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漂泊与生存奋挣的不同价值定位——论20世纪90年代的“流浪汉小说”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培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4,共6页
中国的"流浪汉小说"是随着20世纪90代的社会转型而兴盛的。都市寻梦者的心路历程是以自我价值的积极追寻为起点,经由欲海漂泊的窘迫和迷茫,以价值理想的扭曲及其悲剧结局而告终;"剩余劳动力"是在自我被动否定的起点... 中国的"流浪汉小说"是随着20世纪90代的社会转型而兴盛的。都市寻梦者的心路历程是以自我价值的积极追寻为起点,经由欲海漂泊的窘迫和迷茫,以价值理想的扭曲及其悲剧结局而告终;"剩余劳动力"是在自我被动否定的起点上,经由观念的内在冲突和人生的曲折追求,达到喜剧性的自我价值确证的人生目标;身心无根漂浮的都市下层"玩家"的人生轨迹,则是以否定性的社会角色为起点,经由物质生存的奋挣,终因价值目标的先天性局限而再度跌到否定性的人生起点上。由此反映出作家对都市流浪汉的价值定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汉 都市漂泊 自我迷失 自我确证 理想局限
下载PDF
都市漂泊之魂的理想与憧憬——徐訏小说“奇女”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傅建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徐訏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言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独具异禀、能通天接地、生活于另一世界的"奇女"形象。在其女性人物身上,徐訏寄托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想象。她们既寄寓着作者漂泊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也给乱离年代的人们以慰... 徐訏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言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独具异禀、能通天接地、生活于另一世界的"奇女"形象。在其女性人物身上,徐訏寄托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想象。她们既寄寓着作者漂泊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也给乱离年代的人们以慰藉。同时通过这些特异的女性形象,徐訏将人物封闭在特定的情境中来探讨爱情哲理。但这些极幻美的女主人公不仅只生活于离奇的情境,而且她们的结局或是浪游,或归于寺庙,或归于尘土,从而更体现了作品的孤寂虚无的美学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奇女 爱情哲理 都市漂泊 孤寂虚无
下载PDF
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中的“都市流浪”
3
作者 马一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3-46,共4页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亦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短暂发展的时代。都市,这个现代化标志性的场域,成为30年代电影中最为常见的空间背景,而依托这个场域生发出的银幕形象,却大多体现出了无归属感的流浪漂泊情结。此...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亦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短暂发展的时代。都市,这个现代化标志性的场域,成为30年代电影中最为常见的空间背景,而依托这个场域生发出的银幕形象,却大多体现出了无归属感的流浪漂泊情结。此选题着重研究30年代电影作品中反映出的“都市流浪情结”以及当时电影创作者自身在大都市生活中的无所适从,引申对出“都市流浪者”形象的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中国电影 都市漂泊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劝你“常回家看看”
4
作者 小闯 《当代电视》 1999年第4期57-58,共2页
对于那些漂泊在异乡的人来讲,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踏上返乡的归途,成功者也许会因生意上的羁绊而忘却了父母的挂念;失意者也许会因生活上的拮据而无颜以对家人的厚望。于是,歌手耿宁,以其切身体会与真实感受,深情演绎的一首《常回家... 对于那些漂泊在异乡的人来讲,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踏上返乡的归途,成功者也许会因生意上的羁绊而忘却了父母的挂念;失意者也许会因生活上的拮据而无颜以对家人的厚望。于是,歌手耿宁,以其切身体会与真实感受,深情演绎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便恰逢其时地在广大“漂泊一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歌手大赛 公社 失意者 歌厅 切身体会 真实感受 都市漂泊 羁绊 丹东 天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