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探讨
1
作者 刘艳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109-0112,共4页
在矿业领域,井下采煤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手工开采到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的转型。然而,井下采煤技术的选择一直是矿业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这是因为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安全问题的紧迫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在矿业领域,井下采煤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手工开采到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的转型。然而,井下采煤技术的选择一直是矿业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这是因为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安全问题的紧迫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包括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优先考虑安全性、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性。通过这些策略,我们的目的是帮助矿业企业选择适合其需求和条件的采煤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安全,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采煤技术 地质条件 长壁采煤 短壁采煤 放顶煤采煤
下载PDF
“三下”采煤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探析
2
作者 王俊龙 《中国煤炭工业》 2024年第4期69-71,共3页
据统计分析,我国各主要大中型煤矿“三下”压煤量已达数百亿吨,其中建筑物下压煤占65%、水体下压煤占25%、铁路下压煤占10%。传统采煤方式因其局限性已满足不了“三下”采煤的需求,针对建筑物下、水体下和铁路下等特殊地质环境,“三下... 据统计分析,我国各主要大中型煤矿“三下”压煤量已达数百亿吨,其中建筑物下压煤占65%、水体下压煤占25%、铁路下压煤占10%。传统采煤方式因其局限性已满足不了“三下”采煤的需求,针对建筑物下、水体下和铁路下等特殊地质环境,“三下”采煤技术应运而生。从“三下”采煤技术体系合理应用的角度,深入研究当前不同地质条件下开采技术与手段的适用性,分析“三下”采煤的应用场景与技术现状,并探讨“三下”采煤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提升“三下”采煤效率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下”采煤技术 采煤方式 特殊地质环境 压煤量 建筑物下压煤 采煤效率 三下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路径分析
3
作者 佟凯 秦和平 孙鹏飞 《新潮电子》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随着煤矿作业的发展,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路径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意义,深入探讨常见的井下采煤技术及相关的工艺选择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井下采煤 采煤技术 采煤工艺
下载PDF
智能采煤机器人关键技术
4
作者 马宏伟 赵英杰 +13 位作者 薛旭升 吴海雁 毛清华 杨会武 张旭辉 车万里 曹现刚 赵友军 王川伟 赵亦辉 王鹏 孙思雅 马柯翔 李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4-1182,共9页
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装备,研发智能采煤机器人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的关键。综合分析当前采煤机机器人化研究进程中的传感检测、位姿控制、速度控制、截割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等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研发智能采煤机器人必须破解的... 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装备,研发智能采煤机器人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的关键。综合分析当前采煤机机器人化研究进程中的传感检测、位姿控制、速度控制、截割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等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研发智能采煤机器人必须破解的“智能感知、位姿控制、速度控制、截割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位-姿-速协同控制”五大关键技术,并给出解决方案。针对智能感知问题,提出了构建智能感知系统思路,给出了智能采煤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的架构,实现对运行状态、位姿、环境等全面感知,为智能采煤机器人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针对位姿控制问题,提出了智能PID位姿控制思路,给出了改进遗传算法的PID位姿控制方法,实现了智能采煤机器人位姿精准控制;针对速度控制问题,提出了融合“力-电”异构数据的截割载荷测量思路,给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截割载荷测量方法,实现了截割载荷的精准测量;提出牵引与截割速度自适应控制思路,给出了人工智能算法牵引与截割速度决策方法和滑模自抗扰控制的牵引与截割速度控制方法,实现了智能采煤机器人速度精准自适应控制;针对截割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截割轨迹精准规划思路,给出了融合地质数据和历史截割数据的截割轨迹规划模型,实现了截割轨迹的精准规划;提出了截割轨迹精准跟踪控制思路,给出了智能插补算法的截割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实现了智能采煤机器人截割轨迹高精度规划与精准跟踪控制;针对“位-姿-速”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了“位-姿-速”协同控制参数智能优化思路,给出了基于多系统互约束的改进粒子群“位-姿-速”协同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实现了智能采煤机器人智能高效作业。深入研究五大关键技术破解思路,有利于加快推动研发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智能采煤机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采煤机器人 智能感知 速度控制 截割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 协同控制
下载PDF
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
5
作者 毛清华 胡鑫 +2 位作者 王孟寒 张旭辉 薛旭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护帮板处于未收回异常状态导致采煤机滚筒与护帮板干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基于边界约束和非线性上下文正则化的去雾去尘方法对视... 针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护帮板处于未收回异常状态导致采煤机滚筒与护帮板干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基于边界约束和非线性上下文正则化的去雾去尘方法对视频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提高综采工作面监控视频图像质量;对YOLOv5s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将YOLOv5s主干网络中的普通卷积Conv替换为分类效果更佳的Ghost卷积,减少了模型的参数数量,提高了模型识别速度,同时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提高了模型对护帮板和滚筒特征提取能力,从而提高模型识别精确率。运用软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NMS)的锚框筛选方法,减少因护帮板重叠而发生漏检问题。针对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判定问题,提出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滚筒锚框重合度的判定方法。运用本文改进YOLOv5s模型与YOLOv5s、YOLOv3-tiny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原模型相比的识别精确率提高了约8.1%,GFLOPs降低1.86倍;mAP@.5达到97.2%、平均识别速度为检测时间为5.9 ms。运用本文方法对煤矿实际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视频图像进行干涉状态识别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识别准确率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滚筒 液压支架护帮板 YOLOv5s 干涉状态 视频图像 智能识别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功能化利用构想与实践
6
作者 袁亮 徐良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高潜水位矿区井工开采往往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积水,矿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沉陷区国土资源由以土地资源为主转变为水资源为主、水土资源共存的局面。目前,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可再生能源开发、多能互补利用和废弃矿井抽水蓄... 高潜水位矿区井工开采往往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积水,矿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沉陷区国土资源由以土地资源为主转变为水资源为主、水土资源共存的局面。目前,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可再生能源开发、多能互补利用和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发展潜力,采煤沉陷区国土空间功能也需结合现有条件重新定位与建构。在此背景下,提出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和功能化利用构想。系统阐述了“三化”面临的科学问题,如采煤沉陷水域水资源量和水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地表残余变形规律;“三化”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包括监测与评价技术,如“天-空-地-水-井”一体化协同监测技术体系、采煤沉陷区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价方法、采煤沉陷区建设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治理利用技术及模式,如采煤沉陷区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模式、采煤沉陷区水资源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模式、水资源区域协调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模式、风光互补模式、制氢-合成氨-掺氨燃烧发电模式、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模式、农业用地功能构建(复垦地土壤重构)技术、建设用地功能构建(采空区注浆地基加固)技术、生态用地功能构建(地表水系重构与生态湿地建设)技术;并从产业融合、资金筹集、科技创新、区域统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资源化 能源化 功能化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7
作者 葛建华 丁雨薇 +4 位作者 李佳 张万 马东坡 任雪 张世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2335,共9页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及丰度等赋存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中多为纤维微塑料和薄膜微塑料,类型主要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颜色以黄色和透明为主,粒径大多小于500μm.采煤沉陷区的地表水丰度范围为0.77~7.1pcs/L,沉积物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540~2800pcs/kg,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380~2380pcs/kg.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进行评估,地表水和农田土壤的风险评估都为于Ⅰ级,属于轻微污染,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风险评估为Ⅱ级,属于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采煤沉陷区 高潜水位 表层水体 土壤 沉积物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采煤机截割部低照度图像的边缘检测技术
8
作者 贾澎涛 靳路伟 +2 位作者 王斌 郭风景 李娜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78,共7页
针对井下低照度环境下采煤机截割部边缘检测任务中存在的边缘缺失、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微分的边缘检测Lif算法。首先采用更大的检测模板尺寸,根据Grünwald-Let-nikov分数阶定义构造最初的分数阶掩膜算子;然后根据Pa... 针对井下低照度环境下采煤机截割部边缘检测任务中存在的边缘缺失、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微分的边缘检测Lif算法。首先采用更大的检测模板尺寸,根据Grünwald-Let-nikov分数阶定义构造最初的分数阶掩膜算子;然后根据Pascal三角形理论确定掩膜算子上各位置的权重系数,并将掩膜算子扩展到4个不同方向;最后将得到的掩膜算子与图像进行卷积,利用图像的局部特征信息对每个方向的微分结果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1)在进行多个不同场景的井下低照度图像上的实验时,Lif算法可以更全面地获取图像中不同方向上的边缘信息,在处理低照度图像时具备更强的抗噪性能,并且提取的边缘线条比其余边缘检测算法更加清晰、完整,保留了更多的纹理细节信息。(2)在客观指标评价的对比上,与基于分数阶灰色系统模型的边缘检测算法以及改进的分数阶Sobel边缘检测算法相比,Lif算法在Entropy指标上分别提高了43%、11%,AG指标上分别提高了23%、23%,SSIM指标上分别提高了152%、6%。表明Lif算法在进行采煤机截割部的边缘检测任务时更具优势,研究对井下设备工作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图像 分数阶微分 边缘检测 采煤机截割部 煤矿
下载PDF
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
9
作者 齐爱玲 王雨 马宏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定长滑动时间窗法对获取的采煤机滚筒高度数据进行预处理,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连续、大小可调的子序列,同时处理横向、纵向的特征信息。为提高模型预测效率,满足循环截割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用因果卷积改进的门控循环神经网络(CC-GRU),对输入数据进行双重特征提取和双重数据过滤。CC-GRU利用因果卷积提前聚焦序列纵向的局部时间特征,以减少计算成本,提高运算速度;利用门控机制对卷积得到的特征进行序列化建模,以捕捉元素之间的长期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C-GRU模型对采煤机滚筒调高量进行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3.80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0%,均方根误差(RMSE)为50.35 mm,决定系数为0.65,预测时间仅为0.17 s;相比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GRU、时域卷积网络(TCN),CC-GRU模型的预测速度较快且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更准确地对采煤机调高轨迹进行实时预测,为工作面煤层模型的建立和采煤机调高轨迹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 滚筒调高 煤岩识别 深度学习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因果卷积
下载PDF
基于K-GRU神经网络的采煤机记忆截割及优化
10
作者 安葳鹏 闫鹏皓 +1 位作者 张文博 孙旭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目的针对采煤机记忆截割不准确、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GRU神经网络的采煤机记忆截割算法,此算法具有更适合处理长时序数据的特点,将算法与采煤机记忆截割结合起来,可以减少采煤过程中滚筒的损坏同时保护工人生命... 目的针对采煤机记忆截割不准确、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GRU神经网络的采煤机记忆截割算法,此算法具有更适合处理长时序数据的特点,将算法与采煤机记忆截割结合起来,可以减少采煤过程中滚筒的损坏同时保护工人生命安全。该算法在深层门控循环单元(GRU)的输入端引入比例因子K,用比例因子K表现不同时刻数据的重要程度,以加强模型对长时序数据的记忆性,进而提高记忆截割精度。在模型训练阶段利用随机搜索算法(RS)对深层K-GRU神经网络的超参数选择进行优化,加快模型训练速度。结果实验中使用Python完成K-GRU模型构建与超参数优化,使用随机搜索算法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得到超参数最优解,得到超参数epochs为317、batch_size为70的最优解共花费154 s,在最优解情况下计算模型对真实采煤数据预测的误差,得到K-GRU的loss值为0.0467、R2为0.9578、EVS为0.9656、ME为0.0833。结论最终表明,优化后的深层K-GRU模型在解释方差得分、最大误差和可决系数方面均优于SVM、KNN、LSTM、RNN和普通GRU模型,显著提高了采煤机记忆截割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循环单元 记忆截割 随机搜索算法 强化因子 采煤
下载PDF
截割参数对采煤机截齿受力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锐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49-251,共3页
分析了采煤机截割实际情况,确定了截割半径、牵引速度、滚筒转速、煤层介质等截割影响参数;运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采煤机截齿在实际工况下作业时受力情况。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割参数下,采煤机截齿截割力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 分析了采煤机截割实际情况,确定了截割半径、牵引速度、滚筒转速、煤层介质等截割影响参数;运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采煤机截齿在实际工况下作业时受力情况。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割参数下,采煤机截齿截割力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截割参数下,截齿截割力峰值不同;采煤机截齿截割力试验值与仿真值基本一致,且最大相对误差为5%,试验验证仿真分析准确性,该研究为采煤机截齿受力特性的改善和疲劳寿命的提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割参数 采煤机截齿 截割力
原文传递
基于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技术
12
作者 李重重 刘清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传统的煤层截割路径规划通过几何控制、规划计算等方式对采煤机滚筒高度进行预测,但存在预测的数据误差较大、无法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技术。首先,分析了影响... 传统的煤层截割路径规划通过几何控制、规划计算等方式对采煤机滚筒高度进行预测,但存在预测的数据误差较大、无法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技术。首先,分析了影响截割顶底板高度的因素,指出影响顶底板高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煤层的起伏变化数据、历史截割数据、刮板输送机的高程数据及人工操作记录,将上述4类数据融合处理,建立以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为基础的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通过算法模型预测出截割顶底板的高度。然后,以截割顶底板的高度数据为基础,结合采煤机位姿和空间坐标,建立计算滚筒高度的几何模型,同时依据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量及是否执行加减刀工艺等因素进行修正,最终将顶底板高度序列转换为滚筒高度序列,即将截割顶底板高度转换为采煤机滚筒的目标高度,由采煤机执行到目标高度,实现滚筒自动调高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1)在自动调高技术的控制下,顶滚筒和底滚筒的预测高度与实际高度偏差值有90%的数据量均在10 cm以内,滚筒的预测高度和实际高度具有明显的一致性。(2)与传统手动控制方式相比,中部截割一刀煤的人工干预调高次数由49次下降为21次,说明截割顶底板的高度预测模型和计算滚筒高度的几何模型是准确合理的,采煤机滚筒的自动调高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 滚筒自动调高 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 长短期记忆 灰色马尔可夫 采煤机位姿 人工干预
下载PDF
新型螺旋钻采煤机的设计及试验
13
作者 李毅华 王宇鹏 黄如杭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219-221,共3页
针对旧式螺旋钻采煤机工作过程存在机组体积庞大笨重、拆装钻杆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出一种适合400~500 mm厚极薄煤层开采的新型螺旋钻采煤机。采用四钻头结构,通过左右钻杆传递动力给前端传动齿轮箱,带动四个钻头同时钻进。该采... 针对旧式螺旋钻采煤机工作过程存在机组体积庞大笨重、拆装钻杆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出一种适合400~500 mm厚极薄煤层开采的新型螺旋钻采煤机。采用四钻头结构,通过左右钻杆传递动力给前端传动齿轮箱,带动四个钻头同时钻进。该采煤机在试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新螺旋钻采煤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矿井采煤过程中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14
作者 王强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178-180,184,共4页
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然而在矿井采煤过程中,巨大煤矿的开采和应力变化等因素导致支护不足和大断面巷道变形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开展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大断面巷道的特点以及在采煤过程中存在的支... 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然而在矿井采煤过程中,巨大煤矿的开采和应力变化等因素导致支护不足和大断面巷道变形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开展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大断面巷道的特点以及在采煤过程中存在的支护难题,包括巷道变形、支架开裂等问题。然后分析了传统支护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支护技术——填充式支护技术。该技术采用填充材料将巷道周围空隙填满,从而增强了支护效果,提高了大断面巷道开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采煤 大断面巷道 支护技术
下载PDF
矿井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策略研究
15
作者 王强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258-260,264,共4页
随着中国采煤工作面深度和开采规模不断扩大,顶板事故不断增多,给矿井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防治顶板事故,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论述了矿井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的重要性,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通过... 随着中国采煤工作面深度和开采规模不断扩大,顶板事故不断增多,给矿井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防治顶板事故,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论述了矿井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的重要性,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通过对比,证实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可以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顶板事故 防治策略
下载PDF
综合机械化采煤效率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16
作者 张继承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在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时,应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在施工中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和技术,有效地提高采煤作业效率和工作面安全性。通过分析采煤工作中使用的采煤设备对确保综合机械化采煤效率的重要性,以及分析影响综合机械化采煤... 在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时,应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在施工中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和技术,有效地提高采煤作业效率和工作面安全性。通过分析采煤工作中使用的采煤设备对确保综合机械化采煤效率的重要性,以及分析影响综合机械化采煤效率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煤矿采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机械化采煤 采煤效率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下载PDF
煤矿采煤方法和采煤技术的选择
17
作者 杨志新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对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煤炭行业是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中国国土辽阔,地质状况差异很大,因此在采煤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采煤方法和技术,以提高煤矿...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对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煤炭行业是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中国国土辽阔,地质状况差异很大,因此在采煤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采煤方法和技术,以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并确保生产安全。系统介绍了采煤的主要方法及技术,并探讨了影响采煤方法及技术选择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方法 采煤技术 煤矿生产
下载PDF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与工艺的应用分析
18
作者 张金宝 陈旭 张朋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7期138-140,共3页
本文围绕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与工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综合机械化采煤的重要设备和工艺进行详细讨论,揭示了其在提高采煤效率、保障矿工安全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薄煤层综采工艺、长臂综合机械化采煤... 本文围绕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与工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综合机械化采煤的重要设备和工艺进行详细讨论,揭示了其在提高采煤效率、保障矿工安全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薄煤层综采工艺、长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放项煤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等,阐述了设备的运作流程、常规型号和参数调节等内容,并穿插了专业数据进行支撑。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促进设备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综合机械化 采煤设备 采煤工艺
下载PDF
探析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
19
作者 冯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期0120-0123,共4页
煤矿产业作为我国民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其的配套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会直接影响产业生产活动开展效果。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一直是煤矿工业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采煤技术的不断创新,选择合... 煤矿产业作为我国民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其的配套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会直接影响产业生产活动开展效果。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一直是煤矿工业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采煤技术的不断创新,选择合适的采煤技术和工艺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将对井下采煤技术进行分类,深入探讨采煤工艺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优化井下采煤工艺的建议,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 采煤技术 采煤工艺 选择
下载PDF
井下采煤技术与工艺选择要点探究
20
作者 王文魁 《矿业装备》 2024年第2期20-22,共3页
探究井下采煤技术与工艺选择,需要分析煤矿基本特征,再从炮采技术、普采技术、综采技术、连采技术等多个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工作,后续在采煤工艺选择上,需考虑瓦斯含量、开采规模、人员配备、煤层特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此来保证采煤... 探究井下采煤技术与工艺选择,需要分析煤矿基本特征,再从炮采技术、普采技术、综采技术、连采技术等多个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工作,后续在采煤工艺选择上,需考虑瓦斯含量、开采规模、人员配备、煤层特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此来保证采煤质量、安全,提升采煤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采煤技术 采煤工艺 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