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7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鞣花酸抑制酪氨酸酶的动力学、荧光光谱分析及分子对接
1
作者 倪丹 蒋新元 +2 位作者 唐玉莲 何思宜 杨迎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以蘑菇酪氨酸酶为靶点,采用抑制动力学、荧光光谱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系统研究鞣花酸(ellagic acid,EA)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体外研究与动力学结果表明,EA以可逆的混合型抑制方式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IC_(50)=0.05mg/mL)... 以蘑菇酪氨酸酶为靶点,采用抑制动力学、荧光光谱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系统研究鞣花酸(ellagic acid,EA)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体外研究与动力学结果表明,EA以可逆的混合型抑制方式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IC_(50)=0.05mg/mL),其结合常数K_(I)<K_(IS),表明EA与游离酶的结合比与酶-底物复合物的结合更紧密。荧光光谱猝灭分析表明,EA与酪氨酸酶存在静态猝灭作用,两者通过自发的吸热过程结合生成复合物,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只有1个或1类结合位点。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EA使酪氨酸酶的微环境极性增大,疏水能力减弱,酪氨酸酶的Trp残基更靠近结合位点。分子对接模拟分析进一步印证上述实验结果,形象地表明EA对酪氨酸酶为混合型抑制,EA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和氢键与游离酶或酶-底物复合物进行结合,最终导致酶活性降低。本研究对EA在食品工业中作为保鲜剂的各种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酪氨酸酶 鞣花 光谱分析 抑制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高温处理对补骨脂浸膏中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张伟 尹震花 张娟娟 《河南科学》 2024年第2期249-254,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高温处理后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素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用甲醚、大豆苷元、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乙素等七种成分的含量变化,及采用体外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微量法测定七种成分的酪氨酸...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高温处理后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素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用甲醚、大豆苷元、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乙素等七种成分的含量变化,及采用体外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微量法测定七种成分的酪氨酸酶活性,评价高温处理对补骨脂中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高温处理前相比,高温处理后补骨脂中7种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在补骨脂注射液100℃30 min条件下,除大豆苷元的含量最高外,其他6种成分的含量均不是最高,但是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下降最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浓度较低时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其他5种成分对酪氨酸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可见,高温处理对补骨脂中酪氨酸酶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可为补骨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酪氨酸酶 高温处理
下载PDF
曲酸三氮唑氨基硫脲席夫碱的合成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3
作者 罗亚园 刘进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4,共9页
本研究基于蘑菇酪氨酸酶晶体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1个曲酸三氮唑氨基硫脲席夫碱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发现,所有化合物均能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7j抑制效果最好,其IC_(50)为1.584μM,优于阳性对照曲酸(IC_(50)... 本研究基于蘑菇酪氨酸酶晶体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1个曲酸三氮唑氨基硫脲席夫碱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发现,所有化合物均能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7j抑制效果最好,其IC_(50)为1.584μM,优于阳性对照曲酸(IC_(50)为22.230μM);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为混合型抑制剂,不仅能与游离酶结合,还能与酶-底物复合物相结合,其K_(I)和K_(IS)分别为0.059 3μM和0.100 6μM;进一步的荧光猝灭和实际抗褐变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不仅对酪氨酸酶有很好的动态猝灭作用,其实际抗褐变效果也优于曲酸和抗坏血酸;上述研究结果为开发安全、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物 生物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机理 抗褐变
下载PDF
侧柏叶有效成分提取及酪氨酸酶活性影响评价
4
作者 简嘉 刘雪洁 +4 位作者 郝祥羽 杨昊 佟显意 吴志锦 续乘轩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12-115,132,共5页
目的:研究侧柏叶有效成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评价有效提取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过程中各因素对侧柏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考察提取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 目的:研究侧柏叶有效成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评价有效提取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过程中各因素对侧柏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考察提取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本实验确定最优的提取工艺为90%乙醇作为提取液,按照1∶15的料液比(g∶mL),以70℃的超声温度进行提取,超声时间为60 min,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394 mg/g。0.5 g/mL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激活率最小,为-211.68%±2.42%;0.5 g/mL石油醚提取物的激活率最大,为20.30%±1.32%。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侧柏叶有效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经过对有效成分活性测试可知,乙醇粗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石油醚提取物低浓度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有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 工艺优化 提取物 酪氨酸酶活性
下载PDF
制首乌不同配伍方式对黑色素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缪源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制首乌不同配伍方式的水提物对黑色素上调率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优选制首乌“乌须发”最佳的配伍方式。方法分别采用蘑菇酪氨酸酶NaOH裂解法及多巴胺速率氧化法研究制首乌不同配伍方式对黑色素生物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制首乌不同配伍方式的水提物对黑色素上调率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优选制首乌“乌须发”最佳的配伍方式。方法分别采用蘑菇酪氨酸酶NaOH裂解法及多巴胺速率氧化法研究制首乌不同配伍方式对黑色素生物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制首乌不同配伍方式均具有黑色素上调的作用,整体表现为制首乌-黑芝麻>制首乌-侧柏叶>制首乌-桑椹>制首乌-女贞子,且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制首乌不同配伍方式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均不同,其中制首乌-侧柏叶和制首乌-桑椹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但是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制首乌-黑芝麻和制首乌-女贞子对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制首乌-黑芝麻较制首乌-女贞子激活作用明显。结论制首乌-黑芝麻为制首乌“乌须发”的最佳配伍,制首乌-黑芝麻配伍能够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上调黑色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首乌 配伍 黑色素 酪氨酸酶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6
作者 何春兰 王如意 +1 位作者 张刚平 杨昭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99-101,98,共4页
为深入了解我国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02年-2022年与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有关的文献,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近20年酪氨酸酶抑制... 为深入了解我国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02年-2022年与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有关的文献,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近20年酪氨酸酶抑制剂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高校是研究酪氨酸酶抑制剂的主力。我国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酪氨酸酶、抑制剂、酪氨酸酶抑制、酪氨酸酶抑制剂活性、化学成分等,而有关酪氨酸酶抑制剂生理功能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为酪氨酸酶抑制剂后续的研究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抑制剂 酪氨酸酶 计量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成分分析
7
作者 张雪 李雪峰 +2 位作者 胡瑞峰 郭万春 刘学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3-199,共7页
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筛选指标,对5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发酵上清液抑制酪氨酸酶能力远高... 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筛选指标,对5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发酵上清液抑制酪氨酸酶能力远高于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其中MNJ-9菌株发酵上清液抑制酪氨酸酶能力可达68.9%。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仅为50.9%和34.8%。MNJ-9菌株发酵上清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达93.1%。因此,对MNJ-9菌株进行16S rDNA菌种鉴定。基于液相色谱-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对MNJ-9菌株发酵上清液进行主要成分分析。对其主要成分的10种化合物进行抑制率测定,结果表明,5-氨基戊酸抑制率最高。将5-氨基戊酸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进行细胞毒性实验、黑色素含量测定、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测定评价其美白能力。结果表明,5-氨基戊酸质量浓度为70μg/mL连续培养72 h时细胞存活率≥80%,细胞无明显毒性;质量浓度为10~70μg/mL时,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分别为85.4%~45.2%和76.53%~40.5%,说明5-氨基戊酸具有一定的美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抑制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 发酵上清液 5-基戊 B16F10细胞
下载PDF
曲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8
作者 方婧杰 陈建 +1 位作者 陈雅娟 梁盈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7,共9页
目的: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精准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曲酸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酶动力学研究曲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借助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与不同来源酪氨酸酶的作用机理。结果:曲酸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 目的: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精准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曲酸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酶动力学研究曲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借助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与不同来源酪氨酸酶的作用机理。结果:曲酸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5%,脱色温度75℃,pH 2.0,脱色时间50 min,此时曲酸纯度为97.85%;曲酸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及双酚酶的IC50分别为13.33,53.32μg/mL;曲酸与蘑菇、小鼠、猩猩及人酪氨酸酶的XP对接得分分别为-7.515,-5.011,-5.537,-3.638,MM-GBSA结果分别为94.47,-110.80,-1.17,6.45 kJ/mol。结论:最优工艺条件下可显著提高曲酸的纯度,曲酸对酪氨酸酶为竞争性抑制作用,不同来源酪氨酸酶与曲酸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非共价键,即抑制剂与不同种类酪氨酸的结合稳定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百合主要有效成分对小鼠B-16细胞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彭丽丽 刘朝圣 +3 位作者 成雪 陈燕 杨娇娇 李翊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05-611,共7页
目的观察百合多糖与百合皂苷对小鼠B-16细胞中细胞活力、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同一传代小鼠B-16细胞并随机分为空白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熊果苷组、百合多糖组、百合皂苷组,共5组。空白细胞组加入180μL RPMI1640... 目的观察百合多糖与百合皂苷对小鼠B-16细胞中细胞活力、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同一传代小鼠B-16细胞并随机分为空白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熊果苷组、百合多糖组、百合皂苷组,共5组。空白细胞组加入180μL RPMI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加入180μL RPMI1640培养液和20μL高密度聚乙烯;熊果苷组、百合多糖组、百合皂苷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2、0.4、0.6、0.8 mg/mL)的熊果苷、百合多糖、百合皂苷,作用3 d后,用CCK-8法检测B-16细胞活力,用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检测B-16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以MTT法检测小鼠B-16细胞的黑色素含量。结果与空白细胞组比较,0.8 mg/mL熊果苷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0.4、0.6、0.8 mg/mL百合皂苷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P<0.01);各浓度熊果苷、百合多糖组和0.6、0.8 mg/mL百合皂苷组酪氨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0.2 mg/mL百合皂苷组酪氨酸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8 mg/mL熊果苷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0.6、0.8 mg/mL百合皂苷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P<0.01);各浓度熊果苷、百合多糖组和0.6、0.8 mg/mL百合皂苷组酪氨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0.2、0.4 mg/mL百合皂苷组酪氨酸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0.2 mg/mL熊果苷组比较,0.8 mg/mL熊果苷组细胞活力、0.2 mg/mL百合皂苷组酪氨酸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0.4 mg/mL熊果苷组比较,0.8 mg/mL熊果苷组细胞活力、0.4 mg/mL百合皂苷组酪氨酸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0.6 mg/mL熊果苷组比较,0.6 mg/mL百合皂苷组酪氨酸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0.4 mg/mL百合皂苷组比较,0.6、0.8 mg/mL百合皂苷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0.6 mg/mL百合皂苷组比较,0.8 mg/mL百合皂苷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在0.2、0.4 mg/mL浓度下,百合皂苷组酪氨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百合多糖组(P<0.01)。结论相较于百合皂苷、熊果苷,百合多糖能够在不影响小鼠B-16细胞活性的情况下,对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起到抑制作用,推测百合多糖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进一步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达到美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多糖 百合皂苷 熊果苷 B-16细胞 酪氨酸酶 黑色素
下载PDF
酪氨酸酶、漆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交联蛋白质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陈喜华 吴文倩 周建芹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2期176-183,共8页
蛋白质交联在食品加工、组织工程、酶工程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以酪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式蛋白,考察酪氨酸酶、漆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蛋白质交联的底物特异性及交联规律,揭示酶对底物蛋白质结构及反应条件的要求... 蛋白质交联在食品加工、组织工程、酶工程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以酪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式蛋白,考察酪氨酸酶、漆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蛋白质交联的底物特异性及交联规律,揭示酶对底物蛋白质结构及反应条件的要求。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酶催化蛋白质交联规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量交联产物粒径。结果表明:酪氨酸酶、漆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有共同特征,即均可以催化结构松散的蛋白质分子(酪蛋白)交联,但不能催化结构紧密的蛋白质分子(BSA)交联;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的加入能促进酶催化BSA交联反应;DTT对酪氨酸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酪蛋白交联无影响,但抑制漆酶对酪蛋白的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交联 酪氨酸酶 酰胺转
下载PDF
罗非鱼皮胶原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铜离子结合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玉琼 胡晓 +5 位作者 相欢 陈胜军 李来好 杨贤庆 吴燕燕 马海霞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为探明罗非鱼(Oreochromis)鱼皮胶原蛋白肽能否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采用酶解法制备出罗非鱼皮酪氨酸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tyrosinase inhibitory peptides,TSTIP),并开展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抑制活性与铜离子(Cu^(2+))结合... 为探明罗非鱼(Oreochromis)鱼皮胶原蛋白肽能否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采用酶解法制备出罗非鱼皮酪氨酸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tyrosinase inhibitory peptides,TSTIP),并开展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抑制活性与铜离子(Cu^(2+))结合活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皮经碱性蛋白酶酶解4 h后的产物具有最高的TYR抑制活性和Cu^(2+)结合活性,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6)。荧光光谱分析显示,TSTIP与TYR或Cu^(2+)结合后其内源荧光吸收强度的下降趋势一致,同时紫外吸收增强,且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YR与Cu^(2+)主要通过羰基及氨基与TSTIP结合。圆二色谱分析显示,两种结合物中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含量相对减少,β-折叠含量相对增多,该现象在TSTIP-Cu^(2+)结合物中更加明显。结果表明,TSTIP结合TYR产生的结构变化与结合Cu^(2+)相似,TSTIP可通过螯合TYR的活性中心Cu+2来抑制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皮 胶原蛋白肽 酪氨酸酶 肽-Cu^(2+)结合物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天然来源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明 张爱珍 +6 位作者 张德福 檀茜倩 崔方超 张昱泽 俞张富 沈荣虎 励建荣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黑色素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酪氨酸酶(EC 1.14.18.1,Tyrosinase, TYR)是催化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限速酶.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医药、化妆品、食品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应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往往存在稳定性及安全性问题.因此,研究者... 黑色素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酪氨酸酶(EC 1.14.18.1,Tyrosinase, TYR)是催化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限速酶.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医药、化妆品、食品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应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往往存在稳定性及安全性问题.因此,研究者们不断的筛选出天然来源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在这过程中筛选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酪氨酸酶在食品、医疗美容以及农业中的作用,并对目前酪氨酸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等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期能够为高效、便捷地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为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抑制剂 天然产物 筛选方法
下载PDF
不同蜂蜜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敏 黄京平 +5 位作者 赵文 王鹏 金玥 胡菡 薛晓峰 张金振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0种蜂蜜中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及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0种蜂蜜总酚酸含量为116.46~2133.33 mg PCA/kg... 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0种蜂蜜中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及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0种蜂蜜总酚酸含量为116.46~2133.33 mg PCA/kg,总黄酮含量为8.31~120.81 mg QUE/kg,DPPH自由基清除IC50为16.25~674.22 mg/mL,铁离子还原FRAP值为0.50~7.39 mmol Fe^(2+)/kg,酪氨酸酶抑制IC50为9.15~350.26 mg/mL。荞麦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16.25~45.83 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3.21~7.39 mmol Fe^(2+)/kg)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为9.15~14.16 mg/mL)显著高于其他几种蜂蜜(p<0.05)。蜂蜜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蜂蜜中总酚酸、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p<0.05)。该研究为蜂蜜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总酚 总黄酮 抗氧化 酪氨酸酶
下载PDF
18种中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及其机理
14
作者 谭超容 张金娟 +3 位作者 廖尚高 蒋先慧 李小飘 何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探讨18种中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及其机理。方法18种药材(黄水枝、苦参、牡丹、地榆、熊果叶、花椒、柿叶、槐米、啤酒花、余甘子、桑叶、山茶花、大黄、白头翁、仙茅、紫苏、岩白菜及洋甘菊)分别以水、醇(70%乙醇... 目的探讨18种中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及其机理。方法18种药材(黄水枝、苦参、牡丹、地榆、熊果叶、花椒、柿叶、槐米、啤酒花、余甘子、桑叶、山茶花、大黄、白头翁、仙茅、紫苏、岩白菜及洋甘菊)分别以水、醇(70%乙醇)提取得36个提取物,采用体外酶法检测36个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优选出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最好的样品;检测优选样品分别对酪氨酸单酚酶、多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采用酶动力学考察优选样品对酪氨酸多酚酶活性的反应作用类型。结果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当样本浓度为2.0 g/L时,黄水枝、苦参、牡丹、花椒、啤酒花的醇提物及黄水枝、地榆、花椒的水提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较强,其中黄水枝醇提物和水提物分别为醇提物和水提物中抑制酪氨酸酶活力最佳的样品;黄水枝醇提物和水提物抑制酪氨酸单酚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0.283 g/L和0.637 g/L,抑制酪氨酸酶多酚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0.248 g/L、0.587 g/L;酶动力学结果显示,黄水枝醇提物抑制酪氨酸多酚酶的作用类型为可逆性竞争-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 i为0.158 g/L。结论黄水枝醇提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酪氨酸多酚酶的作用类型为可逆性竞争-非竞争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研究 酪氨酸酶活性 黄水枝醇提物 黄水枝水提物 动力学 酪氨酸酶抑制剂
下载PDF
茶多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帅浩 谭充 +4 位作者 冯子健 马秋越 陈南 高浩祥 曾维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0-46,共7页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生化分析法,测定茶多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抑制动力学;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技术,剖析茶多酚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茶多酚对酪氨酸酶有...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生化分析法,测定茶多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抑制动力学;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技术,剖析茶多酚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茶多酚对酪氨酸酶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其单酚和多酚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66mg/mL和1.76mg/mL,为竞争性抑制;茶多酚可使酪氨酸酶出现明显的荧光淬灭和最大发射波长红移,并使酪氨酸酶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结构显著增加, 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显著减少,显著改变酪氨酸酶的三级和二级结构。结论 茶多酚主要通过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与酪氨酸酶进行结合,从而改变酪氨酸酶的空间结构并阻碍其与底物进行结合,进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空间结构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白芷、白芍水和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畅 李妍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3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水和乙醇提取制备白芷、白芍的水及醇提取物,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2 mg/mL时,(1)白芷醇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为3.48%,IC_(50)为1.4 mg/mL;(2)白芍水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3... 采用水和乙醇提取制备白芷、白芍的水及醇提取物,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2 mg/mL时,(1)白芷醇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为3.48%,IC_(50)为1.4 mg/mL;(2)白芍水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3.08%,IC_(50)为0.6 mg/mL;(3)白芍醇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1.18%,IC_(50)为1.2 mg/mL;(4)白芷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未呈现抑制作用。综上,白芷醇提取、白芍水提取以及白芍醇提取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可以一定程度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可作为美白功效性化妆品原料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白芍 提取物 酪氨酸酶
下载PDF
雀嘴茶中三大酚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桢 吕玉秀 +6 位作者 张璟雯 谢东 王琪 雷悦 赵平 朱绍志 杨晓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5-411,共7页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3.56±0.14、104.41±6.52和8.42±0.21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8.01±0.06、50.60±1.25和26.93±0.38μg/mL,清除OH自由基的IC_(50)值为2.64±0.06、>10.00和<1.00 mg/mL,对铁离子总还原能力的强度依次为绿原酸>CA>β-熊果苷;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差异较大,CA对酪氨酸酶兼具单酚酶和二酚酶抑制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1.114±0.035和95.198±1.117μmol/L,β-熊果苷仅有单酚酶抑制作用,IC_(50)值为681.335±17.975μmol/L,绿原酸既无单酚酶抑制作用,也无二酚酶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雀嘴茶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酰熊果苷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剂
下载PDF
食物蛋白源酪氨酸酶抑制肽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宋玉琼 胡晓 +4 位作者 李来好 陈胜军 相欢 杨贤庆 吴燕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8,共13页
黑色素过量生成和沉积会导致一系列的皮肤问题,特定食物蛋白肽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基于此,系统总结了当前食物蛋白源酪氨酸酶抑制肽的来源及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用于评价活性肽抑制效果的模型方法,分析了肽链... 黑色素过量生成和沉积会导致一系列的皮肤问题,特定食物蛋白肽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基于此,系统总结了当前食物蛋白源酪氨酸酶抑制肽的来源及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用于评价活性肽抑制效果的模型方法,分析了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及位置对肽活性的影响以及活性肽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不同抑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食物蛋白源酪氨酸酶抑制肽的发展趋势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以期为酪氨酸酶抑制肽的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抑制肽 制备 构效关系 作用机理 活性评价
下载PDF
毛囊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及相关蛋白1和2等分化标记分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城 朱文元 鲁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8-320,共3页
目的:研究毛囊黑素细胞生物学特性,特别是与黑素合成相关酶蛋白和黑素小体结构蛋白在毛囊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取正常人头皮,采用HMB-45和识别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等抗体免疫组化染... 目的:研究毛囊黑素细胞生物学特性,特别是与黑素合成相关酶蛋白和黑素小体结构蛋白在毛囊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取正常人头皮,采用HMB-45和识别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等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黑素细胞,研究毛囊中黑素细胞的分布、形态及TYR、TRP1和TRP2等黑素细胞分化标记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有功能的黑素细胞位于毛漏斗部基底层和生长期毛母质内接近毛乳头处,毛母质黑素细胞树突计数均值为5.1,高于表皮黑素细胞(P<0.01)。毛髓质中黑素细胞与皮质细胞比值约为1∶4.2,而在基底层基底细胞与黑素细胞之比约为1∶9.7。毛球HMB-45,TYR,TRP1和TRP2阳性,阳性颗粒仅局限于毛皮质和毛髓质内。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毛球部黑素细胞HMB-45、TYR、TRP1灰度值低于表皮黑素细胞(P<0.05)、毛球部、毛漏斗部及表皮的黑素细胞TRP2灰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毛囊中有活性的黑素细胞主要位于毛球和毛漏斗部,它们均表达黑素细胞分化标记抗原gp100、TYR、TRP1和TRP2。而且毛母质黑素细胞前3种分子表达量高于表皮黑素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黑素细胞 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