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9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戴新贵 邝代斌 +4 位作者 罗庆凯 曹媛媛 胡青 曾拓业 李云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分析49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笔者作为驰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支援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期间收治的47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重型和... 目的分析49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笔者作为驰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支援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期间收治的47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①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为(72±12)岁,且43例合并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17例(34.7%)、高血压15例(30.6%)、冠心病15例(30.6%)、脑血管疾病9例(18.4%)、恶性肿瘤2例(4.1%)、精神疾病1例(2.0%);患者主要症状有发热12例(24.5%)、咳嗽8例(16.3%)、气短7例(14.3%)、咳痰4例(8.2%)、意识障碍5例(10.2%)、头痛3例(6.1%)、腹泻3例(6.1%).入住ICU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0.90±0.03比0.95±0.03)、动脉血氧分压[PaO_(2)(mmHg,1 mmHg≈0.133 kPa):75±11比85±17]、氧合指数(mmHg:202±67比282±87)、淋巴细胞计数[LYM(×10^(9)/L):0.6±0.3比0.9±0.3]、淋巴细胞比例[(10.5±1.8)%比(16.7±2.3)%]下降程度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5.2±2.6比4.2±2.0)、C-反应蛋白(CRP(mg/L):232±84比124±64)、D-二聚体(mg/L:9897±1432比4020±830)升高程度均较入院时明显(均P<0.05).②影像学表现:胸部CT显示31例患者肺部均有典型的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逐渐进展为肺实质和间质炎症反应.③治疗:主要给予抗病毒、抗菌、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治疗,同时辅以中药和雾化吸入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④并发症:部分病例出现脓毒症、院内获得性肺炎、急性肾损伤(AKI)、消化道出血、气胸、心力衰竭.⑤预后:转入普通病房15例,出院4例,转入定点医院治疗基础疾病19例,死亡11例(病死率22.4%).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防止普通型新冠肺炎向重型、危重型转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和危重型 临床特点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下载PDF
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功能损害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守伟 金坤 +6 位作者 沈强 韩华 刘磊 杨云 杨田军 潘爱军 李磊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肝重型和危重型冠状病毒疾病-19(COVID-19)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治疗药物和疾病转归情况,为临床诊治该类肝损害提供经验。方法2020年1月22日~2月22日我院收治的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感染患者27例,回顾...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肝重型和危重型冠状病毒疾病-19(COVID-19)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治疗药物和疾病转归情况,为临床诊治该类肝损害提供经验。方法2020年1月22日~2月22日我院收治的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感染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入院首次肝功能相关指标、治疗药物和疾病转归情况。结果在27例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感染患者中,男性22例(81.5%),女性5例(18.5%);年龄为29~91岁,中位年龄为56.0(44.0~68.0)岁。其中<60岁中青年组16例(59.3%),>60岁老年组11例(40.7%);26例(96.3%)患者出现血清ALT、AST、GGT、ALP、TBIL、PTA、DBIL和LDH水平异常;男性组与女性组血清ALT、AST、GGT、ALP、TBIL、PTA、DBIL和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与老年组血清ALT、AST、GGT、ALP、TBIL、DBIL和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PTA水平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81.5%)接受了联合抗病毒药物,18例(66.7%)接受了联合抗炎、调节免疫类中成药物,14例(51.9%)接受了联合护肝药物;自发病起1个月时间内,本组生存率为96.3%。结论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感染患者病程早期容易出现肝损害,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肝损伤差异不大。在中西药应用过程中出现肝损害,其与药物应用有关还是病毒感染本身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害 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和危重型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监测项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丽 彭婉君 +2 位作者 黄妙霞 骆庆明 赵青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484-484,共1页
目的:对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的早期监测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探讨其早期预警指标。方法:选择2 70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并将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600例;对照组:普通型手足口... 目的:对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的早期监测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探讨其早期预警指标。方法:选择2 70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并将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600例;对照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2 10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热程、热度、血常规、神经系统症状、血糖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 700例患者中,重型和危重型600例,占22.2%;危重型63例,占2.3%,死亡13例,占0.48%。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51±1.21)岁;平均热程(3.56±1.45)d,平均热峰(37.81±1.26)℃;发生神经系统症状220例,占10.5%;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2.24±0.42)岁;平均热程(5.42±1.87)d,平均热峰(38.92±1.96)℃;发生神经系统症状412例,占68.7%。另外,对照组血细胞数量和空腹血糖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小、热度高、发生神经系统正在和高中性粒细胞及高血糖等,因此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 预警 监测 临床
下载PDF
武汉市56例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炯明 张倬 +2 位作者 刘冲 朱丽 熊飞 《甘肃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29-33,共5页
回顾性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将武汉市第三医院隔离收治的56例新冠肺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重型(33例)和危重型(23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预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的差异... 回顾性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将武汉市第三医院隔离收治的56例新冠肺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重型(33例)和危重型(23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预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指标,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检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都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两组患者给予磷酸氯喹治疗,两组患者在磷酸氯喹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但两组患者在磷酸氯喹治疗的不良反应上无明显临床差别;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早期给予呼吸辅助治疗,对于病情改善有明显效果;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或者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尤其是心肺功能不佳者,积极治疗,获益明显;两组患者,对有心肺并发症的干预治疗,有较大临床意义。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死亡风险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既往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早期对危重症患者有效干预治疗,包括吸氧、抗病毒、中药、磷酸氯喹等联合治疗;积极治疗患者相关并发症,如心肺并发症,患者显著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和危重型 临床诊疗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型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余真君 赵小瑜 +3 位作者 江挺 陈华忠 何泽宝 朱坚胜 《预防医学》 2017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临床出现重型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4年在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151例HFRS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FRS患者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51例HFRS患者男女比为2.43∶1,其...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临床出现重型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4年在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151例HFRS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FRS患者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51例HFRS患者男女比为2.43∶1,其中重型25例,占16.56%。血小板(PLT)<100×109/L、尿蛋白阳性、皮肤充血体征、谷丙转氨酶(ALT)>50 U/L和肌酐(Cr)>133μmol/L的HFRS患者分别占83.44%、81.46%、70.20%、68.21%和50.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27,95%CI:1.03~10.43)、有出血体征(OR=6.41,95%CI:1.65~24.39)、尿隐血阳性(OR=2.06,95%CI:1.25~3.39)、PLT<30×109/L(OR=3.71,95%CI:1.18~11.62)和ALT>500 U/L(OR=17.59,95%CI:1.51~205.02)是患重型HFR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FRS患者多存在PLT<100×109/L、尿蛋白阳性、皮肤充血体征、ALT>50 U/L和Cr>133μmol/L;年龄>60岁、有出血体征、尿隐血阳性、PLT<30×109/L和ALT>500 U/L可能为HFRS出现重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重型和危重型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广州市57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祁娟 陈守义 +1 位作者 陈海燕 魏跃红 《广州医药》 2021年第3期18-22,27,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住院病例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患者出现重症的影响因素,为加深疾病认知和识别重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以来在广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的明确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572... 目的了解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住院病例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患者出现重症的影响因素,为加深疾病认知和识别重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以来在广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的明确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572例作为本研究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收集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患者重症HFRS的影响因素。结果572例患者中男406人,女166人,男女比2.45:1,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41.21±14.16)岁。临床表现以发热、起病急、乏力为主,三者分别占比96.33%、88.29%和82.32%,重症病例93例,重症率16.26%,不同颈红、胸红、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眼睑浮肿、黄疸、少尿或无尿、低血压、休克、白细胞计数减少、尿膜状物情况和鼠类暴露情况的患者重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40~49岁、呕吐、休克、房内有老鼠及食物粮食无防鼠设备是患者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和95%CI分别为2.712(95%CI:1.039~7.077)、2.99(95%CI:1.462~6.114)、5.822(95%CI:1.891~17.927)和3.292(95%CI:1.479~7.327)。结论临床表现有呕吐和休克症状以及有明确的啮齿类动物暴露史者重症的风险更高,在今后的防治中,应进一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灭鼠活动,临床上对存在高危风险的病例进行早期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重型和危重型 流行特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