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钱柳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1
作者 杨勇 郭婷思 +7 位作者 谢敏 谭李宏 李文楚 郑豪 黄费炳 杨玉佩 王炜 翦雨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4-842,共9页
目的 研究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 Iljinskaja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青钱柳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聚酰胺、C18反相硅胶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 目的 研究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 Iljinskaja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青钱柳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聚酰胺、C18反相硅胶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评价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paloside C(1)、cyclopaloside A(2)、juglanosides E(3)、vaccinin A(4)、ent-mururin A(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8)、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9)、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3)、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4)、香橙素(15)。总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值为(1.83±0.04)μg/mL,化合物1、4~5分别为(29.48±1.86)、(0.50±0.07)、(0.71±0.07)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四氢萘醇苷类,化合物4~5、8~10、14为首次从青钱柳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较少见的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潜在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窄孢灵芝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2
作者 霍雅琴 王雨曦 +2 位作者 魏玉莲 张怡轩 袁海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研究窄孢灵芝Ganoderma angustisporum J.H.Xing,B.K.Cui&Y.C.Dai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窄孢灵芝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硅胶、ODS、TLC、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 目的研究窄孢灵芝Ganoderma angustisporum J.H.Xing,B.K.Cui&Y.C.Dai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窄孢灵芝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硅胶、ODS、TLC、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评价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acetyl-L-phenylalanine ethyl ester(1)、N-acetyl-L-phenylalanine methyl ester(2)、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3)、6,8-di-O-methylaverufin(4)、aversin(5)、methyl 2-(4-hydroxyphenyl)acetate(6)、5-甲苯-1,3-二醇(7)。化合物1~2、4~7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33.80±0.47)、(45.45±7.95)、(48.80±5.86)、(39.48±2.82)、(41.47±6.68)、(55.38±10.12)μmol/L,其中化合物1的抑制活性较强。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灵芝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7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孢灵芝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黄姜花花的化学成分、抗氧化、酶抑制活性及抗炎作用研究
3
作者 丁芙蓉 贾小演 +4 位作者 吴相欢 吴霞 杨念 刘雄利 田民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研究黄姜花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抗氧化、酶抑制活性及抗炎作用。本文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得黄姜花花水提物和醇提物,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 MS)分析其提取物化学成分,共鉴定出58种化合物,包括1... 研究黄姜花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抗氧化、酶抑制活性及抗炎作用。本文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得黄姜花花水提物和醇提物,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 MS)分析其提取物化学成分,共鉴定出58种化合物,包括11种酚类和18种黄酮类化合物。黄姜花花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同时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提取物在无毒范围内(62.5、125、250μg/mL)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促炎症介质(NO和PGE 2)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过度分泌。本实验为黄姜花花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姜花 提取物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酶抑制活性 抗炎活性
下载PDF
富硒牡蛎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夏珍 陈冰冰 +8 位作者 黄文 康澳 梁兴唐 尹艳镇 唐德剑 孟莉 刘果 曹庸 苗建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为开发兼具抗氧化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富硒牡蛎肽,该研究以富硒牡蛎蛋白为原料优化制备富硒牡蛎肽,并对其硒含量、氨基酸组成、抗氧化活性和ACE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富硒牡蛎肽的... 为开发兼具抗氧化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富硒牡蛎肽,该研究以富硒牡蛎蛋白为原料优化制备富硒牡蛎肽,并对其硒含量、氨基酸组成、抗氧化活性和ACE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富硒牡蛎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时间4 h、温度37℃、酶底比0.5%、pH 1.0、底物质量浓度7 g/100mL。该条件下制备的富硒牡蛎肽富含与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相关的疏水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EC_(50)值分别为1.365、1.074 mg/mL,并呈现出良好的细胞抗氧化活性(EC50:1.114μg/mL),对HepG2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此外,富硒牡蛎肽的ACE抑制活性较强,这可能与其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内在关联性。富硒牡蛎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降血压活性,该研究结果为牡蛎源富硒肽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为天然富硒营养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牡蛎肽 工艺优化 硒含量 氨基酸组成 抗氧化活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海带、坛紫菜和裙带菜游离和结合酚抗氧化和酶抑制活性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春彦 谢星 +4 位作者 李一华 胡朋朋 谢作桦 涂宗财 张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6,共7页
海带、坛紫菜和裙带菜是我国大型经济海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该文对比研究了海带、坛紫菜和裙带菜中游离和结合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旨在为... 海带、坛紫菜和裙带菜是我国大型经济海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该文对比研究了海带、坛紫菜和裙带菜中游离和结合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旨在为3种海藻的高附加值开发提供指导。结果表明,3种海藻原料中均以结合酚为主,坛紫菜结合酚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总酚含量(干物质内含量)(863.53μg/g)[以没食子酸当量(gallic acid equivalent,GAE)计],其次为裙带菜结合酚提取物(819.67μg GAE/g);裙带菜游离酚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干物质内含量)(49.31μg/g)[以槲皮素当量(quercetin equivalent,QE)计]。海带结合酚提取物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裙带菜结合酚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最强,而坛紫菜游离酚提取物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 50值分别为401.19、196.28、156.52、289.46、213.21μg/mL,海带和裙带菜结合酚提取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好,且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酚类化合物是3种海藻提取物中主要的抗氧化和酶活性抑制成分。因此,相比于其他两种海藻,海带作为抗氧化剂和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开发潜力更大,裙带菜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结合酚 游离酚 酶抑制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体外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枇杷花醇提纯化工艺优化及活性成分初步鉴定
6
作者 陈倩倩 陶文扬 +3 位作者 郑美瑜 马子甲 王璐 陆胜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4-1153,共10页
为了探究枇杷花的美白功效及其功能因子,以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枇杷花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的醇提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静态吸附解析和动态吸附洗脱实验分别确定D101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中吸附解析平衡... 为了探究枇杷花的美白功效及其功能因子,以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枇杷花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的醇提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静态吸附解析和动态吸附洗脱实验分别确定D101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中吸附解析平衡时间和最佳纯化工艺;对纯化物进行HPLC-MS分析,初步鉴定出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在料液比(m∶V)1∶20、50℃和50%乙醇体积分数条件下,进行重复3次,每次1 h,提取枇杷干花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粗提物得率为30.01%;D101树脂对粗提物的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4.5 h,解析平衡时间为3.5 h;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浓度40 mg·mL^(-1),上样流速3 BV·h^(-1),洗脱剂为60%乙醇体积分数,洗脱速度4 BV·h^(-1),纯化物得率为4.39%;纯化物中共鉴定出137种成分,分为黄酮类物质、肉桂酸及其衍生物、苯及其衍生物等26个大类。对比中外文献报道,筛选出槲皮素、异鼠李素、对香豆酸等12种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为枇杷花在美白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醇提物 大孔树脂纯化 成分鉴定
下载PDF
鮸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的制备、分离及理化特性研究
7
作者 霍玉梅 胡晓 +1 位作者 吴燕燕 江津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9,共12页
为实现鮸(Miichthys miiuy)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选用鮸加工副产物鱼碎肉作为原料,以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胰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时... 为实现鮸(Miichthys miiuy)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选用鮸加工副产物鱼碎肉作为原料,以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胰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时间4.8 h,加酶量0.21%,pH 8.5,料液比1∶2(m∶V),温度46℃。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酶解产物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前后其抑制活性的变化,绘制酶抑制动力学曲线,并采用SephadexG-25对酶解物进行分离,测定酶解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活性肽经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后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至61.97%;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为混合型抑制;酶解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分布在3 kD以下(占91.85%);经G-25分离,F4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58.05%,其<1 kD的肽组分占78.28%;酶解物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响应面优化法
下载PDF
密花香薷体外对代谢综合征相关酶抑制活性研究
8
作者 程研 张彦 +4 位作者 张迎 闫平 党玉婷 井波鑫 张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7期50-60,共11页
目的:探讨密花香薷粗提物体外对酶抑制的作用,初步阐明其对代谢综合征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体外测定密花香薷粗提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多种酶活性的抑制率,与阳性对照比较IC50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密花香薷中主成分含量。分子对接计... 目的:探讨密花香薷粗提物体外对酶抑制的作用,初步阐明其对代谢综合征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体外测定密花香薷粗提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多种酶活性的抑制率,与阳性对照比较IC50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密花香薷中主成分含量。分子对接计算主成分与酶抑制作用相关目标基因的结合能。结果:密花香薷粗提物对α-淀粉酶、黄嘌呤氧化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0.199 mg/mL、0.254 mg/mL、0.258mg/mL、0.057 mg/mL。密花香薷乙酸乙酯部分对酶抑制作用最强,其中含量最高为绿原酸57.40 mg/g和槲皮素37.51 mg/g。分子对接发现绿原酸、槲皮素与以上代谢综合征酶抑制作用相关目标基因结合作用良好。结论:密花香薷粗提物对代谢综合征相关多种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初步认为密花香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为绿原酸与槲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香薷 酶抑制活性 含量测定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三叶青茎部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功能成分、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宇航 陈梁 +6 位作者 罗翌元 楚玉柔 王家星 鲍晶晶 王振 张宾 孙继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3-181,共9页
目的 以三叶青茎部为原料,探究三叶青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功能成分、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乙醇超声法提取三叶青,获得醇提液及残渣。醇提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其进行分步萃取,残渣则采用蒸馏水多次提取,最终... 目的 以三叶青茎部为原料,探究三叶青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功能成分、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乙醇超声法提取三叶青,获得醇提液及残渣。醇提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其进行分步萃取,残渣则采用蒸馏水多次提取,最终得到4种提取物。分别测定4种提取物总酚、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种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酚、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最高,分别为40.22%±1.01%、38.56%±0.64%、6.15%±0.21%,正丁醇萃取物总多糖含量最高,为9.29%±0.25%。各萃取物均具有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1,1-二苯基-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代-1-氧(2-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3-oxide-1-oxyl,PTIO)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最强,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分别为0.016、0.014、0.355、0.265、0.352mg/mL。同时,在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上,乙酸乙酯萃取物明显强于各萃取物。相关性分析表明,三叶青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总皂苷物质与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三叶青茎部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主要作用成分为总酚、总黄酮和总皂苷。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三叶青茎部资源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茎部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相关性
原文传递
鲜黄连体外酶抑制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孙惠 魏忠宝 +6 位作者 何旭 陈美华 夏广清 李丽 臧皓 郭施含 肖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4-20,共7页
目的:测定鲜黄连3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9类化学成分的含量、体外酶抑制活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考察了不同条件下鲜黄连提取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鲜黄连的甲醇、乙醇和水3种提取物中9类化学成分含量,体外评估其对α-... 目的:测定鲜黄连3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9类化学成分的含量、体外酶抑制活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考察了不同条件下鲜黄连提取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鲜黄连的甲醇、乙醇和水3种提取物中9类化学成分含量,体外评估其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黄嘌呤氧化酶、脲酶和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并基于上述结果对活性最佳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体外胃肠道、pH和热稳定性的研究.结果:鲜黄连甲醇提取物的总糖、总酚、总黄酮、总鞣质、缩合鞣质和没食子鞣质含量较高,鲜黄连乙醇提取物的总三萜、总酚酸含量较高,水提取物的总蛋白含量较高.鲜黄连甲醇提取物对α-淀粉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强,其最高活性分别为47.1±2.3 mg AE/g extract、19.6±1.6 mg DE/g extract、2.5±0.1 mg DE/g extract.相关性分析显示,9种化学成分均与体外的酶抑制活性呈一定相关性(r=-0.98~1.00);确定鲜黄连甲醇提取物为最佳,其在3种稳定性研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表现.结论鲜黄连9种化学成分和体外酶活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在不同条件下相对稳定,为扩大天然药用资源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黄连 含量测定 酶抑制活性 相关性分析 稳定性
下载PDF
耐硒菌株Cytobacillus firmus N4的筛选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一丹 余雍和 +3 位作者 杨锐 段玉桦 周欣 王璋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0,共6页
微生物制备纳米硒具有低毒、温和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武汉施加硒肥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将亚硒酸钠还原成纳米硒的菌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测定其耐硒能力和生长动力学曲线,利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纳米硒颗粒进行表征,并... 微生物制备纳米硒具有低毒、温和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武汉施加硒肥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将亚硒酸钠还原成纳米硒的菌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测定其耐硒能力和生长动力学曲线,利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纳米硒颗粒进行表征,并将转化得到的纳米硒及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在分离纯化的16株菌株中,坚强芽孢杆菌N4(Cytobacillus firmus N4)对亚硒酸钠的最大耐受性为36 mg/mL,产生的纳米硒粒径为150~220 nm。纳米硒质量浓度为0.625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25.42±0.69)%;次生代谢产物质量浓度为2.500 mg/mL时,抑制率达到(73.83±4.63)%。Cytobacillus firmus N4具有高耐硒性质,可为纳米硒的生物转化提供基础,且其次生代谢产物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硒菌株 纳米硒 坚强芽孢杆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黑顶黄堇化学成分及其Cdc25A/Cdc25B酶抑制活性
12
作者 确生 蒋熙 +2 位作者 扎西东主 包婷雯 尼玛才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1527,共7页
目的研究黑顶黄堇Corydalis nigro-apiculata C.Y.Wu化学成分及其Cdc25A/Cdc25B酶抑制活性。方法黑顶黄堇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全自动... 目的研究黑顶黄堇Corydalis nigro-apiculata C.Y.Wu化学成分及其Cdc25A/Cdc25B酶抑制活性。方法黑顶黄堇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组蛋白磷酸化酶Cdc25A/Cdc25B的抑制效果。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croniferanine A(1)、mucroniferanine C(2)、mucroniferanine D(3)、mucroniferanine F(4)、山缘草定碱(5)、山缘草碱(6)、二氢血根碱(7)、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8)、血根碱(9)、乙氧基血根碱(10)、黄连碱(11)、原阿片碱(12)、巴马亭(13)、紫堇碱(14)、hendersine B methyl ester(15)、tomentelline C(16)。黑顶黄堇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相萃取部位对于Cdc25A酶和Cdc25B酶均存在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正丁醇和水部位最为显著。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药材氯仿部位及正丁醇部位对组蛋白磷酸化酶Cdc25A/Cdc25B具有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顶黄堇 化学成分 Cdc25A/Cdc25B酶抑制活性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热回流法提取榛蘑总皂苷及其酶抑制活性研究
13
作者 佟喜旺 孙艳 于丽颖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2,共5页
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榛蘑总皂苷的提取条件,并对其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28(g/mL)、提取时间77 min,在该条件下榛蘑总皂苷得率为34.52%;当榛蘑总皂苷质量浓... 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榛蘑总皂苷的提取条件,并对其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28(g/mL)、提取时间77 min,在该条件下榛蘑总皂苷得率为34.52%;当榛蘑总皂苷质量浓度达到25 mg/mL时,对酪氨酸酶和脂肪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5.14%和96.33%,酶抑制活性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蘑总皂苷 加热回流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地黄功能因子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14
作者 李自红 张桃桃 +3 位作者 张彦昌 宋梦娇 李飞飞 魏悦 《河南科学》 2023年第8期1112-1117,共6页
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DHTW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为地黄降糖功能因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DHTW清除DPPH、ABTS等自由基的能力,利用酶标仪测定DHTW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①DHTW... 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DHTW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为地黄降糖功能因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DHTW清除DPPH、ABTS等自由基的能力,利用酶标仪测定DHTW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①DHTW均具有抗氧化活性,质量浓度在0~6 mg/mL内,随着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不断增加,当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抗氧化性趋于稳定.②DHTW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值分别为:醇洗脱物DHY(0.087 mg/mL)、粗提物DHC(2.987 mg/mL)、水洗脱物DHS(3.024 mg/mL),故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现为:DHY>DHC>DHS.③DHTW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值分别为:DHY(0.137 mg/mL)、DHC(1.463 mg/mL)、DHS(2.168 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表现为:DHY>DHC>DHS.④DHTW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DHY有较明显的抑制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明显优于DHC、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TW 功能因子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鸡蛋花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15
作者 张胜男 黄琳 +4 位作者 吴兰君 梁祖怡 陈海荣 黄吉期 谭钦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27-3632,共6页
目的研究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inn.cv.Acutifolia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鸡蛋花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评价其α-葡萄... 目的研究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inn.cv.Acutifolia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鸡蛋花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评价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S)-3-methyl-5-(2,2,5,5-tetramethyl-1,3-dioxolan-4-yl)pent-2-enoic acid(1)、山柰酚(2)、kaempferol 3-O-β-D-glucosyl-6″-α-L-rhamnopyranoside(3)、kaempferol 3-O-β-D-glucoside(4)、槲皮素(5)、quercetin-3-O-β-gluc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6)、quercetin 3-O-β-xylopyranosyl-(1→2)-β-glucopyranoside(7)、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8)、quercetin 3-O-(6″-O-α-rhamnopyranosyl-β-galactopyranoside)(9)、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O-3)-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0)、pinnatifidanoside E(11)、methyl 2-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12)、15-demethylisoplumieride(13)。化合物1、6~7、9~11、13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在15.50~78.00μg/mL之间。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6~7、10~12为首次从夹竹桃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11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花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大果榕果实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谭琳 郑晓燕 +4 位作者 王甲水 马伏宁 康由发 臧小平 马蔚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7-81,共5页
研究大果榕果实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保亭七仙岭的大果榕果实为实验材料,用体积分数65%的乙醇提取大果榕果实多酚,采用Folin-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 研究大果榕果实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保亭七仙岭的大果榕果实为实验材料,用体积分数65%的乙醇提取大果榕果实多酚,采用Folin-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获得的大果榕果实多酚进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果榕果实多酚含量较高,达1.92 mg/g(以干质量计),其对DPPH自由基、ABTS+·和·OH均具有显著的清除活性,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141.25、91.20、45.71μg/m L;大果榕果实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且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IC50值为102.33μg/m L;同时大果榕果实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4.9 mg/m L。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榕果实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榕 果实多酚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海南山竹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谭琳 周兆禧 +2 位作者 王甲水 马伏宁 康由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了解海南山竹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引导消费、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五指山的山竹果实为材料,用95%的乙醇提取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 了解海南山竹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引导消费、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五指山的山竹果实为材料,用95%的乙醇提取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获得的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提取物进行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竹果皮多酚含量很高,达21.36mg/g(干重),对·OH、DPPH自由基和ABTS+·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37.39、41.34、41.37μg/mL;山竹果皮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29.46、7μg/mL;山竹果肉多酚含量较低,为0.388mg/g(干重),清除DPPH自由基、ABTS+·和·OH活性较弱,但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山竹果肉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为2.24mg/mL),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弱。山竹果皮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山竹果肉多酚具有中等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一定的抗氧化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竹 果实多酚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桑枝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及其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超 史正琴 +3 位作者 向伟 黄先智 徐立 兰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20,共9页
【目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一种降血糖功效较好的天然活性产物,在桑树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对超声-微波联合辅助提取桑枝中DNJ的工艺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提取率;同时,分析桑枝水提物中DNJ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相关性,以获得... 【目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一种降血糖功效较好的天然活性产物,在桑树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对超声-微波联合辅助提取桑枝中DNJ的工艺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提取率;同时,分析桑枝水提物中DNJ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相关性,以获得其中DNJ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贡献程度。这可能为桑枝中DNJ的提取、分离及桑枝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极性分布等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9-芴甲氧羰酰氯对DNJ进行衍生化,弥补其本身不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缺点,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在254 nm波长下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单因素试验分别求得微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时间和液料比的优化范围,以响应曲面法对超声-微波联合辅助提取DNJ三因素的平方和、均方、P值、R2等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和相应的最优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溶剂法萃取浓缩的水提物,计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种极性部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通过酶标仪在415 nm波长处测定α-葡萄糖苷酶对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的分解率来计算)与DNJ的含量,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用0.05 mo L·L-1的盐酸溶液提取,微波处理9.60 min、超声波处理30.89 min和液料比46.47 m L·g-1时达到最优条件,此时DNJ的产率为0.205%,结果检验值与优化值的拟合率达99.27%,相对于对照组增长了10.86%;正丁醇部分DNJ的含量最高,乙酸乙酯次之,水部分仍含有少许,石油醚部分为零,说明正丁醇的萃取效果较好;正丁醇部分的抑制曲线趋势与乙酸乙酯部分相近,水部分与石油醚部分相近,且各萃取部分之间的IC50都差异显著,结合DNJ的含量分布,说明桑枝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物质间有一定的极性差异;根据各萃取部分中DNJ的含量,从其半抑制浓度中换算出DNJ的浓度,即为"其中DNJ的浓度",正丁醇部分"其中DNJ的浓度"与DNJ标准品的IC50差异不显著,说明此部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物质几乎尽是DNJ;水部分虽含有少量的DNJ,但其活性却相对更小,可能其中含有具备提高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多糖等物质,或一些糖类等黏性物质影响了DNJ与酶的结合;乙酸乙酯部分"其中DNJ的浓度"比DNJ标准品的IC50小,可能是由于此部分含有个别黄酮类等对DNJ具有活性增强/协同作用,或其中含有一些游离生物碱、香豆素或黄酮苷元等物质具备相似活性;石油醚部分不含DNJ,却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说明桑枝中含有一些极性小的脂溶性化合物具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论】微波处理初步粉碎的新鲜桑枝,既有干燥作用又有辅助提取效果,而后用超声波辅助浸提可提高DNJ的提取效率;桑枝中主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是DNJ,除此外还可能含有一些极性相对较小的活性成分。这些结果有利于桑枝DNJ及其他降血糖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脱氧野尻霉素 超声 -微波联合辅助提取法 响应曲面法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桑枝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降血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姜瞻梅 田波 +1 位作者 吴刚 霍贵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2-126,共5页
建立了体外快速测定降血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HHL)为反应底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为催化剂,反应所生成的马尿酸为测定指标,未加酶抑制剂的反应为空白对照。使用Symmetry C1... 建立了体外快速测定降血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HHL)为反应底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为催化剂,反应所生成的马尿酸为测定指标,未加酶抑制剂的反应为空白对照。使用Symmetry C18分析型色谱柱(5μm 3.9×150 mm,),柱温25℃,流动相A为乙腈(含0.05%三氟乙酸),流动相B为超纯水(含0.05%三氟乙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8 nm。在马尿酸浓度为12.5~200μg/mL时,马尿酸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对马尿酸的回收率为93.23%~100.25%。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比色法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无显善差异(P>0.05)。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为降血压产品的研制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 马尿酸
下载PDF
两粤黄檀体外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霍丽妮 刘华钢 +4 位作者 廖艳芳 黄茂春 陈睿 韦建华 胡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244,共3页
研究了两粤黄檀茎不同溶剂(95%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和铁离子(Fe2+)还原能力检测体外抗氧化活性;体外建立酶反应体系,以pNPG作为底物,检测其α-葡萄糖苷... 研究了两粤黄檀茎不同溶剂(95%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和铁离子(Fe2+)还原能力检测体外抗氧化活性;体外建立酶反应体系,以pNPG作为底物,检测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两粤黄檀茎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两粤黄檀茎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作为天然抗糖尿病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粤黄檀 DPPH ABTS+ 还原能力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乙酸乙酯提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