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虎加地黄汤历史沿革及组方配伍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茹 陈杰 +3 位作者 高佳 周颖靓 张思佳 张伟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194-198,共5页
白虎加地黄汤最早来源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由石膏、知母、生地黄、甘草和粳米5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温病邪热郁久、气血双燔证,具有清气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此后,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不断进行延续与推崇,临床应用亦延伸至... 白虎加地黄汤最早来源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由石膏、知母、生地黄、甘草和粳米5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温病邪热郁久、气血双燔证,具有清气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此后,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不断进行延续与推崇,临床应用亦延伸至今。通过历史沿革、方证释义、主治演变、组方配伍意义等多方面对白虎加地黄汤进行阐述总结,在“态靶辨治”的理论指导下,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深度交叉融合,进一步为现代临床用药的深入拓展开辟新思路与新方向,最大程度地发挥白虎加地黄汤的药效优势与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地黄汤 历史沿革 方证释义 主治功用 配伍意义
原文传递
浅析桂芍药对不同药量配伍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傅杰 刘静 丁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88,94,共2页
"药对"是两味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在同一方剂中应用并产生相应的功用,而同一药对在方剂中用量不同所产生的功用也有差异。本文以桂枝、白芍药对为例,探讨该药对因药物配伍用量的变化而起到不同的主治功效,为进一步阐释方剂量... "药对"是两味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在同一方剂中应用并产生相应的功用,而同一药对在方剂中用量不同所产生的功用也有差异。本文以桂枝、白芍药对为例,探讨该药对因药物配伍用量的变化而起到不同的主治功效,为进一步阐释方剂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芍药对 药量 配伍意义
下载PDF
试论肉桂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丁舸 葛小继 胡珂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7-448,共2页
肉桂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补火助阳、引火归原、通阳化气、温中止泻、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通痹止痛、和阳通滞、温养气血、佐制寒凉等方面。
关键词 肉桂 方剂 配伍意义
下载PDF
解析茶在古方剂中之配伍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冀 黄艳霞 +3 位作者 胡晓阳 王艳丽 付殷 马育轩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99-100,共2页
茶乃天地之精华,有水中之君子的美誉,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在方剂中的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利头目、清热解毒、祛风解表、疗疮治瘘、祛痰消积等各方面,本文就茶的作用以方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 方剂 配伍意义
下载PDF
苦参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丁舸 张志威 聂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23-25,共3页
苦参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热燥湿(燥湿止带、清肠止痢、除湿退黄),祛风杀虫,清热利尿,清心安神,消痈散结,凉血止血,明目止泪,醒酒止渴,平喘祛痰,美容护肤等方面。
关键词 苦参 中药 方剂 配伍意义
原文传递
砂仁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红丽 孙志海 冯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4期42-42,共1页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辛、温。归脾、胃、肾经。有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的功效[1]。《玉揪药解》:缩砂仁,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与痰饮俱妙,善疗噎...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辛、温。归脾、胃、肾经。有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的功效[1]。《玉揪药解》:缩砂仁,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与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腐酸,利下气之秽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方剂 配伍意义
下载PDF
浅析当归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廖慧玲 尹思源 +1 位作者 石含秀 周喜芬 《河南中医》 2008年第2期65-66,共2页
当归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被广泛配伍于许多方剂当中,其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及应用亦各异。本文从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治咳逆上气等5个方面论述了当归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关键词 当归 方剂 配伍意义
下载PDF
试述半夏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左志琴 沈志华 辛增平 《河南中医》 2008年第8期88-90,共3页
据现有文献,早在《五十二病方》及《灵枢.邪客篇》中就有半夏的使用记载,《神农本草经》具体记述了半夏性味及功用。半夏为常用中药,性味辛温,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用。能化寒痰、清热痰、燥湿痰、化痰熄风、温肺化饮、... 据现有文献,早在《五十二病方》及《灵枢.邪客篇》中就有半夏的使用记载,《神农本草经》具体记述了半夏性味及功用。半夏为常用中药,性味辛温,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用。能化寒痰、清热痰、燥湿痰、化痰熄风、温肺化饮、和胃化浊,降逆止呕、散结除痞、行气解郁、散结开痹。临床可随证配伍,广泛运用于临床的寒痰宿肺、痰饮、胃寒呕吐、梅核气、痰热结胸、心下痞满等证。由此可见,半夏的功用颇多,本文在此重点阐述半夏在方剂中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方剂 功用主治 配伍意义
下载PDF
浅析白芍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有智 赵益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8-49,共2页
白芍是中医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被广泛配伍于许多方剂当中,其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及应用亦各异。本文从敛阴和营、缓急止痛、调经安胎、舒肝解郁、止泄止痢、清热育阴、泄热通便、平抑肝阳、通利小便和防止伤正等十个方面论述了... 白芍是中医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被广泛配伍于许多方剂当中,其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及应用亦各异。本文从敛阴和营、缓急止痛、调经安胎、舒肝解郁、止泄止痢、清热育阴、泄热通便、平抑肝阳、通利小便和防止伤正等十个方面论述了白芍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可资同道临证用药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方剂 配伍意义
下载PDF
从经方探析肉桂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响波 于妮娜 刘轶凡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6-17,共2页
肉桂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具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通经之功,是经方论治的常用药,配伍形式多样,作用迥异。通过对经方中肉桂性能作用的梳理,总结其在方中的配伍特点和作用为:温补下元,纳气平喘;摄纳浮阳,引火归原;温肾暖... 肉桂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具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通经之功,是经方论治的常用药,配伍形式多样,作用迥异。通过对经方中肉桂性能作用的梳理,总结其在方中的配伍特点和作用为:温补下元,纳气平喘;摄纳浮阳,引火归原;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破阴回阳,和阳通滞;行血和营,佐制寒凉;补肾壮阳,温经散寒;温肾暖脾,温中上泻;补火助阳,交通心肾;温通心脉,回阳救逆;甘温补中,益气养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肉桂 配伍意义
下载PDF
论生姜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梅颖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期71-73,共3页
生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其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毒的功效。临床除可单用外,方剂配伍也较为广泛。通过与其他药物的巧妙配伍,生姜可发挥诸如调和营卫(阴阳)、调和脾胃、解表散寒宣肺、温中降逆... 生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其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毒的功效。临床除可单用外,方剂配伍也较为广泛。通过与其他药物的巧妙配伍,生姜可发挥诸如调和营卫(阴阳)、调和脾胃、解表散寒宣肺、温中降逆止呕、宣散水气等多种作用。以高等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中与生姜相关的方剂为例,将其在代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进行总结并阐述,应可有助于对该药功效的理解及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配伍意义 方剂 调和脾胃 调和营卫
下载PDF
试论三仁汤中“三仁”核心药组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晶晶 聂建华 丁舸 《光明中医》 2014年第10期2031-2033,共3页
三仁汤是治疗湿温初起、暑温夹湿之名方,尽管方中配伍药味多达八味,方中"三仁"即杏仁、白蔻仁、薏薏苡仁构成该方核心配伍药组,它决定着整个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病症。本文试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实验研... 三仁汤是治疗湿温初起、暑温夹湿之名方,尽管方中配伍药味多达八味,方中"三仁"即杏仁、白蔻仁、薏薏苡仁构成该方核心配伍药组,它决定着整个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病症。本文试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实验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述"三仁"在三仁汤中重要地位及意义,从而说明其为三仁汤之核心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仁 三仁汤 核心药组 配伍意义
下载PDF
小议四物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霍学慧 孙东华 《甘肃中医》 2006年第1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四物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方法:通过对古医籍的总结、分析,从四物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四物汤是一首既补又行之剂,为肝血不足之主方,为血病之通剂。
关键词 四物汤 药物组成 功用 主治 配伍意义
下载PDF
略论黄土汤中黄芩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品良 《国医论坛》 2002年第3期5-5,共1页
关键词 黄土汤 黄芩 配伍意义 《金匮要略》
下载PDF
略论栀子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15
作者 丁舸 涂长华 娄雷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33-1935,共3页
栀子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都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心除烦、清肝泻火、清散脾经伏火、泻火宁肺、清泻胃火、清肠止血、泻三焦火毒、利湿退黄、清热凉血、清热通痹、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消肿止痛等方面。
关键词 栀子 方剂 配伍意义
原文传递
论中药药引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陶乃贵 张振英 《光明中医》 2007年第1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中药药引/配伍意义
下载PDF
黄土汤中黄芩配伍意义历代医家认识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惟智 孙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9期100-100,共1页
黄土汤方源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之大便下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等证,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用。方中配伍一味苦寒的黄芩,其意义历代颇多争议,主要有以下两... 黄土汤方源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之大便下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等证,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用。方中配伍一味苦寒的黄芩,其意义历代颇多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一是认为黄芩在方中具清热泻火之功。如唐宗海《血证论·卷八》云:“血伤则阴虚火动,故用黄芩以清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汤 黄芩 配伍意义
下载PDF
张锡纯用石膏、薄荷的配伍意义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施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9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张锡纯 石膏 薄荷 配伍意义
下载PDF
再论黄土汤中黄芩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敏 梁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年第6期575-575,共1页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黄土汤 黄芩 配伍意义
下载PDF
黄土汤配伍意义之浅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茜 《江西中医药》 2009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黄土汤 配伍意义 虚寒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