹化石和生物扰动构造进行阶层分析,从中识别出受固底底质控制的遗迹化石Thalassinoidessp .,这类遗迹化石常常代表层序地层学中的重要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子岭组 环境解释 遗迹组构 碳酸盐岩
下载PDF
遗迹组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齐永安 王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509-515,共7页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遗迹组构分析其日益增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含油气盆地地层单元成因环境的精确解释和各类不连续面的精细识别.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遗迹组构...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遗迹组构分析其日益增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含油气盆地地层单元成因环境的精确解释和各类不连续面的精细识别.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遗迹组构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遗迹组构与关键地层界面的识别,不同的遗迹组构区分出了9种关键地层界面,这些关键地层界面上下由于流体运动、缺失、侵蚀、固结、成岩、沉降、上升等作用会发生变化,但可通过生物群落的再殖居表现出来;对复杂遗迹化石和遗迹组构的精细研究和重新解释,包括遗迹化石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造迹生物行为习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多期造迹生物对底质的多重叠加改造;对一些复杂遗迹组构来说,搞清遗迹化石造迹过程、造迹方式、造迹深度及与其他遗迹的世代阶层关系等,特别需要对遗迹组构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实践证明,遗迹化石研究不仅在油气勘探中大有用武之地,而且在油气生产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遗迹组构能以多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地层的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三维可视化分析与计算机模拟 储层评价 关键地层界面
下载PDF
从原型遗迹相到遗迹组构──第三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6
17
作者 龚一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文章介绍了第三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概况、会议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最新成果,概述了遗迹学的研究现状、重点研究领域和前沿课题,指出了我国遗迹学研究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薄弱环节和我国遗迹学研究在短期内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方向。
关键词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古生态学 地层 奥陶纪
下载PDF
遗迹组构的精细分析功能及其应用:第15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8
18
作者 牛永斌 齐永安 +4 位作者 胡斌 宋慧波 邢智峰 代明月 李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7-782,共16页
第15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9年4月26日至5月9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顺利召开。从口头报告、展板、野外地质考察及专题讨论等方面可以得出遗迹学理论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应用主要集中于4个方面:(1)遗迹组构内涵的外延和精细分析功能的... 第15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9年4月26日至5月9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顺利召开。从口头报告、展板、野外地质考察及专题讨论等方面可以得出遗迹学理论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应用主要集中于4个方面:(1)遗迹组构内涵的外延和精细分析功能的完善,为沉积微环境分析、成因地层学解译和油气水储集层的精细表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工作方法;(2)遗迹化石在古生态、古气候等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遗迹学的重要工作领域,旨在通过研究古生物丰富的行为学、埋藏学特征,解译(古)生物与沉积物的相互作用,揭示遗迹化石发育段的古生态与古气候特征,进而搭建古生物学、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之间的桥梁;(3)遗迹化石在重大地质事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特别是为研究生物大灭绝后生态恢复期因没有矿化骨骼而无法保存为实体化石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载体,同时也为研究生物复苏期生态系统状况和大地构造-沉积环境条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4)新技术和新方法正在遗迹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必将推动遗迹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生产应用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遗迹 遗迹化石 第15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 会议综述
下载PDF
21世纪遗迹学热点与前沿:第14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若颖 龚一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926,共8页
第14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7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中国台北台湾大学顺利召开。从会议口头报告、展板、会间和会后野外地质考察以及交流讨论可以看出遗迹学热点与前沿:(1)遗迹化石的系统分类将一直是遗迹学家努力的方向,旨在为古... 第14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7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中国台北台湾大学顺利召开。从会议口头报告、展板、会间和会后野外地质考察以及交流讨论可以看出遗迹学热点与前沿:(1)遗迹化石的系统分类将一直是遗迹学家努力的方向,旨在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行为学资料,并为沉积学、古生态学等研究提供科学、客观和简便的遗迹分类学框架;(2)遗迹组构分析在沉积学中的深入应用,能提供大量传统沉积学、地球化学分析所无法揭示的生物学信息;(3)重大地质事件的遗迹学响应以及遗迹化石的演化古生态学为地质—生命突变期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新素材;(4)地微生物学与遗迹学的结合进行了初步有益尝试;(5)特殊化石行为如求偶行为的报道扩大了深时行为类型;(6)定量形态表征和统计分析是遗迹学研究精细化和定量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遗迹组构分析来定量刻画沉积环境因子是遗迹组构研究的重要前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遗迹 遗迹化石 第14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 会议综述
下载PDF
含Macaronichnus遗迹组构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施振生 胡斌 +1 位作者 齐永安 张国成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
简要论述了Macaronichnus遗迹属的基本特征及包含它的两种遗迹组构的组成与古环境意义 .其中海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Ophiomorpha遗迹组构大多产于与潮汐作用有关的临滨环境 ,而陆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Monocraterion遗迹组构则... 简要论述了Macaronichnus遗迹属的基本特征及包含它的两种遗迹组构的组成与古环境意义 .其中海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Ophiomorpha遗迹组构大多产于与潮汐作用有关的临滨环境 ,而陆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Monocraterion遗迹组构则形成于河流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上部环境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通心粉管迹 第三系 潮汐作用 Macaronichnus遗迹 古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