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仲景相反相成药对配伍研究近况 被引量:7
1
作者 马坤范 何珊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仲景学说 相反相成药对 配伍研究
下载PDF
断奶仔猪料中金霉素与酶制剂的配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俊文 冯定远 +1 位作者 王征 谢启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断奶仔猪 金霉素 酶制剂 配伍研究
下载PDF
中医组方配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齐 吴丹 +4 位作者 田昕 杨傲然 朱晓奕 周亚平 王志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7-728,共2页
通过对1979年至2011年国内发表的有关组方配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在展现组方配伍研究发展脉络的同时,深入挖掘其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更高层次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医组方 配伍研究
下载PDF
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学配伍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邬锡琴 方向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10-12,共3页
数据挖掘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它融汇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模糊数学、数据库、数理统计等多种技术方法,专门用于海量数据的处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方剂配伍研究的切入点有:方证相关规律,基于类方分析的方剂配伍规律,医家组方... 数据挖掘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它融汇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模糊数学、数据库、数理统计等多种技术方法,专门用于海量数据的处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方剂配伍研究的切入点有:方证相关规律,基于类方分析的方剂配伍规律,医家组方用药特色,方药特异性,方剂的运用演变等。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对海量的古今方剂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发现方剂配伍规律,为临床病证辨证论治、遣药组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方剂 配伍研究
下载PDF
方剂配伍研究中的数据挖掘方法应用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丽娜 陈云慧 《国医论坛》 2008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方剂配伍研究 数据挖掘方法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中药方剂的配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殷岳会 《中医药导报》 2008年第6期124-125,共2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药方剂配伍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方剂配伍的规律、方法及发展方向,对中医药临床教学与科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药方剂 配伍研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大黄和栀子配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邵欣 黄雄 +3 位作者 温素素 樊玮玲 张克清 王娜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栀子和大黄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两种中药,在许多古方及中成药制剂中经常配伍使用,如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栀子金花丸、清肺抑火片、黄连解毒丸、上清片等。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栀子具有泻火除烦、... 栀子和大黄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两种中药,在许多古方及中成药制剂中经常配伍使用,如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栀子金花丸、清肺抑火片、黄连解毒丸、上清片等。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作用。二药性味同为苦寒,配伍使用具有清热泻火、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火热上炎、湿热黄疸、血热出血、热毒疮疡等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栀子 配伍研究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配伍研究概况
8
作者 王亮 蔡玥璐 +2 位作者 张凤 黄翠云 陈万生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59-64,共6页
痰热清注射液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5味药材单独提取以丙二醇为溶媒制成的一种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制剂[1]。近年来,随着痰热清注射液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山羊角 呼吸系统疾病 配伍研究 熊胆粉 中药制剂 临床应用 金银花
下载PDF
氟罗沙星与复方丹参、穿琥宁、双黄连注射液的配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朝国 吕丽萍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4年第5期51-52,共2页
近几年来,氟罗沙星药物以其广谱、高效、低毒、易通过细菌膜、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咽喉、扁桃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胆囊及胆管、肠道等部位的急、慢性感染。中成药以其安全性大、... 近几年来,氟罗沙星药物以其广谱、高效、低毒、易通过细菌膜、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咽喉、扁桃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胆囊及胆管、肠道等部位的急、慢性感染。中成药以其安全性大、疗效好、治疗彻底,停药后不反复,迎来了广泛的医疗市场。这样一来氟罗沙星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同时应用的机会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 双黄连注射液 穿琥宁 复方丹参 配伍研究 治疗 泌尿道 优点 应用 机会
下载PDF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周梦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_(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给药 配伍研究 延胡索乙素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冬病夏治”方 “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滞后曲线
下载PDF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 被引量:16
11
作者 罗佳波 余林中 谭晓梅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8-48,F003,共2页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研制提供依据。然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也是中医...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研制提供依据。然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配伍研究 中药现代化 现状 问题 研究思路
下载PDF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金果 李珩 李运伦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3期89-92,共4页
综述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现代研究进展。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实现的基本方法包括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中药复方有效组分配伍、构成复方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有效组分配伍,其关键问题是根据药效指标群寻找最优的中药有效组分配伍... 综述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现代研究进展。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实现的基本方法包括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中药复方有效组分配伍、构成复方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有效组分配伍,其关键问题是根据药效指标群寻找最优的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剂量和比例。目前常用的优化设计方法有基线等比增减设计、药对协同效应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极性分段筛选设计、因果关系发现设计、ED-NM-MO三联法等,其主要特点是药效物质基本明确,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可控,安全有效,能够产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效组分 配伍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消风散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肖洪彬 姚凤云 段富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实验研究证明 ,消风散对过敏介质组织胺、慢反应物质引起的豚鼠离体肠管蠕动增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可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拆方研究证明 ,上述作用以消风散原方、疏风药和疏风加祛湿药作用为最佳。
关键词 消风散 配伍研究 I型变态反应
下载PDF
党参不同配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彬彬 张建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94-198,共5页
中药配伍是组成方剂的基础和核心,也是研究方剂的关键。党参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党参配伍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出协同作用或者拮抗作用,最终影响临床效果。因此,党参的配伍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近年来,广大药学工作者对党参... 中药配伍是组成方剂的基础和核心,也是研究方剂的关键。党参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党参配伍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出协同作用或者拮抗作用,最终影响临床效果。因此,党参的配伍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近年来,广大药学工作者对党参配伍进行了很多实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党参配伍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研究方法的引入以及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的使用,将会更有力的揭示、阐述党参及其组方的配伍特点及内在规律,这将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为党参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党参的应用研究和研究党参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配伍研究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原文传递
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最佳配伍比例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芳 刘扬 +2 位作者 郝松莉 马明 侯丽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通过补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的生殖、内分泌及糖代谢的影响,研究补肾化痰方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孕期高雄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设计,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连续灌服补肾化痰... [目的]通过补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的生殖、内分泌及糖代谢的影响,研究补肾化痰方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孕期高雄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设计,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连续灌服补肾化痰方20 d。以空腹胰岛素、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血糖、血清T为指标,观察性激素及糖代谢变化,确定补肾化痰方的最佳配伍比例。[结果]苍术30 g,茯苓30 g对降低OGTT 0.5 h血糖作用分别显著大于其他两个剂量。仙灵脾30 g,丹参10 g对降低空腹胰岛素的作用分别显著大于其他两个剂量。[结论]补肾化痰方的最佳配伍比例是黄芪∶苍术∶茯苓∶仙灵脾∶丹参为5∶3∶3∶3∶1,即黄芪50 g,苍术30 g,茯苓30 g,仙灵脾30 g,丹参1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痰方 多囊卵巢综合征 正交实验 最佳比例研究
下载PDF
甘草在不同配伍中及炮制前后甘草酸的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花 王嘉琛 +3 位作者 刘培 王科 王鹏飞 段秀俊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61-65,共5页
探索甘草在单药、甘草-甘遂对药、甘遂半夏汤不同配伍中及炮制前后甘草酸的含量变化。采用HPLC法,Sinochrom C18反相色谱柱(4.6 mm×200 mm,5μm),以乙腈-0.05%的磷酸溶液(36∶64)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 探索甘草在单药、甘草-甘遂对药、甘遂半夏汤不同配伍中及炮制前后甘草酸的含量变化。采用HPLC法,Sinochrom C18反相色谱柱(4.6 mm×200 mm,5μm),以乙腈-0.05%的磷酸溶液(36∶64)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50 nm。实验得出的甘草酸在甘草-甘遂对煎中含量最高,其次是甘草单煎液中,而在甘遂半夏汤中甘草酸的含量却是最低的。甘草经蜜制后,甘草酸铵的含量较生甘草含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甘遂 甘草酸铵 炮制研究 配伍研究
下载PDF
十八反中甘草与海藻的配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远敏 罗敏 +1 位作者 杜洪志 苏穆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28-30,共3页
甘草与海藻两者配伍使用早已在方剂中出现,对女性的妇科疾病、眼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两药合用后药效成分含量变化较大。根据近几年甘草与海藻配伍的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甘草与海藻的历史、治疗疾病、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等方面进行... 甘草与海藻两者配伍使用早已在方剂中出现,对女性的妇科疾病、眼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两药合用后药效成分含量变化较大。根据近几年甘草与海藻配伍的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甘草与海藻的历史、治疗疾病、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通过对甘草与海藻的配伍使用文献进行分析,为甘草与海藻的临床应用及配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甘草 海藻 配伍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桂枝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汤小虎 金兰花 +4 位作者 杨雪 吴施国 狄朋桃 左政 鲁丽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3-55,共3页
多功效的中药在复方中功效的发挥方向与其配伍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为进一步证实此"配伍理论",以类风湿关节炎中常用的具有温通经脉功效的桂枝及其配伍环境来进行验证。本文阐述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促炎细胞因子的密切关系... 多功效的中药在复方中功效的发挥方向与其配伍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为进一步证实此"配伍理论",以类风湿关节炎中常用的具有温通经脉功效的桂枝及其配伍环境来进行验证。本文阐述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促炎细胞因子的密切关系,以及桂枝复方对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提出桂枝温通经脉功效及其配伍环境对类风湿关节炎促炎细胞因子具有下调作用,以及开展此项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规律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 桂枝
原文传递
基于清代名医芝屿樵客辨治疾病用药配伍思路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廷保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7期952-955,共4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清代名医芝屿樵客所撰《儿科醒》治疗儿科疾病用药配伍思路。方法:将芝屿樵客所著《儿科醒》方剂录入计算机,建立《儿科醒》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治疗儿科疾病用药配伍思路。结果:整理中药方剂12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清代名医芝屿樵客所撰《儿科醒》治疗儿科疾病用药配伍思路。方法:将芝屿樵客所著《儿科醒》方剂录入计算机,建立《儿科醒》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治疗儿科疾病用药配伍思路。结果:整理中药方剂129首,涉及131味中药,用药总次数达885次;核心药以甘草、人参、当归、白芍药、白术、生姜、茯苓等为主;药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药等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计频率达94.08%;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计频率达91.78%;药物归经以脾、肺、心、胃、肝为主,累计频率82.04%。结论:清代名医芝屿樵客所撰医籍《儿科醒》组方核心药为甘草、人参、当归、白芍药、白术、生姜、茯苓等,并包含了经典方四君子汤和活血化瘀药对当归+白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医籍《儿科醒》 中医药治疗 用药分析研究
下载PDF
基于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中同名雄黄丸用药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廷保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记载同名雄黄丸辨治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研究。方法:检索整理敦煌遗书及清代以前古医籍记载的所有同名雄黄丸,录入计算机并建立同名雄黄丸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同名雄黄丸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在敦煌遗书及... 目的:探讨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记载同名雄黄丸辨治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研究。方法:检索整理敦煌遗书及清代以前古医籍记载的所有同名雄黄丸,录入计算机并建立同名雄黄丸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同名雄黄丸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在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仅在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七代代共36部古医籍,按不同年代记载同名雄黄丸方剂不重复计,共出现同名雄黄丸92首,涉及中药177味,药物分为21类,用药达640次;核心药物为雄黄、麝香、朱砂、巴豆、附子、鬼臼、天南星、牛黄、明矾、全蝎等及核心药类为杀虫止痒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泻下药等。结论:①组成敦煌雄黄丸敦煌雄黄丸的4味药包含了最高频率的1味雄黄和频率较高的1味明矾。②敦煌雄黄丸与古代医籍中记载的同名雄黄丸不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古代医籍 同名雄黄丸 用药规律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