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风光》:走向三十年代高峰的探索之作
1
作者 王海洲 丁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8,共7页
袁牧之编导的处女作《都市风光》(1935)被时人以“大胆尝试”^([1])“噱头颇多”^([2])称奇,但该片始终“没有得到普通观众的理解”^([3]),以致上映后“营业上不能卖钱”^([4])。此后,复杂的政治语境导致《都市风光》又被影史一再搁置,... 袁牧之编导的处女作《都市风光》(1935)被时人以“大胆尝试”^([1])“噱头颇多”^([2])称奇,但该片始终“没有得到普通观众的理解”^([3]),以致上映后“营业上不能卖钱”^([4])。此后,复杂的政治语境导致《都市风光》又被影史一再搁置,致使该片成为浩瀚影视的浮光掠影。近年来,该片由于其乐剧的开拓形式以及西洋镜的叙事机制被部分研究者影史淘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风光 袁牧之 乐剧 三十年代 政治语境 叙事机制 噱头 大胆尝试
下载PDF
都市,抑或乡土?——《都市风光》中的现代性追问与作者性指认
2
作者 陆佳佳 安宁 《未来传播》 CSSCI 2023年第5期114-122,共9页
电影《都市风光》借由对摩登上海的景观囊括,将大众放置于“现代性”的困境之中,以“都市或乡土?”这一二元对立设置去透视彼时的民族困境,并展开对城市浮华现代性的批判。研究发现,该片代表性地呈现出袁牧之在左翼体系内的个人话语与... 电影《都市风光》借由对摩登上海的景观囊括,将大众放置于“现代性”的困境之中,以“都市或乡土?”这一二元对立设置去透视彼时的民族困境,并展开对城市浮华现代性的批判。研究发现,该片代表性地呈现出袁牧之在左翼体系内的个人话语与国族意识的双重书写路径,在题材上暗合左翼文艺肌理的同时,在表述上亦兼具极具吸引力美学的叙事景观与现代性反思,从而在影像表达中凸显“作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风光 作者性 现代性 都市与乡土
下载PDF
电影“城市性”的双重显现——《都市风光》中的符号景观与文化想象
3
作者 张梦婷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4期129-133,共5页
电影中处处散发着“城市性”的光晕。《都市风光》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创作的里程碑作品,在早期电影的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以电影的“城市性”理论为基础,从“隐在”与“显在”两个角度对影片《都市风光》中的城市性元素进行分析,... 电影中处处散发着“城市性”的光晕。《都市风光》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创作的里程碑作品,在早期电影的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以电影的“城市性”理论为基础,从“隐在”与“显在”两个角度对影片《都市风光》中的城市性元素进行分析,以此探析早期中国银幕上由城市性因素所伴生的符号景观与文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牧之 都市风光 电影的“城市性” 早期电影
下载PDF
换一只眼看《都市风光》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都市风光 电影评论 喜剧片 音乐片
下载PDF
传承与现代化转型:《都市风光》里的“黄粱梦” 被引量:1
5
作者 谢雅琴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8-83,共6页
《都市风光》在叙事模式上承袭了"黄粱梦"故事的"传奇——寓言"架构,但叙事重心已转入现代都市社会风貌的展示及市民命运的关怀,其开放性的结局充分展示出现代化进程中民众生活的尴尬和困境。这显示出编导袁牧之在2... 《都市风光》在叙事模式上承袭了"黄粱梦"故事的"传奇——寓言"架构,但叙事重心已转入现代都市社会风貌的展示及市民命运的关怀,其开放性的结局充分展示出现代化进程中民众生活的尴尬和困境。这显示出编导袁牧之在20世纪30年代电影独特的生成语境下其思想表达与市场考量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风光 “黄粱梦” 传承 现代化转型 袁牧之
下载PDF
从现代奇观到人民基建:红色经典电影里的都市风景
6
作者 李逸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沙蒙/林杉,1956)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合唱《我的祖国》的动人场面:“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此时,战壕里的战士们望向远方,精心设计的蒙太奇段落里,雄伟的水坝、高耸的... 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沙蒙/林杉,1956)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合唱《我的祖国》的动人场面:“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此时,战壕里的战士们望向远方,精心设计的蒙太奇段落里,雄伟的水坝、高耸的楼房、密集的工厂等都市风光淡入淡出。这些风景影像并不是对战场环境的客观反映,而是在悠扬的歌声中被赋予主观的情感向度,以联想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对“祖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祖国》 长春电影制片厂 蒙太奇段落 都市风光 红色经典电影 淡入淡出 情感向度 客观反映
下载PDF
《都市风光》:中国音乐喜剧的探路者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新宇 李欣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0,共8页
袁牧之的代表作《马路天使》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相比之下,他的处女作《都市风光》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但《都市风光》不仅在"音乐喜剧"的形式层面作了积极的探索,而且以精心设置的套层结构,将影片提升到都市寓言、... 袁牧之的代表作《马路天使》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相比之下,他的处女作《都市风光》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但《都市风光》不仅在"音乐喜剧"的形式层面作了积极的探索,而且以精心设置的套层结构,将影片提升到都市寓言、社会寓言、人性寓言的层次,完成了对于资本主义都市异化本质的概括。《都市风光》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罕见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牧之 都市风光 忽视 高峰 套层结构
原文传递
多重媒介与虚拟现实视野下的《都市风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语洋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0-99,共10页
本文从多重媒介与虚拟现实的角度解读袁牧之拍摄于1935年的电影《都市风光》,探讨多重媒介对虚拟现实关系的呈现。《都市风光》将虚拟作为一种认知当时社会的电影叙事途径,在此基础上彰显出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和特殊媒介的沉浸感,并构建... 本文从多重媒介与虚拟现实的角度解读袁牧之拍摄于1935年的电影《都市风光》,探讨多重媒介对虚拟现实关系的呈现。《都市风光》将虚拟作为一种认知当时社会的电影叙事途径,在此基础上彰显出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和特殊媒介的沉浸感,并构建了电影中以及电影与电影之外的交互性。这是《都市风光》魅力与价值所在,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多重媒介与虚拟现实,认识电影艺术与虚拟现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启示与指导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风光 虚拟现实 沉浸感 交互性 感官体验
原文传递
电影《都市风光》音乐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戴琳 《当代艺术》 2007年第4期171-172,共2页
本文对《都市风光》这部影片的音乐特色作以初步分析,从音乐与画面的和谐统一、音乐创作风格两方面探求其对后世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都市风光 音画和谐 风格
原文传递
早期中国现代性情境下袁牧之生平创作再审视
10
作者 王晓旭 史可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袁牧之被称为“舞台千面人”[1],提到他艺术上的贡献,会提及多个“第一”:他自编自演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桃李劫》(应云卫,1934),编导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袁牧之,1935);创办中国第一个党的电影放映机构“延安... 袁牧之被称为“舞台千面人”[1],提到他艺术上的贡献,会提及多个“第一”:他自编自演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桃李劫》(应云卫,1934),编导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袁牧之,1935);创办中国第一个党的电影放映机构“延安电影团”;筹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2]时至今日,袁牧之留给人们的艺术理念和先锋精神,具有丰富的挖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袁牧之 延安电影团 电影局 都市风光 电影放映 中国现代性 先锋精神
下载PDF
都市旅游开发的个性化与规模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舒伯阳 刘国一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37,63,共4页
都市旅游开发的个性化与规模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舒伯阳刘国一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不断开发卓有成效的都市旅游产品,如法国的巴黎目前吸引的游客,已占到全法... 都市旅游开发的个性化与规模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舒伯阳刘国一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不断开发卓有成效的都市旅游产品,如法国的巴黎目前吸引的游客,已占到全法旅游市场份额的1/2左右,而我国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旅游 武汉市 模化研究 个性化定位 风景区 都市旅游产品 功能分区 都市风光 华中地区 旅游开发
下载PDF
陆会: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
12
作者 姜广秀 《国际人才交流》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窗外是高楼林立的都市风光,教室内是师生交流的身影。在北京理工大学的课堂上,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陆会(NurEelahi)认真地学习专业课程,向著名学者教授讨教,他感觉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受益匪浅。陆会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遇,也... 窗外是高楼林立的都市风光,教室内是师生交流的身影。在北京理工大学的课堂上,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陆会(NurEelahi)认真地学习专业课程,向著名学者教授讨教,他感觉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受益匪浅。陆会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遇,也给自己带来了学习的机会。他坦言:“我申请到中国读书,就是因为这里文化底蕴深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理工大学 师生交流 都市风光 留学生 孟加拉国 传统友谊 专业课程 受益匪浅
下载PDF
上海都市旅游文化浅论
13
作者 海德胜 《商业文化》 1998年第2期34-35,共2页
上海都市旅游文化浅论海德胜当前,上海正大力发展都市旅游,以旅促商,努力使这个国际大都市更加繁荣兴旺,在世界上树立起一个新形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上海都市旅游文化进行一些探讨,对发展都市旅游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都市... 上海都市旅游文化浅论海德胜当前,上海正大力发展都市旅游,以旅促商,努力使这个国际大都市更加繁荣兴旺,在世界上树立起一个新形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上海都市旅游文化进行一些探讨,对发展都市旅游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都市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海派特色现在,打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都市旅游 海派特色 上海商业文化 旅游资源 地域文化 步行街 都市风光 哲理内核 旅游节 人文景观
下载PDF
对上海城市雕塑的评析和思考
14
作者 姚昆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12-14,共3页
城市雕塑作为都市景观的一部分,是反映城市文化的标志。上海发展都市型旅游,建设具有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的特色文化旅游城市,十分重视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发展。本文从上海发展城市雕塑的实践过程出发,分析城市雕塑在营造城... 城市雕塑作为都市景观的一部分,是反映城市文化的标志。上海发展都市型旅游,建设具有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的特色文化旅游城市,十分重视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发展。本文从上海发展城市雕塑的实践过程出发,分析城市雕塑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中的功能地位,并对上海城市雕塑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评析,对建设、发展城市雕塑作了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雕塑 都市风光 都市文化
下载PDF
柳永词中的意象美
15
作者 文师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89,共9页
柳永的词涉及到自然景物、都市风光、男女欢娱、离别悲怨、羁旅穷愁、咏史怀古等多方面的内容 ,与这些内容密切相联的是一组组令人赏心悦目的的意象群。柳永正是通过对诸多意象的描绘和组合 ,构成一个又一个色调不同的画面 ,表现出悲欢... 柳永的词涉及到自然景物、都市风光、男女欢娱、离别悲怨、羁旅穷愁、咏史怀古等多方面的内容 ,与这些内容密切相联的是一组组令人赏心悦目的的意象群。柳永正是通过对诸多意象的描绘和组合 ,构成一个又一个色调不同的画面 ,表现出悲欢离合之情、得失升沉之慨。柳永对都市风光、离别悲怨和羁旅穷愁作了大量的描写 ,并把咏史怀古的题材写进词中 ,不仅拓宽了词的内容 ,而且扩展了词的意象 ,创造了高远的意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自然景物词 意象 境界 意象美 文学评论 题材 都市风光 离别词 怀古词
下载PDF
袁牧之创作之维:女性主体、群像悲剧与人道主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琳 柳宏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16,共4页
袁牧之被誉为影坛的“千面人”,集表演、剧作、导演和电影事业家于一身,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早年参加剧社表演与创作,在当时的很多期刊上发表小说与剧本,随后主演了电通公司的《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生死同心》... 袁牧之被誉为影坛的“千面人”,集表演、剧作、导演和电影事业家于一身,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早年参加剧社表演与创作,在当时的很多期刊上发表小说与剧本,随后主演了电通公司的《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生死同心》等电影,并编导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相对成熟的有声片《都市风光》,创作了左翼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品《马路天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运动 中国电影史 袁牧之 电影事业 都市风光 《风云儿女》 女性主体 有声片
下载PDF
论西方电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以上世纪30年代影片为例
17
作者 张丽 《人文天下》 2015年第22期63-64,共2页
本文所指的30年代影片是指"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的作品。此间,中国电影形成了自身的民族风格,但究其原因,欧美等西方电影艺术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美国电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老一辈电影... 本文所指的30年代影片是指"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的作品。此间,中国电影形成了自身的民族风格,但究其原因,欧美等西方电影艺术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美国电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老一辈电影家夏衍曾回忆,"30年代的上海,影院中上映的电影有85%以上是外国电影,其中主要是美国电影。"其中,美国电影的"类型片"、"明星制"和电影技巧对中国30年代影片的创作影响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电影 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 类型片 民族风格 夏衍 创作思维 费穆 都市风光 小城之春
下载PDF
风从海上来——中国第一代电影音乐作曲家的艺术创造与历史贡献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仁平 《上海艺术家》 2014年第3期16-18,共3页
中国第一代作曲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超越上海滩,影响遍四方,对我国当代电影音乐创作乃至全面的音乐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伟大的哑巴"更渴望缤纷的音乐中国,特别是上海的电影工业与艺术,早期的发生与发展几乎与国际同步。
关键词 电影音乐 音乐创作 电影工业 当代电影 艺术创造 都市风光 黄自 电影艺术 聂耳 贺绿汀
下载PDF
柳永《望海潮》赏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富隆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6年第9期16-17,共2页
柳永《望海潮》赏析张富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产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柳永《望海潮》赏析张富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产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钱塘江 海潮 都市风光 杭州 都市生活 经济比较 挂在高处 艺术技巧 劳动人民
下载PDF
论柳永词创作的治平心态
20
作者 汤秀明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治平心态的统领之下创作的,在这一点上柳词与晏殊等人的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词 治平心态 俚俗之情 羁旅之愁 都市风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