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热采油微生物菌种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智宇 冯庆贤 +2 位作者 刘如林 陈聚顺 倪方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2,共4页
油藏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官 6 9断块油藏温度 (73℃ ) ,开发出了一种可在地层条件下生长、代谢和改善原油性质的嗜热菌种 NG80。室内油藏温度下对菌种的评价结果为 :可代谢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有机酸 ... 油藏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官 6 9断块油藏温度 (73℃ ) ,开发出了一种可在地层条件下生长、代谢和改善原油性质的嗜热菌种 NG80。室内油藏温度下对菌种的评价结果为 :可代谢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有机酸 (乙酸 )和气体等产物 ;岩心菌液驱油较水驱提高采收率 5 .6 % (OOIP)。矿场应用单井微生物处理结果表明 ,菌浓升高近 2个数量级 ,已增油 30 6 t,蜡和胶质的含量下降 ,说明菌种适应地层条件 ,且具有增殖和增采效果。本文介绍了嗜热菌的开发路线、菌种特征和菌种的评价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采油微生物 油藏条件 菌种特征 性能评价 岩心实验 矿场试验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毕永强 俞理 +3 位作者 修建龙 伊丽娜 黄立信 王天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8,共8页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过程中的滞留特征明显。以2株典型采油微生物Pseudomonas aeruginosa WJ-1和Bacillus subtilis SLY-3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流动实验研究了其迁移滞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过程中的滞留特征明显。以2株典型采油微生物Pseudomonas aeruginosa WJ-1和Bacillus subtilis SLY-3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流动实验研究了其迁移滞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位点越多,菌体的吸附量越大。菌体和多孔介质表面的疏水性关系影响菌体在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量。采油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环境中的总菌浓度一般低于3.5×108cfu/mL,在此条件下,采油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体积较大的微生物运移速度超前,说明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存在不可及孔隙体积。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受到平衡吸附和架桥筛分的共同作用,且架桥筛分的作用相比于平衡吸附更加突出。基于实验研究确定了微生物的迁移滞留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微生物迁移数学模型。研究成果为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与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运移 多孔介质 吸附 滞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包木太 牟伯中 王修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简述了以烃为碳源的采油微生物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的主要代谢产物类型和对油藏的作用 ,着重介绍了这些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包括样品前处理 ) :短链有机酸分析 (衍生化法 ,等速电泳法 ,各种直接分析方法 ) ;生物表面活性剂样品... 简述了以烃为碳源的采油微生物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的主要代谢产物类型和对油藏的作用 ,着重介绍了这些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包括样品前处理 ) :短链有机酸分析 (衍生化法 ,等速电泳法 ,各种直接分析方法 ) ;生物表面活性剂样品的提取和分析方法 (轴对称液滴分析法 ,快速液滴破裂实验法 ,直接薄层色谱法 ,比色法 ,超声波振荡法 ) ;生物气分析简介 ;有机物 (醇、醛、酮等 )分析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代谢产物 分析方法 综述 原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发酵液中有机酸(醇)的GC-MS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伍晓林 侯兆伟 +1 位作者 陈坚 伦世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5,共3页
为探索微生物采油的机理, 对预处理后的微生物发酵液进行分步蒸馏, 有效提取发酵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和有机醇。选用FFAP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采用GC-MS直接进样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HP和HT (两种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采油微生物菌种)... 为探索微生物采油的机理, 对预处理后的微生物发酵液进行分步蒸馏, 有效提取发酵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和有机醇。选用FFAP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采用GC-MS直接进样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HP和HT (两种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采油微生物菌种) 发酵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和有机醇的种类和含量。HP发酵液中分析出四种低碳有机酸 (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 ) 和一种低碳醇 (乙醇), 总酸含量为 9 915 8mmol/L, 醇含量为 16 52mmol/L; HT发酵液中分析出三种低碳有机酸 (乙酸、丙酸、丁酸), 没有检出低碳醇, 总酸含量为 0 109 1mmol/L。定量分析的标准偏差小于 1, 变异系数小于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发酵液 色谱-质谱 直接进样 有机酸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与生长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庆贤 窦松江 +2 位作者 杨怀军 陈智宇 牟伯中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利用优选的微生物驱油菌种 N80 ,模拟油藏条件在人造多孔介质 (岩心 )上进行的微生物运移、生长和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 ,该菌在岩石表面有较强的吸附性 ,吸附平衡所需菌液量为 2 .2 PV;并可在多孔介质中运移和生长代谢 ,岩心出口产... 利用优选的微生物驱油菌种 N80 ,模拟油藏条件在人造多孔介质 (岩心 )上进行的微生物运移、生长和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 ,该菌在岩石表面有较强的吸附性 ,吸附平衡所需菌液量为 2 .2 PV;并可在多孔介质中运移和生长代谢 ,岩心出口产出液中菌浓度与注入原菌液相近 ,产出液 p H值下降 1 .8,表面张力下降 3 1 .2 % ;较水驱提高石油采收率 6.6% .说明该菌种适宜作驱油菌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多孔介质 运移 生长代谢 驱油菌种 表面张力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压力对采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登庆 郭辽原 +3 位作者 刘涛 段传慧 张君 宋智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7,127,共5页
影响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油藏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压力、温度、矿化度和pH值等。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对河口采油厂沾3x24井产出水中的内源微生物进行高压(10 MPa)和常压下的静态激活试验,对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生的低... 影响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油藏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压力、温度、矿化度和pH值等。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对河口采油厂沾3x24井产出水中的内源微生物进行高压(10 MPa)和常压下的静态激活试验,对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及表面张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不同压力下的生长代谢有较大的差异,压力不仅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而且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和速度,以及整体群落的代谢方式;与高压相比,常压下微生物种类较多,丰度较高,代谢高峰提早14 d,变化周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压力 采油微生物 生长代谢 群落结构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改良高温采油微生物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英 郭鹏飞 +2 位作者 张翠竹 贾莹 刘如林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高温采油微生物菌种进行改良 ,获得了具有双亲的基本特性、能以烃为碳源、适应高温且产高表面活性物质的融合株 N2 1 ,大大提高了该融合株在油田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高温采油微生物 表面活性剂 菌种改良 碳源 地衣芽抱杆菌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的水动力学尺寸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毕永强 修建龙 +3 位作者 丛拯民 黄立信 俞理 马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6,共5页
为了研究采油微生物运移过程中的堵塞效应和不可入孔隙体积(IPV)效应,基于架桥堵塞理论,建立了应用微孔滤膜实验求取微生物水动力学尺寸(Dh)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SLY-3在不同菌浓和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的Dh,并结合岩心孔... 为了研究采油微生物运移过程中的堵塞效应和不可入孔隙体积(IPV)效应,基于架桥堵塞理论,建立了应用微孔滤膜实验求取微生物水动力学尺寸(Dh)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SLY-3在不同菌浓和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的Dh,并结合岩心孔隙累积分布概率曲线,确定了不同渗透率油藏的IPV。实验结果表明:Dh受到注入速度和注入菌浓的影响,大小范围在0.308~2.617μm之间,Dh随菌浓的升高而增大,注入速度过高,容易形成瞬时高压,促使菌群收缩,测定的Dh有所下降;注入速度对Dh有双重作用。在菌浓较低时,注入速度高容易形成聚集堵塞,菌浓较高时,注入速度高容易形成高压突破;SLY-3的IPV受岩心渗透率和菌浓的影响,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少,随菌浓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水动力学尺寸 孔喉 过孔能力 不可入孔隙体积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对原油清防蜡机理及矿场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长 赵爱华 +2 位作者 郭省学 包木太 李希明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2-66,共5页
阐述了含蜡原油及其特点、含蜡原油表征的基本概念,详细概述了原油清防蜡技术,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清防蜡的机理及其在胜利油田的矿场应用情况,提出了今后的原油清防蜡技术研究应以防蜡技术为主,清蜡技术为辅的总体方向发展.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原油 清防蜡 机理 矿场应用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对地层注水的影响
10
作者 伊向艺 卢渊 王惠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提高注水效果是很多高含水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生长、代谢在水中的微生物通过降低水的pH值、生物酸的生成等使水的酸性增强,并增强注水效果。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聚合物,可增加水相粘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和降低水油比。生长繁殖的菌体和... 提高注水效果是很多高含水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生长、代谢在水中的微生物通过降低水的pH值、生物酸的生成等使水的酸性增强,并增强注水效果。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聚合物,可增加水相粘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和降低水油比。生长繁殖的菌体和代谢物与重金属形成的沉淀物也形成物理堵塞,起调剖作用,可进行选择性封堵以改变水的流向。细菌进入水驱油层并在油层孔隙的孔喉处产生聚合物,对含水层的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还有助于减少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作用机理 地层水 模拟实验 波及系数 注水效果
下载PDF
几株采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菌种鉴定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蕾 杨新平 +2 位作者 陈竞 秦新政 代学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74,共5页
从克拉玛依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出了8种可用于MEOR的菌株.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菌株D为酵母菌,菌株I为芽孢杆菌属,其余6种为假单胞菌属.菌液活菌数和光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在35℃下当盐度≤5%时各菌株生长良好,盐度为8%和10%时菌株D不生长,... 从克拉玛依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出了8种可用于MEOR的菌株.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菌株D为酵母菌,菌株I为芽孢杆菌属,其余6种为假单胞菌属.菌液活菌数和光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在35℃下当盐度≤5%时各菌株生长良好,盐度为8%和10%时菌株D不生长,其余菌珠的长势有不同程度减弱;在35℃、pH值4~10条件下各菌株均可生长,其中菌株D在酸性条件下,菌株A,B,C在中性条件下,菌株E,F,H,I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各菌株在40℃和45℃下生长良好,温度升至50℃时菌株A不生长,升至55℃时菌株B和E不生长,在60℃下各菌株均不生长.8种菌株在35℃下使克拉玛依两口井的稠油粘度(25℃)下降25.2%~70.6%,其中菌株B,E,F对两口井的稠油均有很高的降粘率.对3种菌株处理后的稠油族组分变化作了简要讨论.图2表6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微生物 采油微生物 生理生化特性 菌种鉴定 微生物降粘 稠油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细胞疏水性对采油微生物运移吸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洋 李蔚 +1 位作者 单厚菲 王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微生物采油的驱油机理是采油微生物在油藏中通过向原油运移并吸附于岩石表面。在运移吸附过程中,细胞的疏水性起着重要作用。从油田采出液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分别命名为DQ11-2、1507、HX、QF、CU。利... 微生物采油的驱油机理是采油微生物在油藏中通过向原油运移并吸附于岩石表面。在运移吸附过程中,细胞的疏水性起着重要作用。从油田采出液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分别命名为DQ11-2、1507、HX、QF、CU。利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MATH),对采油菌种细胞表面疏水性及其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疏水性随培养时间、碳源的种类、环境温度与pH值的变化而改变,添加一定量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提高菌体细胞表面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表面疏水性 吸附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红波 代学成 +2 位作者 张群志 杨朝晖 彭晓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准确了解掌握采油菌种的生理生化特征,可以为菌种的后期保藏、培养及筛选更适合微生物采油的菌种提供理论基础。对室内保藏的74株采油菌种进行了菌落、菌体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分类,并对菌株的糖发酵实验、厌氧硝酸盐产气实验、产硫化... 准确了解掌握采油菌种的生理生化特征,可以为菌种的后期保藏、培养及筛选更适合微生物采油的菌种提供理论基础。对室内保藏的74株采油菌种进行了菌落、菌体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分类,并对菌株的糖发酵实验、厌氧硝酸盐产气实验、产硫化氢实验以及运动性能等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74株菌中大多数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部分菌具有兼性厌氧、产酸、不产硫化氢、运动能力强、厌氧硝酸盐产气等特性。这些特性都有利于微生物采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菌种 生理生化特征
下载PDF
耐高温采油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冯庆贤 陈智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0-52,共3页
介绍了耐高温采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方法和培养基配方。在高温条件下对菌种4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评价:①生长性能:恒温水浴振荡接种量为5%的培养液,5d后菌浓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②代谢性能:分析了菌作用油后的发酵液中的代谢产物。... 介绍了耐高温采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方法和培养基配方。在高温条件下对菌种4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评价:①生长性能:恒温水浴振荡接种量为5%的培养液,5d后菌浓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②代谢性能:分析了菌作用油后的发酵液中的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类型为多元酮,浓度为0.33%~0.64%;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H4和CO2,每100mL产气量为9~16mL,有机酸含量为0.16%~0.24%;③改善原油性质:菌作用后油的蜡胶含量下降,油的降黏率为28.90~66.2%;④非均质岩心菌液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菌液驱油效率较水驱平均提高5.4%。实验分析了影响菌作用原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菌和酵母粉浓度、配制培养基所用水的矿化度和酸碱度;对比了烃和糖蜜培养基作用原油的效果和不同性能菌的复配效果。矿场试验中提出了实际菌用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应用。矿场15口井的试验结果表明,成功率69.2%,平均每吨菌液增油145.1t。图3表1参5(冯庆贤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采油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研究 石油开采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木太 牟伯中 王修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5-557,共3页
The metabolic process of microorganisms (B05)utilizing hydrocarbons as the sole carbonsource at 73℃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oil were degraded by Microorganism B05 and produced the main metabolit... The metabolic process of microorganisms (B05)utilizing hydrocarbons as the sole carbonsource at 73℃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oil were degraded by Microorganism B05 and produced the main metabolites of organic acids,biosurfactants,and gases.The fluid properties of the crude oil and recovery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metabolites on oil/rock/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代谢过程 采油 驱油机理 菌体 生物表面活性剂 原油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激活产气实验研究及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105-107,共3页
为解决微生物采油室内实验科研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式物理模拟产气装置,该装置解决了原有方法难以填装天然岩心来模拟油藏条件下微生物产气的问题,以及微生物作用原油产气过程中气体压力难以实时监测与采集的问题。应用该装置对设计的内... 为解决微生物采油室内实验科研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式物理模拟产气装置,该装置解决了原有方法难以填装天然岩心来模拟油藏条件下微生物产气的问题,以及微生物作用原油产气过程中气体压力难以实时监测与采集的问题。应用该装置对设计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激活培养,所产气体压力最高可达到1.1 MPa,其中甲烷的含量达到77.79%。所筛选出的激活配方应用到矿场实验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激活剂注入后,井口注入压力迅速升高,两轮注入后注入压力累计升高3.5 MPa,试验期间增油3 593 t,提高采收率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微生物采油 内源激活剂 生物
下载PDF
石油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记2007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一株重要采油微生物的全基因组破译和重油降解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8年第4期50-51,共2页
石油是世界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命脉,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一方面,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是当前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首要因素,而全球各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却逐年递增。以我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石油消费的年均增... 石油是世界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命脉,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一方面,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是当前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首要因素,而全球各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却逐年递增。以我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而同期原油开采的增长率则不到0.5%。目前全球探明储量的石油中,超过60%的部分采用现有技术无法开采,主要为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重油。因此,提高石油、尤其重油的采收率以及废旧油田的再开发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关心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微生物 采油微生物 分子机制 重油 全基因组 科技进展 年均增长率 降解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发酵液中各组分对原油量测定的影响
18
作者 王佳新 张丽敏 +2 位作者 曹方 王培忠 孙玉梅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7-250,共4页
原油量的测定是原油及其产品分析的必要环节,根据芳香烃在255nm具有特征吸收峰,可以通过测定芳香烃量间接表征原油量。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量,分析采油微生物发酵液中各组分、pH和采油微生物细胞内含物对原油量测定的影响... 原油量的测定是原油及其产品分析的必要环节,根据芳香烃在255nm具有特征吸收峰,可以通过测定芳香烃量间接表征原油量。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量,分析采油微生物发酵液中各组分、pH和采油微生物细胞内含物对原油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该方法测定原油量均没有显著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微生物采油过程中的原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紫外分光光度法 微生物采油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复合菌剂驱油性能评价研究
19
作者 刘蕊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1期15-16,19,共3页
从大庆油田采出液中分离筛选出4种可用于微生物驱油技术的菌株,经梅里埃菌种鉴定仪鉴定,分别为脱蜡棒杆菌、野油采黄单胞菌、志贺氏菌属兼性厌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将4株菌混合发酵培养制成复合菌剂,对其性质及驱油效果进行室内初步... 从大庆油田采出液中分离筛选出4种可用于微生物驱油技术的菌株,经梅里埃菌种鉴定仪鉴定,分别为脱蜡棒杆菌、野油采黄单胞菌、志贺氏菌属兼性厌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将4株菌混合发酵培养制成复合菌剂,对其性质及驱油效果进行室内初步评价。研究表明,油层温度和采出液矿化度对菌株的生长影响不大,复合菌剂可耐70℃高温,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40~55℃,当温度超过60℃,存活率开始降低;复合菌剂可耐104mg/L的矿化度。在45℃时模拟油层条件进行复合菌剂乳化原油实验中,原油含蜡率降低16.47%,含胶率降低7.26%,原油凝固点下降,证明该菌剂具有降蜡、降胶等乳化原油功效。此外,该菌剂的代谢作用对水质成分也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微生物采油 稠油
下载PDF
水力振动采油微生物技术在西区油田的应用
20
作者 李杨勇 唐建云 宋红霞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3-68,共6页
振动和微生物采油均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能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将这两项先进技术各自发挥优势综合应用于西区油田庄1井确定其增产效果,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采用在油井注入微生物原液,然后由DSY地层多级水力... 振动和微生物采油均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能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将这两项先进技术各自发挥优势综合应用于西区油田庄1井确定其增产效果,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采用在油井注入微生物原液,然后由DSY地层多级水力震源对其进行推进,向油层纵深转移和扩散。结果注入微生物后,原油粘度下降,流动性能得到改善;振动作业后,地层渗滤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结论油井获得了增产,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区油田 水力振动 微生物采油 增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