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空区覆岩采动裂隙带高度分析与研究
1
作者 孙肖肖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3年第12期139-141,共3页
煤矿采空区覆岩三带一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采动裂隙带,埋藏浅矿井采动裂隙带可沟通至地表,存在地表雨水及河流通过导水裂隙带下涌入矿井的风险。分析采动裂隙带钻探实测资料,对比理论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对采动裂隙带... 煤矿采空区覆岩三带一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采动裂隙带,埋藏浅矿井采动裂隙带可沟通至地表,存在地表雨水及河流通过导水裂隙带下涌入矿井的风险。分析采动裂隙带钻探实测资料,对比理论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对采动裂隙带发育高度做了分析与研究,对地质条件类似矿井采动裂隙带高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裂隙带 钻进液消耗 水位变化
下载PDF
采动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明中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4期66-69,共4页
采场覆岩裂隙和瓦斯运移规律是我国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的重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多孔介质性质与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得出采动裂隙带具备多孔介质的性质,为瓦斯的运移和流动提供理论基础;工作面瓦斯主要由采空区瓦斯涌出以及煤壁与落煤的瓦... 采场覆岩裂隙和瓦斯运移规律是我国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的重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多孔介质性质与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得出采动裂隙带具备多孔介质的性质,为瓦斯的运移和流动提供理论基础;工作面瓦斯主要由采空区瓦斯涌出以及煤壁与落煤的瓦斯涌出组成。然后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采动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得出大量的瓦斯积聚回风侧,该位置也是瓦斯抽采的理想位置;随着采空区逐渐被压实,在四周位置,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裂隙圈"O"型圈,卸压瓦斯也积聚在"O"型圈位置。研究为类似条件下瓦斯抽采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裂隙带 瓦斯运移规律 多孔介质性质 瓦斯涌出来源 Fluent数值模拟 “O”型圈
下载PDF
动态应力追踪方法识别采动裂隙带发育研究
3
作者 张燕 叶剑红 +1 位作者 纪洪广 王金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91-3298,3323,共9页
煤层开采过程中,开采工作面围岩一定范围内的岩体会产生卸荷裂缝或新裂隙,其中有一部分裂缝和裂隙存在张开的经历。由于张开的裂隙和缝隙内没有力的传递介质,在这些裂缝、裂隙附近区域的应力会从因重力引起的应力大值降低到一个很小的值... 煤层开采过程中,开采工作面围岩一定范围内的岩体会产生卸荷裂缝或新裂隙,其中有一部分裂缝和裂隙存在张开的经历。由于张开的裂隙和缝隙内没有力的传递介质,在这些裂缝、裂隙附近区域的应力会从因重力引起的应力大值降低到一个很小的值,但不一定会达到应力为0值。裂缝、裂隙附近区域的应力由于之后的应力重分布可以发生调整而振荡,裂缝、裂隙相应地可以闭合,甚至可以承受很大的剪应力。基于一部分采动张开裂隙附近区域的应力大值曾经历过大幅度卸载到一个很小值这一动态过程,提出了一种识别采动裂隙带发育的动态应力追踪方法。以宁夏石嘴山矿区三号煤层为工程背景,利用离散元UDEC软件包计算确定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内部不同开采阶段的应力分布。借助于后处理软件Tech Plot,利用提出的动态应力追踪方法,识别该矿采动裂隙带的范围和高度;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动态应力追逐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煤层开 态应力追逐方法 采动裂隙带 离散元方法 宁夏石嘴山矿
原文传递
我国煤矿覆岩采动裂隙带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4
作者 林海飞 李树刚 +3 位作者 赵鹏翔 肖鹏 潘红宇 刘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5,共8页
采动裂隙带卸压瓦斯抽采是工作面瓦斯防治的主要方法,介绍了采动裂隙动态演化规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卸压瓦斯抽采原理。根据瓦斯抽采直接通道的不同,总结提出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分类方法;基于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大小,提出采动裂隙... 采动裂隙带卸压瓦斯抽采是工作面瓦斯防治的主要方法,介绍了采动裂隙动态演化规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卸压瓦斯抽采原理。根据瓦斯抽采直接通道的不同,总结提出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分类方法;基于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大小,提出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技术的分级选择法。对各类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方法的优缺点、布置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述,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以及技术参数,并结合现场实例说明了各种抽采方法的效果。最后通过总结概括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采动裂隙带演化模型三维化、瓦斯高效抽采技术参数精准化以及瓦斯抽采技术装备智能化是覆岩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未来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裂隙带 瓦斯抽 模型三维化 参数精准化 装备智能化
下载PDF
采动裂隙带地面L型钻孔遇岩层位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博 《山西焦煤科技》 2020年第5期4-7,13,共5页
为确定屯兰矿12507工作面采动裂隙带地面L型钻孔合理层位,解决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采用3DEC软件分析了采动裂隙带发育高度,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研究了不同层位地面L型钻孔的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12507工作面... 为确定屯兰矿12507工作面采动裂隙带地面L型钻孔合理层位,解决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采用3DEC软件分析了采动裂隙带发育高度,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研究了不同层位地面L型钻孔的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12507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13 m,裂隙带高度55 m.采动裂隙带L型钻孔距离煤层顶板23 m时,大的漏风量引起的上隅角瓦斯积聚现象明显,上隅角浓度达到15%;当采动裂隙带L型钻孔距离煤层顶板53 m时,钻孔对上隅角瓦斯的控制能力较差;当采动裂隙带L型钻孔层位设置在距离煤层顶板43 m处,上隅角瓦斯浓度仅为0.6%.因此,L型钻孔应布置在距离煤层顶板43 m左右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裂隙带 地面L型钻孔 合理层位 瓦斯浓度
下载PDF
矿井采动裂隙带分析及涌水量预算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磊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12,共3页
本文通过对神农煤矿矿井采动裂隙带分析及涌水量预算,得出结论:该矿矿井现主采15#煤层,煤矿的生产能力为60万t/a。矿井正常涌水量取2400m3/d,最大涌水量取3000m3/d。
关键词 采动裂隙带分析 涌水量预算 空区积水量
下载PDF
采动裂隙带探测研究
7
作者 刘胜恩 《陕西煤炭》 2012年第2期45-47,共3页
采动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是煤层瓦斯高位抽采工作的重点,目前仍没有可精确确定的方法。文中基于关键层理论,用变形分析法计算判断岩层采动后的最大水平拉伸变形是否发生破断,同时结合采高、岩石的碎胀性及工作面推进距离与岩层破断的相互关... 采动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是煤层瓦斯高位抽采工作的重点,目前仍没有可精确确定的方法。文中基于关键层理论,用变形分析法计算判断岩层采动后的最大水平拉伸变形是否发生破断,同时结合采高、岩石的碎胀性及工作面推进距离与岩层破断的相互关系,建立了采动裂隙带高度的预测方法,并结合布尔台煤矿201回采面进行计算预测,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裂隙带 关键层 高位抽 研究
下载PDF
采动裂隙带最佳抽采层位精细探测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战锋 李博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0-72,共3页
高位裂隙抽放是治理矿井工作面上隅角、回风瓦斯超限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针对采动裂隙带定位不准的问题,制定了最佳抽采层位的探测装置、工艺流程和探测方案,由现场稳定采动裂隙带和动态采动裂隙带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 采动裂隙带 最佳抽层位 探测装置 工艺流程 探测方案 瓦斯抽
原文传递
采动裂隙椭抛带内瓦斯运移理论基础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春晓 陈开岩 郭一鹏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研究采动裂隙椭抛带的基本性质及其采空区瓦斯运移的规律,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瓦斯治理。根据五阳煤矿7601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特性与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确定了采动裂隙带的高度、切眼上方椭抛带的高度、采动裂隙椭抛... 研究采动裂隙椭抛带的基本性质及其采空区瓦斯运移的规律,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瓦斯治理。根据五阳煤矿7601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特性与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确定了采动裂隙带的高度、切眼上方椭抛带的高度、采动裂隙椭抛带内煤与岩碎胀系数,并计算出其渗透率。该研究为建立数值模拟的分析模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 瓦斯运移规律 裂隙椭抛 渗透率
下载PDF
采动裂隙椭抛带分布特征的相似模拟实验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树刚 林海飞 《煤》 2008年第2期19-21,39,共4页
煤层开采后,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特征与卸压瓦斯抽采密切相关。基于相似原理,进行了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特征的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根据实验中裂隙带及压实带的拟合曲线,说明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特征是椭抛带形态。通过观测覆岩裂隙的裂隙密... 煤层开采后,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特征与卸压瓦斯抽采密切相关。基于相似原理,进行了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特征的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根据实验中裂隙带及压实带的拟合曲线,说明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特征是椭抛带形态。通过观测覆岩裂隙的裂隙密度、离层率、带宽及碎胀特征,进一步研究了采动裂隙椭抛带的发育、发展规律。最后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采动裂隙椭抛带的空间分布数学模型,为确定合理的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终孔位置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椭抛 分布特征 相似模拟实验
下载PDF
神东保德浅埋煤层覆岩裂隙带高度数值指标判别阈值及采高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郝宪杰 孙卓文 +3 位作者 赵毅鑫 杨科 张村 张谦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472-479,共8页
覆岩裂隙带高度是研究覆岩变形破坏的重要指标,而现有单一指标无法反映空间采场围岩不同空间部位的破裂程度。本文以神东典型浅埋条件保德矿815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基于室内实验对岩体破裂度进行了RFD阈值划分并构建相似模型和数值模型... 覆岩裂隙带高度是研究覆岩变形破坏的重要指标,而现有单一指标无法反映空间采场围岩不同空间部位的破裂程度。本文以神东典型浅埋条件保德矿815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基于室内实验对岩体破裂度进行了RFD阈值划分并构建相似模型和数值模型;基于围岩破坏度指标RFD提取了数值模拟中的最大破坏深度,并对比相似模拟结果研究了覆岩采动裂隙带发育高度规律及随采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岩破坏度指标RFD可以很好地评测神东典型浅埋条件下采动裂隙带的发育特征,裂隙带发育高度随采高的增大而持续增高,但增长速率逐渐减小。本研究为裂隙带分布破坏特征、矿压显现及安全开采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浅埋煤层 采动裂隙带 围岩破坏度
下载PDF
黄河北煤田薄煤层采场上覆岩层纵向分带发育规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明涛 辛恒奇 +2 位作者 郭忠平 莫技 庞继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0-801,共12页
针对黄河北煤田赵官煤矿大水高瓦斯厚冲积层薄基岩复杂开采条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赵官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场上覆岩层纵向分带发育规律和其结构形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采场上覆岩层纵向运动破坏规律及其结构形态,即在采动... 针对黄河北煤田赵官煤矿大水高瓦斯厚冲积层薄基岩复杂开采条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赵官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场上覆岩层纵向分带发育规律和其结构形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采场上覆岩层纵向运动破坏规律及其结构形态,即在采动应力作用下,采场上覆岩层开始呈现较平的“枕型”结构形态,随着采场支承压力不断增加,采动破坏岩层逐渐演化为“拱型”结构形态,当工作面推采距离达到工作面长度时,采场上覆破坏岩层在工作面纵向上扩展到最高处,此后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断裂拱高保持不变,而拱脚不断向前方扩展,呈现出“平顶拱型”结构形态;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对比分析,得到了采场上覆岩层冒落带、裂隙带分布范围,即冒落带高度为2.4 m,裂隙带为19.1 m,裂采比为15.3,为矿井采场顶板控制、支架选型和瓦斯抽采参数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实现薄煤层综采安全高产高效的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结构 薄煤层 岩层运 采动裂隙带 上覆岩层
下载PDF
井下煤层气抽采工艺的优化研究
13
作者 甄少杰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77-178,181,共3页
针对煤矿井下上隅角煤层气超限问题突出,现有的井下煤层气抽采受限制多、抽采效果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面直井抽采工艺技术,对直井井身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抽采直井应穿过煤层并把筛管设置到采动裂隙带边缘到冒落带的“三开”井... 针对煤矿井下上隅角煤层气超限问题突出,现有的井下煤层气抽采受限制多、抽采效果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面直井抽采工艺技术,对直井井身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抽采直井应穿过煤层并把筛管设置到采动裂隙带边缘到冒落带的“三开”井身。对直井抽采工艺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抽采工艺能够将单井的产气量提升到1.47万m^(3)/d以上,将井下上隅角煤层气的体积分数降低77.5%,取得了极好的煤层气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直井 采动裂隙带 工艺
下载PDF
低透煤层采空区覆岩高位瓦斯富集区微震探测及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树刚 成小雨 +1 位作者 刘超 赵鹏翔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6,共6页
为了提高低透气性煤层采空区覆岩卸压瓦斯的抽采效果,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空区覆岩微震事件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进而分析了采空区覆岩的空间破裂特征,并依据微震监测分析得到的采动裂隙带位置及周期来压步距,设计... 为了提高低透气性煤层采空区覆岩卸压瓦斯的抽采效果,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空区覆岩微震事件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进而分析了采空区覆岩的空间破裂特征,并依据微震监测分析得到的采动裂隙带位置及周期来压步距,设计了高位钻孔瓦斯抽采参数,检验了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周期来压步距在16 m左右,形成的采动裂隙带高度在50 m左右,据此设计的高位瓦斯抽采钻孔瓦斯抽采量和抽采体积分数分别提升了100%和150%,表明微震监测技术可准确探测采空区覆岩高位瓦斯富集区的空间位置,为瓦斯抽采钻孔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采动裂隙带 瓦斯富集区 微震监测 瓦斯抽
下载PDF
高瓦斯煤层覆岩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水承 张帅 +2 位作者 陈龙刚 杨兴波 孔维静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2-235,239,共5页
为了提高高瓦斯煤层采空区覆岩卸压瓦斯抽采效果,以微震监测的技术手段,对采动过程中采空区覆岩微震事件进行监测并记录,据此对采空区覆岩的破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采动裂隙带的空间位置,进而判定采动覆岩高位瓦斯富集区。监测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高瓦斯煤层采空区覆岩卸压瓦斯抽采效果,以微震监测的技术手段,对采动过程中采空区覆岩微震事件进行监测并记录,据此对采空区覆岩的破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采动裂隙带的空间位置,进而判定采动覆岩高位瓦斯富集区。监测结果表明: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周期来压步距约20 m,采动裂隙带高度约45 m,以此确定了高抽巷的垂距在38 m时最为合理,并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对此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技术 采动裂隙带 瓦斯富集区 瓦斯抽放 空区
下载PDF
基于潞宁煤矿的采空区高位钻孔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华 王飞 +5 位作者 高亚斌 闫晶晶 李敬钰 曹虎斌 郭乐宏 李午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137,174,共8页
U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一直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采空区瓦斯抽采率并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以潞宁煤矿22115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顶板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上隅角高位钻孔的最... U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一直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采空区瓦斯抽采率并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以潞宁煤矿22115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顶板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上隅角高位钻孔的最优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钻孔终孔的最佳布置层位在裂隙带拉张区和闭合区的交界处;潞宁煤矿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为59m;现场测试验证高位钻孔终孔位置最佳布置高度为4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区 瓦斯抽 高位钻孔 采动裂隙带
下载PDF
高突煤层群卸压瓦斯定向抽采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明 李志亮 +3 位作者 陈亮 高浩斌 程志恒 曹家琳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8-124,共7页
针对高突煤层群采动卸压瓦斯运移规律不清及抽采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山西吕梁沙曲一矿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多煤层赋存规律及瓦斯参数的理论分析,获取2号煤层开采过程沿倾向和走向卸压保护范围及裂隙发育特征,揭示了2号煤层和下邻近层卸压... 针对高突煤层群采动卸压瓦斯运移规律不清及抽采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山西吕梁沙曲一矿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多煤层赋存规律及瓦斯参数的理论分析,获取2号煤层开采过程沿倾向和走向卸压保护范围及裂隙发育特征,揭示了2号煤层和下邻近层卸压瓦斯运移及富集规律,确立了(定向长钻孔群本煤层预抽+采空区裂隙带抽采+下邻近层卸压瓦斯有效拦截的定向抽采)模式,并给出钻孔长度、孔径、终孔位置等关键参数,并在2201工作面进行了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本煤层瓦斯定向抽采的单孔浓度达40%,纯量0.18 m^(3)/min,下邻近层卸压瓦斯抽采单孔浓度最高达87%,工作面瓦斯抽采量由8.55增至21.54 m^(3)/min,抽采达到55.77%。工作面瓦斯浓度稳定在0.25%,回风巷瓦斯浓度稳定在0.51%,有效遏制瓦斯超限,保证了高产工作面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卸压瓦斯 采动裂隙带 定向长钻孔 高效抽
下载PDF
邻近层卸压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的负压作用机制研究
18
作者 高忠红 谢生荣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2年第4期7-9,共3页
针对赵家山煤业回采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超限的安全难题,分析邻近层上向穿层钻孔随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沿程阻力和瓦斯通道的变化,结合现场观测孔口负压在低负压抽采条件下和前高后低负压相结合条件下瓦斯抽采参数变化情况,总结邻近... 针对赵家山煤业回采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超限的安全难题,分析邻近层上向穿层钻孔随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沿程阻力和瓦斯通道的变化,结合现场观测孔口负压在低负压抽采条件下和前高后低负压相结合条件下瓦斯抽采参数变化情况,总结邻近层裂隙带钻孔瓦斯抽采不能维持恒定的低负压,在钻孔抽采前期接入高负压系统,孔口负压在15500~17000Pa;后期接入低负压系统,孔口负压在5900~7200Pa,通过现场实施,提高了邻近层瓦斯抽采量和抽采浓度,保证了回采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不超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层瓦斯抽 穿层钻孔 采动裂隙带 孔口负压 瓦斯浓度
下载PDF
顶板巷道的椭抛带内瓦斯排放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静玉涛 徐万军 丁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9-40,84,共3页
在分析采动裂隙椭抛带的形成、动态变化特征和其内瓦斯运移形态以及顶板巷道排放瓦斯原理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在采动裂隙椭抛带内布置顶板巷道的合理位置。以靖远煤业公司魏家地矿为例,阐述了顶板巷道排放瓦斯的效果,证明了其是高瓦斯矿... 在分析采动裂隙椭抛带的形成、动态变化特征和其内瓦斯运移形态以及顶板巷道排放瓦斯原理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在采动裂隙椭抛带内布置顶板巷道的合理位置。以靖远煤业公司魏家地矿为例,阐述了顶板巷道排放瓦斯的效果,证明了其是高瓦斯矿井管理采空区瓦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巷道 裂隙椭抛 瓦斯排放
下载PDF
高位钻场在李雅庄煤矿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晓东 秦金辉 《中州煤炭》 2014年第7期62-64,共3页
基于采动裂隙带的演化规律研究及瓦斯在采动裂隙带的升浮—扩散规律研究成果,根据高位抽放巷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高位抽放巷抽采瓦斯效果的地质、开采、通风、钻场钻孔布置情况以及工作面瓦斯参数等因素,并根据对抽采浓度、混合流量... 基于采动裂隙带的演化规律研究及瓦斯在采动裂隙带的升浮—扩散规律研究成果,根据高位抽放巷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高位抽放巷抽采瓦斯效果的地质、开采、通风、钻场钻孔布置情况以及工作面瓦斯参数等因素,并根据对抽采浓度、混合流量、纯流量的分析,研究了李雅庄煤矿高位钻场瓦斯治理效果,说明抽采钻孔是否布置在采动裂隙带内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好坏有直接影响。分析认为:李雅庄煤矿高位钻场距煤层顶板较近,钻孔位于采动裂隙带的下部,抽放效果不佳,但仍能达到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钻场 采动裂隙带 升浮—扩散 治理瓦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