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时孤岛的鲁迅遗风——王任叔佚文考释
1
作者 刘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63,共14页
王任叔在战时孤岛上海以“屈轶”“毁堂”“任叔”等笔名发表的一些文章未收入《巴人全集》,亦未见于《巴人年谱》《巴人年表》等文献,属佚文,可知《巴人全集》存在疏漏。有的佚文深具鲁迅遗风,可见王任叔深受鲁迅影响,他在创作中自觉... 王任叔在战时孤岛上海以“屈轶”“毁堂”“任叔”等笔名发表的一些文章未收入《巴人全集》,亦未见于《巴人年谱》《巴人年表》等文献,属佚文,可知《巴人全集》存在疏漏。有的佚文深具鲁迅遗风,可见王任叔深受鲁迅影响,他在创作中自觉地赓续鲁迅传统。鲁迅既为王任叔提供创作动力,亦潜移默化地陶染他的创作风格。这些佚文发表在非文学报刊上,但兼具文本和史料价值,凝聚了王任叔的才华与思想,组成他战时写作与文学革命的重要部分,丰富了孤岛文学,有助于抗战文学研究。王任叔佚文被长时期淹没,可看出王任叔研究资料整理的薄弱,亦显示王任叔研究有巨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任叔 佚文 战时 《巴人全集》 鲁迅遗风
原文传递
试论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栋 《北方法学》 2009年第4期147-153,共7页
英国是宪政文明的发祥地。在英国宪政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国家的起源方式的特殊性使"王在法下"、政治协商和珍视个人自由权利等日耳曼原始遗... 英国是宪政文明的发祥地。在英国宪政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国家的起源方式的特殊性使"王在法下"、政治协商和珍视个人自由权利等日耳曼原始遗风得以保留。更为重要的是,英格兰原始民主遗风的保留使王权没有发展成为压倒一切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日后英格兰宪政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民主遗风 王权 宪政
下载PDF
汉中地区的巫鬼遗风与民间信仰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玉辉 韩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3-17,共5页
汉中地区地处巴蜀与关中之交界,是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多种文化和习俗的融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自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之影响,使得汉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巫鬼之风十分盛行,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在现在的汉中地区,依然... 汉中地区地处巴蜀与关中之交界,是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多种文化和习俗的融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自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之影响,使得汉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巫鬼之风十分盛行,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在现在的汉中地区,依然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巫鬼遗风。汉中地区的民俗和信仰,对于宗教文化和民俗地理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巫鬼遗风 民间信仰
下载PDF
诗学镜像与古都遗风——中土西域诗的文化钩沉之一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泓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136,共11页
民俗、信仰、诗作、艺术、竞技皆是社会历史文化的要素、载体、镜像,诗歌本身载蕴并钩沉文化。文化事象除文献记载外,尚有民间习俗、信仰、技艺等及其传沿;承载文化事项的除文字以外,尚有上述文化事象之绘作、口传、图像、影像诸记录方... 民俗、信仰、诗作、艺术、竞技皆是社会历史文化的要素、载体、镜像,诗歌本身载蕴并钩沉文化。文化事象除文献记载外,尚有民间习俗、信仰、技艺等及其传沿;承载文化事项的除文字以外,尚有上述文化事象之绘作、口传、图像、影像诸记录方式。本文钩沉西域文化于汉地的存在、传播、衍生,所涉汉地西域诗从汉代及清季,呈现古代至晚近尤其中古中国社会之西域文化事项,载映中土汉地与边域族体之互融互渗。这些文化元素或内容,成为现今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寻中华文化组成不可或缺的西域部分,不应忽视文献外的民间成分及其各种美学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中华文化 西域 遗风
下载PDF
房晓敏钢琴作品《九野》及《遗风天籁》的音色演绎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瑾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6-113,共8页
《九野》和《遗风天籁》是作曲家房晓敏仅有的两部钢琴作品,不论是在整体气质,还是在空间意境上都与当代大部分钢琴作品有别样的特征,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相隔近三十年,尽管在创作素材上完全不同,但是两者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却是一脉相承的... 《九野》和《遗风天籁》是作曲家房晓敏仅有的两部钢琴作品,不论是在整体气质,还是在空间意境上都与当代大部分钢琴作品有别样的特征,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相隔近三十年,尽管在创作素材上完全不同,但是两者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却是一脉相承的,作曲家在通过钢琴作品揭示"天人和一、天地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方面有着自己的努力尝试。"音色"这一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以及作曲家独特的创作理念,笔者试图从音色的丰富想象、音色的整体布局、音色的意境塑造等三个方面,对该作品的演绎进行分析和阐释,为《九野》和《遗风天籁》以及其它当代中国钢琴作品的演绎打开一扇窗,希望通过这扇窗,能够给其他演奏者和聆听者以不同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晓敏 钢琴曲 《九野》 遗风天籁》 音色
下载PDF
从传统礼仪习俗与民间舞蹈艺术发展变迁看荆楚鼓舞遗风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宇翔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4期21-21,共1页
本论文从探究当代社会环境下传统文化礼仪习俗的发展与变迁出发,结合荆楚地区鼓舞遗存现状,提出作为民族艺术工作者该如何面对变迁等问题。
关键词 传统礼仪习俗 民间舞蹈艺术 荆楚鼓舞遗风
下载PDF
试论现代化进程对闽西客家社会宗法制遗风的冲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佑周 《龙岩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闽西客家社会从客家民系形成伊始,就在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原南迁汉族移民的导演之下,按照北方中原的社会模式,沿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向前推进。由于闽西地区相对闭塞,封建政权的统治大多鞭长莫及,闽西客家社会的家族和宗族组织更富... 闽西客家社会从客家民系形成伊始,就在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原南迁汉族移民的导演之下,按照北方中原的社会模式,沿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向前推进。由于闽西地区相对闭塞,封建政权的统治大多鞭长莫及,闽西客家社会的家族和宗族组织更富于基层政权色彩,表现出独特的宗法制特征。进入当代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急促脚步,闽西客家的宗法制遗风遭遇急风骤雨的冲击和荡涤。考察其兴衰荣损的轨迹并分析其原因,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客家 宗法制遗风 冲击
下载PDF
新桂系村治管理文化的遗风探析
8
作者 卢润德 张立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1-1621,1628,共2页
从历史的视角,探寻新桂系治桂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天治桂的影响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因此,立足于村治管理理论,站在管理文化的角度,寻找广西农村发展的新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村治 新桂系 文化遗风
下载PDF
定海黄氏家族治学遗风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雅玲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3-27,共5页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晚清经学大师,是定海黄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史。本文从家族文化研究视角,探讨黄氏家学、家风的流风余韵与"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治学风范及其影响,以期更好地继承黄...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晚清经学大师,是定海黄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史。本文从家族文化研究视角,探讨黄氏家学、家风的流风余韵与"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治学风范及其影响,以期更好地继承黄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定海黄氏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式三 黄以周 家族遗风
下载PDF
论唐代闽越遗风与闽人的海商传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晓望 《闽台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7-13,共7页
海外学术界多有人认为:中国的海洋文化是从海外传入的,主要来自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本文认为,自汉晋以来,闽越人就形成了自己的海洋文化,并在唐代发展为以海洋商业为核心的海洋文化。从闽越遗风的传播到海洋商业的发展,福建海商逐渐发... 海外学术界多有人认为:中国的海洋文化是从海外传入的,主要来自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本文认为,自汉晋以来,闽越人就形成了自己的海洋文化,并在唐代发展为以海洋商业为核心的海洋文化。从闽越遗风的传播到海洋商业的发展,福建海商逐渐发展起来,传播和发展了中国的海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闽越遗风 海商传统
下载PDF
身体毁伤装饰中的原始遗风探析
11
作者 许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身体毁伤装饰形式是服饰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一般的身体装饰形式不同 ,身体毁伤装饰要对人体的某一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毁伤而形成特定的装饰。古老的身体毁伤装饰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包含着巫术、标志、审美等诸多因素并形... 身体毁伤装饰形式是服饰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一般的身体装饰形式不同 ,身体毁伤装饰要对人体的某一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毁伤而形成特定的装饰。古老的身体毁伤装饰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包含着巫术、标志、审美等诸多因素并形成各民族、部落独特的装饰形式。今天 ,服装界依然存在身体毁伤装饰的遗风 ,但其形式已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毁伤装饰 原始遗风 内涵 审美 服饰文化
下载PDF
《红楼梦》中“淇水遗风”之“俗”的深层意蕴
12
作者 王人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9,共5页
《红楼梦》第17—18回写贾政带领众清客及宝玉游览新建成的大观园,贾政以一"俗"字否定了一清客的题匾"淇水遗风",又以"也俗"二字否定了另一清客的"睢园雅迹"。《红楼梦》追求新奇,不落俗套,曹... 《红楼梦》第17—18回写贾政带领众清客及宝玉游览新建成的大观园,贾政以一"俗"字否定了一清客的题匾"淇水遗风",又以"也俗"二字否定了另一清客的"睢园雅迹"。《红楼梦》追求新奇,不落俗套,曹雪芹借贾政之口揭明"淇水遗风"之俗,是以藏而不露的手法褒扬贾政之才。曹雪芹熟悉淇水岸边有无竹子这一学术公案,他不为前人的争论所囿,实际上是借以表达自己的美学观,如果联系曹雪芹爱写竹子,借竹描写环境、刻划人物来看,则会更加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淇水遗风 淇园之竹 曹雪芹 意识腐蚀
下载PDF
民国时期旧体诗词遗风与新旧文学关系
13
作者 尹奇岭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91,共6页
民国是短暂的历史时段,然而这却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最富变动性的时期之一。生活于这个时段的中国人,忧患交集,思想虽空前解放,但也与把国家从割据纷争、外敌侵略中解救出来必然要求的思想一体化形成对立和矛盾。
关键词 文学关系 旧体诗词 民国时期 遗风 中国历史 中国人 一体化 时段
下载PDF
“尊夏攘夷”之幻灭与“魏晋遗风”之嬗变──元杂剧勃兴原因新探
14
作者 吕养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6,共7页
元杂剧勃兴的主因在于儒生的介入及其价值观的变更、意识的 更新。传统的“尊夏攘夷”现的幻灭与“魏晋遗风”的嬗变是文人染指杂 剧的两大牵引力,由此促成了元代与杂剧活动密切关联的空前绝后的 “儒娼俗文学圈”的形成,营造出“一... 元杂剧勃兴的主因在于儒生的介入及其价值观的变更、意识的 更新。传统的“尊夏攘夷”现的幻灭与“魏晋遗风”的嬗变是文人染指杂 剧的两大牵引力,由此促成了元代与杂剧活动密切关联的空前绝后的 “儒娼俗文学圈”的形成,营造出“一代之绝作”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夏攘夷 魏晋遗风 嬗变 儒娼俗文学圈
下载PDF
新文学的贵族遗风
15
作者 马云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35-143,共9页
新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一群贵族作家,在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的转换中步履维艰,其文学创作中自然保留着某些贵族遗风,主要表现为家族文学中贵族世界的没落与挣扎、启蒙文学中贵族的忏悔与温情、闲适文学中的贵族情调,以及贵族式繁复的语言等... 新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一群贵族作家,在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的转换中步履维艰,其文学创作中自然保留着某些贵族遗风,主要表现为家族文学中贵族世界的没落与挣扎、启蒙文学中贵族的忏悔与温情、闲适文学中的贵族情调,以及贵族式繁复的语言等,呈现出与其他时期不同的独特的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贵族 遗风
下载PDF
亭林遗风 江南余韵——读“中华南社文化书系”苏州诸卷
16
作者 潘讯 《团结》 2019年第4期64-65,共2页
苏州,是南社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苏州籍南社社员157人,占社员总数超过13%,且南社中的核心人物大多出自苏州。苏州,也是南社研究的重镇,由民革江苏省委委员、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总秘书长张夷,诗人、江苏... 苏州,是南社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苏州籍南社社员157人,占社员总数超过13%,且南社中的核心人物大多出自苏州。苏州,也是南社研究的重镇,由民革江苏省委委员、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总秘书长张夷,诗人、江苏省南社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南社研究会副会长丁及担任总主编的《中华南社文化书系》共29种31卷、800余万字,其中《苏州与南社》、《吴江与南社》(上下卷)、《常熟与南社》、《周庄与南社》、《盛泽南社故事》、《吴中南社故事》、《中国南社纪念馆》等卷,全景呈现了苏州南社史的壮貌。而《陈去病研究文丛》、《陈去病政论文辑》、《朱梁任纪念文集》则阐述了苏州近代文化名人“天下兴亡在匹夫”的人文启智意识。《南社百问》、《南社百人》、《南社人物名号录》、《南社馆藏旧著录》、《南社遗存寻踪》等卷更填补了南社文化遗存保护研究和历史文化普及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名人 苏州市 南社 中华 中国近代文学 遗风 余韵 江南
下载PDF
“兰台”遗风万古飘香——追溯“兰台”的历史渊源
17
作者 雷文彬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74,共2页
东汉时期的官僚机构中,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御史台,又称为兰台或兰台寺。所谓寺,在唐代以前并不专指庙宇,按《说文解字》解释:“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也就是说,御史台设在兰台这个法令森严的庭院,兰台成为东汉御史台的代名... 东汉时期的官僚机构中,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御史台,又称为兰台或兰台寺。所谓寺,在唐代以前并不专指庙宇,按《说文解字》解释:“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也就是说,御史台设在兰台这个法令森严的庭院,兰台成为东汉御史台的代名词。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所司何职?颇费历代史家猜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台” 历史渊源 遗风 《说文解字》 官僚机构 东汉时期 御史台 唐代以前
下载PDF
前辈学人有遗风——谢泳论
18
作者 朱航满 《艺术广角》 2010年第3期76-78,共3页
学者蔡登山先生赠我一册谢泳在台湾出版的著作《何故乱翻书》,此书系谢泳的著作《杂书过眼录》的续作。这两册书均系谢泳的阅读笔记,由此想到一年前自己曾给北京的一家报纸写过一些学界和作家的人物印象,但惟独作谢泳的这一篇未曾通... 学者蔡登山先生赠我一册谢泳在台湾出版的著作《何故乱翻书》,此书系谢泳的著作《杂书过眼录》的续作。这两册书均系谢泳的阅读笔记,由此想到一年前自己曾给北京的一家报纸写过一些学界和作家的人物印象,但惟独作谢泳的这一篇未曾通过。此时翻出来还可以看看我当时的认识,今天觉得还是没有太多地变化,文章不长,全文抄来:“山西学者谢泳先生读书很杂,但杂中又极有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泳 遗风 阅读笔记 著作 学者
原文传递
诗学镜像与古都遗风--汉地西域诗的文化钩沉之一
19
作者 周泓 《地方文化研究》 2021年第4期30-40,共11页
汉魏六朝已有汉地西域诗,隋代数量增加。唐代朝域扩展,中原与边域和周边通商增多,西域都护府都督府与“入幕制度”使诸多官僚将帅文人邀功西域,边地生活和战事成为唐诗的重要内容。边塞西域诗多描写赴边将士之悲壮、离别、思乡与戍边战... 汉魏六朝已有汉地西域诗,隋代数量增加。唐代朝域扩展,中原与边域和周边通商增多,西域都护府都督府与“入幕制度”使诸多官僚将帅文人邀功西域,边地生活和战事成为唐诗的重要内容。边塞西域诗多描写赴边将士之悲壮、离别、思乡与戍边战事之雄浑并形成流派;汉地西域诗涉略边域风貌、风物、技艺、信仰等,尤其于元明都城。清代西域诗亦多戍屯和风情类,较唐代之内容与数量愈多。其风土风习勾连西域文化蕴涵与源流。诗词、绘塑是文化认知的浓缩、透视与情感抒怀,民俗、信仰、艺术、竞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要素、载体、镜像。笔者以汉地诗钩沉佐证西域文化于汉地的传入、留存、衍生,所涉汉地西域诗,略汉代及清季,重现古代至晚近尤其中古中国社会之西域文化事象。如走索(走绳、绳技)、杆技(“都卢”、缘杆、寻橦),西域音乐(曲式、乐器、乐舞),马球(击鞠、打毬),马术(仪仗立马、蹀马之戏、走马走车),张灯风俗;狮子狮舞(模拟狮舞、舞狮),西域佛教(贝页经、佛赞、译师、佛寺),西派摔跤,葡萄与葡萄酒等,且考其内陆欧亚或大西域(及近东)渊源。这些文化元素,成为现今汉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亦启示,承载文化的除文字包括诗以外,尚有技艺竞技、信仰习俗及其家传族传、壁画雕筑塑像诸记录方式;追寻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西域部分,不应忽略文献正史外的美学载体与民间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镜像 文化钩沉 都城 西域 遗风
下载PDF
为古朴厚重的丝路文化遗风存照--试论龙清廉中国画百米长卷《和田一条街》
20
作者 夏冠洲 《新疆艺术(汉文)》 2015年第2期70-78,共9页
2012年4月6日,新疆著名书画家龙清廉先生创作的百米人物长卷《和田一条街》(下简称《一条街》),在新疆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展出。这件倾注了艺术家38年心血,长达115.5米,高2.15米的国画巨制,以221个男女老幼、朴实生动、真人般大小的维吾... 2012年4月6日,新疆著名书画家龙清廉先生创作的百米人物长卷《和田一条街》(下简称《一条街》),在新疆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展出。这件倾注了艺术家38年心血,长达115.5米,高2.15米的国画巨制,以221个男女老幼、朴实生动、真人般大小的维吾尔族人物,极具地域民族特色、气氛浓郁、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辅之以无比真实、细致入微、颇富生活情趣的细节描绘,共同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具有史诗般规模,产生了轰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和田 清廉 遗风 文化 厚重 古朴 国际博览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