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1
作者 孙华安 涂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55-358,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按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症候积分,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按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症候积分,水肿程度、VAS、上肢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SH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AIS后SHSⅠ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肩手综合征 醒脑开窍针刺法 综合康复训练
下载PDF
左旋多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
2
作者 张静 张永智 +3 位作者 张新庆 梁建芳 李阳 史志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61-366,共6页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01—2022-11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D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01—2022-11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D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神经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同型半胱氨酸(Hcy)、白介素(IL)-1β水平,认知及运动能力[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记忆功能[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主、次证证候积分,血清Hcy与IL-1β水平及UPDRS评分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14±2.09)分比(12.17±3.17)分、(3.38±1.07)分比(5.33±1.95)分、(12.53±2.77)μmol/L比(27.58±4.81)μmol/L、(9.13±2.21)ng/L比(14.43±2.66)ng/L、(6.45±0.77)分比(9.64±1.49)分、(15.45±2.63)分比(27.42±5.47)分、(16.73±2.17)分比(27.98±3.53)分、(8.89±1.23)分比(14.25±2.18)分,P<0.05]。2组患者血清BDNF、DA、5-HT水平及EBPM、TBPM得分均显著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63±2.79)μg/L比(13.25±2.54)μg/L、(541.93±114.41)μg/L比(479.39±123.66)μg/L、(312.42±48.38)μg/L比(194.33±58.64)μg/L、(5.75±2.13)分比(4.57±1.64)分、(5.17±1.34)分比(4.08±1.52)分,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PD,可通过上调BDNF、DA表达及降低Hcy、IL-1β水平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记忆及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醒脑开窍针刺法 左旋多巴 中医证候积分 认知能力 运动能力 记忆功能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经验
3
作者 张桐 李继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脑卒中后发生肢体痉挛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临床当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多是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石学敏教授开创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临床疗效明显。本文主要通过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起源、病... 在脑卒中后发生肢体痉挛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临床当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多是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石学敏教授开创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临床疗效明显。本文主要通过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起源、病因病机及疾病的治疗进行介绍,结合笔者在临床中治疗经验的总结,全面讨论了目前医学界对本病的认识,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了参考,对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痉挛 醒脑开窍针刺法 康复 验案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4
作者 李胜酋 张联玲 +2 位作者 罗德康 罗春毅 陈晶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百色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百色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均进行降颅压、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6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动脉血管阻力降低,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及脑动脉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大,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提高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醒脑开窍针刺法 重复经颅磁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循环动力学
下载PDF
运用“滋补肝肾”法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经验总结
5
作者 王攀锋 李发荣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46-48,共3页
探讨总结从“滋补肝肾”“标本兼顾”角度治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经验。通过分析黔西南州中医院李发荣主任医师运用滋补肝肾法(左归丸加减)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肝肾不足证)的临床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与李发荣医师交流探讨,总结... 探讨总结从“滋补肝肾”“标本兼顾”角度治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经验。通过分析黔西南州中医院李发荣主任医师运用滋补肝肾法(左归丸加减)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肝肾不足证)的临床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与李发荣医师交流探讨,总结出从“肝肾同源”“标本兼顾”角度出发运用左归丸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研究发现,左归丸通过补益气血、滋补肝肾、育阴涵阳使肝血肾精得以充盈于脑,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醒神开窍,达到“标本兼顾”目的,从“肝肾同源”“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标本兼顾”角度论治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切入点开拓了该病治疗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补肝肾 肝肾同源 醒脑开窍针刺法 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出血性卒中大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莹 杨建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出血性卒中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铁死亡应激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组、针刺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构建出血性卒中大鼠模...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出血性卒中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铁死亡应激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组、针刺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构建出血性卒中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采用与模型组相同的操作,以微量注射器于相同位置进针,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针刺组造模成功后选取人中、内关、三阴交穴进行针刺,每日1次,共3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不做处理。采用Zausinger六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铁含量,ELISA检测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而干预后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及总凋亡细胞百分数比假手术组高(P<0.01),而针刺组大鼠各凋亡细胞百分数比模型组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PX4、GSH水平降低,总铁含量、MDA水平升高(P<0.05),而针刺组大鼠GPX4、GSH水平较模型组高,铁蛋白含量、MDA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促进出血性卒中大鼠神经功能修复,可能与降低GPX4、GSH水平,从而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出血性卒中 铁死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加味芍药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陆军伟 王云 +3 位作者 周淼 任梦蕾 王芳 於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加味芍药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加味芍药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加味芍药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加味芍药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简易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上升(P<0.01),CSI评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加味芍药汤可改善患者肢体痉挛、肢体活动功能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加味芍药汤 中风 肢体痉挛
下载PDF
凉血通瘀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瘀热阻窍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刘燕 兰崴 +1 位作者 严奇才 杨礼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62-3164,共3页
目的考察凉血通瘀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瘀热阻窍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疗程14 d。检测临... 目的考察凉血通瘀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瘀热阻窍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瘀热阻窍证候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血清指标(Hcy、LP-PLA2、sIL-2R)、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瘀热阻窍证候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并且治疗14 d后低于治疗7 d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BI评分升高(P<0.05),并且治疗14 d后高于治疗7 d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血清指标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通瘀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瘀热阻窍证急性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通瘀方 醒脑开窍针刺法 常规治疗 急性出血 瘀热阻窍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9
作者 张福琴 刘围 +5 位作者 冉白灵 韩琳 钟华 王毅刚 周熙 熊中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2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138例分为针刺组、训练组和联合组各46例。结果:3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洼田饮水实验结果优于针刺组和训练组。3组治疗后吞咽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138例分为针刺组、训练组和联合组各46例。结果:3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洼田饮水实验结果优于针刺组和训练组。3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针刺组和训练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针刺组和训练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和训练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灸法结合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吞咽障碍 醒脑开窍针刺法 摄食训练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陈文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158-0161,共4页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当患者发生这一病症后,患者的机体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偏瘫是患者在发病后的常见机体后遗症,本次研究通过对照试验分析,将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法治疗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当患者发生这一病症后,患者的机体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偏瘫是患者在发病后的常见机体后遗症,本次研究通过对照试验分析,将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法治疗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的形式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时间段设置,在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录入60名要求到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的出生日期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出生日期单双号进行两组均分,生日为单号的记录在对照组中,双号生日的患者记录在实验组中,每组中均将30名患者录入其中,根据不同的组别为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内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法治疗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统计发现各方面指标实验组内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分析后显著存在(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脑血管疾病发病后的常见病情,而为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研究人员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实验的方式确认了,将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法治疗应用于其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并且还还能能和肢体活动功能,进而促进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的预后恢复质量,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治疗 康复训练治疗 血管疾病后遗症 自我管理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霄霄 王安然 +6 位作者 肖凌勇 王鹤扬 杨思琪 甘晶莹 梁晨曦 常颖慧 戴晓矞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期6-15,共10页
目的对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21年8月以前有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表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评估,同时采用RevMan 5.3软件... 目的对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21年8月以前有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表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评估,同时采用RevMan 5.3软件制作森林图。结果共纳入3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疗效优于未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疗效。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中风 肢体功能障碍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12
作者 谭春凤 徐琼 +2 位作者 王波 黄建福 郑全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35-2742,共8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AC)法对脑卒中大鼠突触可塑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将Zea Longa评分为1-3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M)组、AC组,不进行脑中动脉闭塞的大鼠为假手术(S)组,每组15只。造模后,...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AC)法对脑卒中大鼠突触可塑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将Zea Longa评分为1-3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M)组、AC组,不进行脑中动脉闭塞的大鼠为假手术(S)组,每组15只。造模后,S组和M组不进行干预,AC组进行AC干预,每天1次,连续7天。Zea Longa法评估神经功能;透射电镜(TEM)和高尔基染色观察缺血半影带(IP)突触结构;Western blot检测IP皮层组织BDNF、SYN、GAP-43蛋白表达;ELISA检测IP皮层组织IL-1β、TNF-α、IL-17含量;16S rDNA扩增测序法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结果相比于S组,M组突触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突触后致密带变薄,神经功能评分、BDNF、SYN、GAP-43蛋白水平及IL-1β、TNF-α、IL-17含量增高(P<0.05),树突棘密度较低(P<0.05)。相比于M组,AC干预可改善突触形态结构,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及IL-1β、TNF-α、IL-17含量(P<0.05),增加树突棘密度、BDNF、SYN、GAP-43蛋白水平(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相比于S组,M组菌群多样性和数量减少,在门水平,M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低,而F/B比率增高(P<0.05);在属水平,M组拟杆菌属、理研菌属等相对丰度增高(P<0.05),乳杆菌属、Lachnospiraceae_UCG-006等相对丰度较低(P<0.05)。相比于M组,AC干预可增加菌群多样性和数量,在门水平上提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F/B比率(P<0.05),在属水平上增加粪球菌属、乳杆菌属等相对丰度,降低理研菌属、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等相对丰度(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恢复有益菌属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属相对丰度,减轻大脑炎症并可改善突触可塑性,减轻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醒脑开窍针刺法 突触可塑性 肠道菌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丹 孙佳 +2 位作者 王珍 孙宇 徐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分析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 目的 分析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7.42±1.21)分低于对照组的(10.86±1.62)分, Barthel评分(77.45±9.05)分高于对照组的(52.75±6.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3.84±0.53)g/L、血浆粘度(2.05±0.36)mPa·s、红细胞压积(0.23±0.05)%均低于对照组的(4.28±0.61)g/L、(2.38±0.41)mPa·s、(0.4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广泛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困难 吞咽功能训练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临床症状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还少丹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浩 孙善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13-15,19,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还少丹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还少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还少丹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还少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MMSE评分、ADL评分、MoC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还少丹对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啊 还少丹 醒脑开窍针刺法 药结合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及血液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娟 华志 陈其剑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9期1576-1579,共4页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对照组单用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对照组单用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力指数(RI)、血流峰值时间(TTP)、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容量(CBV)、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CRP、IL-8、IL-10、TNF-α、RI、TTP、MDA、Hcy、NIHSS低于对照组(P<0.05),但Qmean、CBV、SOD、AD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血液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症状快速减轻,缓解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血液循环 阿替普酶 醒脑开窍针刺法 炎性反应
下载PDF
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步态指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兆武 朱瑞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0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用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步态指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佳木斯市中医医院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巴丝肼片进...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用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步态指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佳木斯市中医医院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巴丝肼片进行常规抗帕金森病治疗,对照组(n=60)给予rTMS治疗,试验组(n=6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态指标、血清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疾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转身角速度、步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DA、BD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cy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日常功能、肢体功能、精神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各项步态指标,提高DA、BDNF水平,降低Hcy水平,还可改善患者日常功能、肢体功能及精神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磁 醒脑开窍针刺法 步态指标
下载PDF
rood技术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疗效及对面动脉血流动力学、面部肌电图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徐婧婧 吕玲 张莹莹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rood技术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疗效及对面动脉血流动力学、面部肌电图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rood技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rood技术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疗效及对面动脉血流动力学、面部肌电图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rood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rood技术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动脉、唇上动脉、唇下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面部肌电图(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及鼻肌)。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3,P<0.05),观察组面动脉、唇上动脉和唇下动脉的Vs、Vd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7.34、5.41、6.49、5.32、6.59、5.22,P均<0.05),观察组面动脉、唇上动脉和唇下动脉的RI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4.76、4.63、4.42,P均<0.05),观察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鼻肌肌电图指标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3.98、5.53、4.31,P均<0.05)。结论rood技术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面动脉血流动力学、面部肌电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d技术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中枢性面瘫 面动脉血流动力学 面部肌电图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红杰 皮天龙 荣铁成 《神经药理学报》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抗痉挛药物和康复训练联合醒脑...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抗痉挛药物和康复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B组、C组患者上肢肌张力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其中C组疗效显著,但B组、C组在降低肌张力方面疗效相当(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痉挛性偏瘫 醒脑开窍针刺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国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6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方法: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果:干预后手足肿胀、偏瘫麻木、半身不遂、心悸自汗、气短乏力各症状积分...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方法: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果:干预后手足肿胀、偏瘫麻木、半身不遂、心悸自汗、气短乏力各症状积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FMA、ADL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SF-36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醒脑开窍针刺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刘姗 陆亮亮 谢贤辉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6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7例,实际完成53例,对照组脱落5例,实际完成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床... 目的:探讨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7例,实际完成53例,对照组脱落5例,实际完成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床旁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入院后0.5h内予以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则于入院第1日开始予以普通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kin评分,以及随访3个月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4%(4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84.91%(45/53),对照组有效率为61.82%(3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介入治疗ACI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其病残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卒中 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BARTHEL指数 改良Rankin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