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长柄扁桃肽的酶解制备工艺
1
作者 李聪 苏晨灿 +5 位作者 李皓瑜 魏冰 张煜 史宣明 陈邦 申烨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为高值化开发长柄扁桃种仁蛋白,以长柄扁桃种仁为原料,脱脂后提取水溶性蛋白,采用蛋白酶对其酶解制备长柄扁桃肽。通过比较5种蛋白酶对长柄扁桃水溶性蛋白水解度及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优选合适的酶解用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 为高值化开发长柄扁桃种仁蛋白,以长柄扁桃种仁为原料,脱脂后提取水溶性蛋白,采用蛋白酶对其酶解制备长柄扁桃肽。通过比较5种蛋白酶对长柄扁桃水溶性蛋白水解度及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优选合适的酶解用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长柄扁桃多肽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可以得到更高的长柄扁桃蛋白水解度(16.03%)和酶解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59.49%),更适于长柄扁桃蛋白的酶解;长柄扁桃蛋白的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7℃、酶解时间4 h、碱性蛋白酶用量1 192 U/g、pH 8.4,在此条件下长柄扁桃蛋白水解度为18.12%。酶解长柄扁桃蛋白制备多肽可提高长柄扁桃种仁的附加值,同时可为功能性肽产品提供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扁桃 多肽 酶解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芡实粉复合酶酶解工艺及多糖抗氧化性研究
2
作者 陈坤林 李祥 +4 位作者 何思思 康芳芳 胡宇轩 史静怡 沈勇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为确定复合酶法酶解芡实粉的最佳工艺及芡实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优质产地的芡实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研究复合酶添加量、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水解程度(dextrose equivalent,DE值)的影响;并通... 为确定复合酶法酶解芡实粉的最佳工艺及芡实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优质产地的芡实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研究复合酶添加量、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水解程度(dextrose equivalent,DE值)的影响;并通过测定酶解后芡实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法酶解芡实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普鲁兰酶∶α-淀粉酶)的质量比5∶6、酶添加量0.3%(以原料质量为基准)、pH 6.5、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45 min。该条件下生产的芡实粉基料水解度可达20.25%,且酶解后芡实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结果为芡实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粉 复合酶解 响应面法 酶解工艺 抗氧化性 DE值
下载PDF
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及其抗大米淀粉老化特性
3
作者 孙乐常 孙小舒 +4 位作者 林端权 陈玉磊 翁凌 缪松 曹敏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6-380,共15页
为了进一步拓展海洋鱼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以蓝圆鲹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酶解改性得到溶解性良好的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物(BPIH),并研究其对大米淀粉(RS)短期老化的抑制作用。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改性工艺制备BPIH,并分别按RS的3%、6%... 为了进一步拓展海洋鱼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以蓝圆鲹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酶解改性得到溶解性良好的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物(BPIH),并研究其对大米淀粉(RS)短期老化的抑制作用。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改性工艺制备BPIH,并分别按RS的3%、6%、9%(质量百分比)进行添加。通过测定RS的凝沉性、动态黏弹性、热学特性以及微观结构分析评价BPIH的抗淀粉老化活性。结果显示,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条件:酶底比5000;1(U/g)、酶解时间3 h、料液比1.00;3.81、酶解温度46.36℃、酶解pH 6.30,氮溶指数(NSI)实际值为85.41%±0.82%,与预测值86.37%接近。该酶解条件下BPIH水解度达到21.62%。BPIH中小于1000 u的肽占79.94%,主要为小分子低聚寡肽。加入BPIH可以减弱RS的凝沉现象,降低RS在4℃保存过程中的储能模量(G'),显著降低老化后RS的峰值温度(T_(p))和焓值(ΔHr);加入BPIH的大米淀粉,老化后微观结构有较大孔洞,提升了淀粉糊化后保留内部水分的能力。研究表明,BPIH能够抑制RS在4℃保存期间凝胶网络和微晶结构的形成,同时可能限制了淀粉分子间的聚集,抑制或延缓RS的短期老化。本研究为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物在食品蛋白配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分离蛋白 酶解 淀粉短期老化
原文传递
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琳 孙一熙 +1 位作者 秦文 张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开发基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新型乳化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处理对SPI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协同改性对SPI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PI水解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中的相对... 目的:开发基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新型乳化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处理对SPI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协同改性对SPI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PI水解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组分(F30)的乳化性最佳,且糖基化反应4 h的F30-葡聚糖轭合物乳化稳定性相对最好。相较于SPI,SPIH与F30,F30-葡聚糖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表现出最低的初始平均粒径,并且具有最佳的贮藏稳定性。当pH接近SPI等电点或体系处于高盐浓度时,所有乳液均出现不稳定聚集现象。与SPI相比,SPIH和F30稳定乳液的聚集程度更高,而F30-葡聚糖轭合物由于共价结合的葡聚糖提供了额外的空间位阻和亲水性,使得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能够耐受离子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结论: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改性是开发SPI基乳化配料的潜在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 糖基化 乳化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酶解程度对留胚米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刘颖 王子妍 +3 位作者 张煜 窦博鑫 贾健辉 张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研究不同酶解程度对留胚米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以留胚米为原料,制备不同酶解程度的留胚米粉,考察不同酶解程度对留胚米粉的营养成分、色度、粒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红外光谱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胚米粉经过不同... 研究不同酶解程度对留胚米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以留胚米为原料,制备不同酶解程度的留胚米粉,考察不同酶解程度对留胚米粉的营养成分、色度、粒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红外光谱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胚米粉经过不同酶解时间处理后,淀粉含量降低,淀粉粒径减小;淀粉结块率先减小后增大,当DE值为19.98%±0.78%时淀粉结块率最低;淀粉分散时间缩短,溶解度增大;酶解米粉中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淀粉黏度到达峰值的时间均显著降低;且淀粉的短程有序性受到破坏;快消化淀粉(RDS)含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当DE值为19.98%±0.78%时,酶解留胚米粉的综合性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胚米 酶解 理化性质 消化性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山楂多糖酶解法和水提法的工艺优化和比较
6
作者 刘京 李荣乔 +2 位作者 张胜楠 李成 马军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研究酶解法和水提法对山楂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山楂多糖提供技术依据。分别对酶解法和水提法进行优化,选择最佳条件提取山楂多糖。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山楂多糖的最适条件为酶用量3‰、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0 h、酶解... 研究酶解法和水提法对山楂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山楂多糖提供技术依据。分别对酶解法和水提法进行优化,选择最佳条件提取山楂多糖。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山楂多糖的最适条件为酶用量3‰、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0 h、酶解pH=8、料液比1∶10,多糖提取率为11.72%;水提法提取山楂多糖的最适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20 min、料液比1∶10,多糖提取率为9.47%。酶解法提取率高,优于水提法。结论:山楂中多糖含量较高,通过酶解法可进行高效提取,方法简便,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多糖 酶解 水提 提取率
下载PDF
牡蛎蛋白酶解肽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7
作者 刘璐 李晶峰 +7 位作者 兰梦 李冬冰 张凯月 王跃龙 申嘉明 李春楠 张辉 孙佳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8-176,共9页
为探究牡蛎在药食同源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本实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牡蛎蛋白酶解肽酶法制备工艺,并研究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采用仿生酶解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牡... 为探究牡蛎在药食同源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本实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牡蛎蛋白酶解肽酶法制备工艺,并研究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采用仿生酶解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牡蛎蛋白酶解肽的制备工艺。同时构建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氧化损伤模型,通过细胞存活率、DAPI染色、睾酮(Testosterone,T)分泌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牡蛎蛋白酶解肽对TM3细胞睾酮分泌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蛋白酶解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胃蛋白酶量为1.1%、酶解时间为1.0 h、胰蛋白酶量为2.1%、酶解时间3.1 h,此条件下的水解度为39.43%±0.42%。牡蛎蛋白酶解肽对H2O2诱导的TM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活性,可显著(P<0.05)增加TM3细胞睾酮分泌量、SOD酶活力和降低(P<0.05)MDA含量,并且在牡蛎蛋白酶解肽物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有效可行,牡蛎蛋白酶解肽可极显著的促进TM3细胞增殖,促进睾酮分泌量,增加SOD酶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蛋白酶解 响应面优化 仿生酶解 睾酮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兰茂牛肝菌酶解产物调味油美拉德反应增香工艺优化及电子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宁 张沙沙 +3 位作者 周锫 罗晓莉 孙达锋 张微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6,共10页
本文以兰茂牛肝菌酶解产物冻干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优化美拉德增香反应条件,得到了兰茂牛肝菌调味油的最佳制备工艺。以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及感官评价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兰茂牛肝菌调味油的制备工艺参数。结... 本文以兰茂牛肝菌酶解产物冻干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优化美拉德增香反应条件,得到了兰茂牛肝菌调味油的最佳制备工艺。以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及感官评价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兰茂牛肝菌调味油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兰茂牛肝菌酶解产物冻干粉与玉米油混合比例为1:40(w/w),葡萄糖添加量为5%、L-谷氨酸添加量为3%、美拉德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14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兰茂牛肝菌调味油香气浓郁、协调,具有兰茂牛肝菌特有风味,经电子鼻分析香气组分发现硫化物、氮氧化物、醛类、醇酮类为主要香气组分。经品质检测,该调味油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且含有能量3693 kJ/100 g、脂肪99.8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茂牛肝菌 酶解产物 调味油 美拉德反应 增香 电子鼻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海藻酶解物对大黄鱼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张露 熊宇明 +8 位作者 董黎黎 梁萍 秦志清 王磊 江和基 黄志坚 殷光文 林建斌 王登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9-1833,共15页
为明确海藻酶解物饲喂大黄鱼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2022年11—12月在福建宁德海域使用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和0.5%海带酶解物的自配饲料饲养网箱养殖的大黄鱼8周,测定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肠... 为明确海藻酶解物饲喂大黄鱼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2022年11—12月在福建宁德海域使用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和0.5%海带酶解物的自配饲料饲养网箱养殖的大黄鱼8周,测定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肠道内容物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特定菌群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0.5%的复合海藻酶解物或0.5%的海带酶解物均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0.5%复合海藻酶解物组大黄鱼肠道中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达1353种,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主,而0.5%海带酶解物组大黄鱼肠道中ASVs仅242种,各样本中以厚壁菌门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为主,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低,均与对照组(749个ASVs,各样本中菌门相对丰度无规律)有较大差异;基于KEGG的肠道菌群功能分析显示在淀粉和蔗糖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氰基氨基酸代谢、亨廷顿病和其他糖降解上3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0.5%复合海藻酶解物增加了大黄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并提高了拟杆菌属及丁酸合成相关细菌的相对丰度,而0.5%海带酶解物则降低了大黄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但可抑制肠道中假单胞菌属细菌的生长,且体外培养试验证实褐藻寡糖可极显著抑制变形假单胞菌生长(P<0.01)。综上可知,本试验制备的2种海藻酶解物可调节大黄鱼形成不同的肠道菌群结构,并均可促进大黄鱼的健康和生长,该结果可为大黄鱼海藻类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通过调整大黄鱼肠道菌群改善大黄鱼健康和生长的饲料添加剂研发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海藻酶解 健康 生长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的分离鉴定及其协同增鲜效果分析
10
作者 陈荣荣 李文 +5 位作者 吴迪 张忠 鲍大鹏 陈万超 张劲松 杨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利用超滤、凝胶过滤色谱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技术,分离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组分,对鲜味最强组分F3中的鲜味肽进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并将鉴定得到的鲜味肽合成后进一步探讨其呈味特性。结果表明,大球盖菇酶解液F3... 利用超滤、凝胶过滤色谱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技术,分离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组分,对鲜味最强组分F3中的鲜味肽进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并将鉴定得到的鲜味肽合成后进一步探讨其呈味特性。结果表明,大球盖菇酶解液F3组分中鉴定得到8条鲜味肽段,分别为ELWR、RLVDR、KPDNR、AHLRF、LDWDR、LAEWR、DDWWR和EGHKGW,它们均具有鲜味特征和鲜味增强作用,阈值分别为0.30~1.33mmol/L和0.53~2.43 mmol/L;除LDWDR外,7条多肽对味精溶液均有不同程度的鲜味提升,提升幅度0.18%~61.12%,ELWR、RLVDR、KPDNR、AHLRF和EGHKGW 5条多肽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良好的鲜味提升效果。RLVDR和KPDNR协同增鲜的鲜味峰值质量浓度为5mg/mL,LDWDR、LAEWR、DDWWR和EGHKGW在4mg/mL时达到鲜味峰值。鲜味肽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影响其味觉属性。本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鲜味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酶解 鲜味肽 分离鉴定 协同增鲜效果
下载PDF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对牛蛙蝌蚪生长、变态、肝脏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徐文杰 朱波 +5 位作者 蔡明浪 戴济鸿 钟蕾 邵闯 胡毅 陈开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8-48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研究其对牛蛙蝌蚪生长、变态、肝脏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挑选4800尾初始体重为0.04 g左右的牛蛙蝌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20尾牛蛙蝌蚪,分别饲喂5种不同的等氮等脂饲料,其... 本试验旨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研究其对牛蛙蝌蚪生长、变态、肝脏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挑选4800尾初始体重为0.04 g左右的牛蛙蝌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20尾牛蛙蝌蚪,分别饲喂5种不同的等氮等脂饲料,其中以15%鱼粉饲料(FM15组)为对照,另设置2个不同鱼粉水平饲料,鱼粉水平分别为10%、5%,并在每个鱼粉水平饲料中分别添加2.5%和5.0%酶解鱼小肽,分别记为F10E2.5、F10E5、F5E2.5、F5E5组,试验投喂持续65 d。结果显示:1)与FM15组相比,低鱼粉水平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提高蝌蚪的变态率和存活率,其中F10E5组牛蛙蝌蚪变态率显著提高(P<0.05)。2)与FM15组相比,除F5E2.5组外其余3组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3)与FM15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显著提高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此外F10E5组肠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FM15组比,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显著提升肠道磺基转移酶(SULT)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此外F10E5组肠道CAT、SOD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升(P<0.05)。5)除F5E5组外,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改善肝细胞空泡化。6)与FM15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显著提高肝脏谷草转氨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此外添加5.0%酶解鱼小肽后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鱼粉和5.0%酶解鱼小肽(F10E5)能够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提高牛蛙蝌蚪变态率、存活率及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鱼小肽 牛蛙蝌蚪 生长 变态 抗氧化
下载PDF
豆粕抗营养因子及酶解豆粕制备肽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满琦 陈星 +2 位作者 陈志敏 刘国华 郑爱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1-1938,共8页
豆粕作为大豆提取豆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因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均衡和营养元素全面而成为中国主要的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之一。然而,豆粕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大豆球蛋白和非淀粉多糖等)会严重阻碍动物对豆... 豆粕作为大豆提取豆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因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均衡和营养元素全面而成为中国主要的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之一。然而,豆粕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大豆球蛋白和非淀粉多糖等)会严重阻碍动物对豆粕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豆粕肽作为豆粕蛋白质不完全水解的产物,具有转运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耗能低、避免氨基酸相互竞争以及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特点。因此提高豆粕中肽的含量可以显著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目前以豆粕为原料制备肽的主要方式有化学法、微生物发酵法以及酶解法,相较于前两种制备方法,酶解法对于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去除,以及提高豆粕中肽的含量具有更强的特异性。作者概括了豆粕的营养特点以及影响其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此外,还对化学法以及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肽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总结了酶解豆粕制备肽的优势和实际应用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酶解法消除豆粕抗营养因子和制备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抗营养因子 酶解
下载PDF
双酶分步酶解盐津乌骨鸡肉工艺及其氨基酸组成分析
13
作者 艾媛媛 刘菲菲 +4 位作者 王晓华 王雪峰 肖智超 王桂瑛 范江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以云南盐津乌骨鸡肉为原料,蛋白水解度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盐津乌骨鸡肉酶解条件;用氨基酸分析仪及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酶解液的氨基酸组成和多肽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双酶分步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动物蛋白酶酶解时间5 h、酶添加... 以云南盐津乌骨鸡肉为原料,蛋白水解度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盐津乌骨鸡肉酶解条件;用氨基酸分析仪及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酶解液的氨基酸组成和多肽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双酶分步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动物蛋白酶酶解时间5 h、酶添加量2.6%、酶解pH值6.5,灭酶后,再加入木瓜蛋白酶酶解3 h、酶添加量2.5%、酶解温度60℃。在该条件下,盐津乌骨鸡肉水解度为(32.62±0.79)%;酶解液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可达6.02 mg/mL,且亮氨酸、精氨酸等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1 kDa以下。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盐津乌骨鸡相关新型调味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乌骨鸡肉 分步酶解 响应面优化 游离氨基酸 分子质量分布
下载PDF
酶解对香蕉果酒发酵前后风味的影响
14
作者 钟思彦 徐玉娟 +5 位作者 余元善 吴继军 李璐 卢楚强 陈从贵 邹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6,共9页
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 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TA)分别为24.91°Brix(8.40°Brix)和4.70 g/L(5.67 g/L)高于非酶解处理的香蕉汁(果酒),pH则低于非酶解的香蕉汁(果酒);酶解样品酒精度11.5%vol,高于非酶解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四个样品中共检出8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43种,醇类13种,其他种类物质相对较少,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主成分分析(PCA),共发现OAV>1的香气物质15种,正己醇、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丁酸异戊酯、反式-2-己烯醛、己醛等10种物质是果汁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主要与甜香、香蕉香、覆盆子香、梨香、桃香、青草味相关,经果胶酶处理后的果汁中与青草味相关的己醛含量更少;苯乙醇、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7种物质对果酒香气有较大贡献值,这些物质主要为果酒提供苹果香、玫瑰香、香蕉香、杏香、奶油香,经果胶酶处理的样品香气浓度更大,整体香气更加平衡丰富。综上所述,将香蕉浆酶解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所得果酒的整体香气会更加丰富和谐,本研究结果可为香蕉果酒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酶解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葛根蛋白及其酶解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功能特性
15
作者 江婷 费博 +5 位作者 庞会娜 张双 董红影 张红印 严铭铭 邵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以葛根为原料,采用碱提法提取葛根蛋白,对其进行酶解,研究不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葛根蛋白的酶解效果及其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功能特性,并与葛根蛋白进行对比。3种蛋白酶对葛根蛋白的酶解效果及其酶解物抗... 以葛根为原料,采用碱提法提取葛根蛋白,对其进行酶解,研究不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葛根蛋白的酶解效果及其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功能特性,并与葛根蛋白进行对比。3种蛋白酶对葛根蛋白的酶解效果及其酶解物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物水解度和蛋白回收率最佳,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功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葛根蛋白相比,3种葛根蛋白酶解物的溶解性、持油性和起泡性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持水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有所下降。其中碱性蛋白酶酶解物的功能特性最优,pH值为5时,溶解度达98.43%;温度为60℃时,持油性达4.23%;pH值为6时,起泡性达106%。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效率高,且适合用于提高葛根蛋白抗氧化活性及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活性 酶解 葛根蛋白 功能特性 蛋白
下载PDF
酶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范东峰 梁慧情 +3 位作者 吴峰洋 陈赛娟 陈宝江 魏忠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2,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酶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400只1日龄健康的科宝肉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T1组、T2组、T3组和T4组)饲喂分别用1%、2%、3%... 试验旨在研究酶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400只1日龄健康的科宝肉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T1组、T2组、T3组和T4组)饲喂分别用1%、2%、3%和4%酶解豆粕替代基础饲粮中等量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T3组肉鸡回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和T3组肉鸡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T1组肉鸡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T1组和T3组肉鸡肝脏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血清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T2组和T4组肉鸡血清D-乳酸(D-LA)含量显著降低(P<0.05),T3组的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肉鸡饲粮中添加酶解豆粕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使用3%的酶解豆粕替代肉鸡饲粮中等量的豆粕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豆粕 肉鸡 抗氧化能力 免疫性能
原文传递
中性蛋白酶高温酶解条件下猪粪资源化利用中养分的变化规律
17
作者 戴鹏飞 孙权 +2 位作者 解昊郡 王锐 蒋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以酶工程及酶动力学为技术依托及科学依据,将猪粪加玉米秸秆组合作为底物,添加2%中性蛋白酶,在生化反应釜中80℃酶解3 h,底物含水量降低至56.01%,同比下降2.34%;大分子有机质含量降低至63.79%,酶解后,A、B处理的底物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 以酶工程及酶动力学为技术依托及科学依据,将猪粪加玉米秸秆组合作为底物,添加2%中性蛋白酶,在生化反应釜中80℃酶解3 h,底物含水量降低至56.01%,同比下降2.34%;大分子有机质含量降低至63.79%,酶解后,A、B处理的底物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了14.19%、15.06%;植物可利用大量元素提高至6.87%,符合NY 525—2012有机肥标准;速效磷、速效钾、全盐、总腐殖酸呈下降趋势;蛔虫卵死亡率达到92%,种子发芽指数达到54%,达到有机肥腐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中性蛋白 高温酶解 有机肥 养分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基于脱脂芝麻渣酶解液美拉德反应制备浓香型调和芝麻油的研究
18
作者 李菁 何述栋 +4 位作者 霍晓兵 战希凡 孙汉巨 严岩 马友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脱脂芝麻渣经碱性蛋白酶处理获得酶解液,将其与芝麻油混合进行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制备浓香型芝麻油风味产物,之后与自制芝麻油调配制备浓香型调和芝麻油。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了酶解时间、美拉德反应温度、美拉德反应时间、料油比和调... 脱脂芝麻渣经碱性蛋白酶处理获得酶解液,将其与芝麻油混合进行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制备浓香型芝麻油风味产物,之后与自制芝麻油调配制备浓香型调和芝麻油。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了酶解时间、美拉德反应温度、美拉德反应时间、料油比和调配比5个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脂芝麻渣酶解时间3 h,美拉德反应温度120℃,美拉德反应时间40 min,料油比10∶1,调配比1∶12,制得的浓香型调和芝麻油的风味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渣 脱脂 酶解 美拉德反应 芝麻油
下载PDF
葛根蛋白酶解物大孔树脂吸附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19
作者 岳奕含 严铭铭 +2 位作者 邵帅 丁奕元 江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4,共8页
目的:优化大孔树脂吸附葛根蛋白酶解物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大孔树脂吸附葛根蛋白酶解物最佳工艺。以维生素C为对照,测定最佳工艺下纯化前后葛根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大孔树脂的最佳吸附... 目的:优化大孔树脂吸附葛根蛋白酶解物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大孔树脂吸附葛根蛋白酶解物最佳工艺。以维生素C为对照,测定最佳工艺下纯化前后葛根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大孔树脂的最佳吸附—解吸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0.0 mg/mL,洗脱液流速2.6 mL/min,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4%,纯化后葛根蛋白酶解物含量提升至37.19%。大孔树脂纯化后的葛根蛋白酶解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强于吸附前的。结论:大孔树脂纯化后的葛根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蛋白多肽应用于食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蛋白 酶解 大孔树脂 抗氧化活性 吸附
下载PDF
酶解-动态高压微射流制备纳米淀粉及对其结构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黄佳卉 赵雷 +1 位作者 朱杰 张书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蜡质玉米淀粉(WMS)经普鲁兰酶协同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P-DHPM)制备纳米淀粉后对其结构及性质的变化规律,本文探讨了处理前后淀粉微观结构、结晶结构、分子结构、粒径、分子量及热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增加,... 为探究蜡质玉米淀粉(WMS)经普鲁兰酶协同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P-DHPM)制备纳米淀粉后对其结构及性质的变化规律,本文探讨了处理前后淀粉微观结构、结晶结构、分子结构、粒径、分子量及热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增加,淀粉圆球形颗粒变碎片状、结晶结构逐渐消失、淀粉短程有序性增加、分子量显著(P<0.05)减小;同时,淀粉糊化峰值温度由71.23℃降低至55.81℃,糊化焓值(ΔH)显著(P<0.05)减小至4.68 J/g;酶解淀粉进一步经微射流处理后,粒径降低至纳米级,淀粉颗粒变成更加无规则的小碎片,糊化峰值温度(T_p)降低至55.37℃,糊化焓值(ΔH)增大至14.13 J/g。通过酶解-微射流技术处理WMS淀粉,可制备得到粒径可控且具有短程有序的纳米尺寸淀粉颗粒,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的制备方法,同时为继续探讨其在淀粉纳米乳液及淀粉基活性包装材料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 纳米淀粉 结构 热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