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8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酰化酶Ι(acylase Ι)对溴代苯丙氨酸手性拆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于芳 郭栋才 +2 位作者 于海洋 刘莎莎 何宇鹏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2期221-223,共3页
利用生物酰化酶Ι(acylase Ι)可以选择性的切除S-型苯丙氨酸上酰胺键的特点,高效快捷的对外消旋溴代苯丙氨酸进行手性拆分,成功的分离得到了互为异构体的溴代苯丙氨酸盐酸盐,并使用了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和旋光值对结果进行了表征,为... 利用生物酰化酶Ι(acylase Ι)可以选择性的切除S-型苯丙氨酸上酰胺键的特点,高效快捷的对外消旋溴代苯丙氨酸进行手性拆分,成功的分离得到了互为异构体的溴代苯丙氨酸盐酸盐,并使用了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和旋光值对结果进行了表征,为含有苯丙氨酸衍生物结构的天然产物分子和药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化酶ι 溴代苯丙氨酸 手性拆分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孕鼠孕期免疫激活所致子代青春期感觉门控损伤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冠玉 刘森淇 +3 位作者 杨勇锋 李文强 吕路线 苏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目的探讨各亚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母孕期免疫激活子代大鼠额叶、海马及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脉冲抑制效率(PPI%)的相关性。方法将受孕成功的10只Sprague-Dawley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和对照组(n=5)。于妊娠期第9天,模型组... 目的探讨各亚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母孕期免疫激活子代大鼠额叶、海马及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脉冲抑制效率(PPI%)的相关性。方法将受孕成功的10只Sprague-Dawley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和对照组(n=5)。于妊娠期第9天,模型组孕鼠经尾静脉注射10 mg·kg^(-1)聚肌胞苷酸(Poly I:C),对照组孕鼠给予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3 h后,尾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孕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来评估孕鼠免疫激活状态。将2组孕鼠饲养至自然生产,子鼠在出生后第21天断乳,选取雄性后代继续饲养。在子代大鼠青春期(即出生后第40天)时进行前脉冲抑制测试,评估其空间识别记忆和感觉门控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组子代大鼠海马、额叶及肝脏组织中HDAC家族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孕鼠血浆中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前脉冲刺激为75 dB时,模型组子代青春期大鼠的P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脉冲刺激为80、85 dB时,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青春期大鼠的P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额叶组织中,模型组子代大鼠HDAC3、HDAC4、HDAC8、HDAC9、HDAC10、Sirt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HDAC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大鼠HDAC1、HDAC2、HDAC6、HDAC7、HDAC1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马组织中,模型组子代大鼠HDAC1、HDAC8、HDAC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HDAC2、HDAC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大鼠HDAC3、HDAC4、HDAC6、HDAC7、HDAC9、HDAC11、Sirt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组织中,模型组子代大鼠HDAC6、HDAC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大鼠HDAC1、HDAC2、HDAC3、HDAC4、HDAC5、HDAC7、HDAC8、HDAC9、HDAC11、Sirt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HDAC2 mRNA表达水平与75 dB时的PPI%呈负相关(r=-0.965、P<0.05);额叶组织中HDAC10、Sirt mRNA表达水平与75 dB时的PPI%呈正相关(r=0.946、0.925,P<0.05)。结论孕鼠孕期感染poly I:C对子代大鼠HDAC家族的多种蛋白质表达具有显著影响,且与子代大鼠早期感觉门控受损相关,这可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感染 精神分裂症 感觉门控损伤 组蛋白去乙酰化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谭磊 彭小烨 +3 位作者 王开心 黄小久 张帆 禹思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9-1266,共8页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健康也十分重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s)属于表观遗传修饰酶,可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过程影响基因表达,继而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大量研究表明,HDACs可通过与病毒蛋白互作或影响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来参与多种畜禽病毒感染过程,且HDACs抑制剂处理可抑制部分病毒(如伪狂犬病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复制,提示HDACs可作为抗畜禽病毒感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因此,深入了解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过程对防控畜禽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要介绍了HDACs及其抑制剂,重点综述了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为深入研究HDACs调控畜禽病毒感染提供参考,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HDACs) 抑制剂 畜禽病毒感染 作用及机制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炎症性疾病
4
作者 蒋佳文 李善高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76-780,784,共6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类可对染色体的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酶。早前研究表明HDAC与肿瘤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发现HDAC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也发挥作用,研究HDAC可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类可对染色体的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酶。早前研究表明HDAC与肿瘤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发现HDAC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也发挥作用,研究HDAC可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HDAC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潜在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 炎症性疾病 治疗 靶点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
5
作者 任凯迪 杨阳 +2 位作者 张聪敏 焦裕雪 杨晶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机制之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As炎症反应中关键的驱动因子。多项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参与As中的炎症反应。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通过调节靶基因的去乙酰化,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 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机制之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As炎症反应中关键的驱动因子。多项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参与As中的炎症反应。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通过调节靶基因的去乙酰化,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及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HDACs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6
作者 刘谦 瞿菲 李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伴随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这一类靶向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药物的创新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正在被逐渐改变。无论是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 伴随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这一类靶向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药物的创新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正在被逐渐改变。无论是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还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都能够从HDACi联合治疗方案中取得可观的临床获益。文章围绕HDACi这一类药物,总结其在乳腺癌各个分子亚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总结了中国人群的治疗现状,对未来联合用药方案合理布局的探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观遗传调控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 西达本胺 恩替诺特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乙酰化酶3-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探讨毓麟珠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阮鑫 魏茂林 董晓英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乙酰化酶3(mitochondrial acetylase 3,Sirt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通路探讨毓麟珠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雌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衰老未灌胃组与衰老... 目的基于线粒体乙酰化酶3(mitochondrial acetylase 3,Sirt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通路探讨毓麟珠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雌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衰老未灌胃组与衰老灌胃组,每组6只,6只雌性正常育龄期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衰老灌胃组予毓麟珠中剂量10.08 g/kg,衰老未灌胃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连续灌胃6周(休1天/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激素雌二醇(estradiol,E 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学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卵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卵母细胞线粒体ATP含量;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卵巢组织Sirt3、HIF1α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组织Sirt3、HIF1αmRNA表达。结果与衰老未灌胃组相比较,衰老灌胃组卵泡发育改善,表现为颗粒细胞层排列整齐、卵母细胞形态较规则;E 2、AMH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P<0.01);卵巢组织中SOD、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1);ATP水平升高(P<0.05);Sirt3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上调,HIF1α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毓麟珠通过调控Sirt3、HIF1α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改善卵巢组织抗氧化能力进而达到延缓卵巢衰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毓麟珠 线粒体乙酰化3 缺氧诱导因子1Α 卵巢衰老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8
作者 汪金丽 金宇 +1 位作者 孙敏琼 余孝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 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凋亡蛋白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和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组)和SAHA干预组(CIH+SAHA组),将CIH+SAHA组... 目的 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凋亡蛋白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和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组)和SAHA干预组(CIH+SAHA组),将CIH+SAHA组与CIH组小鼠放入低氧仓内进行间歇性低氧处理,每天8 h,持续4周,从第3周起,每日造模前给予实验小鼠腹腔注射SAHA 50 mg/(kg·d),给药持续2周。实验第4周后,测量小鼠体质量,然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和Caspase-9的蛋白水平,TUNEL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间歇性低氧4周后,CIH组小鼠肝指数显著升高且肝组织损伤明显,肝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和c-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肝组织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与CIH组相比,CIH+SAHA组肝指数、ALT、AST水平以及Caspase-9和c-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标降低(P<0.05)。结论 SAHA可能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进而改善慢性间歇性低氧引起的小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 慢性间歇性低氧 肝损伤 凋亡相关蛋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酶促酰化对刺葡萄锦葵啶花色苷光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杨体园 黄名勇 +3 位作者 方镇洲 呙亚波 王政 邓洁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96-102,共7页
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对扩大其应用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刺葡萄花色苷为对象,采用脂肪酶CAL-B酰化,对比分析不同酰化花色苷的光稳定性及光降解动力学特性,探索酰基结构及光源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酰化、酶促酰化(酰化率49.9%... 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对扩大其应用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刺葡萄花色苷为对象,采用脂肪酶CAL-B酰化,对比分析不同酰化花色苷的光稳定性及光降解动力学特性,探索酰基结构及光源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酰化、酶促酰化(酰化率49.9%)、内源酰基花色苷三个样品中,内源酰基、外源酰基样品的稳定性均高于未酰化样品;避光后内源酰基的花色苷含量最高。三个样品的光降解反应符合动力学零级模型,其回归系数均大于0.980。在避光条件下,内源酰基、酶促酰化、未酰化三个样品的半衰期t_(1/2)分别为240、141、72.4 d;反应速率常数k_(0)分别为0.0499、0.0851、0.162。目前酶促酰化样品的光稳定性稍低于内源酰基,如能进一步提高酰化率,酶促酰化可为花色苷的稳定性及应用提供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葡萄 锦葵啶 酰化 内源酰基 稳定性 光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5调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承华 梅惠卿 +2 位作者 张嘉乐 李华琴 吴文梅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作为II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在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而成为在乳腺癌乃至其他癌症中具有潜在价值的生物标志...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作为II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在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而成为在乳腺癌乃至其他癌症中具有潜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之一,被认为是抗癌药物的可靠分子治疗靶点。本文将对HDAC5的结构表征和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HDAC5抑制剂的应用作一简要总结,并为早期乳腺癌HDACs的检测、HDACs抑制剂(HDACi)的设计以及与HDACi联用的相关药物作用靶点等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乳腺癌肿瘤治疗提供理论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5 组蛋白去乙酰化5抑制剂 药物作用靶点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泛素特异性肽酶10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11
作者 张帆 杨鹏 +2 位作者 郝振叶 巨宽心 李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ILC)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泛素特异性肽酶10(USP1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98例NSCLC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HDAC7、USP1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ILC)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泛素特异性肽酶10(USP1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98例NSCLC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HDAC7、USP10,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SCLC癌组织中HDAC7与USP10表达的相关性,分析HDAC7、USP10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DAC7、USP10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HDAC7阳性率分别为65.31%(64/98)、6.12%(6/98)(χ^(2)=74.756,P<0.05);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USP10阳性率分别为63.27%(62/98)、8.16%(8/98)(χ^(2)=64.800,P<0.05)。肿瘤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期NSCLC癌组织HDAC7,USP10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P均<0.05)。NSCLC组织中HDAC7、USP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4,P<0.05)。与表达阴性者比较,HDAC7、USP10表达阳性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χ^(2)=16.300、15.870,P均<0.05)。HDAC7表达阳性、USP10表达阳性、肿瘤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癌组织中HDAC7、USP10高表达,HDAC7、USP10可能协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HDAC7、USP10高表达NSCLC患者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7 泛素特异性肽10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雁南 王晓 张贺桥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是从酵母到人所有真核生物中都保守的依赖于锌离子的组蛋白修饰酶。酿酒酵母Rpd3S和裂殖酵母来源同系物Clr6S包含多个亚基,可以被甲基化修饰的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招募到相关核小体位点,随后对组蛋白H3和H4... 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是从酵母到人所有真核生物中都保守的依赖于锌离子的组蛋白修饰酶。酿酒酵母Rpd3S和裂殖酵母来源同系物Clr6S包含多个亚基,可以被甲基化修饰的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招募到相关核小体位点,随后对组蛋白H3和H4上的乙酰化修饰位点进行去除,以防止隐匿转录的发生。文章总结了近期关于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结构生物学及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对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识别核小体底物并对其乙酰化位点进行特异性去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 Clr6S Rpd3S 核小体 冷冻电镜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和微小RNA-139-5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扬 刘娟 +1 位作者 潘晶 汤双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2例,根据出院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2例,根据出院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良好组66例和不良组3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行DCG检查;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DAC4水平,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9-5p表达。ROC曲线预测血清HDAC4、miR-139-5p及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对AMI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四表格法分析DCG对AMI诊断及预后的价值。结果AMI患者血清HDAC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miR-139-5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良好组患者血清HDAC4水平高于不良组患者,miR-139-5p水平低于不良组患者(P<0.05)。HDAC4诊断AMI的AUC为0.789,敏感度为63.73%,特异度为82.86%;miR-139-5p诊断AMI的AUC为0.791,敏感度为73.53%,特异度为81.43%;DCG诊断AMI的AUC为0.782,敏感度为73.53%,特异度为82.86%。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水平诊断AMI的AUC为0.916,显著高于单项检测(Z_(HDAC4-联合)=3.735,P<0.001,ZmiR-139-5p-联合=3.467,P<0.001;ZDCG-联合=4.444,P<0.001)。HDAC4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898,敏感度为80.56%,特异度为86.36%;miR-139-5p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857,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0.30%;DCG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790,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0.30%;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水平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931,显著高于单项检测(Z_(HDAC4-联合)=2.005,P=0.045,ZmiR-139-5p-联合=2.707,P=0.007;ZDCG-联合=3.969,P<0.001)。结论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水平在AM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组蛋白去乙酰化4 微小RNA-139-5p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_(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表达及其与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东红 师晶晶 +4 位作者 刘云 侯玉龙 曹子彧 黎妞 郭明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表达及其与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prague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表达及其与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对照组(n=32)和DN组(n=32)。DN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1)制备DN模型,DN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正常饮食饮水。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饮水,经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于造模后第0、4、8、12周分批处死2组大鼠,于每次处死前称大鼠体质量;使用血糖仪及配套试纸检测大鼠血糖;收集尿液,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并计算UACR;于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双侧肾脏,其中一侧肾脏去除包膜后称肾质量,并计算肾脏指数(K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大鼠肾组织中IL-6、IL-10、TGF-β_(1)、HDAC4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中IL-6、IL-10、TGF-β_(1)和HDAC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N大鼠血清IL-6、IL-10、TGF-β_(1)、HDAC4水平与血糖、UACR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第0、4、8、12周,DN组大鼠血糖水平及UA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周,2组大鼠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4、8、12周,DN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4周,2组大鼠的K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8、12周,DN组大鼠的K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4、8、12周,DN组大鼠血清中IL-6、HDAC4、TGF-β_(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8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4、12周,2组大鼠肾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0、4、8、12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IL-6、HDAC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周,2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_(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4、8、12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_(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N组大鼠血清IL-6、TGF-β_(1)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r=0.614、0.514,P<0.05),血清IL-10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r=-0.448,P<0.05),血清HDAC4水平与血糖无相关性(r=-0.177,P>0.05)。DN组大鼠血清IL-6、TGF-β_(1)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r=0.405、0.470,P<0.05),血清IL-10、HDAC4水平与UACR无相关性(r=-0.134、-0.124,P>0.05)。结论DN大鼠IL-6、TGF-β_(1)、HDAC4表达上调,IL-10表达下调;DN大鼠血清IL-6、TGF-β_(1)水平与血糖、UACR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0水平与血糖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_(1) 组蛋白去乙酰化4
下载PDF
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叉头框蛋白A1在子痫前期诊断及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
15
作者 王宁 周艳 +1 位作者 赵磊 陶雅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叉头框蛋白A1(FOXA1)表达在子痫前期(PE)诊断、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分娩的150例PE孕妇(PE组)和10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将PE组分为轻度PE(MPE组,n=81),重度PE(SPE组... 目的探究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叉头框蛋白A1(FOXA1)表达在子痫前期(PE)诊断、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分娩的150例PE孕妇(PE组)和10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将PE组分为轻度PE(MPE组,n=81),重度PE(SPE组,n=69)。比较不同组别孕妇血清HDAC2、FOXA1水平,然后根据其HDAC2、FDXA1水平把PE孕妇分为HDAC2高表达组(n=72)和HDAC2低表达组(n=78),FOXA1高表达组(n=74)和FOXA1低表达组(n=76)。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DAC2、FOXA1对PE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Spearman相关性分析HDAC2、FOXA1与PE病情的关系。结果PE组血清HDAC2、FOX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AC2、FOXA1及联合诊断P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0.843、0.912。MPE组血清HDAC2、FOXA1水平明显高于SPE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DAC2、FOXA1均与PE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67、-0.712,均P=0.000)。对照组血清HDAC2、FOXA1水平明显高于PE组(P<0.05)。HDAC2低表达组早产儿、肝脏损害、新生儿窒息比例高于HDAC2高表达组(P<0.05)。FOXA1高表达组肝脏损害、早产儿、胸腹腔积液、新生儿窒息比例低于FOXA1低表达组(P<0.05)。血清HDAC2、FOXA1及联合预测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788、0.799、0.885。结论PE孕妇血清HDAC2、FOXA1水平与PE病情具有明显负相关性,低水平HDAC2、FOXA1的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较高,临床可监测HDAC2、FOXA1来辅助诊断PE及预测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组蛋白去乙酰化2 叉头框蛋白A1 妊娠结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喉癌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的表达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16
作者 刘亮亮 马明 +3 位作者 常换换 高红变 侯蕾娜 杨琦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9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分析喉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HDAC1)的表达与临床患者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44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分析喉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HDAC1)的表达与临床患者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44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DAC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HDAC1蛋白在不同患者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喉癌患者5年总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HDAC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6%),差异有显著性(P<0.05)。HDA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吸烟史、饮酒史、临床分期、病理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解剖分型无关(P>0.05)。喉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4.00(95%CI 25.43~62.57)个月:其中HDAC1蛋白阳性表达者为26.00(95%CI 14.332~37.668)个月,阴性表达者为55.00(95%CI 37.360~72.573)个月。5年总生存率中HDAC1阳性表达患者低于HDAC1阴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4.642,P<0.05)。结论HDAC1蛋白在喉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患者生存预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1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线粒体去乙酰化酶3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圣琪 罗文龙 +4 位作者 田丁元 张新会 崔茜 王超 裴汉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2-1178,共7页
背景:对比剂肾病已经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本质是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去乙酰化酶3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还不清楚。目的:探索不同肾脏缺血时间对去乙酰化酶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损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背景:对比剂肾病已经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本质是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去乙酰化酶3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还不清楚。目的:探索不同肾脏缺血时间对去乙酰化酶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损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构建C57BL/6J小鼠急性肾脏缺血模型,给予不同的缺血时间(15,20,25,30 min),再灌注48 h。根据缺血时间,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15,20,25,30 min再灌注组,每组8只。术后48 h,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TUNEL试剂盒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荧光素酶发光法检测肾组织ATP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去乙酰化酶3和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血清肌酐、尿素氮、组织病理评分及凋亡指数在各缺血组中逐渐升高;②肾组织线粒体结构损伤在各缺血组中逐渐加重,ATP含量总体下降;③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及缺血15min再灌注组的去乙酰化酶3蛋白水平无差异;与缺血15min再灌注组比较,缺血20 min再灌注组的去乙酰化酶3蛋白水平升高(P<0.05),缺血25 min继续升高(P<0.05),缺血30 min表达最高(P<0.05);④与假手术组比较,线粒体融合蛋白1在缺血15-20 min升高(P<0.05);与缺血15 min再灌注组比较,线粒体融合蛋白1在缺血25 min和30 min进一步升高(P<0.05);⑤缺血15 min再灌注组的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水平达高峰,与缺血15 min再灌注组比较,缺血20 min再灌注组的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水平有所下降(P<0.05),缺血25 min再灌注组进一步下降(P<0.05);⑥相关性研究发现,ATP与去乙酰化酶3存在显著负相关(r=-0.77,P<0.05),去乙酰化酶3与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存在负向相关性(r=-0.52,P<0.05),去乙酰化酶3与线粒体融合蛋白1存在正向相关性(r=0.72,P<0.05);⑦结果表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ATP水平下降会刺激肾组织线粒体去乙酰化酶3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增高,进而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线粒体裂解,起到保护线粒体、维持能量代谢的作用,提示去乙酰化酶3可能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去乙酰化3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ATP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 线粒体融合蛋白1 C57BL/6J小鼠
下载PDF
家蚕去乙酰化酶基因BmSIRT2的克隆、表达和初步功能分析
18
作者 耿嘉盛 韩花云 +6 位作者 刘悦 祖国威 陈燕梅 尤征英 蒋彩英 盛清 聂作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Sirtuin 2(SIRT2)是去乙酰化酶Sirtuin家族蛋白的一员,参与细胞的分化、自噬和氧化应激,与生物的衰老、糖代谢、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对家蚕SIRT2基因(BmSIRT2)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效... Sirtuin 2(SIRT2)是去乙酰化酶Sirtuin家族蛋白的一员,参与细胞的分化、自噬和氧化应激,与生物的衰老、糖代谢、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对家蚕SIRT2基因(BmSIRT2)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效价较高的兔多克隆抗体。对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5龄幼虫的各个组织进行qRT-PCR分析,发现在成虫期和5龄幼虫的性腺中BmSIRT2基因的转录水平较高。免疫荧光试验发现,BmSIRT2蛋白主要定位在BmN细胞的胞质中,少量定位在细胞核中,暗示BmSIRT2可能主要参与胞质蛋白的去乙酰化。通过构建BmSIRT2的真核瞬时表达载体并转染BmN细胞,发现细胞内丙酮酸含量会随着BmSIRT2浓度的上升而下降;而向细胞内添加SIRT2的特异性抑制剂AGK2后,丙酮酸含量会随着AGK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表明BmSIRT2胞内浓度和活性与丙酮酸含量甚至是糖代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BmSIRT2蛋白相关的去乙酰化对家蚕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去乙酰化SIRT2 多克隆抗体 亚细胞定位 丙酮酸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的气道炎性反应作用机制
19
作者 冯秋琴 黄欢 +1 位作者 杨眉 田曼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从细胞实验水平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的肺部炎性反应的作用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呼吸道上皮细胞(AECs)后,分为对照组和RSV处理组,RSV处理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HDACi类药物曲古抑菌素... 目的:从细胞实验水平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的肺部炎性反应的作用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呼吸道上皮细胞(AECs)后,分为对照组和RSV处理组,RSV处理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HDACi类药物曲古抑菌素A(TSA),检测相关炎性反应因子表达的变化,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印迹检测相关炎性反应信号通路关键因子、氧化应激关键因子mRNA及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SV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会使HDAC相关分子HDAC2表达上调。细胞实验加入TSA后,能够显著抑制RSV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HDACi类药物TSA可以抑制RSV诱导的气道炎性反应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 呼吸道合胞病毒 气道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