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活动义齿在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苏生芳 周铁军 +1 位作者 康丽娜 张爱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分析固定-活动义齿在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笔者医院行口腔修复治疗的88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3,活动义齿修复)和研究组(n=45... 目的:分析固定-活动义齿在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笔者医院行口腔修复治疗的88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3,活动义齿修复)和研究组(n=45,固定-活动义齿修复)。修复后半年判定两组修复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前及修复后半年咀嚼效能、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功能、生活质量及修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修复效果(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P<0.05);修复后两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和修复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两组Helkimo临床功能障碍指数、TMJ功能指数(Fricton指数)中的TMJ紊乱指数评分、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14(Oral health impact scale 14,OHIP-14)评分和修复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修复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固定-活动义齿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患者进行修复的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患者咀嚼效能和TMJ功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并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义齿 活动义齿 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 咀嚼效能 颞下颌关节功能
下载PDF
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在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莹 《医药前沿》 2024年第7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在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6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3)。... 目的:观察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在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6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3)。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托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修复效果、治疗后患者的修复主观感受、治疗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牙齿稳固感、美观、食物嵌塞等主观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生活质量、修复主观感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重度磨耗 缺损 固定义齿修复治疗 修复效果 咀嚼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联合咬合重建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伴重度磨耗疗效分析
3
作者 王静 庞淑婷 +4 位作者 路茜 周建营 冯艳芬 卢文娟 张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内倾型深覆牙合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2例内倾型深覆牙合伴重度磨耗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 目的:探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内倾型深覆牙合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2例内倾型深覆牙合伴重度磨耗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治疗时间、颞下颌关节功能、关节间隙、下面高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正畸治疗时间(12.6±1.8)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4±2.1)个月(P<0.05),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关节间隙、下面高等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牙合类型、牙周健康状况等(P<0.05)。结论: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内倾型深覆牙合伴重度磨耗患者,能有效缩短正畸治疗时间,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咬合高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牙周健康状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 咬合重建 内倾型深覆牙合 重度牙齿磨耗 颞下颌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临床诊疗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阳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81-0184,共4页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在临床中的发病率非常高,该种病症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缺牙区域颌龈间隙较小,余留牙体及牙周围组织异常,颌曲线形态不佳,副功能性颌习惯等,目前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临床治疗仍处于摸索阶段,急需探寻到行之有效的治...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在临床中的发病率非常高,该种病症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缺牙区域颌龈间隙较小,余留牙体及牙周围组织异常,颌曲线形态不佳,副功能性颌习惯等,目前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临床治疗仍处于摸索阶段,急需探寻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牙齿磨耗情况。因此,本文中主要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颌重建修复治疗进行综述分析,以期能够提升该种病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重度磨耗 牙周组织丧失 颌重建 诊疗
下载PDF
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经[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疗效评价
5
作者 魏彬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18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探究[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治疗牙齿重度磨耗(SOA)伴牙列缺损(DD)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60例牙齿SOA伴DD患者(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A组(30例)、B组(30例)。B组接受传统RPD修复,A组接受垫... 目的探究[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治疗牙齿重度磨耗(SOA)伴牙列缺损(DD)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60例牙齿SOA伴DD患者(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A组(30例)、B组(30例)。B组接受传统RPD修复,A组接受垫式RPD修复。对比2组咀嚼功能[咬合力(BF)与咀嚼效率(ME)]、咀嚼肌功能肌电图[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均值及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平均峰值电位]、临床症状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修复3个月A组ME、BF较B组高(P<0.05);修复3个月A组ICP最大紧咬平均峰值电位TA、MM值较B组高,息止位肌电图TA、MM值较B组低(P<0.05);修复3个月A组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疼痛发生率较B组低(P<0.05);修复3 d A组龈沟液TNF-α、IL-6含量较B组低,IL-10含量较B组高(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RPD修复治疗牙齿SOA伴DD患者相比,应用[牙合]垫式RPD修复治疗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咀嚼肌功能及咬合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对机体炎性应激反应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重度磨耗 咬合功能 牙列缺损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咬合重建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崇阳 杨朝晖 冯海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修复对不同类型的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模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9例牙齿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的患者,根据后牙咬合支持状态分成后牙支持完全组(试验Ⅰ组,15例)和后牙支持不全组(试验Ⅱ组,14例),分别测量修复前、...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修复对不同类型的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模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9例牙齿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的患者,根据后牙咬合支持状态分成后牙支持完全组(试验Ⅰ组,15例)和后牙支持不全组(试验Ⅱ组,14例),分别测量修复前、过渡修复1个月及永久修复1个月后咀嚼运动时嚼肌、颞肌前束和颞肌后束的表面肌电图,并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咀嚼周期、咀嚼运动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及肌电积分值的变化。结果修复前,试验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咀嚼周期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Ⅱ组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颞肌前束的肌电积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过渡修复及永久修复后,试验Ⅰ组和Ⅱ组的咀嚼周期有逐步缩短的趋势。过渡修复时,Ⅰ组患者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和肌电积分值较修复前均有下降(P<0.05);Ⅱ组患者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较修复前下降(P<0.05),肌电积分值的变化则不明显(P>0.05)。永久修复后,Ⅰ组患者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和肌电积分值较过渡修复时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较过渡修复时进一步下降,肌电积分值则明显提高(P<0.01)。结论咬合重建修复能明显改善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循环模式,提高咀嚼肌活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磨耗 咀嚼运动 肌电图 咬合重建
下载PDF
重度磨耗患者髁道运动学初步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康宏 包广洁 +3 位作者 董根喜 李志革 巢永烈 易新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629,共4页
评价重度磨耗患者后方髁道运动学特征 ,探讨髁状突运动与牙合重建的关系。方法 :运用Pantronic髁状突运动描记系统和D5ADenar全调节式咬合架 ,对 15例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后方髁道决定因素对牙合运动的影响 ,以及对 5例已完成咬合重建的... 评价重度磨耗患者后方髁道运动学特征 ,探讨髁状突运动与牙合重建的关系。方法 :运用Pantronic髁状突运动描记系统和D5ADenar全调节式咬合架 ,对 15例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后方髁道决定因素对牙合运动的影响 ,以及对 5例已完成咬合重建的重度磨耗患者髁道运动学特征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15例重度磨耗患者平均髁间距离为 ( 60 .72± 4.40 )mm ,迅即侧移量 (ISS) 1.3 5mm (右 )和 1.2 4mm (左 ) ,渐进侧移量 (PSS)为14 .65°(右 )与 17.11°(左 ) ,前伸髁导斜度 (PRO)为 2 3 .45°(右 )与 2 6.85°(左 ) ,非工作侧髁道值 (ORB)为 2 6.5 0° ,前伸髁导斜度与非工作侧髁道之间极相关 ,存在较小的Fisher角。结论 :咬合重建主要影响侧移量和Pantronic重复运动指数 (PRI)的大小 ,反映出下颌侧方边缘运动限制所恢复的程度。但牙合重建对非工作侧髁道没有明显的影响 ,运动道的变化并不能预测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道因素 He重建 重度磨耗 He架
下载PDF
套筒冠义齿在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林云红 李本光 汪厚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8-339,共2页
关键词 套筒冠义齿 牙列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修复 HE垫式义齿
下载PDF
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跃峰 姜海英 +2 位作者 杨文香 张兆龙 王迪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老年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修复并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后的1年和2年分别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20例固定活动...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老年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修复并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后的1年和2年分别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20例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病例1年复查,均良好。2年复查,1例不敢咬硬物,其余良好。结论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的的老年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恢复了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口颌系统、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关系,患者咀嚼效率得到明显改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牙列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咬合重建 固定修复
下载PDF
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重建设计与治疗 被引量:9
10
作者 白乐康 胡燕萍 安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4-435,共2页
关键词 牙列重度磨耗 牙体组织缺损 He重建术 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牙列重度磨耗对面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波 李晓箐 易新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磨耗对面高度的影响。方法用Willis(威利斯)垂直测量尺测量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面中高,姿势位面下1/3高度(垂直距离),牙尖交错位面下1/3高度。结果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垂直距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面中高及... 目的探讨重度磨耗对面高度的影响。方法用Willis(威利斯)垂直测量尺测量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面中高,姿势位面下1/3高度(垂直距离),牙尖交错位面下1/3高度。结果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垂直距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面中高及息止间隙与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磨耗组面中份高度与垂直距离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对照组面中高与垂直距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重度磨耗可导致垂直距离降低但息止间隙并未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重度磨耗 面高度 垂直距离
下载PDF
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的咬合重建与修复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洪礼琳 罗运 +3 位作者 俞长路 李森 刘扬 叶茂昌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烤瓷修复方法,对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4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缺损类型包括Kenney氏I类9例,I类四分类1例,单纯牙列重度磨耗4例。所有14... 目的探讨运用烤瓷修复方法,对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4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缺损类型包括Kenney氏I类9例,I类四分类1例,单纯牙列重度磨耗4例。所有14例均行咬合重建。结果采用临时冠桥过渡性修复1~2个月后,酌情采用烤瓷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后随访均超过3年,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主观感觉良好,经咀嚼效率测定证实,咀嚼效率提高。结论烤瓷冠修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后美观、舒适,咀嚼效率与正常牙列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重建 重度磨耗 牙列缺失 咀嚼效率 复合固定桥
下载PDF
牙齿重度磨耗患者下颌运动轨迹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碧洁 李晓箐 +2 位作者 王娅 易新竹 李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度磨耗对下颌运动乃至口颌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组重度磨耗患者30例,对照组个别正常10例,用K6-1系统分别记录下颌叩齿、开闭口及边缘运动轨迹。结果:磨耗组中MPP-ICP不稳定的患者较对照组多(P<0.05);磨耗组下... 目的:研究重度磨耗对下颌运动乃至口颌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组重度磨耗患者30例,对照组个别正常10例,用K6-1系统分别记录下颌叩齿、开闭口及边缘运动轨迹。结果:磨耗组中MPP-ICP不稳定的患者较对照组多(P<0.05);磨耗组下颌开闭口运动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轨迹的平滑度及重复性较对照组差;磨耗组边缘运动轨迹的平滑性及对称性较对照组差,其MMI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磨耗可影响下颌运动及功能,但对整个口颌系统健康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磨耗 下颌运动轨迹 口颌系统
下载PDF
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后对牙本质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菊 黎媛媛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老年伴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后,对牙本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口腔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中,选取牙列缺损(共2颗)伴重度磨耗者50例,共100颗缺损牙。将50例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共5... 目的探讨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老年伴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后,对牙本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口腔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中,选取牙列缺损(共2颗)伴重度磨耗者50例,共100颗缺损牙。将50例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共50颗缺损牙;观察组中男12例,女13例,共50颗缺损牙。对照组采取全酸蚀粘接系统修复牙列缺损,观察组采取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观测两组自修复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相关指标和牙本质敏感性。结果观察组的牙列外观评分、咀嚼功能评分、辅助发音功能评分、胃肠消化功能评分、精神心理状态评分在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牙本质敏感性在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伴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全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和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都能有效修复磨损的牙列,但是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后对重度磨损的牙本质敏感性的保护作用强于全酸蚀粘接系统修复,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对老年伴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患者的牙本质敏感性具有积极有效的修护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重度磨耗 自酸蚀粘接系统 全酸蚀粘接系统 牙本质敏感性
下载PDF
重度磨耗患者髁位重建中正中关系的可重复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宏 巢永烈 易新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 对 6例口颌系统功能基本正常而需要建的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正中关系 (CR)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价。方法 铰链轴法确定髁突运动轴点 ,关系采用三维电子式髁突运动描记仪Pantronic记录并转移至DenarD5A型全调节式咬合架上 ,用双手... 目的 对 6例口颌系统功能基本正常而需要建的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正中关系 (CR)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价。方法 铰链轴法确定髁突运动轴点 ,关系采用三维电子式髁突运动描记仪Pantronic记录并转移至DenarD5A型全调节式咬合架上 ,用双手扶持法对 6例需要建的重度磨耗患者CR在不同体位下髁位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仰卧位时 ,在前后方向 ,CR的位移量平均为 0 14mm ;在上下方向 ,CR的平均变化量为0 11mm。患者直立位时 ,在前后方向 ,CR的位移变化量为 0 35mm ;在上下方向 ,CR的位移量在 0 2 0mm。CR在上下方向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要高于前后方向。结论 在口颌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CR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好 ,在咬合治疗和功能重建中 ,是比较理想的参考治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磨耗患者 髁位重建 正中关系 可重复性 评价
下载PDF
牙列重度磨耗与颞下颌关节凹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斌 陈丹鹏 +1 位作者 易新竹 史宗道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33,75,共3页
应用关节凹指数和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两个指标,对14名牙列重度磨耗者与10名非重度磨耗者的颞下颌关节体层X线片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牙列重度磨耗对关节凹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重度磨耗组和对照组中,关节凹指数分别为91.49&... 应用关节凹指数和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两个指标,对14名牙列重度磨耗者与10名非重度磨耗者的颞下颌关节体层X线片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牙列重度磨耗对关节凹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重度磨耗组和对照组中,关节凹指数分别为91.49±8.20和92.54±8.38(P>0.05),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分别为49.79±5.84和50.38±4.58(P>0.05),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磨耗 关节凹形态 颞下颌关节关节 结节后斜面斜度
下载PDF
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测量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波 易新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9-541,共3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形态 重度磨耗患者 测量分析 牙列 牙齿硬组织 牙齿磨耗 牙齿健康 牙周组织 破坏作用 不同程度
下载PDF
下颌正常磨牙与重度磨耗牙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贾静 刘洪臣 +1 位作者 王延荣 白露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下颌正常磨牙与磨耗牙在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下颌磨牙及磨耗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计算出牙体组织最大压应力、最大拉应力和Von Mises力。结果:正常... 目的:研究下颌正常磨牙与磨耗牙在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下颌磨牙及磨耗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计算出牙体组织最大压应力、最大拉应力和Von Mises力。结果:正常磨牙垂直载荷下,应力集中于牙颈部及远中根尖;牙冠磨耗后,应力集中区向近中根转移。结论:本实验为牙齿折裂的病因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正常磨牙 重度磨耗 三维有限元 应力 牙齿折裂
下载PDF
不同后牙支持状态对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崇阳 杨朝晖 冯海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31例牙齿重度磨耗的患者,根据后牙咬合支持状态分成后牙支持完全组(Ⅰ组)和后牙支持不全组(Ⅱ组),以16例正常人为对照,对比分析下颌息止位、正中位大力紧咬以及咀...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31例牙齿重度磨耗的患者,根据后牙咬合支持状态分成后牙支持完全组(Ⅰ组)和后牙支持不全组(Ⅱ组),以16例正常人为对照,对比分析下颌息止位、正中位大力紧咬以及咀嚼运动时嚼肌、颞肌前束和颞肌后束的表面肌电图特点。结果①Ⅰ组患者在息止位、大力紧咬及咀嚼运动时,嚼肌、颞肌前后束的肌电值与正常组均无明显差别。②Ⅱ组患者在息止位时颞肌前后束肌电值均高于其它组,其中颞肌前束的肌电值Ⅰ组与Ⅱ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大力紧咬时Ⅱ组嚼肌、颞肌前、后束肌电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分别P<0.01,P<0.01,P<0.05);咀嚼运动时Ⅱ组患者嚼肌、颞肌前、后束的肌电值均明显低于Ⅰ组和正常组。其中嚼肌和颞肌后束Ⅰ组与Ⅱ组之间、颞肌前束Ⅱ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后牙支持是否完整是影响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功能的主要因素,后牙支持不全者肌紧张度增加,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磨耗 咀嚼肌 肌电图
下载PDF
固定义齿修复老年人重度磨耗的咀嚼效能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根娣 牟永斌 李斌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77-378,共2页
目的观察牙合重度磨耗的老年患者一次性升高咬合,固定修复后的咀嚼效能变化。方法17例患者采用吸光度法在修复前及修复后3、6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能定量分析。结果牙合重度磨耗经修复治疗后,其咀嚼效能均高于修复前,且随着戴牙时间的延长... 目的观察牙合重度磨耗的老年患者一次性升高咬合,固定修复后的咀嚼效能变化。方法17例患者采用吸光度法在修复前及修复后3、6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能定量分析。结果牙合重度磨耗经修复治疗后,其咀嚼效能均高于修复前,且随着戴牙时间的延长,咀嚼效能亦逐渐提高。结论对牙合重度磨耗且修复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可以在正确的颌位上一次性适当增加咬合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修复 重度磨耗 咀嚼效能 老年 义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