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刘长英 吴春风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27-29,34,共4页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是一种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严重,预后不佳,且容易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了解SCAP流行病学特点,早期明确其病原菌谱及病原菌的致病特点对SCAP患者科学合理治疗、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有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是一种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严重,预后不佳,且容易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了解SCAP流行病学特点,早期明确其病原菌谱及病原菌的致病特点对SCAP患者科学合理治疗、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SCAP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菌谱特点以及病原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SCAP的诊治及预后作部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特征
下载PDF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潘晓萌 仲盛年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最威胁生命的一种,其特征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临床实践中,CAP的微生物病因往往不清楚,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报道结果。随着时间的发展,病原微生物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在SCAP中...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最威胁生命的一种,其特征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临床实践中,CAP的微生物病因往往不清楚,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报道结果。随着时间的发展,病原微生物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在SCAP中,确定病因是调整抗生素治疗的基石。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病原微生物被检出,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片综述主要对近几年来,SCAP病原学变化及检测技术进展进行相应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检测技术
下载PDF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肖宝 戴靖榕 +2 位作者 李霖 左骑 刘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寻找影响预后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SCAP患者共98例,根据入院后30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49例。比较两组入院24 h相关评分及实验室数据...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寻找影响预后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SCAP患者共98例,根据入院后30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49例。比较两组入院24 h相关评分及实验室数据,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SCAP预后的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3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后24 h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CRUB-65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入院后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及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存活组(P<0.05)。47例患者入院后行有创通气,存活组有创通气率为34.7%,死亡组为61.2%;35例患者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其中存活组占22.4%,死亡组占49.0%。入院后24 h,死亡组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尿素氮(BUN)、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较存活组升高(P<0.05),而白蛋白(Alb)、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及氧合指数(OI)均降低(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pH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20分、Alb<28 g/L、BUN≥10.7 mmol/L、OI≤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是影响SCA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BUN对SCAP患者30 d死亡率预测价值较大,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和0.762(P<0.05);Alb和OI对SCAP患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18和0.642(P<0.05)。以APACHE-Ⅱ评分=19.5分≈20分作为预测30 d死亡截断值,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69.4%;以BUN=10.65 mmol/L≈10.7 mmol/L作为预测30 d死亡截断值,敏感度为77.6%,特异度为69.4%;以Alb=27.5 g/L≈28 g/L作为预测30 d死亡截断值,敏感度为73.5%,特异度为61.2%;以OI=108.55 mm Hg≈100 mm Hg作为预测30 d死亡截断值,敏感度为91.8%,特异度为38.8%。结论入院24 h APACHE-Ⅱ评分>20分、Alb<28 g/L、BUN≥10.7 mmol/L、OI≤100 mm Hg能够增加SCAP患者的死亡风险,这些因素可作为判断SCAP患者预后的指标,其对30 d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NLR、PLR、RDW、PCT、LAC水平检测及短期预后分析
4
作者 蔡艺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NLR、PLR、RDW、PCT、LAC水平检测及其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4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系统(CURB-65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评分3... 目的研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NLR、PLR、RDW、PCT、LAC水平检测及其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4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系统(CURB-65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评分3分及以上)48例和低危组(评分3分以下)56例,按照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0例)和存活组(94例),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及NLR、PLR、RDW、PCT、LAC的水平差异,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及NLR、PLR、RDW、PCT、LAC水平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患者NEU、WBC、NLR、PLR、RDW、PCT及LAC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LYM、PLT水平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NEU、WBC、NLR、PLR、RDW、PCT及LAC水平均高于存活组,LYM、PLT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RDW、PCT、LAC是影响SCA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CAP患者的NLR、PLR、RDW、PCT、LAC水平与预后生存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LR、PLR、RDW、PCT、LAC水平是影响SCA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评估SCAP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NLR PLR RDW PCT LAL 预后
下载PDF
血清生物标志物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旭 宋元林 胡莉娟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对其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对其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收治的53例SCAP患者,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RDS将其分为ARDS组(n=24)和non-ARDS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氧合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及28 d死亡率。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0、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等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因子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on-ARDS组比较,ARDS组患者血清IL-6、vWF水平显著升高(P<0.05),S1P水平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WF(OR=1.017,P=0.010)、IL-6(OR=1.087,P=0.020)及氧合指数(OR=0.983,P=0.039)升高是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vWF、IL-6预测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和0.749,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6.1%和32.35μg/L。结论IL-6、vWF升高对SCAP患者发生ARDS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硕 孙培培 向平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8期48-55,共8页
目的分析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宏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 目的分析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宏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监护室且进行BALFm NGS检测的45例首诊考虑SCAP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分为免疫正常组及免疫受损组,评估m NGS对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情况、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将m NGS与普通病原微生物检测进行比较。结果共有45例SCA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免疫正常患者25例,免疫受损患者20例。m NGS检测阳性率为86.7%,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阳性率为2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m NGS在检测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和机会性感染病原微生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m NGS在诊断混合感染方面要优于常规微生物检测。根据临床表现及m NGS检测结果,82.1%的患者需要调整抗生素治疗。结论对比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m NGS检测方法敏感度高、覆盖范围广,能够为SCAP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并指导抗生素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下载PDF
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触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辛琪 孙婷婷 徐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触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重症CAP触发的HLH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果 17例患者年龄1.2~12.1岁,男6例,女11例;均有发热,以皮疹(47...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触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重症CAP触发的HLH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果 17例患者年龄1.2~12.1岁,男6例,女11例;均有发热,以皮疹(47.1%)、脾大(70.6%)、低氧血症(82.4%)和呼吸衰竭(41.2%)为主要表现,肺内外并发症多见。混合病原感染13例(76.5%),病毒感染12例(70.6%)。1例发生STXBP2杂合突变,考虑为重症CAP触发的原发性HLH。治疗后随访存活组12例(70.6%),死亡组5例(29.4%),对比分析2组实验室指标发现,血小板计数<80×109/L是影响重症CAP触发HLH预后的不良因素(P=0.009)。结论 重症CAP触发的HLH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常见于以病毒感染为主的混合感染,应注意筛查是否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噬血细胞综合征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细胞因子及预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霞 环晶晶 +1 位作者 许丹丹 陈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老年SC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2)予对症治疗,研究组(n=53)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IVIG治疗,两组...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老年SC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2)予对症治疗,研究组(n=53)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IVIG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疗效、预后转归,测定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细胞因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自然杀伤细胞、CD8、CD4/CD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CURB-65)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冲击治疗可通过正向调节老年SCAP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细胞因子,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加速康复进程,但并未降低患者28 d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丙种球蛋白 冲击治疗 免疫系统功能 细胞因子 预后转归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天明 万毅新 +1 位作者 第伍丹琲 王虹 《甘肃医药》 202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与常规检测法在病原体的检测方面的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临床诊断为SCAP的88例患者,统计患者住... 目的: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与常规检测法在病原体的检测方面的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临床诊断为SCAP的88例患者,统计患者住院期间BALF标本送检结果,分析mNGS法和常规检测法检测病原体的性能,并分析其对混合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mNGS法共检出56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非典型病原菌共188个菌株。88名患者中,53例样本mNGS法与常规检测法检测结果一致,相比传统检测法mNGS检出的病原体菌株数更多。在mNGS及常规检测法的对比中,mNGS法检测到病原体阳性率94.31%,传统检测法阳性率3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80,P<0.001)。与常规检测法相比,mNGS法诊断细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4%、33.96%,阳性预测值为49.28%,阴性预测值为94.74%。mNGS法检测真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69%、75.81%,阳性预测值为50.00%,阴性预测值为81.03%。结论:在SCAP的患者中,应用mNGS方法对BALF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可以提高病原体检测的阳性率,特别是在检测细菌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检测混合性感染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鹂 张阿锦 +4 位作者 曾萍 王雅静 余青 李光君 单灵芝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670-672,678,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特点,进行分级评估,并探讨分级评估对其治疗及预后的影响,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精准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入我院重症医学科(... 目的分析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特点,进行分级评估,并探讨分级评估对其治疗及预后的影响,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精准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入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特点,按有无合并胸腔积液,分为胸腔积液组和无胸腔积液组。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共识肺炎旁胸腔积液引流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评估,并比较两组预后。结果73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为54.79%。胸腔积液组40例患者中85.0%为双侧胸腔积液,35.0%合并Ⅲ级以上的胸腔积液,实际穿刺置管情况与按分级标准判断的情况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准确性达95%。胸腔积液组与无胸腔积液组相比,其ICU住院日明显延长、ICU住院费用明显增高[14.5(6.25,24.25)VS 5.00(1.00,12.50),8.12(2.49,13.08)VS 3.45(1.63,5.80),P<0.05],分别是无胸腔积液组的2.9、2.35倍,但死亡率、机械通气天数以及机械通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VS 27.3%,7.50(0,20.75)VS 4.00(1.00,9.00),85.0%VS 84.8%,P>0.05]。结论SCAP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双侧胸腔积液及Ⅲ级以上胸腔积液的比例较高、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ICU住院日明显延长、ICU住院费用明显增加,及时进行分级、评估,必要时穿刺、置管引流,可提高其治疗成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胸腔积液 预后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诊断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任任 梅清 +5 位作者 杨田军 王天风 盛习梅 梅宇林 李萌 潘爱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评价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能力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2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并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mNGS的65... 目的评价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能力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2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并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mNGS的65例SCAP患者,并与同期仅进行传统病原学检测(CMT)的患者按1∶1配对,配对标准为性别、年龄差值在5岁以内、基础疾病、免疫状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差值在3分以内、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观察的主要终点为90 d病死率;次要终点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7 d内肺炎好转率、28 d病死率,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90 d累积生存率。结果CMT组有16例(24.62%)阴性结果,而mNGS组仅有1例(1.54%)阴性结果(P<0.05)。在收到微生物学检测报告后,mNGS组有42例患者(64.62%)进行了抗感染方案的调整,而CMT组只有18例(27.69%)进行了调整(P<0.05)。mNGS组检测到的细菌总数显著高于CMT组(49株比25株,P<0.05)。mNGS组患者真菌检出总数高于CMT组(14株比5株,P<0.05)。mNGS组和CMT组所检出的病毒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株比8株,P>0.05)。mNGS组中41例患者(63.08%)在随后的7 d内肺部感染的情况得到改善,而CMT组中只有24例患者(36.92%)得到改善(P<0.05)。mNGS组机械通气时间(d:6.64±1.53比6.84±1.28,P<0.05)和ICU住院时间(d:8.68±1.78比9.28±1.66,P<0.05)均显著短于CMT组,mNGS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16.92%比36.92%,P<0.05)和90 d病死率(24.62%比43.08%,P<0.05)也显著低于CMT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NGS组90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CMT组(Log-Rank检验:χ^(2)=7.528,P=0.026)。结论mNGS对SCAP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学较CMT有更高的检测能力,临床医师据此选择了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也间接改善了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病原微生物学 预后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布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涵 高延秋 张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28-133,137,共7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和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2例T2DM合并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147例...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和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2例T2DM合并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147例和死亡组55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合并SCAP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合并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疾病比率、有创通气比率、发生血流感染比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高危肺炎严重程度(PSI)评分比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高危PSI评分、合并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疾病、有创通气、血流感染以及脓毒性休克是T2DM合并SC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02例患者病原学检出结果显示,检出率位居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念珠菌属;责任病原体中位居前3位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与血流感染、多叶病变合并空洞、脓毒性休克有相关性(P<0.05);院内死亡与合并混合感染有相关性(P<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T2DM合并SCAP患者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HbA1c>8.0%等因素。一旦出现血流感染、脓毒性休克、多叶段肺炎提示病情危重,有较高的病死率,需早期识别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 病原体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秉昌 蔡秋燕 +2 位作者 周小敏 赖震宇 赵展庆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723-2725,共3页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阴性菌,致病后引起非典型肺炎。本文报道一例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后引起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经过碳青霉烯、多西环素类等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下载PDF
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Ang-1与Ang-2比值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宁波 李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8期125-13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预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55例诊断为SCAP且治疗具有完整数据资料的患者,以...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预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55例诊断为SCAP且治疗具有完整数据资料的患者,以治疗28 d为观察期,根据治疗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生存组121例,死亡组34例。收集并记录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史等,检测患者体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CT)、Ang-1、Ang-2等指标,并计算Ang-1/Ang-2。比较两组基础资料、病史、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WBC、CRP、PCT、Ang-1、Ang-2、Ang-1/Ang-2等指标。将单因素筛查有意义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ng-1/Ang-2预测SCAP患者的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WBC、CRP、脑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力衰竭病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Ang-1/Ang-2水平高于死亡组,Ang-1、Ang-2、APACHEⅡ评分、PCT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g-2、Ang-1/Ang-2、PCT是影响SC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Ang-1/Ang-2水平与SCAP预后情况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ng-1/Ang-2对预测SCAP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50.4%,特异度为94.1%。结论:对于SCAP患者,高Ang-1、Ang-2、PCT、APACHEⅡ评分及低Ang-1/Ang-2水平均可提示SCAP患者预后不良。Ang-2、Ang-1/Ang-2、PCT可作为影响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ng-1/Ang-2在预测SCAP患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日后为SCAP的临床治疗及试验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Ang-1/Ang-2 预后
下载PDF
血清PCT、IL-6水平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文哲 黄金虎 +2 位作者 党创伟 尤瑞玲 王增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70-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20-12~2021-04来禹州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22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肺部感染(CPIS)评分,将65例CPIS&g...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20-12~2021-04来禹州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22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肺部感染(CPIS)评分,将65例CPIS>6分的患者分为重症组,将157例CPIS≤6分的患者分为轻症组,另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受检者血清PCT、IL-6表达水平。将65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依照预后情况为两亚组: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分析血清PCT、IL-6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预测价值。结果:3组患者血清PCT、IL-6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症组高于轻症组与对照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入院体温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PCT、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CT、IL-6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PCT、IL-6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关系,且PCT、IL-6水平升高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死亡影响因素,PCT、IL-6水平可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情况
下载PDF
某院11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红光 俞喆珺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SCAP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SCAP合并脓毒症...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SCAP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结局是否为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27)和存活组(n=92),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微生物培养结果、检查操作情况、用药史等信息,分析SCAP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和生存者SCAP患者的病原体均是以病毒(其构成比分别为40.74%和58.70%)与革兰阴性菌(其构成比分别为37.04%和36.96%)为主,并且其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其构成比分别为44.44%和31.52%);119例SCAP患者中继发院内感染的有36例(占30.25%),其微生物培养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94.55%,以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株(占5.45%,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与是否行长期免疫抑制治疗、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ICU住院时间、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否使用镇静药物、是否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否使用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药物、是否使用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药物种数≤1、是否使用抗真菌药物有相关性(P<0.05),其中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OR=1.59)、使用抗真菌药物(OR=4.04)、使用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药物种数≤1(OR=7.96)是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ICU住院时间≥20 d(OR=0.71)是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SCAP患者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和革兰阴性菌,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主要与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抗真菌药物、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药物种数有重要关系,而入住ICU治疗对患者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死亡 危险因素 病原菌分布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D-二聚体、血沉、前白蛋白在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付新 韩秀迪 刘学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7983-1798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血沉(ESR)、前白蛋白(PA)计数检测在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5例从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的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0例同期成...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血沉(ESR)、前白蛋白(PA)计数检测在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5例从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的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0例同期成人轻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入院前后24 h的血清PCT、D-Dimer、ESR、PA计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比较四项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PCT、D-Dimer、ESR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A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A诊断灵敏性(100%)高于ESR (95.2%)及D-Dimer (90.7%),PCT诊断灵敏性最低(45.5%);PCT的诊断特异度最高,为95.3%,D-Dimer为50.6%,ESR为48.6%,PA最低,为12.9%。结论:本研究表明,血清PCT、D-Dimer、ESR、PA的联合检测对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血沉 前白蛋白 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
18
作者 余婧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6期46-49,53,共5页
目的 探讨安宫牛黄丸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重症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 目的 探讨安宫牛黄丸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重症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鼻饲,疗程4 d。分析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呼吸机使用时长及ICU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3),且呼吸机使用时长、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2组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27);2组血清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安宫牛黄丸可调节CAP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临床疗效的提升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安宫牛黄丸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
19
作者 张而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0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上热下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重症CAP(上热下寒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柴胡桂枝...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上热下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重症CAP(上热下寒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 d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咳嗽、口渴、腹泻/便秘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口渴、腹泻/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重症CAP患者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治疗的效果良好,对提高总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炎症指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上热下寒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中医证候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