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精胰岛素结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1
作者 吴清芹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2期105-107,115,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实施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临沂东山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法分为单药组和结合组,各49例。单药组行那格列奈治疗,结合组在单药组的治疗...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实施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临沂东山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法分为单药组和结合组,各49例。单药组行那格列奈治疗,结合组在单药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结合组治疗有效率(97.96%)高于单药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5,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且结合组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胰岛素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且结合组低于单药组,胰岛素分泌指数均升高,且结合组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效果好,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可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不良反应 甘精胰岛素 临床疗效 老年2型糖尿病
下载PDF
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那格列奈及其主要代谢物M1
2
作者 卞乐乐 潘静 郑永克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那格列奈及其主要代谢物M1的HPLC-MS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过乙酸乙酯萃取,以非那西丁为内标。色谱采用岛津C18柱(5μm,4.6 mm×250 mm)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与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质谱采用选择性...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那格列奈及其主要代谢物M1的HPLC-MS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过乙酸乙酯萃取,以非那西丁为内标。色谱采用岛津C18柱(5μm,4.6 mm×250 mm)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与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质谱采用选择性离子监测(SIM)阳离子模式,检测对象[M+H]^(+)为:那格列奈318.2,代谢物M1334.1,非那西丁180.1。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625~8μg/mL那格列奈,M1为0.0313~4μg/mL。日内及日间准确度和精密度变异均<10%,血浆样品稳定性良好,提取回收率均>96%,基质效应<5%。结论本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各类生物样本中那格列奈及其代谢物M1的生物等效性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代谢物M1 HPLC-MS法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翠丽 史亚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7期919-920,共2页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那格列奈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那格列奈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4.78%(P<0.05)。治疗前,两组的FBG、2hPG、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BG、2hPG、HbA1c水平降低,且观察组FBG、2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9.57%(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那格列奈 老年2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血糖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的效果评估分析
4
作者 吕建军 郑金宝 吴少宏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9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治疗功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安市海都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30例)用甘精... 目的研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治疗功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安市海都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30例)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糖代谢指标、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糖代谢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糖代谢指标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渴、多尿、肢体酸痛、皮肤瘙痒、气短、乏力等症候积分分别为(0.79±0.10)分、(0.69±0.18)分、(0.62±0.13)分、(0.86±0.25)分、(0.79±0.32)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4、6.976、12.794、7.552、6.623、10.68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行疾病治疗,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糖代谢功能水平及疾病所致病症反应,且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老年患者 甘精胰岛素 那格列奈 治疗效果
下载PDF
HPLC测定血浆和尿液中那格列奈对映体浓度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国颖 胡欣 +2 位作者 阎小燕 殷琦 宋友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建立手性色谱柱拆分血浆和尿液中那格列奈对映体(D-那格列奈和L-那格列奈)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Chiralcel OD-R (10μm,0.46cm×25cm)手性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mol·L-1高氯酸钠(70:30),0.5mol·L-1高氯酸调... 目的:建立手性色谱柱拆分血浆和尿液中那格列奈对映体(D-那格列奈和L-那格列奈)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Chiralcel OD-R (10μm,0.46cm×25cm)手性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mol·L-1高氯酸钠(70:30),0.5mol·L-1高氯酸调pH2.2,检测波长214nm,流速:0.4mL·min-1,内标法室温测定。结果:血浆中D-那格列奈的线性范围是0.02~20mg·L-1,r=0.9995;L-那格列奈的线性范围是0.08~20mg·L-1,r=0.999 4 ;尿液中D-那格列奈的线性范围是0.02~10mg·L-1,r=09998;L-那格列奈的线性范围是0.08~10mg·L-1,r=0.9997;血浆中D-那格列奈高中低3个质控样品的日内RSD≤6.9%,日间RSD≤8.2%,L-那格列奈高中低3个质控样品的日内RSD≤7.1%,日间RSD≤10.0%;尿液中D-那格列奈高中低3个质控样品的日内RSD≤7.0%,日间RSD≤9.8%,L-那格列奈高中低3个质控样品的日内RSD≤7.3 %,日间RSD≤10.3%。结论:本方法分离度好,简便快速,完全适用于D-那格列奈人体药代动力学及肝代谢过程中消旋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D-那格列奈 L-那格列奈 拆分 对映体浓度 降血糖药
下载PDF
原位聚合那格列奈分子印迹手性固定相的分子识别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尹俊发 杨更亮 +2 位作者 张轶华 刘海燕 陈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922-1926,共5页
以手性药物那格列奈为模板分子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特定识别性能和手性拆分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实现了那格列奈与其对映体的手性拆分 .通过静态结合方法考察了该聚合物的选择结合能力 ,并讨论了手性... 以手性药物那格列奈为模板分子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特定识别性能和手性拆分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实现了那格列奈与其对映体的手性拆分 .通过静态结合方法考察了该聚合物的选择结合能力 ,并讨论了手性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 .结果表明 ,原位聚合法制备的棒状聚合物固定相对模板分子及其对映体有很好的手性拆分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那格列奈 分子印迹聚合物 手性固定相 分子识别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那格列奈的多晶型与溶解度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钢 徐群为 +2 位作者 李瑞 程永科 黄长高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817-2820,共4页
分别对那格列奈B,H和S三种晶型的溶解度、溶解热进行了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那格列奈的S晶型与临床使用的H晶型溶解度均明显大于B晶型.B,H和S三种晶型的溶解热分别为42.84,28.44和29.14kJ·mol-1.此外,我们还新发现了不同于B,H,S晶... 分别对那格列奈B,H和S三种晶型的溶解度、溶解热进行了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那格列奈的S晶型与临床使用的H晶型溶解度均明显大于B晶型.B,H和S三种晶型的溶解热分别为42.84,28.44和29.14kJ·mol-1.此外,我们还新发现了不同于B,H,S晶型的X2晶型,并且制备出了无定型的那格列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多晶型 溶解度 糖尿病 X射线粉末衍射
下载PDF
不同晶型那格列奈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钢 徐群为 +2 位作者 莫祥银 陈家英 苏国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1-294,共4页
对那格列奈的不同晶型特别是对新发现的S晶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并将其与专利报道的H晶型进行对比 .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法对S晶型的稳定性试验 ,包括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以及在光照、高湿度、机械球磨后的晶态变化进行了测定... 对那格列奈的不同晶型特别是对新发现的S晶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并将其与专利报道的H晶型进行对比 .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法对S晶型的稳定性试验 ,包括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以及在光照、高湿度、机械球磨后的晶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结果发现S晶型那格列奈热稳定性最好 ,在室温到 170℃的温度区间能保持原有的晶型不变 ,H晶型可稳定到 138℃ ,而B晶型最差 ,其晶型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像H晶型一样 ,S晶型也具有良好的耐光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型 那格列奈 稳定性 血糖调节剂 糖尿病 治疗 X射线粉末衍射
下载PDF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玉秀 丁国宪 +11 位作者 李启富 陈丽 胡国亮 姬秋和 王守俊 郭妍 罗蓉 候为开 王甫能 张南雁 张雅萍 王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个中心219例未使用药物、诊断时间>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完成那格列奈组105例、瑞格列奈组114例;观察时间12周,有效性指标为空腹和标准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个中心219例未使用药物、诊断时间>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完成那格列奈组105例、瑞格列奈组114例;观察时间12周,有效性指标为空腹和标准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安全性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常规。结果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后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那格列奈是安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血糖
下载PDF
国产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 被引量:14
10
作者 田浩明 李启富 +9 位作者 王乃尊 吴桐 刘雅 倪宗瓒 喻红玲 李健薇 罗蓉 黎英荣 黄恋川 夏彦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446-452,共7页
目的 评价国产那格列奈片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并与阳性对照药国产瑞格列奈比较。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方法 ,从 5个临床中心征集 2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国产瑞格列奈片 (孚来迪 )组 (A... 目的 评价国产那格列奈片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并与阳性对照药国产瑞格列奈比较。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方法 ,从 5个临床中心征集 2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国产瑞格列奈片 (孚来迪 )组 (A组 ,1mgtid ,115例 )和国产那格列奈片组 (B组 ,90mgtid ,115例 )进行治疗和比较 ,疗程为 12周。治疗前 4周为平衡期。 结果 共有 2 2 3例 (96 9% )完成了试验 ,其中A组 110例 ,B组 113例。①与用药前相比 ,用药后A、B两组空腹血糖于第 2、6、12周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0 0 1)。第 12周时A、B两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值分别为 1 6 8± 1 81mmol/L (17 2 7% )和 1 17± 1 6 7mmol/L (12 5 3% ) ,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77)。说明A组用药剂量对空腹血糖的降低作用大于B组所用的药物剂量。②在用药后第 2、6、12周 ,A、B两组餐后 12 0min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 ,下降幅度相似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 12周时A、B两组餐后 30、6 0、12 0min血糖水平较用药前均有显著降低 ,其中餐后 12 0min血糖水平较用药前下降 3 95± 3 2 5mmol/L (2 6 12 % ) ,B组下降 3 81± 3 0 5mmol/L(2 6 2 2 % ) ,两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72 6 9)。③用药后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随机对照试验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卫晋菲 周亮 +4 位作者 王晓青 李翔 张鑫 王心慧 王明媚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5年第5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比较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VIP、CNKI、万方数据库,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系统评价方法,查找瑞格列奈联... 目的:探讨比较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VIP、CNKI、万方数据库,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系统评价方法,查找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和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文献,4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61,95%CI(–0.64,–0.58),P<0.000 01]方面,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组优于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组;在降低空腹血糖[MD=–0.46,95%CI(–0.97,0.05),P=0.08]和餐后2小时血糖[MD=0.29,95%CI(–0.92,1.50),P=0.64]方面,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在低血糖反应发生率[OR=1.25,95%CI(0.34,4.58),P=0.74]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OR=1.02,95%CI(0.31,3.32),P=0.98]方面,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较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能更有效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两组低血糖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风险相似。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结论的可靠性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那格列奈的新晶型(英文)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钢 苏国强 +1 位作者 徐群为 朱崇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32-534,共3页
目的 确证降糖药那格列奈另一种新的晶型结构 ,称为S型。给出X射线衍射、红外图谱和相关数据。方法 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作物相分析。结果 S型那格列奈有与文献报道的H型、B型完全不同的晶型。mp 17... 目的 确证降糖药那格列奈另一种新的晶型结构 ,称为S型。给出X射线衍射、红外图谱和相关数据。方法 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作物相分析。结果 S型那格列奈有与文献报道的H型、B型完全不同的晶型。mp 172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那格列奈 X射线粉末衍射 差示扫描量热法 红外光谱法 S型晶型结构
下载PDF
那格列奈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转化过程中消旋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欣 曹国颖 +2 位作者 武秀忠 宋友华 孙春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研究那格列奈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转化过程中的消旋化。方法: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那格列奈90mg,用RP-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和尿液中那格列奈对映体的浓度,矩量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那格列奈的Cmax为7.... 目的:研究那格列奈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转化过程中的消旋化。方法: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那格列奈90mg,用RP-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和尿液中那格列奈对映体的浓度,矩量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那格列奈的Cmax为7.51±2.83mg·L-1,tmax为1.25±0.26h,t1/2为1.18±0.33h,AUC(0-24h)为17.97±4.34mg·h·L-1,CL/F(s)为5.30±1.46L·h-1,12h内原型药物排出率为6.23%±0.86%,血浆和尿液中均未见L-异构体。结论:那格列奈在人体内快速吸收和消除,在肝脏生物转换过程中不存在对映体的消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对映体 消旋化 药代动力学 降血糖药
下载PDF
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旭琴 王晓东 +5 位作者 蒋琳 沈备 刘超 徐向进 刘树琴 任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 观察国产 2类新药那格列奈片剂的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那格列奈片剂与瑞格列奈片剂 ( 1∶1)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设计 ,整个试验过程历时 14周 ,药物观察期 12周。 4个中心 2 3 3例患者进入... 目的 观察国产 2类新药那格列奈片剂的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那格列奈片剂与瑞格列奈片剂 ( 1∶1)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设计 ,整个试验过程历时 14周 ,药物观察期 12周。 4个中心 2 3 3例患者进入本试验 ,其中试验组 (A组 ) 117例 ,对照组 (B组 ) 116例。结果 降血糖效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餐后血糖 ( 2hPBG)、空腹血糖 (FBG)治疗 12周后均明显下降 ,前后对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下降率 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P >0 0 5 )。脂代谢指标的变化 :治疗 12周时对照组和试验组甘油三酯 (TG)和总胆固醇 (TC)均较治疗前有下降 ,但仅试验组TG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组间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 12周中仅对照组 1例PLT用药后降低。发生不良反应共 4例次 ,其中对照组 2例 ,分别为头昏和血小板 (PLT)下降 ;试验组 2例 ,分别为手抖和低血糖反应 ;对照组 1例因头昏停药 ,其余 3例均为轻度 ,不影响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瑞格列奈与那格列奈 12周的治疗安全性较好 ,患者能良好耐受试验。结论 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相似 ,不良反应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沈寒蕾 欧阳玲莉 +2 位作者 罗佐杰 梁杏欢 林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12,115,共4页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双盲双模拟法分那格列奈组及瑞格列奈组各24例进行12周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各自...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双盲双模拟法分那格列奈组及瑞格列奈组各24例进行12周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各自治疗前下降(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那格列奈组6例次,瑞格列奈组11例次,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为轻度消化道症状,可自行缓解;其中治疗组1例因肝酶轻度升高退出;对照组1例因肾功能损害退出。结论那格列奈片降糖效果好,与瑞格列奈片相当,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青华 罗蓉 李启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面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那格列奈(270mg/d)或瑞格列奈(3mg/d)12w,测定治疗前后腹、餐后30min、60min、120min血糖... 目的:比较研究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面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那格列奈(270mg/d)或瑞格列奈(3mg/d)12w,测定治疗前后腹、餐后30min、60min、120min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计算并比较了Homa-β指数、胰岛素早期分泌指数(IR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葡萄曲线下面积比值(AUCi/AUG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oma-β指数在治疗前后和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AUCi/AUCg治疗后两组均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RG指数治疗后两组均增加(P<0.05),同时那格列奈组的上升幅度较瑞格列奈组更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均能增加胰岛素的早期分泌,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1c水平。在常规剂量下,那格列奈促进早期且岛素分泌的作用可以较瑞格列奈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早期胰岛素分泌 糖耐量
下载PDF
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建薇 田浩明 +3 位作者 喻红霖 张祥迅 赵桂枝 王嘉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7-270,共4页
目的 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比较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 (A组 ,1.0 mg tid,n=2 3)和那格列奈组 (B组 ,90 .0 mg tid,n=2 3)进行治疗 ,疗程为 12周 ,观察血糖、... 目的 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比较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 (A组 ,1.0 mg tid,n=2 3)和那格列奈组 (B组 ,90 .0 mg tid,n=2 3)进行治疗 ,疗程为 12周 ,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A1c)、胰岛素水平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A组的空腹和餐后 30、6 0、12 0 m in血糖 ,以及 A 1c明显下降 (P<0 .0 5 )。 B组的餐后 6 0、12 0 m in血糖明显下降 (P<0 .0 5 ) ,空腹、餐后 30 min血糖及 A1c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用药后 12周 ,两组餐后 30、6 0、12 0 min胰岛素水平 ,0~ 12 0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和 C肽曲线下面积有显著增加 (P<0 .0 5 )。但 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剂量下瑞格列奈降糖效果优于那格列奈 ,二者促进餐后胰岛素释放的效应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抗糖尿病药物那格列奈的合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钝 梁益衡 +1 位作者 宫平 赵燕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4-96,共3页
以异丙苯为原料 ,经付 克反应、卤仿反应、催化氢化反应得到反 4 异丙基环己烷甲酸 ,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 ,与N 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得到活性酯 ,与D 苯丙氨酸乙酯发生酰化反应 ,水解后即得到那格列奈B晶型 ,再经过转晶得到... 以异丙苯为原料 ,经付 克反应、卤仿反应、催化氢化反应得到反 4 异丙基环己烷甲酸 ,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 ,与N 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得到活性酯 ,与D 苯丙氨酸乙酯发生酰化反应 ,水解后即得到那格列奈B晶型 ,再经过转晶得到那格列奈H晶型 ,反应总收率为 9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合成 多晶型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法研究酸性药物那格列奈与人血浆白蛋白的结合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燕燕 杨更亮 +2 位作者 范子琳 王德先 陈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60-864,共5页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法研究了酸性药物那格列奈与人血浆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和结合率。使用未涂层的毛细管柱 (4 0cm× 5 0 μmi.d .;有效柱长 32cm) ,磷酸盐缓冲溶液 (pH 7.4 ,离子强度0 .17)为背景溶液 ,在紫外检测波...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法研究了酸性药物那格列奈与人血浆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和结合率。使用未涂层的毛细管柱 (4 0cm× 5 0 μmi.d .;有效柱长 32cm) ,磷酸盐缓冲溶液 (pH 7.4 ,离子强度0 .17)为背景溶液 ,在紫外检测波长 2 14nm、运行电压 18kV和重力进样 10 0s的条件下 ,利用那格列奈谱峰的平台高度和游离药物浓度的良好线性关系 (r>0 .999,n =6 ) ,测定了那格列奈的游离药物浓度。固定药物浓度 (2 0 0 μmol L ,2 5 0 μmol L) ,考察不同的蛋白质浓度对结合的影响 ;固定蛋白质浓度 (10 0 μmol L) ,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对结合的影响。实验数据采用非线性拟和程序进行处理 ,得到了那格列奈的蛋白质结合参数。高效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法测定的数据重现性良好 (RSD <2 .5 % ,n =3) ,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方面具有简便、准确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前沿分析法 酸性药物 那格列奈 人血浆白蛋白 蛋白结合参数
下载PDF
那格列奈胶囊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殷琦 李鹏 +3 位作者 郭理博 李可欣 孙春华 李长龄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 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那格列奈胶囊后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用开放随机交叉给药方案,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那格列奈90mg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用HPLC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药浓度,计算那格列奈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目的 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那格列奈胶囊后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用开放随机交叉给药方案,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那格列奈90mg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用HPLC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药浓度,计算那格列奈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3P9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拟合,药时曲线符合口服给药一室开放模型,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10分别为(12.38±1.9)和(12.78±2.72) mg.h.L-1, Cmax分别为(4.93±1.08)和(4.88±1.06) mg.L-1, tmax分别为(2.40±0.31)和(2.32±0.34) h,t1/2ke分别为(2.065±0.702)和(2.08±0.76) h,那格列奈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6±22.8)%。结论 那格列奈胶囊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