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
1
作者 毛清华 胡鑫 +2 位作者 王孟寒 张旭辉 薛旭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护帮板处于未收回异常状态导致采煤机滚筒与护帮板干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基于边界约束和非线性上下文正则化的去雾去尘方法对视... 针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护帮板处于未收回异常状态导致采煤机滚筒与护帮板干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基于边界约束和非线性上下文正则化的去雾去尘方法对视频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提高综采工作面监控视频图像质量;对YOLOv5s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将YOLOv5s主干网络中的普通卷积Conv替换为分类效果更佳的Ghost卷积,减少了模型的参数数量,提高了模型识别速度,同时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提高了模型对护帮板和滚筒特征提取能力,从而提高模型识别精确率。运用软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NMS)的锚框筛选方法,减少因护帮板重叠而发生漏检问题。针对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判定问题,提出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滚筒锚框重合度的判定方法。运用本文改进YOLOv5s模型与YOLOv5s、YOLOv3-tiny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原模型相比的识别精确率提高了约8.1%,GFLOPs降低1.86倍;mAP@.5达到97.2%、平均识别速度为检测时间为5.9 ms。运用本文方法对煤矿实际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视频图像进行干涉状态识别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识别准确率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滚筒 液压支架护帮板 YOLOv5s 干涉状态 视频图像 智能识别
下载PDF
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
2
作者 齐爱玲 王雨 马宏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定长滑动时间窗法对获取的采煤机滚筒高度数据进行预处理,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连续、大小可调的子序列,同时处理横向、纵向的特征信息。为提高模型预测效率,满足循环截割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用因果卷积改进的门控循环神经网络(CC-GRU),对输入数据进行双重特征提取和双重数据过滤。CC-GRU利用因果卷积提前聚焦序列纵向的局部时间特征,以减少计算成本,提高运算速度;利用门控机制对卷积得到的特征进行序列化建模,以捕捉元素之间的长期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C-GRU模型对采煤机滚筒调高量进行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3.80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0%,均方根误差(RMSE)为50.35 mm,决定系数为0.65,预测时间仅为0.17 s;相比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GRU、时域卷积网络(TCN),CC-GRU模型的预测速度较快且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更准确地对采煤机调高轨迹进行实时预测,为工作面煤层模型的建立和采煤机调高轨迹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调高 煤岩识别 深度学习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因果卷积
下载PDF
采煤机截割部低照度图像的边缘检测技术
3
作者 贾澎涛 靳路伟 +2 位作者 王斌 郭风景 李娜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78,共7页
针对井下低照度环境下采煤机截割部边缘检测任务中存在的边缘缺失、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微分的边缘检测Lif算法。首先采用更大的检测模板尺寸,根据Grünwald-Let-nikov分数阶定义构造最初的分数阶掩膜算子;然后根据Pa... 针对井下低照度环境下采煤机截割部边缘检测任务中存在的边缘缺失、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微分的边缘检测Lif算法。首先采用更大的检测模板尺寸,根据Grünwald-Let-nikov分数阶定义构造最初的分数阶掩膜算子;然后根据Pascal三角形理论确定掩膜算子上各位置的权重系数,并将掩膜算子扩展到4个不同方向;最后将得到的掩膜算子与图像进行卷积,利用图像的局部特征信息对每个方向的微分结果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1)在进行多个不同场景的井下低照度图像上的实验时,Lif算法可以更全面地获取图像中不同方向上的边缘信息,在处理低照度图像时具备更强的抗噪性能,并且提取的边缘线条比其余边缘检测算法更加清晰、完整,保留了更多的纹理细节信息。(2)在客观指标评价的对比上,与基于分数阶灰色系统模型的边缘检测算法以及改进的分数阶Sobel边缘检测算法相比,Lif算法在Entropy指标上分别提高了43%、11%,AG指标上分别提高了23%、23%,SSIM指标上分别提高了152%、6%。表明Lif算法在进行采煤机截割部的边缘检测任务时更具优势,研究对井下设备工作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图像 分数阶微分 边缘检测 采煤机截割部 煤矿
下载PDF
基于K-GRU神经网络的采煤机记忆截割及优化
4
作者 安葳鹏 闫鹏皓 +1 位作者 张文博 孙旭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目的针对采煤机记忆截割不准确、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GRU神经网络的采煤机记忆截割算法,此算法具有更适合处理长时序数据的特点,将算法与采煤机记忆截割结合起来,可以减少采煤过程中滚筒的损坏同时保护工人生命... 目的针对采煤机记忆截割不准确、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GRU神经网络的采煤机记忆截割算法,此算法具有更适合处理长时序数据的特点,将算法与采煤机记忆截割结合起来,可以减少采煤过程中滚筒的损坏同时保护工人生命安全。该算法在深层门控循环单元(GRU)的输入端引入比例因子K,用比例因子K表现不同时刻数据的重要程度,以加强模型对长时序数据的记忆性,进而提高记忆截割精度。在模型训练阶段利用随机搜索算法(RS)对深层K-GRU神经网络的超参数选择进行优化,加快模型训练速度。结果实验中使用Python完成K-GRU模型构建与超参数优化,使用随机搜索算法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得到超参数最优解,得到超参数epochs为317、batch_size为70的最优解共花费154 s,在最优解情况下计算模型对真实采煤数据预测的误差,得到K-GRU的loss值为0.0467、R2为0.9578、EVS为0.9656、ME为0.0833。结论最终表明,优化后的深层K-GRU模型在解释方差得分、最大误差和可决系数方面均优于SVM、KNN、LSTM、RNN和普通GRU模型,显著提高了采煤机记忆截割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循环单元 记忆截割 随机搜索算法 强化因子 采煤机
下载PDF
基于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技术
5
作者 李重重 刘清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传统的煤层截割路径规划通过几何控制、规划计算等方式对采煤机滚筒高度进行预测,但存在预测的数据误差较大、无法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技术。首先,分析了影响... 传统的煤层截割路径规划通过几何控制、规划计算等方式对采煤机滚筒高度进行预测,但存在预测的数据误差较大、无法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技术。首先,分析了影响截割顶底板高度的因素,指出影响顶底板高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煤层的起伏变化数据、历史截割数据、刮板输送机的高程数据及人工操作记录,将上述4类数据融合处理,建立以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为基础的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通过算法模型预测出截割顶底板的高度。然后,以截割顶底板的高度数据为基础,结合采煤机位姿和空间坐标,建立计算滚筒高度的几何模型,同时依据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量及是否执行加减刀工艺等因素进行修正,最终将顶底板高度序列转换为滚筒高度序列,即将截割顶底板高度转换为采煤机滚筒的目标高度,由采煤机执行到目标高度,实现滚筒自动调高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1)在自动调高技术的控制下,顶滚筒和底滚筒的预测高度与实际高度偏差值有90%的数据量均在10 cm以内,滚筒的预测高度和实际高度具有明显的一致性。(2)与传统手动控制方式相比,中部截割一刀煤的人工干预调高次数由49次下降为21次,说明截割顶底板的高度预测模型和计算滚筒高度的几何模型是准确合理的,采煤机滚筒的自动调高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自动调高 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 长短期记忆 灰色马尔可夫 采煤机位姿 人工干预
下载PDF
截割参数对采煤机截齿受力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锐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49-251,共3页
分析了采煤机截割实际情况,确定了截割半径、牵引速度、滚筒转速、煤层介质等截割影响参数;运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采煤机截齿在实际工况下作业时受力情况。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割参数下,采煤机截齿截割力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 分析了采煤机截割实际情况,确定了截割半径、牵引速度、滚筒转速、煤层介质等截割影响参数;运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采煤机截齿在实际工况下作业时受力情况。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割参数下,采煤机截齿截割力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截割参数下,截齿截割力峰值不同;采煤机截齿截割力试验值与仿真值基本一致,且最大相对误差为5%,试验验证仿真分析准确性,该研究为采煤机截齿受力特性的改善和疲劳寿命的提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割参数 采煤机截齿 截割力
原文传递
新型螺旋钻采煤机的设计及试验
7
作者 李毅华 王宇鹏 黄如杭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219-221,共3页
针对旧式螺旋钻采煤机工作过程存在机组体积庞大笨重、拆装钻杆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出一种适合400~500 mm厚极薄煤层开采的新型螺旋钻采煤机。采用四钻头结构,通过左右钻杆传递动力给前端传动齿轮箱,带动四个钻头同时钻进。该采... 针对旧式螺旋钻采煤机工作过程存在机组体积庞大笨重、拆装钻杆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出一种适合400~500 mm厚极薄煤层开采的新型螺旋钻采煤机。采用四钻头结构,通过左右钻杆传递动力给前端传动齿轮箱,带动四个钻头同时钻进。该采煤机在试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新螺旋钻采煤机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含夹矸煤层条件下采煤机螺旋滚筒优化设计
8
作者 李明昊 郝哲 +2 位作者 范佳艺 赵丽娟 乔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采煤机截割夹矸煤层时,螺旋滚筒易失效。为提高螺旋滚筒的可靠性,基于刚柔耦合技术、灵敏度设计理论和相关失效性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破煤机理,对螺旋滚筒的瞬时负载进行数值模拟,建立采煤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刚柔耦... 采煤机截割夹矸煤层时,螺旋滚筒易失效。为提高螺旋滚筒的可靠性,基于刚柔耦合技术、灵敏度设计理论和相关失效性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破煤机理,对螺旋滚筒的瞬时负载进行数值模拟,建立采煤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刚柔耦合虚拟样机仿真获得螺旋滚筒的薄弱区域、应力和振动性能指标;结合可靠性灵敏度理论,分析了关键零件的应力可靠度、振幅可靠度及其动态与渐变灵敏度结果;基于相关失效性理论,得到了螺旋滚筒相关多失效模式可靠度及螺旋滚筒设计变量的可靠性灵敏度,建立改进遗传算法对螺旋滚筒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滚筒综合可靠度由0.888 5提高到0.977 5。优化后的螺旋滚筒设计变量灵敏度绝对值均降低,综合可靠性得到提升。将刚柔耦合技术、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理论和相关失效性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适用于含夹矸煤层的采煤机螺旋滚筒优化设计方法,为设计高效螺旋滚筒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夹矸煤层 采煤机 螺旋滚筒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采煤机牵引部行走轮优化设计
9
作者 李明昊 郝哲 +2 位作者 赵丽娟 牛昊 韩哲一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34-237,共4页
行走轮是采煤机牵引部的重要零件,其可靠性对采煤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采煤机虚拟样机模型的仿真数据,利用机械优化设计理论建立煤机牵引部行走轮动态可靠性,选取行走轮齿根圆角和花键轴段倒圆角为设计变量,行走轮... 行走轮是采煤机牵引部的重要零件,其可靠性对采煤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采煤机虚拟样机模型的仿真数据,利用机械优化设计理论建立煤机牵引部行走轮动态可靠性,选取行走轮齿根圆角和花键轴段倒圆角为设计变量,行走轮等效应力为目标函数,构建行走轮的优化设计函数。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求得行走轮结构尺寸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行走轮优化后的最大应力395.09 MPa,降低20.008%,有效地提高了行走轮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虚拟样机 行走轮 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粒子群模糊PID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控制系统研究
10
作者 窦萌萌 程小辉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41-244,共4页
针对传统PID调高控制精度低和延时长的问题,引入粒子群模糊控制理论,改善系统输出的准确性和跟踪性能。首先研究了采煤机自动调高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分析传统PID和粒子群模糊PID算法的原理,设计了粒子群模糊PID控制器,最终使用Simulin... 针对传统PID调高控制精度低和延时长的问题,引入粒子群模糊控制理论,改善系统输出的准确性和跟踪性能。首先研究了采煤机自动调高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分析传统PID和粒子群模糊PID算法的原理,设计了粒子群模糊PID控制器,最终使用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D和模糊PID算法,该方法在准确性、快速性和抗干扰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模糊 PID 采煤机 自动调高
原文传递
采煤机滚筒焊接用调心定位装置液压系统仿真研究
11
作者 赵佳伟 王向琦 +2 位作者 武熙 孟庆灵 杨茂杰 《山东工业技术》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解决自动焊接机器人系统在采煤机滚筒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滚筒姿态不确定的问题,设计一种调心定位装置对滚筒进行准确定位,此装置的研发是焊接机器人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中,液压系统是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了验证定位装置液压系统... 为解决自动焊接机器人系统在采煤机滚筒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滚筒姿态不确定的问题,设计一种调心定位装置对滚筒进行准确定位,此装置的研发是焊接机器人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中,液压系统是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了验证定位装置液压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建模仿真,通过仿真分析,该液压系统的设计符合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机器人 采煤机滚筒 调心定位 液压系统
下载PDF
采煤机截割状态识别的深度特征融合网络
12
作者 胥良 陈鸿垚 崔兆一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89-296,共8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煤机截割状态识别存在精度低及速度慢等问题,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相结合的深度学习模型,融合滚筒截割煤岩时生成的信号特征,识别与分类截割状态。通过特征样本移位与叠加随机高斯白噪声扩... 针对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煤机截割状态识别存在精度低及速度慢等问题,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相结合的深度学习模型,融合滚筒截割煤岩时生成的信号特征,识别与分类截割状态。通过特征样本移位与叠加随机高斯白噪声扩充样本数量,基于霍普金斯统计量原理建立评价函数与评价指标,构建出增强的特征数据集;将批归一化机制与ReLU激活函数引入到卷积神经网络模块中,加快对增强数据集浅层特征的分组提取收敛速度,拼接浅层特征数据组至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块中提取更重要的深层状态信息,识别并分类采煤机截割状态,通过与不同模型的对比试验与消融实验,验证深度特征融合网络模型对数据集学习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分类识别准确率高2%,训练迭代运算速度快5%,有效地解决了采煤机截割状态识别精度低与速度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截割状态 深度学习 数据增强 特征融合
下载PDF
采煤机扭矩轴的扭断理论算法与试验研究
13
作者 徐鹏 王甜 刘春生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6-222,共7页
针对滚筒式采煤机扭矩轴的传统理论设计方法和工况条件与实际工作中的差异性问题,采用弹塑性变形分析方法建立扭矩轴的扭断修正模型,利用试件扭断试验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影响扭断参数的因素,给出符合实际的弹塑性抗... 针对滚筒式采煤机扭矩轴的传统理论设计方法和工况条件与实际工作中的差异性问题,采用弹塑性变形分析方法建立扭矩轴的扭断修正模型,利用试件扭断试验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影响扭断参数的因素,给出符合实际的弹塑性抗扭截面模量算法。结果表明,加载方式对扭断时极限扭矩值影响显著,所占比重达到63%,卸荷槽半径影响不显著,依据试验结果在扭断理论公式中增加加载影响因子,确定了慢速加载、快速加载和振荡加载的影响因子系数分别为1、0.99和0.96。扭矩轴扭断试验真实反映了扭矩轴断裂的实际工作状态,通过试验研究所修正的扭矩轴扭断理论算法,对规范扭矩轴的理论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扭矩轴 扭断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采煤机截割最优运动参数匹配策略
14
作者 郭殿林 岳博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避免采煤机电机过载损伤,使其持续可靠高效运行,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采煤机截割最优运动学参数匹配控制策略,根据采煤机滚筒的生产率和块煤率等性能指标建立数学模型,构建总的目标函数,采用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寻优,通... 为避免采煤机电机过载损伤,使其持续可靠高效运行,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采煤机截割最优运动学参数匹配控制策略,根据采煤机滚筒的生产率和块煤率等性能指标建立数学模型,构建总的目标函数,采用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寻优,通过构建最优运动学参数匹配模块,仿真分析采煤机截割-牵引协同控制系统。结果表明,与传统采煤机控制方法相比,系统能随着实时工况的变化较好地跟踪最优牵引电机转速和滚筒转速,采煤机生产率降低了3.2%,但块煤率提高了138.5%,截割比能耗总体降低了30.8%,装煤率提高了40%,采煤机的综合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参数匹配控制策略 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动量对比调谐法在采煤机轴承故障诊断的应用
15
作者 杨斐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220,共8页
煤矿复杂的生产作业环境使得采煤机轴承故障诊断的微调方法容易丢失数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动量对比双调谐策略(MCBiT),以充分挖掘数据标签的判别性知识和目标数据的内在结构。通过格拉曼角差分场将采煤机一维振动信号变换后输入到MC... 煤矿复杂的生产作业环境使得采煤机轴承故障诊断的微调方法容易丢失数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动量对比双调谐策略(MCBiT),以充分挖掘数据标签的判别性知识和目标数据的内在结构。通过格拉曼角差分场将采煤机一维振动信号变换后输入到MCBiT中,在ImageNet预训练的主干上集成2个分支来增强传统的微调,一个具有对比交叉熵损失的分类器,以更好地利用标签知识,另一个具有分类对比学习损失的投影仪,以挖掘数据的内在结构。所提方法在6个公开可用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数据集中进行了测试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的动量对比调谐法能够有效构建规模更大且一致的数据样本,为采煤机故障预测精度的提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迁移学习 采煤机 故障诊断 动量对比
下载PDF
基于混合人群搜索算法的采煤机调高系统控制研究
16
作者 陈智星 王李进 +1 位作者 陈鹏飞 徐立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3期68-72,共5页
为提高煤矿井下采煤机控制稳定性,针对采煤机在工作过程中调高精度不足,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利用人群搜索算法(SOA)对其进行参数整定,提高其控制效果。同时针对人群搜索算法存在的后期个体大量聚集、无法利用有效信息、搜索速度不足以... 为提高煤矿井下采煤机控制稳定性,针对采煤机在工作过程中调高精度不足,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利用人群搜索算法(SOA)对其进行参数整定,提高其控制效果。同时针对人群搜索算法存在的后期个体大量聚集、无法利用有效信息、搜索速度不足以及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灰狼算法领导者与追随者思想、莱维飞行策略、混沌映射策略的改进人群搜索算法整定采煤机调高控制系统参数的控制策略。使用改进前后的人群搜索算法以及粒子群搜索算法,分别采用MATLAB仿真及采煤机控制实验,综合考虑超调量、上升时间、调整时间,得出结论,即改进后的SOA算法收敛速度提高2 s、综合搜索精度提高,且整定后的控制参数使得采煤机调高系统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平衡性。可以为未来采煤机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参数整定 人群搜索算法 自动调高 灰狼算法
下载PDF
采煤机井下作业中高精度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分析
17
作者 王燕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1期53-55,共3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煤机井下作业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采煤机井下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本文进行了采煤机实时定位。在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了采煤机定位感知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下的采煤机定位精准度。试验结果表明,定位精准度最...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煤机井下作业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采煤机井下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本文进行了采煤机实时定位。在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了采煤机定位感知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下的采煤机定位精准度。试验结果表明,定位精准度最有效的相邻锚节点距离应小于5m。同时测量误差随锚节点数增加、锚节点与移动节点间的距离缩短而降低。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高精度定位感知模型可为后续采煤机的定位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传感器网络 定位精准度 锚节点
下载PDF
智能化工作面采煤机与液压支架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18
作者 高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86-88,共3页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是未来煤矿的发展趋势。采煤机和液压支架协同控制效果会直接影响煤炭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现阶段采煤机控制及液压支架控制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在对回采工作面开采设备、开采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煤机、液压支架...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是未来煤矿的发展趋势。采煤机和液压支架协同控制效果会直接影响煤炭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现阶段采煤机控制及液压支架控制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在对回采工作面开采设备、开采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煤机、液压支架协调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融合采煤机、液压支架控制系统并具备视频监控功能,可提高采煤机、液压支架协调控制效率,便于提高采面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采煤机 液压支架 协同控制技术
下载PDF
基于负载自适应预测的采煤机调速系统协同控制研究
19
作者 赵健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重要的机械设备,其机组运行的精准性是智能化开采的前提。为解决刮板输送机和采煤机在井下协同工作时,由于采煤机不正常运行,导致刮板输送机负载不稳定,从而极有可能出现的过载运行等问题,利用对刮板输送机的负载预测... 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重要的机械设备,其机组运行的精准性是智能化开采的前提。为解决刮板输送机和采煤机在井下协同工作时,由于采煤机不正常运行,导致刮板输送机负载不稳定,从而极有可能出现的过载运行等问题,利用对刮板输送机的负载预测,提出在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之间协调控制的基本思路,并设计出一套采煤机调速控制系统。通过对该调速控制系统的工业性试验,验证了该系统调速结果的准确性,设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采煤机 调速系统 协同控制
下载PDF
基于DSP的电牵引采煤机电控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20
作者 李秀清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13-114,117,共3页
采煤机是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是实现矿井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针对煤矿电牵引采煤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介绍,同时基于DSP控制器,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其中重点对系统硬件部分的优化工作进行了阐... 采煤机是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是实现矿井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针对煤矿电牵引采煤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介绍,同时基于DSP控制器,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其中重点对系统硬件部分的优化工作进行了阐述,并对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将该系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够充分改善采煤机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采煤机的高效率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牵引采煤机 电控系统 DSP控制器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