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中医心理病机之邪正盛衰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世通 汪卫东 王米渠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75,共3页
在中医心理病机研究中提炼出邪正盛衰。本研究从邪与正的概念创新、常见要素切入,引申出邪盛不通则痛、正虚不荣则痛、邪正消长变化三个方面具体病机,为中医心理病机理论发展和指导中医心理临床祛邪扶正治疗夯实基础。
关键词 中医心理 邪正盛衰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下载PDF
邪正盛衰的再认知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霞 王兴臣 +1 位作者 庄慧魁 姬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8期1-3,共3页
自《内经》始,中医就认为邪正盛衰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推动疾病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邪气与正气是如何在相互较量中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邪正盛衰
下载PDF
从邪正盛衰探析《温病条辨》祛邪与补阴的时机 被引量:3
3
作者 操儒森 《国医论坛》 2004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邪正盛衰 《温病条辨》 补阴 温病学 中医病理
下载PDF
邪正盛衰与疾病关系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建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58-59,共2页
探讨邪正盛衰与疾病的关系,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与发病的关系、邪正盛衰与疾病的急缓变化、虚实变化和疾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邪正盛衰 中医病理
下载PDF
从邪正盛衰解析“脾王不受邪”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光建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61-563,共3页
“脾王不受邪”语出《金匮要略》,指脾土充盛,不易感受他邪,然而在临床研究中多有脾土旺盛时出现消化道疾病,正气强而感邪,故存疑虑。本文分析了“脾胃”“正气”“邪气”之间的关系,认为正邪强弱是相对而言,只有做到饮食有节、情志平... “脾王不受邪”语出《金匮要略》,指脾土充盛,不易感受他邪,然而在临床研究中多有脾土旺盛时出现消化道疾病,正气强而感邪,故存疑虑。本文分析了“脾胃”“正气”“邪气”之间的关系,认为正邪强弱是相对而言,只有做到饮食有节、情志平和、劳作有时,顺应四时之规律,避之虚邪贼风,保持人体内外调和,才能最终做到“不受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王 不受 邪正盛衰
下载PDF
基于中医“邪正盛衰”理论的“扶正观”与“扶正七法”
6
作者 王诗琦 张琦 +3 位作者 陈如兵 华众 李圆圆 王祖龙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820-1826,共7页
正气学说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正气具有协调五脏六腑、维护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和畅、疏通经络运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抵抗邪气入侵、促使病体康复的七大功能。邪正盛衰是中医重要的病机,包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学说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正气具有协调五脏六腑、维护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和畅、疏通经络运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抵抗邪气入侵、促使病体康复的七大功能。邪正盛衰是中医重要的病机,包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邪交争,正胜邪退,正胜邪伏,正邪胶着,邪盛正衰,正虚邪恋八种转归。扶正观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气不足的结果,在临床上要充分认识正气的作用,始终关注患者正气的强弱,始终不忘固护正气,将扶正或扶正祛邪作为疾病的根本治则。扶正包括健康不忘固护正气、正邪交争时祛邪即是扶正、正胜邪退时扶正固本、正胜邪伏时扶正即是祛邪、正邪胶着时祛邪而不伤正、邪盛正衰时扶正为主辅以祛邪、正虚邪恋时治标不应者求之于本七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正盛衰 “扶观” “扶七法” “伏学说” 王祖龙
下载PDF
从正邪盛衰浅析桂枝汤证之“营弱卫强”心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连勇 许赋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7期114-116,共3页
桂枝汤为伤寒第一方,主治病证为“营弱卫强”,而临床医家对“营弱卫强”含义未有统一结论,笔者认为应从正邪盛衰来解释其含义,即各种病因导致脾胃受损,生化不及则营弱,卫气充养不及,腠理开,营不内守,营更弱,故“营弱”即为表虚之意;表虚... 桂枝汤为伤寒第一方,主治病证为“营弱卫强”,而临床医家对“营弱卫强”含义未有统一结论,笔者认为应从正邪盛衰来解释其含义,即各种病因导致脾胃受损,生化不及则营弱,卫气充养不及,腠理开,营不内守,营更弱,故“营弱”即为表虚之意;表虚,腠理开,邪有犯正之机,卫阳尚能奋起抗邪,故曰“卫强”。从正邪盛衰角度来看,桂枝所主治病证包括卫强御邪于外,卫强抗邪于外及太阳中风,卫强与邪相持于太阳三个阶段。证候表现出“卫开营泄”状态,以低热、自汗出为主要辨证要点,需排除脏腑病变继发所致,也不适合阳热淫邪中太阳之病证。可知桂枝汤乃滋营阴、充卫阳之补益方剂,通过强营卫、扶助正气以固表祛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营弱卫强 卫开营泄 盛衰 阶段 心悟
下载PDF
谈谈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8
作者 罗大伦 《科学生活》 2021年第1期50-51,共2页
“扶正祛邪”是中医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盛衰决定着病变的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以“补虚泻实”实际上就是“扶正祛邪”这一法则的具体应用。所谓“扶正”,就是扶助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体... “扶正祛邪”是中医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盛衰决定着病变的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以“补虚泻实”实际上就是“扶正祛邪”这一法则的具体应用。所谓“扶正”,就是扶助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体内体外环境的适应力。“祛邪”就是祛逐致病因素,包括祛除外来的六淫和内生的痰湿、瘀血等,用于祛邪的泻法有发表、泻下、渗湿、利水、消导、破血等。中医认为,生病的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增长,邪气撤退,就是疾病向好的方面发展;邪气增长,正气却逐渐衰弱,疾病就向坏的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则补之 邪正盛衰 补虚泻实 实则泻之 气盛 泻法 六淫 渗湿
原文传递
试析中医基本病机的内涵与实质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美松 刘鹏 +3 位作者 徐午航 武严严 张友娥 李国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5-58,共4页
目的中医认为精、气、神统摄着人体生命活动,其中精为本,化气而舍神,精足则气壮而神明,神明则精气满而不实,疏泄得当,人得安和。该文从精、气、神的角度入手,探析其与阴阳、邪正、气血之间的联系,分层阐述疾病产生的实质与内涵。方法以... 目的中医认为精、气、神统摄着人体生命活动,其中精为本,化气而舍神,精足则气壮而神明,神明则精气满而不实,疏泄得当,人得安和。该文从精、气、神的角度入手,探析其与阴阳、邪正、气血之间的联系,分层阐述疾病产生的实质与内涵。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医经典与各家学说。结果疾病的基本病机不外乎阴阳失调、邪正盛衰和气血失调,其中三者存在着种属概念的上中下层次差。上位即阴阳失调和邪正盛衰对应神病和气病,为无形之病;下位概念的气血失调,对应精病,为有形之病。气机失调则在阴阳失调和气血失调之间扮演着中介与桥梁作用为中位。结论上中下位贯穿着疾病发展的始终,是疾病的基本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病机 阴阳失调 邪正盛衰 气机失调 神病 气病 形病
原文传递
进展性脑卒中辨证思路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里 章薇 +3 位作者 谭朝坚 叶勇 刘智 娄必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91-92,共2页
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是脑卒中的一个临床亚型,不同文献对其定义有所不同:国外文献一般指发病7d内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的缺血性卒中;国内认为发病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由于Ps病... 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是脑卒中的一个临床亚型,不同文献对其定义有所不同:国外文献一般指发病7d内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的缺血性卒中;国内认为发病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由于Ps病因病机复杂、症状表现变化快,临床辨治颇为棘手。因此,探讨PS辨证思路对指导其临床治疗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辨证 邪正盛衰 隐证
下载PDF
关于“阴阳格拒”病机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章增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1-872,874,共3页
以阴阳学说对立统一法则和邪正盛衰理论为主要依据,对教材和著述中关于阴阳格拒病机理论的相关概念、格拒机理、证候虚实性质等相互矛盾的阐述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规范的阴阳格拒病机理论之原则与要点。
关键词 阴阳格拒 邪正盛衰 病机
下载PDF
周霭祥急性白血病证治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锐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9期20-20,共1页
白血病本病的治疗治疗原则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因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为邪实正虚,虚实夹杂,治疗时祛邪与扶正须结合进行。在病程各阶段,根据邪正盛衰,治疗应有偏重。早期或诱导治疗阶段以邪实为主,治疗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晚期或巩固治疗阶段... 白血病本病的治疗治疗原则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因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为邪实正虚,虚实夹杂,治疗时祛邪与扶正须结合进行。在病程各阶段,根据邪正盛衰,治疗应有偏重。早期或诱导治疗阶段以邪实为主,治疗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晚期或巩固治疗阶段,邪实不著,治疗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祛邪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扶正包括补养气血,调理阴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周霭祥 治疗原则 证治 临床表现 虚实夹杂 邪正盛衰
下载PDF
陈克勤针刺得气11法
13
作者 吴成 夏正明 杨喜雅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0年第2期32-33,共2页
针刺过程中的得气效应是指针刺入有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即时性反应,亦称为针感。《灵枢》经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标幽赋》也云:“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效。”
关键词 陈克勤 标幽赋 吹云 气至 针刺得气 《灵枢》 爪切 气效应 邪正盛衰 捻转法
下载PDF
虚实病理浅析
14
作者 高雪枝 王瑞哲 《陕西中医函授》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临床病让虚实的性质,皆由相应的病理性质所决定。而虚实的病理变化又由邪正盛衰所导致。围绕邪正盛衰所导致虚实的五种病理变化加以解析。
关键词 病机 邪正盛衰 虚实病理
原文传递
漫谈中医的辨证(九)——脏腑辨证(之一)
15
作者 哈孝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10期40-41,共2页
前面介绍的八纲辨证,是针对所有证候的共性,抽象出的四对纲领性证候,虽然包括了疾病现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和证候的类别(阴阳两大类),但并不具体,属于纲领证;而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推求,... 前面介绍的八纲辨证,是针对所有证候的共性,抽象出的四对纲领性证候,虽然包括了疾病现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和证候的类别(阴阳两大类),但并不具体,属于纲领证;而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推求,虽然可以判断证候的具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纲辨证 脏腑辩证 中医 气血津液辨证 病因辨证 邪正盛衰 证候 疾病
下载PDF
漫谈中医的病机学说(二)
16
作者 哈孝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6年第10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病机学说 疾病转归 中医 邪正盛衰 病情恶化 迁延不愈 慢性病
下载PDF
浅谈“虚”、“实”的病理解剖学基础
17
作者 武晓群 《江苏中医》 2001年第11期50-51,共2页
“虚”、“实”是中医鉴别病体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实的症状、体征主要都是属于机能方面的障碍 ,虚证的共同发病学原因主要为生理功能减退 ,实证主要为生理机能亢进。因此 ,在病理解剖学方面 ,虚证可出现内分泌腺变性或萎缩、细胞萎... “虚”、“实”是中医鉴别病体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实的症状、体征主要都是属于机能方面的障碍 ,虚证的共同发病学原因主要为生理功能减退 ,实证主要为生理机能亢进。因此 ,在病理解剖学方面 ,虚证可出现内分泌腺变性或萎缩、细胞萎缩或变性、慢性炎症等病理变化 ,实证可见急性炎症、肿块 (瘤 )、肠燥便秘以及瘀血等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正盛衰 病理解剖学基础 中医教学
下载PDF
中风闭证的辨证施护 被引量:1
18
作者 华红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89年第3期129-130,共2页
中风是常见疾病,其中闭征较多,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正确治疗、恰当护理,便可挽危亡于顷刻,起沉疴于瞬息。我院收治10例闭证病人,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护,均治愈出院。现试淡中风闭证的辨证施护如下: 一、辨识证候病机中风的病情,有轻... 中风是常见疾病,其中闭征较多,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正确治疗、恰当护理,便可挽危亡于顷刻,起沉疴于瞬息。我院收治10例闭证病人,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护,均治愈出院。现试淡中风闭证的辨证施护如下: 一、辨识证候病机中风的病情,有轻重之别。轻证病在经脉,为中经络;重症深入内脏,为中脏腑,后者因邪正盛衰之异,又有闭证脱证之分。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脱证以阳气欲脱为急,属虚。闭证的主症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根据有无热象,分为阳闭与阴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闭证 辨证施护 大小便闭 中脏腑 中经络 邪正盛衰 脱证 阴闭 起沉疴 握固
下载PDF
中医名词解释
1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02-302,302,共1页
【八纲辨证】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八纲辨证。八纲是辨证的总纲,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阴和阳是八纲的总纲。八纲辨证就是运用八纲通过四诊所掌握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八纲辨证】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八纲辨证。八纲是辨证的总纲,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阴和阳是八纲的总纲。八纲辨证就是运用八纲通过四诊所掌握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辨别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及病症类别等情况,从而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名词解释 八纲辨证 分类方法 临床资料 邪正盛衰
下载PDF
中医切脉趣闻
20
作者 钱伟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08年第6期49-49,共1页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先摸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亦称脉诊、切诊。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三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先摸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亦称脉诊、切诊。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三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历史上有关切脉的趣闻甚多,那么,切脉之术是谁发明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切脉 趣闻 邪正盛衰 手腕部 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