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语小故事
1
作者 申卫平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6年第20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郑灵公 小故事 信陵君
下载PDF
不要乱用文言词 被引量:2
2
作者 适达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9-60,共2页
现代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吸收了不少文言词丰富了自己。这些文言词言简意赅,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有一定的表达作用,是别的词语取代不了的。文言词使用得恰当、得体,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是,恰当、得体的使用是建立... 现代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吸收了不少文言词丰富了自己。这些文言词言简意赅,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有一定的表达作用,是别的词语取代不了的。文言词使用得恰当、得体,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是,恰当、得体的使用是建立在准确理解其意义、用法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理解有误,那么使用必然不当。我们先来看看下边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体色彩 表达作用 用文 郑灵公 染指于鼎 万斯 国际乒联 李德伦 语文建设
下载PDF
论《左传》对编年记事的贡献
3
作者 曾海龙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3期17-20,共4页
《左传》是一部优秀的编年体史著,大药成书于战国初年。这部史著记事周详、体例完备、叙事生动,历来为史学家、文学家所称道,直到今天仍闪耀着诱人的光彩。《左传》记事以时间为序,这种方法起源于原始社会结绳、契刻记事。古秘鲁印加印... 《左传》是一部优秀的编年体史著,大药成书于战国初年。这部史著记事周详、体例完备、叙事生动,历来为史学家、文学家所称道,直到今天仍闪耀着诱人的光彩。《左传》记事以时间为序,这种方法起源于原始社会结绳、契刻记事。古秘鲁印加印第安人结绳记事,每发生一件事就在绳上打一个结,各地有专门使用和讲解绳结的人员。解放初,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些尚未学会使用文字的少数民族也以类似的方式记载本部族历史,他们有一根记事的木棍,发生大事,刻一深印,发生小事.刻一浅印,循着这一道道印痕,即可讲出一部生动的历史。民族学调查所反映的这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年记 编年体史书 结绳记事 体例完备 史著 太史 郑灵公 染指于鼎 春秋时期 晋灵公不君
下载PDF
筷子史话
4
《中国绿色画报》 2004年第7期42-43,共2页
筷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进餐用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倒圆锥形、上方下圆等等;从制作材料上可分为:竹制的、木制的、象骨的、象牙的、金属的、塑料的等等。人类在史前社会是不使用筷子的。据文献记载,周秦时... 筷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进餐用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倒圆锥形、上方下圆等等;从制作材料上可分为:竹制的、木制的、象骨的、象牙的、金属的、塑料的等等。人类在史前社会是不使用筷子的。据文献记载,周秦时候吃饭,还普遍用手抓。《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人献鼋于郑灵公,灵公召集贵族吃鼋,却故意不给"食指动"的子公吃,子公异常气愤,便"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人们用手抓食,因煮熟的饭菜烫手,不得不折取草茎木棍来佐取,久而久之,便练出使用筷子的技术了。到了汉代,人们称筷子为"箸"。解放后,在云南大理洱海考古出土的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作材料 染指于鼎 楚人 郑灵公 倒圆锥形 史前社会 云南大理 象骨 周秦 草茎
下载PDF
古时候的吃货们
5
作者 袁凤 《烹调知识》 2017年第4期76-76,共1页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食不果腹,喜欢看《水浒传》,看了几遍也主要是为了看里面的各种吃,梁山好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放很是让我心仪,看得直流口水。后来能吃饱饭了,再读《水浒》,就对宋江发配江州时各种鱼的吃法感兴趣了。
关键词 《水浒》 梁山好汉 莼羹 徐乾学 菰菜 鱼脍 郑灵公 履园丛话 名爵 张玉书
下载PDF
一杯羹汤多文章
6
作者 朱国良 《浙江经济》 2015年第13期59-59,共1页
在中国博大精深、美奂美伦的饮食文化中,羹是诱人馋人、极其鲜美的一味。而在这林林总总、样样式式的汤汤水水里面,则弥漫着季节风云和人情世故的杂烩味道。 古人谓"大象无形,大羹无味",那是关乎伟人、圣人、哲人的事儿,显得庄重和玄... 在中国博大精深、美奂美伦的饮食文化中,羹是诱人馋人、极其鲜美的一味。而在这林林总总、样样式式的汤汤水水里面,则弥漫着季节风云和人情世故的杂烩味道。 古人谓"大象无形,大羹无味",那是关乎伟人、圣人、哲人的事儿,显得庄重和玄妙,不是凡人们可以理喻相通的,一般老百姓也并不关心。 但是就是这些不凡之人,也往往要为一杯美羹而折腰屈尊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羹 大象无形 赵王 饮食文化 王元直 莼羹 司马子期 风雨故人来 郑灵公 口腹之欲
下载PDF
食指大动
7
作者 刘绍义 《饮食科学》 2016年第10期54-54,共1页
我们的手指都有其名,大拇指、小拇指、中指,这都好理解,就是无名指,无名可起了,称无名也能让人接受,偏偏这个食指,难道还与食物有关吗?你还别说,这个“食指”就是与“吃”有着很大的关系。据《左传》记载,郑国贵戚子公的食指有特异功能... 我们的手指都有其名,大拇指、小拇指、中指,这都好理解,就是无名指,无名可起了,称无名也能让人接受,偏偏这个食指,难道还与食物有关吗?你还别说,这个“食指”就是与“吃”有着很大的关系。据《左传》记载,郑国贵戚子公的食指有特异功能,每次跳动,第二天必定能吃到珍味佳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灵公 染指于鼎 郝懿行 东周列国志 鹅肉 上古时代 盐指 诸侯王 鼋肉 冯梦龙
下载PDF
瓯江里的大鼋
8
作者 薛祥骥 《风景名胜》 2000年第5期20-21,共2页
鳖Trionyx Sinensis(Wiegmann),俗称甲鱼,在动物学上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大者体重2—3斤,个别可达7斤。但是,你是否知道还有一种与鳖极为相似的动物,体重通常为数十斤至百余斤,大者超过2百斤,动物学上称其为鼋Pelocnlys bibroni(Owen... 鳖Trionyx Sinensis(Wiegmann),俗称甲鱼,在动物学上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大者体重2—3斤,个别可达7斤。但是,你是否知道还有一种与鳖极为相似的动物,体重通常为数十斤至百余斤,大者超过2百斤,动物学上称其为鼋Pelocnlys bibroni(Owen)。因其头部常散有疣状突起,故又称它"癞头鼋"。它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是一种古老动物。早在2000年前的词书《尔雅》中,就载有对鼋形态方面的描述;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曾形象地说;"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许慎所说"甲鱼",指的就是爬行纲的鳖科动物;成语"鼋鼍为梁"的典故,出自《竹书纪年》中的一段史实:周穆王出师东征,至九江,因东南沿海江河密布,行军不便,于是就大量捕杀鼋鼍(鼍即扬子鳄),用其填河架桥,终于征服敌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郑灵公
下载PDF
汉語实詞詞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国凡 《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1期53-62,共10页
什么是“词源”?从名目上看,“词源”就是“词的起源”或“词的源流”,然而,从汉语词源研究的实际状况来看,对什么是“词的起源”,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屏风”这个词,它的词源解释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屏风”的词源解释应该是象刘... 什么是“词源”?从名目上看,“词源”就是“词的起源”或“词的源流”,然而,从汉语词源研究的实际状况来看,对什么是“词的起源”,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屏风”这个词,它的词源解释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屏风”的词源解释应该是象刘熙解说的“可以屏障风也”那样,有人认为“可以屏障风也”只是解释“屏风”的第一步,要彻底解释“屏风”,还深进一步指出“屏”与“风”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源学 释草 《尔雅》 以言 《本草》 《释名》 刘师培 《琵琶行》 郑灵公 李商隐
下载PDF
“染指”一词背后的郑国王位争夺
10
作者 赵倡文 《文史天地》 2023年第4期72-74,共3页
对于“染指”这个词,当代的人们再熟悉不过。然而,人们在说“染指”、用“染指”的同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和它背后血腥的王位争夺。“染指”夺王命要说起“染指”这个词的由来,就不得不从春秋时郑国的国君郑灵公说起。公元前606年... 对于“染指”这个词,当代的人们再熟悉不过。然而,人们在说“染指”、用“染指”的同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和它背后血腥的王位争夺。“染指”夺王命要说起“染指”这个词的由来,就不得不从春秋时郑国的国君郑灵公说起。公元前606年,郑缪公死了,他的儿子姬夷继承了君主之位,这就是郑灵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夺 春秋 郑灵公 王位
原文传递
舌尖上的恩怨情仇
11
作者 陶易 《青年博览》 2023年第14期30-30,共1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就将“吃”看作头等大事,由“吃”引发的故事也实在不少。公元前605年春,刚即位的郑灵公收到楚国送来的一只冠(大鳖),就命厨师制作麗羹以宴群臣,公子宋和公子家(都是灵公的庶兄弟)也被召见。两人走到宫...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就将“吃”看作头等大事,由“吃”引发的故事也实在不少。公元前605年春,刚即位的郑灵公收到楚国送来的一只冠(大鳖),就命厨师制作麗羹以宴群臣,公子宋和公子家(都是灵公的庶兄弟)也被召见。两人走到宫门口时,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动了一下,就对公子家说:“我每次食指动,都会尝到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怨情仇 食指 公子 郑灵公 民以食为天
原文传递
闲话“染指”
12
作者 陆宗成 《秘书工作》 2007年第10期37-38,共2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染指"一词的使用频率似乎越来越高.按理说,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越高,说明这个词的生命力越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就越透彻,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关键词 郑灵公 甲鱼 食指 子宋
原文传递
染指
13
作者 肖述 《文史知识》 1982年第9期94-94,共1页
染,沾。指,手指。《左传·宣公四年》记载,一天,公子宋的食指自己动了起来。他对子家说,他的食指动,必定会吃到美味。话刚说完,就碰到厨师在切团鱼。郑灵公让公子宋参加宴会,但偏不让他吃。公子宋'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关键词 染指于鼎 郑灵公 家说 宰夫 四年 楚人 楚国人 尝味 了公
原文传递
春秋鱼话(四则)
14
作者 吴正格 《中国铁路文艺》 2010年第6期50-52,共3页
鲤与孔子《诗经》(《史记》载为孔子删定):"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可证周初至春秋中叶,国人识鱼,认鲤为冠。那时,鲁、宋、秦人在黄河边思考,鲤跃龙门的神奇化入他们的精神疆域,鲤辄吉化,声价增值;供以炊爨,则成(?)品。有云:&qu... 鲤与孔子《诗经》(《史记》载为孔子删定):"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可证周初至春秋中叶,国人识鱼,认鲤为冠。那时,鲁、宋、秦人在黄河边思考,鲤跃龙门的神奇化入他们的精神疆域,鲤辄吉化,声价增值;供以炊爨,则成(?)品。有云:"伊洛鲤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中叶 鲤跃龙门 姬僚 伊洛 伯鱼 可证 化入 孔鲤 叨陪鲤对 郑灵公
原文传递
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
15
作者 马金江 《书摘》 2004年第4期90-93,共4页
上当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作入股的股东。
关键词 郑灵公 乾隆帝 八门阵 怀庆府 五行阵 月份牌
原文传递
地道楚味 嗜鲜又重口
16
作者 如姬 《中华遗产》 2022年第12期38-43,共6页
一碗大鳖羹引发的血案公元前605年,楚国人给新登基的郑国国君郑灵公送了份贺礼——鼋(yuán),一种鳖科鼋属动物,俗称大鳖。郑灵公邀请公卿大臣们一起来尝鲜。听说公子宋有美食当前未卜先知的本事。
关键词 郑灵公 本事 公子
原文传递
鼋——介虫之元
17
作者 陈万青 《大自然》 2008年第6期16-18,共3页
鼋,属于龟鳖目,样子很像鳖,故我国首部字典——《说文》(东汉许慎)中说:"鼋,大鳖也。"段玉裁注:"今目验鼋与鳖同形,但分大小之别。从黾,元声。"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也说:"鼋,似鳖而甚大,头有磊块,故俗称... 鼋,属于龟鳖目,样子很像鳖,故我国首部字典——《说文》(东汉许慎)中说:"鼋,大鳖也。"段玉裁注:"今目验鼋与鳖同形,但分大小之别。从黾,元声。"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也说:"鼋,似鳖而甚大,头有磊块,故俗称癞头鼋。背青黄色,居于江湖。"它的身体椭圆而纵扁,一般长26~72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癞头鼋 郑灵公 明太祖 周穆王 朱元璋 鼋头渚 《尔雅翼》 染指于鼎 扬子鳄 龟鳖类
原文传递
玩笑误国——中国正史中的戏言
18
作者 杨津涛 《读者欣赏》 201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话说女皇帝武则天得到密告—酷吏周兴串通他人造反,于是就让另一酷吏来俊臣来审理此案。来俊臣见了老同事周兴,闭口不谈案情,只是像交流工作经验般问道:"如果犯人咬紧牙关,就是不肯招,老兄通常有什么办法呢?"周兴得意地说:"那太... 话说女皇帝武则天得到密告—酷吏周兴串通他人造反,于是就让另一酷吏来俊臣来审理此案。来俊臣见了老同事周兴,闭口不谈案情,只是像交流工作经验般问道:"如果犯人咬紧牙关,就是不肯招,老兄通常有什么办法呢?"周兴得意地说:"那太容易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俊臣 闭口不谈 女皇帝武则天 袁崇焕 范雎 须贾 交流工作 巡关御史 郑灵公 总督军务
原文传递
孔子“吃”出来的思想与智慧
19
作者 王大千 《走向世界》 2015年第10期28-31,共4页
2500多年前孔子用餐的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正襟危坐的孔子,端庄肃穆,餐桌上有青菜、有肉、有汤,还有一份粟米饭。食物都很普通,但态度却马虎不得。孔子一再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这些食物都做得很精致,每份菜需要配的不同... 2500多年前孔子用餐的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正襟危坐的孔子,端庄肃穆,餐桌上有青菜、有肉、有汤,还有一份粟米饭。食物都很普通,但态度却马虎不得。孔子一再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这些食物都做得很精致,每份菜需要配的不同样的酱也有序地摆放在一边。除此之外,还有一份姜片放在餐桌的一侧,这是孔子每餐必不可少的。陪同就餐的家人和弟子们鸦雀无声。孔子郑重地从每样饭菜中取出一点,放在餐桌的一角,为的是缅怀发明这些食物的先人,这也是孔子每餐必修的功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宰我 郑灵公 三年之丧 以食为天 孔府菜 君子固穷 食指大动 调和鼎鼐 姜片
原文传递
美食与政变
20
作者 丁锐 《椰城》 2009年第12期65-65,共1页
古希腊的特洛伊之战和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皆是因美人而起;为美人流血人们尚可理解,但如果说因为一块王八肉发生一场血腥政变,人们就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这样的事,就曾在中国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关键词 郑灵公 公子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