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受控衰减参数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程度价值研究
1
作者 郭萌 郭琦 张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CAP)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78例,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 目的分析应用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CAP)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78例,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AP诊断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效能。结果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78例NAFLD患者中包括轻度肝脂肪变41例、中度肝脂肪变23例和重度肝脂肪变14例;重度肝脂肪变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7.2±14.9)U/L和(59.1±11.7)U/L,显著高于中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40.1±8.3)U/L和(35.9±6.2)U/L,P<0.05】或轻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26.7±5.5)U/L和(23.3±4.8)U/L,P<0.05】;重度肝脂肪变患者血清TG水平和CAP分别为(3.5±0.7)mmol/L和(317.7±27.6)dB/m,显著高于轻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1.6±0.6)mmol/L和(259.9±27.5)dB/m,P<0.05】或中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2.7±0.6)mmol/L和(292.1±30.7)dB/m,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0.8±0.4)mmol/L,显著低于轻度肝脂肪变患者【(1.3±0.3)mmol/L,P<0.05】或中度肝脂肪变患者【(1.1±0.3)mmol/L,P<0.05】;以CAP>285.4dB/m为截断点,诊断NAFLD患者中度肝脂肪变,以CAP>309.1dB/m为截断点,诊断NAFLD患者重度肝脂肪变,结果发现轻度肝脂肪变39例,中度肝脂肪变22例,重度肝脂肪变17例,其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3(95%CI:0.669~0.896)、78.3%和75.6%,和0.696(95%CI:0.515~0.876)、78.6%和69.6%(P<0.05)。结论应用CAP诊断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可能比超声检查更准确,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 受控衰减参数 诊断
下载PDF
铁死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肖艳新 刘岩 +1 位作者 许岭翎 周亚茹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铁死亡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特征为铁过载及脂质过氧化。铁死亡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铁过载可通过芬顿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在脂氧合酶的作用下,肝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肝细... 铁死亡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特征为铁过载及脂质过氧化。铁死亡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铁过载可通过芬顿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在脂氧合酶的作用下,肝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肝细胞死亡,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阻断铁死亡可能成为保护肝细胞的治疗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过氧化 铁过载
下载PDF
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想 李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4-1066,共13页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产生于多泡体,多泡体与质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由于小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核酸、蛋白质、脂质,能够执行细胞间物质传递、细胞间...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产生于多泡体,多泡体与质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由于小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核酸、蛋白质、脂质,能够执行细胞间物质传递、细胞间通讯等功能。因此,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不仅参与细胞正常生理过程,也可以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小细胞外囊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不仅有望成为NAFLD诊断的标志物,同时也具有治疗NAFLD的潜在作用,或能为治疗NAFL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外囊泡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原文传递
氨基酸代谢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张慧 谭明 +1 位作者 程胜桃 陈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15,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全球约1/4的人口,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NAFLD可导致包括支链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氨基酸水平显著异常,进而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提示除葡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全球约1/4的人口,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NAFLD可导致包括支链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氨基酸水平显著异常,进而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提示除葡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外,氨基酸代谢也在NAFLD疾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系统了解氨基酸代谢在NAFL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针对氨基酸代谢在NAFL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拟探讨氨基酸代谢在NAFLD疾病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氨基酸类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基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探讨红景天苷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李荣军 徐春霞 +2 位作者 张庭 张志红 王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HFD)组、HFD+空白对照组、HFD+红景天苷组,每组6只,正常组小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饮食,造模14周...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HFD)组、HFD+空白对照组、HFD+红景天苷组,每组6只,正常组小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饮食,造模14周开始给予100 mg·kg^(-1)·d^(-1)红景天苷灌胃给药,22周末取材。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等相关生化指标;HE染色和NAFLD活动评分(NAS)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内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Sirt1、AMPKα、SREBP1的表达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HFD组小鼠肝组织存在广泛较大的脂肪滴,脂肪变性明显,NAS评分升高(P<0.01),外周血AST、ALT、TG、TC、LDL-C的含量明显增高(P值均<0.05),HDL-C含量降低(P<0.05),肝组织内NAMPT、AMPKα、Sirt1的表达降低(P值均<0.05),SERBP1的表达增加(P<0.01)。而HFD+红景天苷组较HFD组、HFD+空白对照组肝组织空泡状脂滴分布、小叶内炎症减少,肝细胞气球样变减轻,NAS评分下降(P<0.01),外周血AST、ALT、TG、LDL-C的含量明显降低(P值均<0.05),HDL-C含量升高(P<0.05),NAMPT、AMPKα、Sirt1的表达增加(P值均<0.05),SERBP1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红景天苷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NAFLD的病理状态,并通过增加NAMPT、Sirt1、AMPKα的表达,减少SERBP1的表达,发挥其对NAFLD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红景天苷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小鼠
下载PDF
基于肌醇需求激酶1α/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探讨胆宁片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徐美玲 苟小军 +2 位作者 曾晓丹 赵紫龙 郑姣妮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7期37-41,共5页
目的基于肌醇需求激酶1α/c-Jun氨基末端激酶(IRE1α/JNK)信号通路,探讨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等体积生理盐水,8只)和高脂饮食组(24只);高脂饮食组大鼠喂养1... 目的基于肌醇需求激酶1α/c-Jun氨基末端激酶(IRE1α/JNK)信号通路,探讨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等体积生理盐水,8只)和高脂饮食组(24只);高脂饮食组大鼠喂养10周复制NAFLD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多烯磷脂酰胆碱组[C组,142.5 mg/(kg·d)]和胆宁片组[D组,562.5 mg/(kg·d)],各8只。各组小鼠均灌胃相应药物干预6周。测定大鼠的体质量、血糖(GLU);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油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检测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NE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IRE1α、JNK1、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D组大鼠血糖和TC,TG,LDL-C,NEFA,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INS和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脂肪变性程度及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脂滴空泡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肝脏IRE1α,JNK1,p-IRS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胆宁片可能通过下调IRE1α/JNK信号通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从而改善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宁片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肌醇需求激酶1α/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无影响
7
作者 易维 饶才俊 +3 位作者 王金丽 高翔 凃玲 黄骁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7-20,30,共5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NAFLD患者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3 133例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为NAFLD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代谢相关指标及HP感染比例;将N...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NAFLD患者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3 133例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为NAFLD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代谢相关指标及HP感染比例;将NAFLD组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增加(OR=1.366,95%CI:1.314~1.420,P<0.001)、糖代谢异常(OR=2.066,95%CI:1.628~2.621,P<0.001)、甘油三酯(TG)升高(OR=2.298,95%CI:1.928~2.739,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OR=2.147,95%CI:1.535~3.005,P<0.001)、尿酸升高(OR=1.003,95%CI:1.002~1.005,P<0.001)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6,95%CI:0.935~1.404,P=0.188)。NAFLD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比较,肝脏炎症相关指标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MI增加、糖代谢异常、TG升高、LDL升高、尿酸升高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对NAFLD患者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危险因素 肝脏炎症 肝脏纤维化
下载PDF
MRI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评估中的作用
8
作者 李卫侠 陈克敏 《肝脏》 202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在NAFLD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评估诊断中应用较多的MRI成像技术有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测量、定量MRI T1 mapping及磁共振弹性成像(M...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在NAFLD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评估诊断中应用较多的MRI成像技术有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测量、定量MRI T1 mapping及磁共振弹性成像(MRE)。本文就MRI成像技术在NAFLD患者肝脏评估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MRI成像技术
下载PDF
降脂脉安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9
作者 张雷 彭惠平 朱萍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4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降脂脉安方(JZMA)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3只大鼠中随机取8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为造模组。对照组大鼠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大鼠予高脂饲料喂养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 目的:探讨降脂脉安方(JZMA)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3只大鼠中随机取8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为造模组。对照组大鼠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大鼠予高脂饲料喂养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取40只NAFL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易善复组(0.12 g/kg)、降脂脉安方低剂量组(4.95 g/kg)、降脂脉安方中剂量组(9.90 g/kg)、降脂脉安方高剂量组(19.80 g/kg),每组8只。末次给药后,HE染色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肝组织TG、CHO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游离脂肪酸(FFA)、C反应蛋白(CR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SREBP-1c mRNA、FASN mRNA、SIRT1 mRNA、PTGS2/COX-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p-AMPK、FASN、SIRT1、PTGS2/COX-2及p-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降脂脉安方中、高剂量组能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降低血清TG、CHOL、AST、ALT水平,降低肝组织TNF-α、IL-6、CRP水平。降脂脉安方中、高剂量组能提高NAFLD大鼠肝脏p-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REBP-1c、FASN及p-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降脂脉安方对NAFLD大鼠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高脂血症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具有改善作用,且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调控肝脏脂质代谢及抑制NF-κB活性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缓解NAFLD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降脂脉安方 脂质代谢 炎症 大鼠
下载PDF
乌药叶茶联合利拉鲁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1例
10
作者 王金委 梅滨宁 王军伟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9期25-26,共2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疱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型糖尿病是因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疱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型糖尿病是因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两者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相似,是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和胰岛β细胞的不同表型。我院收治NAFLD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学生1例,经乌药叶茶联合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乌药叶茶 利拉鲁肽 肥胖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1
作者 何婷婷 钱涯邻 +3 位作者 方南元 孙静云 张丽君 向晓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9-95,I0010-I0014,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27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27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prism8.0、Stata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最终纳入31项RCTs,2639例患者。结果显示,(1)治疗疗程、给药方式、药物剂型以及地区分布对治疗有效率均有影响,疗程≤1月[OR=3.68,Z值=4.88,P<0.00001],1月<疗程≤2月[OR=5.90,Z值=5.03,P<0.00001],2月<疗程≤3月[OR=4.59,Z值=7.62,P<0.00001],疗程≤6月[OR=3.05,Z值=3.5,P<0.00001];试验组以内服中药联合给药[OR=3.88,Z值=9.62,P<0.00001],以中医药内服外治联合给药[OR=7.82,Z值=5.23,P<0.00001];试验组以水煎剂联合给药[OR=3.95,Z值=7.53,P<0.00001],试验组以颗粒剂联合给药[OR=3.28,Z值=4.36,P<0.00001],试验组以中成药联合给药[OR=4.92,Z值=4.2,P<0.00001];华东[OR=3.1,Z值=4.58,P<0.00001],华中[OR=5.33,Z值=5.65,P<0.00001],华南[OR=5.82,Z值=4.54,P<0.00001],西北[OR=4.04,Z值=5.88,P<0.0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2)实验室指标方面,肝功能(ALT、AST、r-GT)、血脂(TG、TC、LDL-C、HDL-C)、CAP、TCM Score存在统计学差异,炎症指标(IL-6、TNF-α)、FBG无统计学差异,ALT(MD=10.88,95%CI:8.94~12.82,P<0.00001),AST(MD=10.44,95%CI:8.35~12.53,P<0.00001),r-GT(MD=12.69,95%CI:9.17~16.21,P<0.00001),TG(MD=0.45,95%CI:0.35~0.56,P<0.00001),TC(MD=0.79,95%CI:0.44~1.13,P<0.00001),LDL-C(MD=0.78,95%CI:0.43~1.13,P<0.00001),HDL-C(MD=-0.27,95%CI:-0.30~-0.24,P<0.00001),CAP(MD=29.13,95%CI:22.72~35.53,P<0.00001),TCM Score(MD=4.95,95%CI:3.43~6.46,P<0.00001),IL-6(MD=4.52,95%CI:0.87~8.17,P=0.02),TNF-α(MD=5.21,95%CI:-0.03~10.45,P=0.05),FBG(MD=0.2,95%CI:0.01~0.39,P=0.04)。结论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治疗NAFLD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另外有必要联合多组学、铁死亡或关联肠道菌群去探究获得NAFLD的观察指标,规范中医诊断和纳入标准,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实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药 水飞蓟宾胶囊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和实验室指标研究
12
作者 周杨 张圣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因素,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比较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脂肪化程度等,为辨体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判定195例NAFLD患者的体质类型,记录血压、血糖、血脂、脂肪...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因素,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比较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脂肪化程度等,为辨体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判定195例NAFLD患者的体质类型,记录血压、血糖、血脂、脂肪化程度等,分析中医体质与实验室指标、B超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中医体质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患者中痰湿质42.56%、湿热质21.54%、气虚质12.82%、气郁质8.21%、血瘀质5.13%、阴虚质4.62%、阳虚质3.08%、特禀质2.05%。不同体质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NAFLD患者血压异常率较大(P<0.05)。气虚质NAFLD患者血脂异常比率较大(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NAFLD患者血糖异常比率较大(P<0.05)。痰湿质NAFLD患者中度脂肪化比率较大(P<0.05)。以是否为该体质为因变量(赋值1=是,0=否),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糖也是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NAFLD的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糖也是气虚质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从中医体质角度对NAFLD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采用健康宣教和生活干预为主,消除危险因素,改善体质,预防NAFL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体质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C/RL-r、APRI、FIB-4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
13
作者 赵东志 李国东 +2 位作者 常媛媛 曹哲丽 赵雅娟 《肝脏》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C/R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C/R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NAFLD患者153例,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肝纤维化组81例、肝纤维化组72例。行MRI扫描检测C/RL-r;计算APRI、FIB-4水平;分析NAFLD患者实验室指标、C/RL-r、APRI、FIB-4水平与发生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C/RL-r、APRI、FIB-4对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纤维化组ALT、AST、TBil、GGT、TG、C/RL-r、APRI、FIB-4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纤维化组,分别为(42.32±10.21)U/L比(36.21±7.78)U/L、(45.36±8.72)U/L比(27.45±5.40)U/L、(13.52±3.65)μmol/L比(12.24±2.16)μmol/L、(60.53±13.41)U/L比(53.69±12.44)U/L、(1.99±0.53)mmol/L比(1.05±0.33)mmol/L、(1.15±0.12)比(0.92±0.09)、(0.52±0.15)比(0.32±0.10)、(1.47±0.47)比(0.94±0.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无肝纤维化组为(1.03±0.26)mmol/L比(1.32±0.45)mmol/L,(t=4.189、15.453、2.674、3.272、13.322、13.501、4.302、8.405、4.801,均P<0.05);NAFLD患者ALT、AST、TG、C/RL-r、APRI、FIB-4与发生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0.531、0.435、0.571、0.605、0.771、0.716,均P<0.001);ALT、AST、TG、C/RL-r、APRI、FIB-4水平高是影响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L-r、APRI、FIB-4、三者联合预测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7、0.830、0.754、0.936;相较于C/RL-r、APRI、FIB-4单独预测的AUC,三者联合预测的AUC更高(Z=4.495、3.999、4.677,均P<0.001)。结论发生肝纤维化的NAFLD患者C/RL-r、APRI、FIB-4水平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升阳泻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初探
14
作者 李垚 许珂 +5 位作者 刘亚兰 钱彦艳 周鑫 李美瑾 罗明丽 廖冠宇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187-119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的多发病,为多因素所致,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目前对于该病的证治报道较多。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病机证候复杂,笔者汲取李东垣理论思想中升发脾之清气,以及黄元御理论思想中泻湿疏木的治法,把二者进行优化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的多发病,为多因素所致,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目前对于该病的证治报道较多。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病机证候复杂,笔者汲取李东垣理论思想中升发脾之清气,以及黄元御理论思想中泻湿疏木的治法,把二者进行优化组合,拟定了升阳化湿,培土疏木为治疗大法运用于临床,立足于“湿”,分为“湿浊内蕴”和“脾虚湿困”2个证型,驭繁就简,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痛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脾虚湿困证 升阳泻湿法 培土疏木法 戴氏经方医学流派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15
作者 李媛媛 宋亚贤 +4 位作者 徐玉善 曾晓甫 袁惠 徐兆 江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目的检测NAFLD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前体代谢物水平,及肠道中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表达量,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在NAFLD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18例受试者,分为NAFLD组86例和健康对照组32例... 目的检测NAFLD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前体代谢物水平,及肠道中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表达量,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在NAFLD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18例受试者,分为NAFLD组86例和健康对照组32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TMAO及其前体代谢物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粪便中目标细菌DNA的表达量。结果NAFLD患者血清TMAO、三甲胺(TMA)及胆碱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TMAO的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NAFLD患者粪便中乳酸杆菌、直肠真杆菌表达量增加(P<0.05),双歧杆菌、多形拟杆菌表达量减少(P<0.05);血清TMAO水平与粪便中直肠真杆菌的数量呈正相关(r=0.280,P<0.05),与双歧杆菌的数量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血清TMAO水平与NAFL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AFL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失衡,且与TMAO存在关联,推断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代谢生成TMAO在NAFLD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氧化三甲胺 三甲胺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健脾疏肝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6
作者 施晓军 侯秀娟 +4 位作者 李军祥 章妍 姚玉璞 谢春娥 王允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 评价健脾疏肝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NAFLD肝郁脾虚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 目的 评价健脾疏肝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NAFLD肝郁脾虚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20例,中药组予健脾疏肝方颗粒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模拟剂,西药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和健脾疏肝方颗粒模拟剂,治疗12周。入组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酶(GPT)、中医证候评分、肝脏B超、Fibro Scan受控衰减参数(CAP)、安全性指标及中药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改变。结果 受试者脱落3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36例(中药组19例,西药组17例)。治疗后,两组GP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CAP值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B超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患者粪便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等比例相对有所提高,变形菌门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健脾疏肝方能降低肝郁脾虚型NALFD患者GPT水平,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研究 肠道菌群 健脾疏肝方
下载PDF
超重人群中健康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清脂质组学分析
17
作者 陈小燕 袁乙富 +2 位作者 杜晟楠 曹勤 蒋元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探究超重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与健康人的临床指标与脂质代谢差异。方法本研究将体质量指数(BMI)>23 kg/m^(2)定义为超重人群,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62例超重NAFLD患者纳入... 目的探究超重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与健康人的临床指标与脂质代谢差异。方法本研究将体质量指数(BMI)>23 kg/m^(2)定义为超重人群,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62例超重NAFLD患者纳入超重NAFLD组,另选取同期超重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临床信息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脂质组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超重NAFLD组BMI显著高于超重对照组(Z=-2.365,P=0.018)。血清学指标中,超重NAFLD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尿酸、总蛋白、球蛋白、ALP、GGT、ALT、AST、胆碱酯酶、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超重对照组(P值均<0.05)。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脂质代谢具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差异性脂质(VIP值>1,P<0.05)493个,其中超重NAFLD组中有143个脂质显著上调,350个脂质显著下调。超重NAFLD组的平均脂肪酸总量是超重对照组的3.6倍。超重NAFLD组不饱和键数>3的甘油三酯含量较超重对照组降低(P<0.001),而不饱和键数≤3的甘油三酯含量较超重对照组增多(P<0.001)。结论超重NAFLD患者的部分生化指标及脂质代谢产物明显异于超重健康人,血液内脂肪酸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中的含饱和脂肪链的种类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超重 体征和症状 脂质组学
下载PDF
下瘀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18
作者 侯林圻 王知意 +7 位作者 赵鑫 张洁 马文婷 刘旭凌 张玮 陶乐 刘成 吴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9,共8页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P6)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HFD组和下瘀血汤-HFD(XYXD)组,每组...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P6)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HFD组和下瘀血汤-HFD(XYXD)组,每组各5只。测量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血脂代谢指标TG、TC水平;肝组织经过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组织形态、脂滴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NLRP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6、NF-κB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NLRP6和CD68表达。棕榈酸(PA)、脂多糖(LPS)和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处理鼠Raw264.7细胞,检测炎症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LFD组比较,HFD组血清ALT、AST和TC、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病理学显示,HFD组肝脂肪变性明显,NAS评分显著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L-1β、IL-18等炎症相关因子显著升高,NLRP6表达显著下调(P值均<0.05)。免疫组化显示NLRP6表达与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重合。Western Blot显示,NLRP6表达下调后,磷酸化的NF-κB p65(p-NF-κB p65)显著上调(P<0.05)。与HFD组相比,下瘀血汤可有效改善HFD小鼠的肝脏炎症,上调NLRP6的表达,下调p-NF-κB p65(P<0.05)。PA处理Raw264.7细胞后下调NLRP6,促进炎症进展(P<0.05);下瘀血汤处理可上调NLRP6,抑制炎症和NF-κB(P<0.05)。结论下瘀血汤可显著改善HFD诱导NAFLD小鼠模型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调控NLRP6/NF-κB减轻巨噬细胞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下瘀血汤 巨噬细胞 NLR蛋白质类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探索中的应用
19
作者 郭紫薇 武庆娟 +2 位作者 叶永安 陈兰羽 吕文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9-593,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内脂质大量堆积为特点的肝脂质代谢异常类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孟德尔随机化(MR)将基因组数据纳入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以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近年来,MR在N...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内脂质大量堆积为特点的肝脂质代谢异常类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孟德尔随机化(MR)将基因组数据纳入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以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近年来,MR在NAFLD的病因推断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系统总结MR在NAFL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认识疾病本质和科学化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因果律 工具变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检出率及预测因素分析
20
作者 李敏 张丽 +1 位作者 曾艾 刘世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肝纤维化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482例T2DM患者,使用超声检查诊断NAFLD,检测杨氏模量值诊断肝纤维化。应用Lasso回归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肝纤维化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482例T2DM患者,使用超声检查诊断NAFLD,检测杨氏模量值诊断肝纤维化。应用Lasso回归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查和分析T2DM患者罹患NAFLD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因素预测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在482例T2DM患者中,诊断NAFLD者276例(57.3%),后者包括肝纤维化者58例(12.0%);T2DM/NAFLD/肝纤维化组年龄、周围神经病发生率、体质指数和杨氏模量值分别为(46.0±4.2)岁、82.8%、(28.3±3.2)kg/m^(2)和(10.8±2.2)kPa,均显著大于T2DM/NAFLD组【分别为(45.6±4.9)岁、45.4%、(27.9±3.1)kg/m^(2)和(5.3±1.0)kPa,P<0.05】或T2DM组【分别为(42.5±5.8)岁、44.2%、(25.0±2.7)kg/m^(2)和(4.8±0.6)kPa,P<0.05】;T2DM/NAFLD/肝纤维化组血清甘油三酯、尿酸、HOMA-IR、甘油三酯/血糖/体质指数、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2.6±0.8)mmol/L、(355.2±24.6)μmol/L、(2.6±0.4)、(270.8±18.5)、(8.2±2.3)pg/ml和(13.6±2.4)pg/ml,显著大于T2DM/NAFLD组【分别为(2.2±0.4)mmol/L、(334.6±31.0)μmol/L、(2.6±0.4)、(219.1±40.4((1)))、(5.5±1.4)pg/ml和(9.7±2.1)pg/ml,P<0.05】或T2DM【分别为(2.1±0.5)mmol/L、(328.7±36.8)μmol/L、(2.3±0.7)、(207.9±39.1)、(5.3±1.1)pg/ml和(6.7±1.1)pg/ml,P<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BMI(OR=1.012,P=0.000)、IL-6(OR=2.782,P=0.000)、TNF-α(OR=1.008,P=0.026)、UA(OR=1.530,P=0.000)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OR=1.855,P=0.010)为T2DM患者罹患NAFL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BMI、IL-6、TNF-α和UA预测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928、0.840和0.762。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可能会进展至肝纤维化,了解一些预测因子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可能能延缓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2型糖尿病 Lasso回归模型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