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运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ICU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运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ICU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参照组,31例)与预见性护理(观察组,31例),比较两组血糖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参照组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参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在ICU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运用预见性护理更具有优势,可以显著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采取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方法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7年7月-2019年1月来我院收治的64例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目的:采取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方法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7年7月-2019年1月来我院收治的64例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外加用中药灌胃和芒硝外敷。观察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命体征稳定时间(3.31±1.25)d、症状改善时间(3.52±1.45)mL、肠鸣音恢复时间(12.35±5.75)d及ICU住院时间(4.17±1.21)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变化明显较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umor Necrosts Factor,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急性胰腺炎采取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该类药物在ICU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抽取2014—2016年粤东潮汕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ICU出院病历750份,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目的:了解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该类药物在ICU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抽取2014—2016年粤东潮汕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ICU出院病历750份,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包括疾病诊断、药品名称、用法与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细菌送检情况及不合理使用现象等。结果:使用频率较高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以及万古霉素,抗侵袭性真菌药主要选择卡泊芬净。750例患者中,二联用药最多(304例,占40.5%),其次为单一用药(237例,占31.6%);共检出细菌822株,检出率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8.6%(153株)、17.3%(142株)和12.7%(104株),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4%(53株)和5.2%(43株);共162例患者217例次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疗程不合理、频繁更换药物、用法与用量不合理,分别占21.7%(47例次)、18.9%(41例次)和17.1%(37例次)。结论:粤东潮汕地区三级甲等医院ICU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总体应用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继续加强宣传和严格管理,以保护该类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医-药-护"多方协作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外营养液规范应用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肠外营养的危重症患者124例,...目的:探究"医-药-护"多方协作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外营养液规范应用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肠外营养的危重症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ICU肠外营养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药-护"多方协作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软铁蛋白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感染、操作不当导致的气胸、代谢性并发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软铁蛋白水平分别为(121.23±13.25)、(0.26±0.07)、(36.80±5.69)及(1.98±0.39) 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82±12.91)、(0.23±0.08)、(35.17±4.70)及(1.62±0.3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6%(5/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1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8.71%(55/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药-护"多方协作可以有效提高ICU使用肠外营养液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运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ICU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参照组,31例)与预见性护理(观察组,31例),比较两组血糖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参照组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参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在ICU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运用预见性护理更具有优势,可以显著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文摘目的:了解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该类药物在ICU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抽取2014—2016年粤东潮汕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ICU出院病历750份,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包括疾病诊断、药品名称、用法与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细菌送检情况及不合理使用现象等。结果:使用频率较高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以及万古霉素,抗侵袭性真菌药主要选择卡泊芬净。750例患者中,二联用药最多(304例,占40.5%),其次为单一用药(237例,占31.6%);共检出细菌822株,检出率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8.6%(153株)、17.3%(142株)和12.7%(104株),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4%(53株)和5.2%(43株);共162例患者217例次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疗程不合理、频繁更换药物、用法与用量不合理,分别占21.7%(47例次)、18.9%(41例次)和17.1%(37例次)。结论:粤东潮汕地区三级甲等医院ICU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总体应用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继续加强宣传和严格管理,以保护该类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文摘目的:探究"医-药-护"多方协作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外营养液规范应用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肠外营养的危重症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ICU肠外营养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药-护"多方协作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软铁蛋白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感染、操作不当导致的气胸、代谢性并发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软铁蛋白水平分别为(121.23±13.25)、(0.26±0.07)、(36.80±5.69)及(1.98±0.39) 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82±12.91)、(0.23±0.08)、(35.17±4.70)及(1.62±0.3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6%(5/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1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8.71%(55/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药-护"多方协作可以有效提高ICU使用肠外营养液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