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泽泻饮治疗“酒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江若红 陈云丽 +1 位作者 张亚敏 林文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19-123,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泽泻饮治疗“酒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收集泽泻饮治疗“酒风”的活性成分和交集靶点,随后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6个核心活...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泽泻饮治疗“酒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收集泽泻饮治疗“酒风”的活性成分和交集靶点,随后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6个核心活性成分,分别为山柰酚、槲皮素、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C、白术内酯I,IL-1β、TNF、AKT1、MAPK3等8个关键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分析后得到450条GO生物过程及192条KEGG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AMPK信号通路等。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较好。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验证,发现其可以通过山柰酚、槲皮素、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C、白术内酯I等成分作用于IL-1β、TNF、AKT1、MAPK3等靶点发挥抗炎、免疫、调控细胞增殖凋亡等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酒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饮 网络药理学 酒风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宋朝官场酒风及其引发问题管窥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13,166,167,共16页
宋朝时期,帝王与官僚士大夫多好饮乐,由此不仅构成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亦成为当世政界风尚的一记标识。不过,官场酒风盛行之下也暴露了诸多乱象,轻则给当事者招来非议乃至祸端,重则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法纪秩序。与此同时,这类聚饮... 宋朝时期,帝王与官僚士大夫多好饮乐,由此不仅构成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亦成为当世政界风尚的一记标识。不过,官场酒风盛行之下也暴露了诸多乱象,轻则给当事者招来非议乃至祸端,重则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法纪秩序。与此同时,这类聚饮活动还不时会引发大小风波,将权力斗争或人事纠纷牵扯出来。宋代朝野虽皆知官场酒风过盛,但却难以遏制,其根源除了以往历代共性的因素外,其时代根由则主要与统治集团对饮酒问题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制度规则存在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场 酒风 宋朝 饮乐 士大夫
下载PDF
《黄帝内经》“酒风”病因病机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颜培正 孟庆岩 +2 位作者 常兴 赵晓旻 张庆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0,155,共3页
酒风即漏风,是因为过度饮酒引发中风的一类疾病,最早见于《素问·病能论》。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风的发病几率也与日俱增。酒性剽悍峻烈,能酿痰涎,易于助热化湿,如若过饮则伤脾胃导致湿热蕴蒸于中焦,且酒性辛... 酒风即漏风,是因为过度饮酒引发中风的一类疾病,最早见于《素问·病能论》。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风的发病几率也与日俱增。酒性剽悍峻烈,能酿痰涎,易于助热化湿,如若过饮则伤脾胃导致湿热蕴蒸于中焦,且酒性辛热发散,过饮则阳气发散太过而耗伤阳气,表现为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畏寒、倦怠无力、口干善渴、不耐劳累等症。故通过对酒风病因病机的梳理,探讨其致病与阳气以及湿热之邪的关系,并结合临床医案说明"酒风"病的治则治法,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风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湿热 阳气
下载PDF
超越昔日辉煌 再造名酒风范——访深圳金鹏城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茂生 总经理王荣刚先生
4
作者 石岩松 张青兰 《产经评论》 1996年第10期53-54,共2页
一九九六年元月,荟萃全国各地精品、名品的深圳国际食品包装设计展览会在深圳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深圳金鹏城酒业有限公司的“金鹏城”酒一举夺得包装设计大奖。 一九九六年三月,成都春季糖烟酒交易会上,金鹏城酒的展位虽小。
关键词 公司董事长 包装设计 深圳 总经理 高档白 优质白 市场 酒风 王荣
下载PDF
淮阴饮酒风习
5
作者 顾兴文 《江苏地方志》 1996年第1期55-56,共2页
淮阴是著名的酒多,洋河、双沟、诗沟、汤沟四大酒镇酿酒业始于两汉,唐宋时已见载诗文,明清时已闻名遐迩,清末民初,四镇酒业仍久盛不衰。源远流长的酿酒史,孕育出灿烂辉煌的酒文化,其中饮酒风习颇具特色。淮阴的饮酒风习,从饮所、酒类、... 淮阴是著名的酒多,洋河、双沟、诗沟、汤沟四大酒镇酿酒业始于两汉,唐宋时已见载诗文,明清时已闻名遐迩,清末民初,四镇酒业仍久盛不衰。源远流长的酿酒史,孕育出灿烂辉煌的酒文化,其中饮酒风习颇具特色。淮阴的饮酒风习,从饮所、酒类、酒具、佐酒菜肴,到酒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阴 酒风 文化 清末民初 高脚玻璃杯 文化悖论 当选标准 中老年人
下载PDF
《易经》之酒风管窥
6
作者 张宏轩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4-55,共2页
本文以《周易》经传为依据,对其酒风、酒训、酒德进行了微观探讨。认为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古代养生学和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 易经 酒风 文化
下载PDF
《黄帝内经》“酒风”病因病机探析
7
作者 颜培正 孟庆岩 +2 位作者 常兴 赵晓旻 张庆祥 《中国食品》 2021年第S01期47-48,共2页
酒风即漏风,是因为过度饮酒引发中风的一类疾病,最早见于《素问·病能论》。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风的发病几率也与日俱增。酒性剽悍峻烈,能酿痰涎,易于助热化湿,如若过饮则伤脾胃导致湿热蕴蒸于中焦,且酒性辛... 酒风即漏风,是因为过度饮酒引发中风的一类疾病,最早见于《素问·病能论》。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风的发病几率也与日俱增。酒性剽悍峻烈,能酿痰涎,易于助热化湿,如若过饮则伤脾胃导致湿热蕴蒸于中焦,且酒性辛热发散,过饮则阳气发散太过而耗伤阳气,表现为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畏寒、倦怠无力、口干善渴、不耐劳累等症。故通过对酒风病因病机的梳理,探讨其致病与阳气以及湿热之邪的关系,并结合临床医案说明"酒风"病的治则治法,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风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湿热 阳气
下载PDF
HPLC测定祛风除痹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玲 周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55,共2页
关键词 除痹 延胡索乙素(C15H20O2) HPLC
下载PDF
追风除湿酒治疗痹症11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玉洁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9-29,共1页
目的 :追风除湿酒临床治疗痹症验证。方法 :对临床 1 1 5例痹症患者经追风除湿酒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照治疗 ,分析期临床疗效。结果 :追风除湿酒治疗中医痹症患者 ,有效率达 90 % ,优于对照组 ,(P <O 0 5 )。结论 :追风除湿酒治疗痹... 目的 :追风除湿酒临床治疗痹症验证。方法 :对临床 1 1 5例痹症患者经追风除湿酒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照治疗 ,分析期临床疗效。结果 :追风除湿酒治疗中医痹症患者 ,有效率达 90 % ,优于对照组 ,(P <O 0 5 )。结论 :追风除湿酒治疗痹症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湿 痹症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正正酒风
10
作者 竹挺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125,共2页
酒不是人人都能饮的。平时饮酒之人总摆出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人家让你喝你就喝,不去想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不少喝而要多喝?自己身体适应不适应?有人沾了酒脸如关公。有人沾了酒屁话连篇,有人沾了酒舌头直打弯儿。真是丑态百出。
关键词 小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正正酒风
原文传递
祛风活络酒质量标准研究
11
作者 吕建伟 吴红文 《海峡药学》 2009年第8期62-63,共2页
目的建立祛风活络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续断、茜草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祛风活络酒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TLC色谱特征明显,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阿魏酸在1.9~60.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目的建立祛风活络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续断、茜草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祛风活络酒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TLC色谱特征明显,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阿魏酸在1.9~60.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0%.RSD为2.2%(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祛风活络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 阿魏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酒风不代表作风
12
作者 詹斌 《中国民兵》 2009年第10期53-53,共1页
酒是一种文化。宴请宾朋,以酒相敬。彰显盛情,无可非议。然而,豪饮过度,并非好事,古今中外,因酒误事,因酒违法,因酒伤身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世人亦深知酒害。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党的纪律 生活作 酒风 工作作
原文传递
被异化的酒风
13
作者 全宪章 《兵团建设》 2008年第4期55-55,共1页
华灯初上的傍晚,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一圈人含笑而坐,数杯酒斟到面前。又一个饭局开始了。春意荡漾在酒杯里,祝福充溢在言语间。
关键词 《被异化的酒风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原文传递
定远“酒风”变了
14
作者 韩锋 《中国监察》 2002年第13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酒风 安徽定远 廉政建设 定远县 机关事业单位 党政机关 机关工作人员 国家公务人员 调整产业结构 公安干警
原文传递
彝医论治酒脚风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嘉鹏 余秋虹 +1 位作者 余惠祥 张之道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年第11期62-64,共3页
彝医“酒脚风”属现代医学“痛风”范畴.与中医学“痹证”“白虎历节风”类同,是指以肢体部分关节红肿、疼痛、麻木、重着,甚则骨节肿大变形,或在关节筋骨间、耳廓等处形成“块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 彝医“酒脚风”属现代医学“痛风”范畴.与中医学“痹证”“白虎历节风”类同,是指以肢体部分关节红肿、疼痛、麻木、重着,甚则骨节肿大变形,或在关节筋骨间、耳廓等处形成“块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彝医毒邪理论认为“酒脚风”的发病是由于经常饮酒和过食腥辛肥甘之物,导致体内产生湿热之毒,清浊二气失调,加之风毒侵袭人体,内外之毒邪互结,停滞在经脉关节,阻碍血行,风热湿瘀之毒痹阻所致.彝医把“酒脚风”分为三期,针对风热湿瘀毒邪发病的机理,除用驱风清热、化浊行瘀的彝药内服治疗外,还采用独具特色的彝医外治法,如彝医水膏药疗法、彝药熏泡疗法以及刺血疗法等对酒脚风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医 论治
下载PDF
乌龙御风酒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闵光辉 李晓丽 +3 位作者 李军 肖华华 谢明立 申修贵 《贵州医药》 CAS 1994年第4期226-226,217,共2页
风湿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祖国医学中属“痹证”范畴。现将闵光辉医师发明的乌龙御风酒进行临床验证,通过对58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于下:
关键词 乌龙御 湿性疾病 治疗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双活祛风镇痛酒中的青藤碱和丹参酮Ⅱ_A的含量
17
作者 陈秋虹 莫建光 周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本文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双活祛风镇痛酒 (青风藤、丹参等 )中青藤碱和丹参酮ⅡA 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固定相为WaterμPORASILTM P/N2 74 77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乙二胺 ( 90∶10∶0 .12 5 ) ,检测波长为 2 6 2nm... 目的 :本文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双活祛风镇痛酒 (青风藤、丹参等 )中青藤碱和丹参酮ⅡA 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固定相为WaterμPORASILTM P/N2 74 77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乙二胺 ( 90∶10∶0 .12 5 ) ,检测波长为 2 6 2nm。结果 :青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 97.9%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83%。丹参酮ⅡA 的平均回收率为 99.0 % ,相对标准偏差为1.96 %。结论 :该法快速准确 ,重现性好 ,为同类产品提供了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双活祛镇痛 青藤碱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文史探求的风月声光--读伍立杨《霜风与酒红》
18
作者 海声 《阅读与写作》 2001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伍立杨 《霜红》 文学评论 文学艺术 文史 创作手法 作家 历史研究 当代文学
下载PDF
古代传统饮酒观的演变及中国人饮酒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荣光 《饮食文化研究》 2006年第1期59-67,共9页
文章围绕酒德、酒量、酒风三者对中国饮酒文化作了视角独到的贯通古今的深入讨论。论述了“酒德”话语霸权地位演变的过程与中国饮酒观的历史发展趋势,剖析了中国传统酒人的“酒量”观及其影响,阐述了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主张的实... 文章围绕酒德、酒量、酒风三者对中国饮酒文化作了视角独到的贯通古今的深入讨论。论述了“酒德”话语霸权地位演变的过程与中国饮酒观的历史发展趋势,剖析了中国传统酒人的“酒量”观及其影响,阐述了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主张的实际影响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酒文化角色,同时对现时代中国人的酒饮文化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饮 酒风 时代特征
下载PDF
天之美禄 饱于文义——汉赋“酒”意文化阐释
20
作者 李小青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2-56,共5页
汉代酿酒技术的成熟和酒类品种的增多,促进了酒在汉代的普遍流行,上至帝王君臣的礼仪欢宴下至百姓日常的生活饮食,都有酒的佐饮参与。作为汉代文学状流的汉赋中也呈现了汉代多式各样的酒酿种类和流行畅饮的繁盛酒风,记录了酒作为汉代民... 汉代酿酒技术的成熟和酒类品种的增多,促进了酒在汉代的普遍流行,上至帝王君臣的礼仪欢宴下至百姓日常的生活饮食,都有酒的佐饮参与。作为汉代文学状流的汉赋中也呈现了汉代多式各样的酒酿种类和流行畅饮的繁盛酒风,记录了酒作为汉代民俗礼祀中的重要参与因素。汉赋中的“酒”意象浸润丰富了两汉不同赋家的文笔,寄蕴了赋家饱于文义又借酒抒怀的多重思想情志,也以酒礼之克制与酒饮之欢愉浸润了汉代丰富多维的文化精神,汉赋之“酒”逐渐独立为更加鲜明内蕴的文化意象,从与汉代生活文化的紧密联系而逐渐过渡成为魏晋文人重要的思想寄寓和诗文表达的重要文化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酒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