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分类、演化趋势与研究展望
1
作者 唐林楠 杨茂伟 +1 位作者 刘玉 周鹏娜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大都市郊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未来如何通过功能拓展满足城市和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如何通过功能的优化组合和协同发展实现自身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以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为文献来源数据库,... 大都市郊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未来如何通过功能拓展满足城市和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如何通过功能的优化组合和协同发展实现自身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以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为文献来源数据库,运用文献调研法,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在客观辨识大都市城乡主体需求特征的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的内涵、特征及分类,多功能演化动力机制与趋势,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结果表明:1)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是为满足城乡居民各类需求、维持郊区乡村自身及所依托大都市融合共生和城乡协作发展所能提供的各类服务和功能的总和,率先响应城乡主体需求而分化和拓展。据此,基于乡村内生型和城镇引致型2类需求,设计了基于“三生”功能视角的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分类体系;2)乡村多功能演化发展是自然地理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政策与制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功能演化进程领先于一般乡村,率先呈现“生产功能现代化与特色化、生活功能便利化与人文化、生态功能绿色化与可持续”的发展趋势;3)从基础理论和分类体系构建、创新发展规划政策约束下乡村多功能分区识别方法、积极探索多功能协同的典型路径与模式、完善乡村多功能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4个方面展望了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未来协同演化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 城乡主体需求 乡村多功能 城乡融合发展 协同演化
下载PDF
人户分离变迁视角的大城市郊区化与人口结构再分布效应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
2
作者 陈浩 陈友华 陈昭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2期40-53,共14页
人户分离人口是城市流动型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特征及空间分布变迁为认识大城市郊区化趋势提供了重要视角。近20年来,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占常住人口比重逐渐提高,其中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占总人户分离人口的比重显著提高,... 人户分离人口是城市流动型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特征及空间分布变迁为认识大城市郊区化趋势提供了重要视角。近20年来,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占常住人口比重逐渐提高,其中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占总人户分离人口的比重显著提高,其人口学特征呈现高学历化和大龄化趋势,其空间分布从核心区集聚向近郊区集聚转变。基于以上变迁特征,重新认识了南京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及其程度,发现:(1)2000—2010年期间,南京经历了核心区和近郊区人口普遍增长的快速城市化阶段,外来流动人口是此时期近郊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2)2010—2020年期间,南京进入大规模城市郊区化阶段,核心区人口减少而近郊区人口集聚度显著增强,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取代外来流动人口成为近郊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3)2020年,南京的近郊区常住人口人户分离率高达54.4%,表明南京仍处于“迁居不迁户”的“半郊区化”状态,近郊区并未成长为相对独立于核心区、功能相对完整的综合性城区。郊区化带来了不均衡的人口结构再分布效应,要关注和积极应对核心区人口流失与人口结构衰退过快、近郊区“人户分离率”过高和远郊区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人户分离 郊区 人口普查 人口结构再分布 城市更新
下载PDF
佳木斯市郊区平安村:蓬门“金”始为民开
3
作者 姜涛 肖逸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4年第3期48-50,共3页
“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今年赚个50万元不成问题!”谈起现在的生活,佳木斯市郊区西格木镇平安村村民魏桂军喜不自禁。在平安村,像魏桂军这样的致富能手并不少见。不仅如此,相比于个别村子因人口流失而变得人气不旺,平安村却吸引了30多家... “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今年赚个50万元不成问题!”谈起现在的生活,佳木斯市郊区西格木镇平安村村民魏桂军喜不自禁。在平安村,像魏桂军这样的致富能手并不少见。不仅如此,相比于个别村子因人口流失而变得人气不旺,平安村却吸引了30多家企业和许多外地人“安家落户”,村里热闹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失 外地人 佳木斯市 桂军 平安村 郊区 能手
下载PDF
南京市城区和郊区PM_(2.5)中碳质组分特征差异及来源分析
4
作者 李洁 董晶晶 +3 位作者 孙思思 陈新星 丁峰 曹阳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1期18-23,79,共7页
为比较南京市城区和郊区细颗粒物(PM_(2.5))中碳质组分特征及来源差异,利用碳组分在线监测仪器对2022年城区和郊区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南京市城区OC、EC质量浓度分别为(5.24±2.39),(1.27&#... 为比较南京市城区和郊区细颗粒物(PM_(2.5))中碳质组分特征及来源差异,利用碳组分在线监测仪器对2022年城区和郊区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南京市城区OC、EC质量浓度分别为(5.24±2.39),(1.27±0.62)μg/m^(3),郊区OC、EC质量浓度分别为(5.67±2.45),(1.32±0.70)μg/m^(3)。2022年OC和EC质量浓度水平分别较2014—2018年均显著下降。城区和郊区的OC、EC质量浓度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从日变化特征看,城区和郊区OC和EC质量浓度均呈现白天低、夜间高的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峰谷值。(2)城区和郊区OC、EC均在冬季呈现良好的相关性,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根据碳质组分与气态污染物的关系以及ρ(OC)/ρ(EC)分析结果,城区和郊区均存在二次污染,机动车和燃煤是城、郊区的主要污染源,机动车源对城区影响大于郊区,燃煤源对郊区影响大于城区。(3)污染源的直接排放对南京市OC的质量浓度水平影响较大,郊区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高于城区。城区需要重点关注机动车排放,郊区需要与周边区域协同治理燃煤、生物质燃烧等方面的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组分 城区 郊区 二次有机碳 来源分析 南京
下载PDF
从空间的联结到联结的空间:一个鲁东郊区集市的空间重构研究
5
作者 刘念 李建宗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在施坚雅理论的影响下,我国以往的集市空间研究呈现出结构化、抽象化的特征,当代社会空间理论对实践与日常生活的关照为以往的集市研究提供了有益补充。针对市郊集空间实践的调查显示,市郊集所连接的社会空间呈现出从地方空间转向流动... 在施坚雅理论的影响下,我国以往的集市空间研究呈现出结构化、抽象化的特征,当代社会空间理论对实践与日常生活的关照为以往的集市研究提供了有益补充。针对市郊集空间实践的调查显示,市郊集所连接的社会空间呈现出从地方空间转向流动空间的变迁特征,现代市场体系与日常生活从内部破坏了集市社区传统社会关系与文化语境,但也提供了塑造集市社会空间重构与再生产的新要素。城市消费者对“地方”的追求以及对碎片化、同质化的日常生活的反抗已经成为重构集市社会空间的重要力量。当代传统集市社会空间的重构将持续地在平衡和融合外部“地方性”期待与内部“市场性”需要的过程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集市 地方空间 流动空间 日常生活
下载PDF
辽阳市城市郊区供水现状调查分析
6
作者 张吉英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53-55,共3页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郊区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也解决了城区供水能力闲置问题,更是积极响应李国英部长在全国农村供水保障会议上指出要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的会议精神。
关键词 辽阳市 城市郊区 供水现状 供水一体化工程
下载PDF
基于郊区公共生活复兴的社区商业设计新模式--以燕郊嘉都茂Mall项目为例
7
作者 夏露 任玥 李楠 《当代建筑》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郊区的城市功能逐渐单一化,无法为人们提供必要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公共生活空间。在燕郊嘉都茂Mall项目中,设计团队将社区商业与社区交往空间相结合,赋予建筑以城市属性和社会交往功能,希望为周边市民创...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郊区的城市功能逐渐单一化,无法为人们提供必要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公共生活空间。在燕郊嘉都茂Mall项目中,设计团队将社区商业与社区交往空间相结合,赋予建筑以城市属性和社会交往功能,希望为周边市民创造公共交往的场所和机会,为未来郊区的社区商业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社区 社区商业 交往功能 城市属性
下载PDF
城市郊区大环境造林绿化与树种选择——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
8
作者 杨虹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通过对区域基本情况的简单介绍,提出了城市郊区大环境造林与树种选择方案,以此为河南省乃至我国其他地区更好地对城市郊区大环境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城市郊区 造林绿化 树种选择
下载PDF
新形势下超大城市郊区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9
作者 张莹 沈杰士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8期7-9,共3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下,结合绿色低碳、农业现代化等发展趋势,针对超大城市郊区乡村用电增速快、不均衡、服务复杂等特征,上海市金山供电公司建立统一工作目标和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创新建立需求、目标、业务、能力、指标五位一...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下,结合绿色低碳、农业现代化等发展趋势,针对超大城市郊区乡村用电增速快、不均衡、服务复杂等特征,上海市金山供电公司建立统一工作目标和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创新建立需求、目标、业务、能力、指标五位一体全要素“33332”工作体系,打造电力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管理循环,实现各项工作常态化有序开展,探索出新形势下超大城市郊区的电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之路。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探索研究的实践举措为超大城市郊区电力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赋能 乡村振兴 超大城市郊区 绿色低碳
下载PDF
中国的郊区性:大城市郊区化发展动力、模式及问题
10
作者 胡小武 方佳瑞 《城市观察》 2023年第5期89-99,162,共1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大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郊区化发展成为大城市空间变迁的客观趋势。郊区化进程重塑了大城市内部的空间格局和经济地理,改变了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及活动模式,同时带来了城市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大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郊区化发展成为大城市空间变迁的客观趋势。郊区化进程重塑了大城市内部的空间格局和经济地理,改变了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及活动模式,同时带来了城市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郊区化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结合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具体形态,分析当前郊区化进程的社会后果,探讨中国城市化的郊区性特征,并展望中国大城市郊区化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郊区 城市化
下载PDF
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2 位作者 陆建城 徐坤瑶 毛锦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伴随着城市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变,城市空间加速向郊区扩张,远郊区域由此得到快速发展,郊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郊区化。研究将上海郊区置于后郊区化图景,用后郊区化的理论审视上海郊区空间增长。研究发现:(1)后郊区化是郊区化进程中... 伴随着城市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变,城市空间加速向郊区扩张,远郊区域由此得到快速发展,郊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郊区化。研究将上海郊区置于后郊区化图景,用后郊区化的理论审视上海郊区空间增长。研究发现:(1)后郊区化是郊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多元要素离心分散发展后呈现的新的空间聚落形态。与传统郊区化相比,后郊区化在空间分布、空间利用、空间关系、空间治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表现。(2)上海郊区已经进入后郊区化时代,远郊功能空间更加复杂多元,郊区空间更加独立,类城市体形态凸显。(3)后郊区化空间的形成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949年后服务工业生产的工业卫星城镇;改革开放后先行先试的开发区;2000年后综合功能空间营造的新城。不同空间载体重塑着郊区景观格局,推动着新空间聚落形态的形成。(4)开发导向下的后郊区化空间建设,是地方政府新一轮郊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保持自身增长的资本积累策略,其形成是地方政府主导下增长联盟共同推动的结果。政府企业化行为;资本的空间修补;居民的空间生产参与,均对中国后郊区化空间的形成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 空间发育 空间重塑 空间增长 郊区
原文传递
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被引量:95
12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1 位作者 王晓光 陈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9,共17页
跟踪研究了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规模和强度上,北京的郊区化都在继续发展。具体而言,1990年代北京居住郊区化愈演愈烈,出现许多新的形式,都市区居住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郊区化发展幅度不断加大... 跟踪研究了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规模和强度上,北京的郊区化都在继续发展。具体而言,1990年代北京居住郊区化愈演愈烈,出现许多新的形式,都市区居住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郊区化发展幅度不断加大;商业郊区化趋势初见端倪;近年来私家车的发展及其对郊区化的推动作用大大超出学者们最初的预料;第二住宅引起一定程度的季节性郊区化发展;郊区化进程中城市贫富分化明显,并在空间上有所体现。针对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提出若干调控的建议和对策。最后,尝试构建1990年代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郊区 居住郊区 工业郊区 商业郊区
下载PDF
中外大城市郊区及郊区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下) 被引量:5
13
作者 冀名峰 董夫超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8,共4页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比较研究 农业发展 郊区城市化 北京郊区 中心城市 郊区农村 大都市 现代化
下载PDF
迈向郊区社会:中国郊区研究的梳理、反思与展望
14
作者 徐慧 熊万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3-96,共14页
城乡中国时代,郊区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布局空间,也是打造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乡村振兴、探索共同富裕的关键场域,由此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对中国郊区研究进行阶段性回顾与反思,能为广大城市郊区在新发展阶段探索更高质量的发... 城乡中国时代,郊区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布局空间,也是打造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乡村振兴、探索共同富裕的关键场域,由此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对中国郊区研究进行阶段性回顾与反思,能为广大城市郊区在新发展阶段探索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理论准备。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对郊区的概念确定、经济发展机制、乡村发展与振兴、社会治理、生活模式、区域形态及类型比较这六个核心议题。研究发现,尽管各学科从不同侧面对中国郊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揭示,但研究者们都无法忽视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事实是,中国郊区在体制粘连性、空间融合性与文化一体性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整体性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郊区社会”的概念,主张建立研究中国郊区的整体性视角,并初步对接下来的郊区社会研究做了方向性思考,以期为中国城市与郊区研究的本土化做一些理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郊区 郊区社会 整体性特征 研究述评
下载PDF
近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服务设施配套与职住人口增长关系探究--基于多源数据的武汉实证分析
15
作者 牛强 王思远 +2 位作者 周婕 严雪心 刘晓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0,共8页
城市近郊区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受区域功能分化的影响,不同站点周边服务设施配套与职住人口增长情况存在差异,科学分析二者的匹配关系有助于提升近郊区轨道交通建设的开发效益和对人口的吸引力。文章以武汉市近郊区109个轨道交通... 城市近郊区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受区域功能分化的影响,不同站点周边服务设施配套与职住人口增长情况存在差异,科学分析二者的匹配关系有助于提升近郊区轨道交通建设的开发效益和对人口的吸引力。文章以武汉市近郊区109个轨道交通站点为例,首先基于POI和手机信令数据构建站点分类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聚类法对所选站点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型站点的关系特征与空间分布情况;最后结合分类结果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站域内服务设施对不同类型站点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根据服务设施配套与职住人口增长的特征,可将武汉市近郊区站点划分为高配套高密度居住高增长、中配套中密度就业中增长、低配套低密度职住低增长、低配套低密度就业低增长、低配套低密度职住低减少、低配套中密度职住高减少6种关系类型,其中低配套低密度职住低增长型为主导类型。②大部分站点周边服务设施与人口增长为正向关系,站域内完善的服务设施、适当的职住密度能够促进人口的快速增长。轨道交通的发展提高了通勤可达性,靠近市中心的大部分站点周边人口处于增长态势而郊区外围站点周边人口则处于流失状态。③商务设施密度对就业型站点有正向影响而文化设施密度对就业型站点有负向影响,医疗设施密度对职住减少型站点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文章从人本视角对武汉市近郊区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设施差异化配置提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服务设施 职住人口 聚类分析 郊区 武汉
下载PDF
上海郊区轨道站客流与站域出行活力匹配性研究
16
作者 吴娇蓉 邓泳淇 陈彩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5-1113,共9页
依据手机信令数据构建站域活力指标对站域人群出行强度与范围进行测度,针对站域活力与站点客流量的匹配差异性,利用象限法将上海郊区77个轨道站分为3类,即高活力高客流、高活力低客流、低活力低客流,分别占比38%、18%、44%。结合站域开... 依据手机信令数据构建站域活力指标对站域人群出行强度与范围进行测度,针对站域活力与站点客流量的匹配差异性,利用象限法将上海郊区77个轨道站分为3类,即高活力高客流、高活力低客流、低活力低客流,分别占比38%、18%、44%。结合站域开发强度、轨道自身性质等多维属性构建多分类Logit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高活力高客流站点,高活力低客流站点主要分布于未直接穿越城市主城区的线路上,更需要提高轨道竞争力及地面公交与轨道的接驳水平、降低站域人群对小汽车的依赖度来提高客流;低活力低客流站点,主要分布于开发密度低的远郊,加强站域开发水平是提高站域活力与客流的关键。研究结果为超大和特大城市郊区轨道站点客流与站域活力两者协同发展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轨道站 站域活力 轨道站客流 匹配性 多分类Logit模型
下载PDF
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养老服务联动发展研究
17
作者 罗娟 章蕊 韩素念 《科学发展》 CAS 2023年第7期53-61,共9页
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在养老机构、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心城区面临养老资源紧张局面,而郊区出现养老床位空置现象,养老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应与郊区深度协作、资源共享、经验互换,从资源统筹、智慧医疗... 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在养老机构、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心城区面临养老资源紧张局面,而郊区出现养老床位空置现象,养老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应与郊区深度协作、资源共享、经验互换,从资源统筹、智慧医疗、政策倾斜、区域品牌、服务平台、观念转变等方面创新思路和举措,以缓解中心城区养老压力,提高郊区养老服务质量和床位利用率,最终实现城郊养老资源的有效均衡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 郊区 养老服务 联动发展
下载PDF
行政与市场的互构:大都市郊区撤制镇社区的管理体制变革——基于沪郊F区经验的案例研究
18
作者 叶敏 《公共治理研究》 2023年第6期5-12,共8页
由乡镇合并而形成的撤制镇社区的后续管理问题是一个并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但大量存在的基层治理经验。基于沪郊F区撤制镇社区治理单元的调适经验,建立“行政与市场的互构”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撤制镇社区的体制变革... 由乡镇合并而形成的撤制镇社区的后续管理问题是一个并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但大量存在的基层治理经验。基于沪郊F区撤制镇社区治理单元的调适经验,建立“行政与市场的互构”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撤制镇社区的体制变革可以区分为三种路径,即针对城市化形态有限的撤制镇社区的项目资源导入,针对城市化形态明显的撤制镇社区的基本管理单元,针对区位市场活力特殊的撤制镇社区的实施体制升级。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的互构派生出了发展逻辑、市场逻辑和治理逻辑的互动过程,三种逻辑一同作用和塑造了撤制镇社区的治理单元调适过程。行政体系基于增长驱动的发展逻辑和管理服务半径合理化的治理逻辑是撤制镇社区治理单元变革的能动性因素,而市场体系基于发展规律、市场活力和区位因素对撤制镇社区治理单元变革构成了潜在调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 撤制镇社区 治理单元
下载PDF
大城市郊区化的“飞地模式”:基于武汉—利川季节性人口流动现象的分析
19
作者 徐晓军 许金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大城武汉与小城利川之间大规模、季节性人口规律性流动的现象表明,受较高土地价格、承接低端产业转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外围往往被规划为城市的预留发展区域,没有成为城市中产阶层郊区化、逆城市化的首选区域... 大城武汉与小城利川之间大规模、季节性人口规律性流动的现象表明,受较高土地价格、承接低端产业转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外围往往被规划为城市的预留发展区域,没有成为城市中产阶层郊区化、逆城市化的首选区域。而远离城市、环境宜居的偏远小城却成为了城市中产阶层追求更加从容舒适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实质性“郊区”,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郊区化的“飞地模式”。郊区化的“飞地模式”实践是市民能动地追寻他们理想中的“郊区”所作的变通,是被抑制的郊区化需求的变相满足。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放缓、经济发展转入中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尊重并多元化满足城市中产阶层的郊区化需求,将郊区化、逆城市化战略提上议事日程,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 郊区 逆城市化 季节性人口流动
下载PDF
小城市生活方式郊区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广西Y市郊区的考察
20
作者 徐晓军 韦雨欣 许金迪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24,126,共10页
近几年的小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反映出小城市郊区已然是个不可忽视的空间,这种以乡村旅游驱动出城入郊的人类活动趋势实质是生活方式意义上的郊区化。通过对广西Y市郊区的空间形态和市民群体的消费体验研究,发现小城市郊区在外生... 近几年的小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反映出小城市郊区已然是个不可忽视的空间,这种以乡村旅游驱动出城入郊的人类活动趋势实质是生活方式意义上的郊区化。通过对广西Y市郊区的空间形态和市民群体的消费体验研究,发现小城市郊区在外生性经济、内生性文化以及空间的可及性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承接市民群体的生活需求,从而形成生活方式的郊区化。作为一种人类活动趋势的郊区化现象,在未来将会伴随着中国城市化、郊区化的进一步发展转变成人口的逆城镇化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 郊区 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