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那先比丘经》中的譬喻与论辩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丹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8-101,共4页
《那先比丘经》又叫《弥兰王问经》,其中记录了那先与弥兰王的一系列对话,在介绍《那先比丘经》的时代、版本、那先与弥兰王其人的同时,重点考察本经中关于一般事理和业果轮回的譬喻,以及辩证思维、类推引证、直接定义和避实就虚的论辩... 《那先比丘经》又叫《弥兰王问经》,其中记录了那先与弥兰王的一系列对话,在介绍《那先比丘经》的时代、版本、那先与弥兰王其人的同时,重点考察本经中关于一般事理和业果轮回的譬喻,以及辩证思维、类推引证、直接定义和避实就虚的论辩艺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先比丘经 那先 弥兰王 譬喻 论辩
下载PDF
《那先比丘经》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思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3,共9页
汉文《那先比丘经》是记录希腊裔的弥兰陀国王与那先比丘之间关于佛教教义问答的重要典籍。在《那先比丘经》中明显地存在着柏拉图式的追问和辨析理式这两种希腊因素,也存在着更多的中国因素。经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孝顺这一典型的中... 汉文《那先比丘经》是记录希腊裔的弥兰陀国王与那先比丘之间关于佛教教义问答的重要典籍。在《那先比丘经》中明显地存在着柏拉图式的追问和辨析理式这两种希腊因素,也存在着更多的中国因素。经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孝顺这一典型的中国伦理观,并且讲述了逝者如斯、上知下愚、学而知之、大羹不和、临渴掘井等出于儒家经典《论语》、《中庸》和《礼记》的思想观念,安时处顺、知足者富等出于道家经典《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观念,以及所临唯信这一出于《左传》的思想观念。那先这一名字,含义本来是清楚的,却出现了不少猜测,它们既表也在后人的引述中,也见于经文中。汉译经文的行文特征也与印度和西域僧人的译文有差别。据此,可以认为汉文《那先比丘经》的译者为一位中土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先比丘经 希腊因素 中国因素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巴克特里亚与希腊化的佛教——以《那先比丘经》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1-25,共5页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流行,原因在于其一定程度上的希腊化,或者说是传播方式上一定程度的希腊化。《那先比丘经》的流传即反映了这一情况。作为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的沾弥利望群和弥兰王并不是因为那先比丘的回答具有多么高...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流行,原因在于其一定程度上的希腊化,或者说是传播方式上一定程度的希腊化。《那先比丘经》的流传即反映了这一情况。作为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的沾弥利望群和弥兰王并不是因为那先比丘的回答具有多么高明的佛教智慧而心悦诚服,而是因为那先比丘的回答方式和回答内容与古希腊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弥兰王所接受的佛教带有浓厚的希腊哲学色彩,反映出了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佛教文化在巴克特里亚所出现的一种多重向度、错综复杂的融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克特里亚 那先比丘经》 弥兰王 佛教哲学 希腊哲学
下载PDF
佛教和希腊文化的相遇——论《那先比丘经》的问答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蒲长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5-72,共8页
《那先比丘经》是一部记述希腊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关系的重要佛经。那先比丘和弥兰王之间的问答反映出当时佛教和希腊文化各自的思维特点。那先从经验角度的论证方式和佛教的逻辑紧密相关;而弥兰王从逻辑角度的诘问则与希腊哲学的思辨... 《那先比丘经》是一部记述希腊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关系的重要佛经。那先比丘和弥兰王之间的问答反映出当时佛教和希腊文化各自的思维特点。那先从经验角度的论证方式和佛教的逻辑紧密相关;而弥兰王从逻辑角度的诘问则与希腊哲学的思辨特色遥相呼应。同时,二者又呈现出各自的内在矛盾:那先的经验论证其实质是以无需辩驳的预设作为演绎的基础,而弥兰王的逻辑追问最终臣服于经验性的比喻。这些内在的矛盾,隐约地显现出二者相互影响和彼此渗透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先比丘经 佛教 希腊文化
下载PDF
论《那先比丘经》对明清时期净土临终念佛思想的影响——兼谈译本及性质
5
作者 马玉堂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1,共8页
《那先比丘经》不仅在哲学层面对一切有部乃至后来佛教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宗教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佛教的发展。如"临终念佛得生天上"的说法就深刻影响了净土临终念佛思想,尤其表现在明清时期的净土类典籍中。此类... 《那先比丘经》不仅在哲学层面对一切有部乃至后来佛教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宗教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佛教的发展。如"临终念佛得生天上"的说法就深刻影响了净土临终念佛思想,尤其表现在明清时期的净土类典籍中。此类著作在论述临终念佛功用的时候都引用《那先比丘经》作为理论根据,但是多有发挥,明显作了符合净土思想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先比丘经 弥兰陀 临终念佛 净土
下载PDF
《那先比丘经》与《孟子》论辩思想及方法比较
6
作者 任瑾 《西部学刊》 2013年第6期72-74,77,共4页
《那先比丘经》反映了印度佛教文化与希腊文明的对话,是印希文明交流史上重要的历史典籍。书中出现的一些论辩思想及方法与中国先秦儒家经典《孟子》有相似的地方。《那先比丘经》中那先运用了辩证思维法、譬喻法、避实就虚法等论辩方法... 《那先比丘经》反映了印度佛教文化与希腊文明的对话,是印希文明交流史上重要的历史典籍。书中出现的一些论辩思想及方法与中国先秦儒家经典《孟子》有相似的地方。《那先比丘经》中那先运用了辩证思维法、譬喻法、避实就虚法等论辩方法,最终化解了弥兰陀王凌厉的提问并折服了他。孟子擅长使用譬喻法、避实就虚法、类推法等论辩方法劝导君王施行"爱民仁政"之道。两部经典所体现的论辩思想及方法具有极强的伦理性,其旨意深湛,启人神智,发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先比丘经 孟子 论辩思想方法 比较
下载PDF
弥兰王还是米南德?——《那先比丘经》中的希腊化历史信息考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巨平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22,共12页
《那先比丘经》(Minlindapanha)是唯一以印度—希腊人国王为对话主角的佛经。根据汉译本与巴利文英译本,结合其他中外古典文献和最新的钱币、考古资料,可以证明该经包含了比较明确的希腊化信息:所谓的"弥兰王"就是公元前2世... 《那先比丘经》(Minlindapanha)是唯一以印度—希腊人国王为对话主角的佛经。根据汉译本与巴利文英译本,结合其他中外古典文献和最新的钱币、考古资料,可以证明该经包含了比较明确的希腊化信息:所谓的"弥兰王"就是公元前2世纪中期统治印度西北部的著名国王米南德,他的出生地阿荔散应是"高加索的亚历山大里亚",他的都城舍竭可能只是他的偏安栖身之所。他和他的希腊随从可能都皈依了佛教,但他并未出家为僧,而是做了在家的居士,最后死于军营,备极哀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先比丘经》 米南德 阿荔散 印度-希腊人 希腊化
原文传递
《那先比丘经》中的“大秦国”和“阿荔散”考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共乐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3-115,共3页
关键词 那先比丘经》 佛教 “大秦国” “阿荔散” 印度
原文传递
润物细无声——我的班主任章祖安先生
9
作者 沈浩 《中国书画》 2016年第12期99-103,共5页
在梧桐树浓阴蔽日的杭州南山路上有一座为老杭州人所熟识的高墙,它位于中国艺术学府、前身为国立艺术院的中国美术学院旁。高墙后面是学院的宿舍,里面曾经居住着很多为艺术界所敬仰的名家大师。这样的高墙在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城市改... 在梧桐树浓阴蔽日的杭州南山路上有一座为老杭州人所熟识的高墙,它位于中国艺术学府、前身为国立艺术院的中国美术学院旁。高墙后面是学院的宿舍,里面曾经居住着很多为艺术界所敬仰的名家大师。这样的高墙在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城市改造中已然成为了稀罕物。如今,为了文明城市的新貌,虽然它被迫披上了洁白的新衣,但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抹不去的还是那先前斑驳墙体上无数历史记忆的碎片,因为它见证着这个学院乃至整个城市的变幻风云,也和这个城市的人们共同体验着人生的滋味百态。渐渐地,随着记忆的淡却和对历史的生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祖安 城市改造 名家大师 南山路 那先 中国美术学院 稀罕物 共同体验 阴蔽 堂课
下载PDF
论古典政治哲学“自然权利”论与佛教有部“万物皆不得自在”思想之关联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璐 《西部学刊》 2013年第11期11-13,共3页
按照古典政治哲学"自然权利"论的观点,善的生活是与自然相一致的生活,这与佛教古典有部代表作品《那先比丘经》中的"万物皆不得自在"思想有着共同的旨归。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思想在认识事物的本性、善的生活方式、智... 按照古典政治哲学"自然权利"论的观点,善的生活是与自然相一致的生活,这与佛教古典有部代表作品《那先比丘经》中的"万物皆不得自在"思想有着共同的旨归。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思想在认识事物的本性、善的生活方式、智慧比之于王权的优先地位以及对待自由的态度这四个方面所持观点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追求智慧的方式上庶几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自然权利”论 那先比丘经》 自然 智慧
下载PDF
婆罗门教在古代东南亚的传播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士录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8年第1期21-27,共7页
婆罗门教(8—9世纪改革以后称为印度教)产生于古印度,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及碑铭材料,史家们断定,婆罗门教曾超越印度国界,于古代传入东南亚地区,成为爪哇、扶南、真腊、占婆、暹罗等古王国的主要宗教,对这里... 婆罗门教(8—9世纪改革以后称为印度教)产生于古印度,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及碑铭材料,史家们断定,婆罗门教曾超越印度国界,于古代传入东南亚地区,成为爪哇、扶南、真腊、占婆、暹罗等古王国的主要宗教,对这里人们的政治、思想意识、建筑艺术、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些地区的人民后来虽然以小乘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但婆罗门教的影响在人民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地区 扶南 真腊 占婆 语言文字 建筑艺术 本生经 那先比丘经 摩罗 佛教传播
下载PDF
关于《林丰俗画集》的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朝闻 《中国美术》 1994年第5期9-,共1页
关于《林丰俗画集》的信林丰俗同志:收读大作画集,很高兴。画如其人,质朴无华中见智慧,寓激动于沉默之中,不受外界五花八门的花招干扰,脚踏实地,朝着自已认定的目标前进。现在,也许尚未完全摆脱师友的影响,但我确信,一贯信任... 关于《林丰俗画集》的信林丰俗同志:收读大作画集,很高兴。画如其人,质朴无华中见智慧,寓激动于沉默之中,不受外界五花八门的花招干扰,脚踏实地,朝着自已认定的目标前进。现在,也许尚未完全摆脱师友的影响,但我确信,一贯信任自已的你,不远的将来定会发现自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丰俗 画如其人 王朝闻 百看不厌 画中 结体 余信 形式美 那先 动势
下载PDF
那一次,我没有上当
13
作者 陈碧玉 《文教资料》 2005年第4S期43-43,共1页
暑假的一天中午,妈妈去上班,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做作业。“咚咚……”突然,
关键词 给你 梓山 去上 那先 前几
下载PDF
怜悯也是一种伤害
14
作者 马亚伟 《今日教育》 2014年第10期72-72,共1页
这届新生里有个男孩很特别,他不像别的孩子穿着时尚,花钱大手大脚。那次让交住宿费,他好几天才交上来,而且两百块钱都是零钱,还有5毛的。于是,我特意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原来,他父亲是残疾人,靠着修自行车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艰难。后... 这届新生里有个男孩很特别,他不像别的孩子穿着时尚,花钱大手大脚。那次让交住宿费,他好几天才交上来,而且两百块钱都是零钱,还有5毛的。于是,我特意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原来,他父亲是残疾人,靠着修自行车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我看到他吃饭时啃着一个馒头,连菜也不买。一个瘦小的男孩,缩在角落里,像一棵细弱的小草,我不由心生怜悯。而且我发现,他也有些不合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自己 给你 众生平等 那先 二名 有骨气
下载PDF
真腊兼并扶南及真腊分合时间小考
15
作者 张万生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4年第3期53-54,共2页
真腊原为扶南属国,在扶南之北,六世纪以后,真腊逐渐兴盛,摆脱了扶南的控制,并于七世纪上半叶最后兼并了扶南。 关于真腊兼并扶南之事,在中国史书中以《隋书》的记载最早。《隋书·真腊传》载道:“其王姓刹利氏,名质多斯那,自其祖渐... 真腊原为扶南属国,在扶南之北,六世纪以后,真腊逐渐兴盛,摆脱了扶南的控制,并于七世纪上半叶最后兼并了扶南。 关于真腊兼并扶南之事,在中国史书中以《隋书》的记载最早。《隋书·真腊传》载道:“其王姓刹利氏,名质多斯那,自其祖渐已强盛,至质多斯那,遂兼扶南而有之。死,子伊奢那先代立。”成书稍晚的《北史》也有《真腊传》,所记与《隋书》同。《旧唐书》和《新唐书》则有不同于《隋书》的记载。《新唐书·真腊传》载道:“真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腊 扶南 《隋书》 刹利 中国史书 载道 那先 跋摩 于七 遣使
下载PDF
“引言”小议
16
作者 孙涵 《生物学教学》 1984年第4期5-5,共1页
引言,又称导言,是指教师上课讲授前的几句“开场白”。引言在每一节课中仅占数分钟时间,但它在教学过程中却是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既要概括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出新教材的重点及前后教材的联系,并使学生... 引言,又称导言,是指教师上课讲授前的几句“开场白”。引言在每一节课中仅占数分钟时间,但它在教学过程中却是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既要概括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出新教材的重点及前后教材的联系,并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生动的引言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能造成“悬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言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加以编制。现联系教学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莲子 大脑结构 那先 植物激素 求一 时可 外星球 发芽能力
下载PDF
如何向中学生讲清调概念(上)
17
作者 芮文元 《音乐世界》 1990年第1期37-38,共2页
“调式”、“调性”、“调号”,加上还有个单独的词儿叫“调”,历来是中学乐理教学中比较麻烦而难以讲清的课题。从音乐先辈人物到当代一些专家的乐理著述中,对上述名词的解释顺序,非但不统一;而且有的还留下些“不能自圆”的矛盾;更普... “调式”、“调性”、“调号”,加上还有个单独的词儿叫“调”,历来是中学乐理教学中比较麻烦而难以讲清的课题。从音乐先辈人物到当代一些专家的乐理著述中,对上述名词的解释顺序,非但不统一;而且有的还留下些“不能自圆”的矛盾;更普遍缺乏一种使学生一听就懂的形象化解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理教学 如何向 最佳方案 二字 李重光 人民群众 那先 本工 丁于 见其
原文传递
铁观音给我的启示
18
作者 苏艳婷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第12期70-70,共1页
天空乌云密布,看似要下大雨了。我窝在家里看着电视,百无聊赖地穿梭在各个频道之中,无意中看到了"安溪频道"正在播放怎样泡铁观音茶叶。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可以自己泡上几杯喝喝呢?
关键词 壶水 乌云密布 安溪 用词不当 练琴 那先 郑志 指导教师
下载PDF
档案之歌
19
作者 乐道 《档案时空》 1990年第1期26-26,共1页
你,默默无语的档案哟, 那先躯者的点点足迹, 那跋涉者的串串脚印; 色彩缤纷的档案哟,
关键词 那先 人生旅途 色彩缤纷 生命律动 汽点
原文传递
佛陀弟子——十八罗汉轶闻
20
作者 文溪 《佛教文化》 1993年第4期32-33,45,共3页
在寺院中巡礼,所见塑像最多的,除佛陀之外,便是菩萨和罗汉。十八罗汉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但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呢?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求索精神和坎坷遭遇呢?恐怕较多的人们还是仅仅将他们看做一些远离尘... 在寺院中巡礼,所见塑像最多的,除佛陀之外,便是菩萨和罗汉。十八罗汉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但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呢?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求索精神和坎坷遭遇呢?恐怕较多的人们还是仅仅将他们看做一些远离尘世的无情无感的“圣者”而已。读了下面的十八则介绍,或许可以使您在重新见到他们时,能增加几分亲切,几分钦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者 伐那婆斯 长眉罗汉 那先比丘经 法住记 八则 舍卫城 诺矩罗 禅定 僧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