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贾翠 张字龙 +1 位作者 贺锋 张艳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赋矿砂体岩石学及铀地球化学特征,旨在揭示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有利地球化学条件,对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铀矿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基于岩石薄片、扫...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赋矿砂体岩石学及铀地球化学特征,旨在揭示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有利地球化学条件,对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铀矿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基于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直罗组砂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彬县地区和店头地区直罗组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沉积物源相近、沉积环境相似,且均经历了较强的成岩压实作用和后生蚀变作用,只是彬县地区在直罗组沉积时比店头地区离盆缘(物源)更近,成岩压实作用相对弱些,因而表现出相对氧化、后生蚀变更强的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直罗组砂岩中显著富集U和Y,其中矿化砂岩显著富集Y;直罗组砂岩中U与Pb、Y、V和W等微量元素相关性较好,且矿化砂岩中相对富集U、Pb、Y、V和W,铀矿化与Pb、Y、V和W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 地球化学特征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地应力、储层压力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52
2
作者 孟召平 蓝强 +3 位作者 刘翠丽 纪懿明 李诗男 张小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26口煤层气井地应力分布,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二叠系山西组2煤储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揭示了现今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受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二叠系山西...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26口煤层气井地应力分布,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二叠系山西组2煤储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揭示了现今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受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二叠系山西组2煤层破裂压力梯度、闭合压力梯度和煤储层压力梯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96,1.69,0.71 MPa/100 m。煤储层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以及储层压力均随着煤层埋藏深度增大呈线性规律增高。在1 000 m以浅煤储层地应力状态主要表现为σv>σhmax>σhmin,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16 MPa,现今地应力处于拉伸应力状态,煤储层有效应力系数K0为0.48,且低于油气盆地页岩层中的有效应力系数值(K0=0.80);在1 000 m以深煤储层地应力状态转化为σhmax≥σv≥σhmin,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16 MPa,现今地应力转化为挤压应力状态。本区现今地应力受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主要以NEE-SWW方向为特征。本区煤储层压力偏低,相同深度条件下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煤储层压力要比沁水盆地南部偏低0.73~0.93 MPa,且煤储层压力与地应力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地应力的增加,煤储层压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地应力 煤储层压力 耦合关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长8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春雷 李文厚 +2 位作者 袁珍 范萌萌 郭懿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7-814,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是该区油藏的主力储集层,主要为一套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测试、X-衍射、包裹体测温、Ro测定等方法认为,研究区...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是该区油藏的主力储集层,主要为一套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测试、X-衍射、包裹体测温、Ro测定等方法认为,研究区延长组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交代等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成为控制该区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早期的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使储集层中长石等易溶组分的溶蚀对储层物性起到重要的改善作用,成岩阶段后期以(含铁)碳酸盐胶结物为主的胶结又使砂岩致密化。成岩作用中的孔隙演化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储集层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长8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石油充注对砂岩储层成岩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珍 李文厚 郭艳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4-604,共11页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长组长石砂岩...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长组长石砂岩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有机酸和CO2大量出现,pH值降低,促进了岩石骨架颗粒长石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育,增强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但未能增加石英的溶解度;但是由于含油饱和度偏低,石油的充注使成岩环境的变化仅在很小程度上抑制伊利石的生长,并没有完全阻止伊利石的生长,伊利石"搭桥"胶结孔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同时石油的充注也使成岩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出现溶解,当成岩温度>100℃时,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较高的CO2分压,缓冲了pH值使含铁碳酸盐大量沉淀从而使储层致密化。石油充注对储层的这些影响对下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 长石砂岩 成岩反应系统 成岩演化
下载PDF
煤储层地质建模思路与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矿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马平华 邵先杰 +3 位作者 霍梦颖 褚庆忠 霍春亮 梁武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1-610,共10页
由于煤岩样易碎,很难通过室内实验获得煤层真实的渗透率;煤岩弹性模量低,泊松比高,对应力十分敏感,地面条件下实验的渗透率不能反映地下的情况;常用的测井物性解释方法在煤层渗透率解释中很难应用。这些因素导致煤储层地质建模不能照搬... 由于煤岩样易碎,很难通过室内实验获得煤层真实的渗透率;煤岩弹性模量低,泊松比高,对应力十分敏感,地面条件下实验的渗透率不能反映地下的情况;常用的测井物性解释方法在煤层渗透率解释中很难应用。这些因素导致煤储层地质建模不能照搬常规砂岩油气藏的方法。依据试井确定渗透率,并通过渗透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分煤岩类型建立了渗透率与地应力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四步建模法:首先建立煤储层空间格架模型,然后建立煤岩相(类型)模型和地应力模型,在三者的约束下,通过井点试井渗透率和地应力井点计算渗透率的控制,采用随机模拟技术完成渗透率模型的建立。通过矿场实际数据的检验,模型与生产状况吻合比较好,证明该建模思路与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类型 地应力场 地质建模 渗透率 煤储层 韩城矿区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方解石胶结物成因 被引量:18
6
作者 袁珍 李文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7-23,共7页
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中普遍存在的方解石胶结物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砂岩中的方解石胶结物以微晶基质及连生结构的产状存在于砂岩中,且方解... 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中普遍存在的方解石胶结物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砂岩中的方解石胶结物以微晶基质及连生结构的产状存在于砂岩中,且方解石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值相对较轻,δ13 CPDB值为2.50‰~-9.83‰,为正低或负低值,δ13OPDB值为-10.58‰~-27.24‰,属于负高值;有很少一部分是早成岩阶段与甲烷生成有关的方解石胶结,其余大部分是中成岩阶段微咸水向半咸水的封闭-半封闭环境下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形成的方解石胶结;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因碳酸盐胶结作用消除的原始孔隙达17.29%,使本区砂岩物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胶结物 包裹体 碳氧同位素 成岩环境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白垩纪以来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志刚 任战利 高龙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753-3764,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处于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东秦岭造山带的转折地带,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本文选取东缘韩城地区和南缘东秦岭洛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采集6件砂岩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关键构造-热...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处于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东秦岭造山带的转折地带,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本文选取东缘韩城地区和南缘东秦岭洛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采集6件砂岩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关键构造-热事件提供热年代学约束,恢复盆地东南缘不同构造带的热演化史,深化对盆地东南部油气资源赋存条件的认识,以期实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研究表明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抬升冷却史存在明显差异.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表现为从南到北减小的趋势.东缘韩城剖面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51.6~66.3 Ma、33 Ma两次抬升冷却的峰值年龄.南缘洛南剖面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记录89~106 Ma和59~66 Ma的冷却抬升年龄.洛南地区抬升冷却时间较早,剥蚀速率(106m/Ma)大于韩城地区(68m/Ma),且持续时间长.磷灰石裂变径迹(Apatite Fission Track,AFT)热史模拟显示,晚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东秦岭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洛南地区热演化程度明显高于韩城地区.洛南剖面的热演化主要受岩浆活动的控制,韩城剖面为埋藏增温型.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裂变径迹年龄格局基本受控于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抬升过程 热史模拟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地层热演化史——来自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志刚 任战利 陈玉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916,共8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的6件样品进行了煤线和碳质泥岩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同时测定了同组地层6件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延长组热演化程度较高,韩城地区Ro值...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的6件样品进行了煤线和碳质泥岩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同时测定了同组地层6件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延长组热演化程度较高,韩城地区Ro值在0.65%~0.78%之间。洛南地区由于受秦岭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影响,三叠系延长组Ro值高达2.67%~3.71%。实际测得的裂变径迹年龄,随深度增加裂变径迹年龄减小,根据裂变径迹年龄及长度恢复出每个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约100 Ma的重要构造热事件,东南缘韩城地区与洛南地区属于不同的热演化史类型,韩城地区属于埋藏增温型,而洛南地区属于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类型。这一认识与野外地质证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 热演化史 镜质组反射率 裂变径迹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金锁关地区延长组构造-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小刚 陈刚 +3 位作者 刘腾 康昱 任帅锋 闫枫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2,共7页
采用野外剖面勘测与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金锁关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金锁关-淌泥河剖面延长组总体呈现为褶皱-冲断构造变形样式,剖面北段的淌泥河处发育... 采用野外剖面勘测与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金锁关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金锁关-淌泥河剖面延长组总体呈现为褶皱-冲断构造变形样式,剖面北段的淌泥河处发育较为强烈的斜歪褶皱-冲断构造;该冲断构造属于瑶曲-云梦山冲断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中侏罗统卷入了与延长组协同的褶皱变形,并与其上覆的下白垩统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表明其构造变形时间主要发生在燕山中期的晚侏罗世。剖面上强、弱变形区段2件延长组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中值年龄和池年龄非常接近地分布在(105±7)Ma和(93±6)^(94±6)Ma,表明金锁关地区延长组抬升冷却至AFT封闭温度以浅的峰值年龄主要集中在100 Ma左右;砂岩样品AFT热史模拟结果进一步揭示,延长组最晚在早白垩世中期的120 Ma左右已达到最大埋深增温,之后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120~115 Ma的快速抬升、115~40 Ma的缓慢抬升和40~17 Ma以来的快速隆升剥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金锁关地区 构造变形 热演化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储集相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国民 李子甲 李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及各类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途径;长3油层组发育4种类型的成岩储集相,其中浊沸石溶蚀次生—原生孔储集相是最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其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及前缘截削式分流河道中;浊沸石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及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浊沸石 储集相 长3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露头剖面砂岩组分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11
作者 贺静 袁效奇 +2 位作者 冯胜斌 解古巍 韩鹏 《低渗透油气田》 2014年第2期1-5,18,共6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露头剖面系统采样和测定,系统总结了主要油层组砂岩岩矿组分特征。各剖面、主要油层组砂岩组分特征精细对比研究表明,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沉积受东北、东南和西部物源体系控制;不同物源体系沉积范围在不...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露头剖面系统采样和测定,系统总结了主要油层组砂岩岩矿组分特征。各剖面、主要油层组砂岩组分特征精细对比研究表明,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沉积受东北、东南和西部物源体系控制;不同物源体系沉积范围在不同沉积期为一动态变化特征,长8、长6沉积期东北物源体系延伸较远.以铜川金锁关为界。以北为东北物源主控沉积区,以南为东南和西部物源主控沉积区;长7沉积期东南、西部物源沉积体系向北延伸至铜川汤泥河一带,东北物源体系退至黄龙以北地区。地质露头剖面系统的岩矿分析资料补充了研究区基础资料.物源体系的新认识,为研究区沉积体系展布、含油砂体分布规律预测深入研究以及落实和扩大勘探成果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 物源体系 露头剖面 砂岩组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浊沸石胶结物特征及其成岩模式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珍 郑艳忠 +2 位作者 袁海莉 杨喜彦 李文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发育的浊沸石胶结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发育了受控于东北及南部物源两个方向的沉积体系,浊沸石分布在这两个沉积体系的延长组下组合中的长10,长... 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发育的浊沸石胶结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发育了受控于东北及南部物源两个方向的沉积体系,浊沸石分布在这两个沉积体系的延长组下组合中的长10,长9油层组中,仅在东北沉积体系浅层长3油层组出现了浊沸石胶结物。结合含浊沸石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自生胶结物的赋存状态与其他自生矿物及骨架颗粒之间相互关系,认为研究区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受控于物源区母岩的特征及成岩流体的演化特征,以此建立浊沸石的成岩模式,明确研究区浊沸石的成因,进一步分析了浊沸石胶结物对延长组储层储集性能的双重影响(即早期堵塞孔隙、晚期因溶蚀而改善储层),为延长组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 浊沸石 成岩模式 优质储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古生界煤储层非均质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伊伟 熊先钺 +5 位作者 庞斌 王伟 林伟 何春连 车延前 冯延青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8-38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陆续发现一批高产井,显示了上古生界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潜力。然而,受煤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同一区块相邻井组甚至同一井组不同单井的产气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深化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是实现高效勘探开发的客...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陆续发现一批高产井,显示了上古生界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潜力。然而,受煤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同一区块相邻井组甚至同一井组不同单井的产气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深化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是实现高效勘探开发的客观途径。该文从岩石学、物性、吸附性、含气性等特征方面对煤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区内3号、5号、11号煤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是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目的层;煤层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镜质组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以低灰-中灰的瘦煤、贫煤为主,部分地段发育少量无烟煤,煤级较高;煤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吸附性强,吸附时间较短且解吸率较高,有利于煤层气的产出,但需要加强煤储层改造措施研究;含气量平均在11 m^3/t以上,最高可达19.73 m^3/t,含气饱和度平均在61%以上,表明资源密度较大且具有较高的地层能量,有利于煤层气解吸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 物性 含气量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煤层气储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翔 《山西煤炭》 2016年第5期21-24,共4页
以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韩城—澄城地区各矿区已有煤田地质资料、新钻探煤层气井、野外露头、煤光片镜下观察等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了煤层的展布及埋深、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煤孔隙类型与结构等特征,评价了煤层的生气能力;利用煤层... 以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韩城—澄城地区各矿区已有煤田地质资料、新钻探煤层气井、野外露头、煤光片镜下观察等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了煤层的展布及埋深、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煤孔隙类型与结构等特征,评价了煤层的生气能力;利用煤层含气性测试数据做了煤层含气量图;结合构造特征、煤层厚度和泥岩盖层厚度等特征对煤层含气性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以上各要素,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气储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煤层气 储集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元古代盆地属性分析
15
作者 闫贺 孙姗姗 《辽宁化工》 CAS 2015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地区东南部,主要包括洛南县巡检镇地区。在前人研究和野外露头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研究区中元古代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元古代时期有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研究发现:(1)鄂尔...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地区东南部,主要包括洛南县巡检镇地区。在前人研究和野外露头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研究区中元古代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元古代时期有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研究发现:(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元古代为一裂谷盆地,其层序在纵向上存在断拗双层结构;(2)该地区中元古代熊耳期为一裂谷盆地,长城纪和蓟县纪变为裂谷后凹陷环境,先后发育了潮坪-河口砂坝相高山河群、汝阳群沉积和洛南群白云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中元古代 盆地属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萌萌 李文厚 袁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8-453,共6页
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储层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砂岩颗粒多为磨圆度中等-好,分选性中等,其成岩阶段主要处于中成... 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储层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砂岩颗粒多为磨圆度中等-好,分选性中等,其成岩阶段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对储层孔隙空间起破坏作用,使储层孔隙分别减少了原始孔隙的68.8%和16.90%;而后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空间起建设作用,使储层孔隙增加了原始孔隙3.67%,为油气聚集空间贡献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长6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南缘海陆交互相页岩储层特征及含气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代旭光 王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6-3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为北方典型的含油气盆地,发育的多套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页岩层系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源岩-储层。为定性评价地区上古生界页岩的储层特点,探讨高应力环境下页岩的吸附特征,研究测定了页岩岩心样品的TOC、Ro、矿物... 鄂尔多斯盆地为北方典型的含油气盆地,发育的多套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页岩层系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源岩-储层。为定性评价地区上古生界页岩的储层特点,探讨高应力环境下页岩的吸附特征,研究测定了页岩岩心样品的TOC、Ro、矿物成分、孔隙类型及含气量等参数,并结合MATLAB三维成图方法探讨了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样品等温吸附特征,最后对吸附数据进行了参数拟合。结果发现,研究区页岩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为有机质孔和矿物质孔,粒间微裂隙也有一定发育,各类孔隙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共同组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孔-裂隙系统;样品页岩气含量以解吸气为主,且TOC对解吸气含量存在积极影响;D-R+K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甲烷气体在超临界条件下充填在微孔中的过程,样品的吸附特点具体表现为低压条件下的单层吸附和高压条件下的多层吸附和顺序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页岩储层 吸附特征 LANGMUIR模型 D-R+K模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旬邑地区长八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勇 施泽进 +2 位作者 田亚铭 汪建辉 宋江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3,58,共6页
针对宜川—旬邑地区勘探程度低,储层基础资料研究不足的特点,利用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阴极发光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宜川—旬邑地区的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确定了该区长八段目前处于... 针对宜川—旬邑地区勘探程度低,储层基础资料研究不足的特点,利用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阴极发光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宜川—旬邑地区的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确定了该区长八段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建立了该区的成岩演化序列;阐明了各种成岩作用对该地区储层物性的影响。宜川—旬邑地区的勘探程度很低,本次研究填补了该区基础地质资料的不足,为在该地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长八段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下载PDF
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02-106,共5页
煤储层非均质性强,较之于常规油气储层更为特殊和复杂,煤层储层动态参数的合理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采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并综合考虑煤层吸附解吸以及基质收缩效应,对常规图版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 煤储层非均质性强,较之于常规油气储层更为特殊和复杂,煤层储层动态参数的合理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采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并综合考虑煤层吸附解吸以及基质收缩效应,对常规图版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应于煤层气储层动态参数的评价,能够快速有效地落实到气田每一口单井预测。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煤层气田Y-3井组生产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应用Agarwal-Gardner、Blasingame、NPI、Transient等4种适用于煤层气井变压变产生产方式的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图版开展分析,特征曲线拟合渗透率与试井渗透率、数模历史拟合渗透率基本一致;评估认为有效半缝长与泄流半径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泄流面积受控于压裂改造效果;水平井储量动用程度高,可采储量为直井的4倍。该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煤层气后续开发在井网调整和井型优选上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现代产量递减分析 渗透率 泄流半径 可采储量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川南煤层气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区块煤层气开发区井距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岳宁远 吴仕贵 +1 位作者 聂志宏 蔺景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98-10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煤层气开发区总体上煤层渗透率较低,压降漏斗的扩展速度较慢,形成连片压降和面积排采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并且不同井区煤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强,压降漏斗的扩展速度差异较大,导致产气状况差异较大。为此,利用反褶积...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煤层气开发区总体上煤层渗透率较低,压降漏斗的扩展速度较慢,形成连片压降和面积排采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并且不同井区煤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强,压降漏斗的扩展速度差异较大,导致产气状况差异较大。为此,利用反褶积方法分析历史排采数据,分析该区高、低产井组压降半径的扩展速度,计算压降区域开始重叠的时间,据此对该区煤层气井的井距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从井距因素来考虑,韩城开发区目前主体井距280~350 m是偏大的;(2)韩城开发区井距在250 m以下时,高产井组仅需3.6年即可形成面积压降,低产井组则需要7.9年即可形成面积压降。该研究成果为确定合理井距提供了依据,进而建议在韩城开发区进行小井距加密井试验,进一步落实煤层气的开发参数,以提高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韩城区块 煤层气 井距优化 压降 反褶积方法 开发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