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1
作者 王彬 冷静 《山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2-33,37,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与重复经颅磁联合应用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予康复科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予重复经颅磁与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治疗。两组均治...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与重复经颅磁联合应用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予康复科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予重复经颅磁与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MMSE、NIHSS、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MSE、NIHSS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重复经颅磁联合应用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 醒脑开窍针法 灸疗
下载PDF
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丁震环 赵松伟 王静敏 《中医药信息》 2025年第3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开窍针刺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开窍针刺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开窍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化痰通络方,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肢体运动功能(U-FMA评分、S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清相关因子(ET-1、SP、BK、CGRP)和皮质血氧(O_(2)Hb)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HSS各项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U-FMA评分均升高(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P<0.05),ET-1、SP、BK水平均降低(P<0.05),CGRP水平升高(P<0.05),O_(2)Hb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开窍针刺组(P<0.01,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44/48),高于开窍针刺组77.08%(37/48)(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调节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皮质血氧水平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临床症状,调控血液流变学参数,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方 醒脑开窍针法 卒中 肩手综合征 痰瘀阻络型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脑梗死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建有 陈乐乐 赵振强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5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脑梗死对症西医治疗,汤药组5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5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脑梗死对症西医治疗,汤药组50例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针刺组50例患者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组50例患者给予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偏瘫功能恢复过程Brunnstrom六阶段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有好转。治疗期间,汤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针刺组为6%,联合组为10%,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汤药组及针刺组治疗后Brunnstrom阶段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Brunnstrom阶段评分为(1.53±0.32)分;NIHSS评分(12.57±2.21)分,与汤药组及针刺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汤药组及针刺组治疗后FMA、M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68.72±3.46)分、MAS评分(1.22±0.36)分,与汤药组及针刺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汤药组及针刺组治疗后各项凝血指标及血脂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D-D、Fig、TG、TC、LDL水平较低,PT、APTT、HDL水平较高(P<0.05)。结论气虚血瘀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脂指标,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醒脑开窍针法 补阳还五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肩胛骨轴位力偶调整治疗顽固性胸背痛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谢磊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肩胛骨轴位力偶调整治疗顽固性胸背痛效果。方法:选取80例顽固性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推拿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肩胛骨轴位力偶调整...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肩胛骨轴位力偶调整治疗顽固性胸背痛效果。方法:选取80例顽固性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推拿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肩胛骨轴位力偶调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BOLD值、经颅磁刺激情况、表面肌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OLD值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BOLD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OLD值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侧运动区MT值、右侧运动区MT值、左侧运动区MEP值、右侧运动区ME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表面肌电的平均幅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表面肌电的平均幅值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表面肌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肩胛骨轴位力偶调整治疗可明显改善顽固性胸背痛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肩胛骨轴位力偶调整 顽固性胸背痛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鸿 邹敏刚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95-599,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语言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有效率为96.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语言能力、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SWAL-QO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改善患者语言能力及吞咽障碍,提高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言语障碍 吞咽障碍 醒脑开窍针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及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钱跃 谢波 闫显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运用弥散磁共振张量成像技术(DTI)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4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行康复科常规治疗,试验组... 目的 运用弥散磁共振张量成像技术(DTI)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4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行康复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加醒脑开窍针法,4周后比较两组CST平均FA值、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CST全段平均FA值、简化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CST重塑,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并具有较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性卒中 醒脑开窍针法 运动功能障碍 皮质脊髓束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金艳 朱崇田 +3 位作者 王艳 杨永芳 姜晓惠 张玉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梗死 偏瘫 醒脑开窍针法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 中医外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芳芳 梅麟凤 +1 位作者 吕莹 戴德纯 《中医康复》 2024年第7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临床痉挛指数(CS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观察组FMA评分、MAS评分、CSI评分和CNFD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肢体运动功能,且远期随访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瘫痪 醒脑开窍针法 手足三阴经推拿
下载PDF
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欣宇 唐新桥 +3 位作者 李兰 罗勇 陈慧敏 谢智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1∶1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与采用熄风化痰方联合...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1∶1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与采用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辅助常规西医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9例,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神经损伤标志物、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χ^(2)=4.523,P=0.033);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PSV)快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浆黏度指数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有效促进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动力,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熄风化痰方 醒脑开窍针法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铁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王开欣 胡采红 +1 位作者 罗涛 魏从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例)。mCIMT组予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和限制健侧上肢康复技术治疗;综合治疗组在mCIMT组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1);综合治疗组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mCIMT组,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mCIMT组(P<0.01)。综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mCIMT组[91.18%(31/34)vs 70.59%(24/34)](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mCIMT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神经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铁代谢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醒脑开窍针法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 铁蛋白 转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法辅治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11
作者 韩丽红 李中方 +2 位作者 王星星 葛青叶 李金凤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辅治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化痰通络方治疗,研究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辅治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化痰通络方治疗,研究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CA)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辅治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醒脑开窍针法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房海宁 牛红月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4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治疗...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治疗前为(3.33±1.03)级,治疗后为(1.90±0.76)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患者SSA评分治疗前为(25.63±2.88)分,治疗后为(19.47±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效果。30例患者中,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28/30)。在留置胃管的7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3周后拔除胃管,撤管率为71.43%(5/7)。在治疗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且患者出血量较小,在出血初期对施术部位用干棉球按压片刻后,出血得到控制,说明该法安全性较高。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风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深刺 下颊车 醒脑开窍针法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汪加宏 吕剑 +4 位作者 江艳广 苏丹 李春梅 夏蝶 张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后,其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 传统 临床疗效 肢体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舍曲林治疗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景兴文 郭兰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1期194-197,共4页
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从脑白质纤雏束微观结构的改变探讨针刺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且为首次接受舍曲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30例。药物组采用单纯的舍曲林... 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从脑白质纤雏束微观结构的改变探讨针刺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且为首次接受舍曲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30例。药物组采用单纯的舍曲林口服治疗,每天50mg,1天1次。针药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天1次,治疗4周。另以30例健康受试者为健康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两组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DTI技术测定患者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均降低( P <0.05),针药组HAMD-17评分低于药物组( P <0.05)。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抑郁症共6个脑区FA值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胼胝体压部、左侧扣带束、左侧皮质脊髓束、右侧丘脑辐射、双侧上纵束颞部。治疗前,两组抑郁症患者之间6个脑区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针药组胼胝体压部、左侧扣带束、左侧皮质脊髓束、右侧丘脑辐射、双侧上纵束颞部FA值均高于药物组( P <0.05)。结论:针刺能从一定程度上修复某些脑区的脑白质纤维束徽观结构,辅助舍曲林治疗抑郁症利于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醒脑开窍针法:舍曲林 弥散张量成像:白质纤维束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经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邓素萍 吴嘉萍 +1 位作者 叶丽珍 杜科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23-929,共7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经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睡眠倒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口服,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经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睡眠倒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口服,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经穴治疗。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10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0、8、16点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AIS、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AIS、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0、8、16点皮质醇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0、8、16点皮质醇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疗效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经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心包经穴 卒中后睡眠倒错 皮质醇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16
作者 谢明城 刘力泉 +2 位作者 李连发 黄春艳 谭金长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4期2067-2069,共3页
目的 分析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 目的 分析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日常生活能力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CY、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时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能够减轻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降低HCY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醒脑开窍针法 依达拉奉右莰醇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与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17
作者 赖晓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与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4例,使用电脑随机筛选为常规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常规组采用刺络放血治疗,研究组采用醒...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与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4例,使用电脑随机筛选为常规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常规组采用刺络放血治疗,研究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评分、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常规组的80.95%(34/42)(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VFS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中,醒脑开窍针法与刺络放血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洼田饮水评分、提高VFS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喑痱 卒中 吞咽障碍 醒脑开窍针法 刺络放血疗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以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赵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以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及观察组32例。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以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及观察组32例。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FM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醒脑开窍针法 功能锻炼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电针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枕臂而睡后的垂腕案
19
作者 林倩 徐伟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3期61-65,共5页
桡神经属于臂丛神经,由于在上臂、前臂走行中贴近肱骨、桡骨,解剖定位比较表浅,极容易在发生压迫、挤压、撞击外伤时以及因感染、代谢其他因素受伤。桡神经受损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损伤性疾病,该疾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腕关节... 桡神经属于臂丛神经,由于在上臂、前臂走行中贴近肱骨、桡骨,解剖定位比较表浅,极容易在发生压迫、挤压、撞击外伤时以及因感染、代谢其他因素受伤。桡神经受损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损伤性疾病,该疾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腕关节背伸乏力,即垂腕症,同时还可伴有感觉麻木、伸指及伸拇活动受限等其他手功能障碍症状,给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口服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等,必要时进一步手术移植治疗。颈神经根鞘囊肿相对于腰骶部神经根囊肿十分少见,多数患者仅通过检查发现,表现为临床无症状或囊肿所在节段神经根、神经节产生压迫症状和体征,有症状患者的症状大多十分轻微,且病因病机尚未明确,颈神经根鞘多发囊肿更是罕见。此案患者多日劳累,于桌上枕臂而睡2 h左右后出现垂腕症,后住院行肌电图、臂丛神经成像等检查,提示桡神经受损、颈神经根鞘多发囊肿罕见病例,且检查结果提示颈神经根鞘囊肿所在节段与患肢受损神经节段有所重合。针对此案患者采用电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配合中药汤剂口服,中医内外合治,取得满意的疗效,为临床中医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垂腕 桡神经受损 颈神经根鞘囊肿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宫氏脑针治疗中风后Broca失语临床观察
20
作者 杨牧 王静静 王风云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宫氏脑针治疗中风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中风后Broca失语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言语康复治疗,对照组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宫氏脑针治疗中风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中风后Broca失语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言语康复治疗,对照组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宫氏脑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分级情况,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ABC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谈话、复述、命名、阅读方面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DAE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宫氏脑针治疗Broca失语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临床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宫氏 中风 BROCA失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