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氧合下杂交手术诊治重症胸外伤1例
1
作者 刘其河 杨焱 +1 位作者 文倩倩 蔡庆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08,共2页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重要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是心肺衰竭急危重症患者最后的救治手段[1-2]。Korvenoja P等[3]于2008年首次报道了ECMO在双腔气管插管导致(...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重要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是心肺衰竭急危重症患者最后的救治手段[1-2]。Korvenoja P等[3]于2008年首次报道了ECMO在双腔气管插管导致(医源性气管损伤)气管裂伤修补术中的应用,此后尚未见文献报道ECMO应用到急诊复合伤及重症胸外伤合并气管裂伤的患者中。本例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多发伤、复合伤:闭合性重症胸外伤闭合性腹外伤及脑挫伤。患者病情危急.应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可能死亡,遂行急诊杂交手术。即以ECMO支持下多学科协作开胸气管裂伤修补术方式进行诊治,获得成功,国内外罕见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急性呼吸衰竭 心肺功能不全 体外膜氧合 心肺衰竭 急危重症患者 气管损伤 杂交手术
原文传递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王光瑜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8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守治疗,研究组采取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研究组治疗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药使用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8、72 h,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效果确切,可加快骨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感小,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手术方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围术期 并发症
下载PDF
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呼吸在重症胸外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钟源波 王进 +2 位作者 刘莉 柳勋法 单爱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综合急诊一站式救治模式下,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呼吸对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综合急诊一站式救治模式救治的9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救治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预后情况,评估快速维护循... 目的探讨在综合急诊一站式救治模式下,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呼吸对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综合急诊一站式救治模式救治的9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救治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预后情况,评估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呼吸对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综合急诊一站式救治模式下,入院1 h内休克纠正44例(88.0%),伤后1 h内实施决策性治疗72例(80.0%),核心检查完成时间(0.37±0.16)h;90例患者中仅5例死亡,病死率5.6%,神经功能恢复不良8例(8.9%),住院时间(6.23±1.17)d。结论包含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病房、急诊手术、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综合急诊一站式救治模式可以对重症胸外伤患者在救治时间窗内快速启动维护循环与重建呼吸,明显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综合急诊一站式救治模式 重建呼吸 维护循环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子腾 艾仕文 +3 位作者 胡志亮 李震 何准 马鸣 《医学综述》 2016年第6期1198-1200,共3页
目的比较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 目的比较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段的疼痛指数,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术后3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疼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7.5±1.2、5.3±1.0、4.5±1.0、3.9±1.0、2.7±0.9;对照组:7.6±1.2、7.0±1.0、5.9±1.1、5.6±1.2、5.1±1.2],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痛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0.38±0.07)次比(1.21±0.12)次],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11.0±1.9)d比(17.5±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8/56)比44.64%(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重症胸外伤中,有着更为明确的疗效,并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保守治疗 重症胸外伤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的临床特点和救治 被引量:7
5
作者 邵立新 沈伯明 +3 位作者 金炜 陈伟新 孙财英 袁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3162-316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救治,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外科监护室从2001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例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病例的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其临床特点、救治以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救治,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外科监护室从2001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例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病例的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其临床特点、救治以及预防措施。结果该组多器官功能失常的发生率占重症胸外伤的比例为8.2%,主要为脑、心、肺、肝、肾和消化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多器官功能失常,在一系列积极的抢救措施下仍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41.6%。结论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来势汹险,病情危重,对具有多器官功能失常可能的患者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救治措施,以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临床特点 救治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93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8
6
作者 毕克毅 王志强 +1 位作者 王俊杰 徐瑞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救治的93例重症胸外伤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治疗采用胸部护板固定、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剖胸探查、肋骨骨折复位肋骨钛板固定、损伤脏器修补或切除、纤维支...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救治的93例重症胸外伤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治疗采用胸部护板固定、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剖胸探查、肋骨骨折复位肋骨钛板固定、损伤脏器修补或切除、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方法治疗重症胸外伤及其并发症。结果该组93例重症胸外伤中,治愈91例(98%),死亡2例(2%)。其中死于合并重型颅脑伤1例,死于合并心脏刀刺伤1例。结论重症胸外伤的治疗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掌握机械辅助通气及气管切开时机,并及时处理多发伤和休克等是救治重症胸外伤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合并伤 机械辅助通气 气管切开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286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向阳 孟毅 +2 位作者 杨侃 闵凯 吴奖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目的:对我院15年来收治的286例重症胸外伤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方法:采用剖胸、胸腔穿刺、损伤脏器修补及闭式引流等方法进行重症胸外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结果:本组286例中,治愈250例,占87.4%,死亡36例,占12.6%。其中死于胸部伤16例,死于... 目的:对我院15年来收治的286例重症胸外伤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方法:采用剖胸、胸腔穿刺、损伤脏器修补及闭式引流等方法进行重症胸外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结果:本组286例中,治愈250例,占87.4%,死亡36例,占12.6%。其中死于胸部伤16例,死于合并重型颅脑伤8例,MODS 12例。结论:重症胸部外伤中,依剖胸指征,迅速实施剖胸手术清除积血恢复肺脏功能,是救治重症胸外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诊断 救治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体会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燕 曹影婕 张月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723-1725,共3页
重症胸外伤在胸部损伤中较常见,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多由胸部挤压、撞击、刀刺等因素所致。这类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入院后多收住ICU诊治,易进一步恶化成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者预后较差,死亡率... 重症胸外伤在胸部损伤中较常见,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多由胸部挤压、撞击、刀刺等因素所致。这类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入院后多收住ICU诊治,易进一步恶化成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在护理上要求对病人严密观察,对伤情迅速作出估计和初步判断,注意病情的进展。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呼吸道护理 ICU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91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9
9
作者 孙林 吴骏 +3 位作者 王立杰 李凤杰 杨海平 李卫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9S期52-52,56,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91例重症胸外伤病例资料总结分析,采用闭式引流、剖胸剖腹探查、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损伤脏器修补或切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方法治疗重症胸外伤及其并发症。结果本组91例中,治...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91例重症胸外伤病例资料总结分析,采用闭式引流、剖胸剖腹探查、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损伤脏器修补或切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方法治疗重症胸外伤及其并发症。结果本组91例中,治愈80例(占87.4%),死亡11例(占12.6%)。其中死于胸部伤6例,合并重型颅脑伤2例,ARDS3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与急救,把握好剖胸指征,迅速剖胸手术,妥善处理合并伤,是救治重症胸外伤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诊断 救治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杨红坡 师苹 +1 位作者 李哲恒 屈银辉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928-931,共4页
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重症胸外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重症胸外伤、多发肋骨骨折患者42例(手术组),与同时期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64例(对照... 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重症胸外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重症胸外伤、多发肋骨骨折患者42例(手术组),与同时期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64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手术组在术后相同时间段疼痛指数评分、镇痛药物用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手术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差异。结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重症胸外伤、多发肋骨骨折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重症胸外伤 多发肋骨骨折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红坡 师苹 +2 位作者 张海红 李哲恒 屈银辉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612-615,共4页
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入的以多发肋骨骨折为主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对照组64例。手术组患者接受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入的以多发肋骨骨折为主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对照组64例。手术组患者接受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诸如,年龄,性别,肋骨骨折数,入院时、治疗后2h、24h、48h、72h的疼痛指数,镇痛药用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例患者性别、年龄、平均肋骨骨折数、入院时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较对照组治疗后2h疼痛指数(5.45±0.94vs.6.81±0.99,P=0.004)、治疗后24h疼痛指数(4.67±1.03vs.5.94±1.15,P=0.000)、治疗后48h疼痛指数(3.93±0.92vs.5.75±1.29,P=0.000)、治疗后72h疼痛指数(2.83±0.96vs.5.45±1.25,P=0.000)均变小,镇痛药用量(P=0.000)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率(9vs.37,P=0.027)降低,住院天数(11.14±1.84vs.17.41±7.72,P=0.004)缩短。结论:较保守治疗而言,在治疗重症胸外伤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重症胸外伤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晓平 孔德玲 +2 位作者 姚婕 马红兵 柯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28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重症胸外伤并发ARDS与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28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重症胸外伤并发ARDS与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血压、是否伴有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8次/分或<10次/分)、是否吸烟、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肺挫伤、肺部疾病、呕吐误吸、腹内脏器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65岁、肺挫伤、肺部疾病、呼吸困难、PaO_2<60 mmHg、PaCO_2≥45 mmHg或≤36 mmHg、呕吐误吸、腹内脏器损伤、GCS≤8分、ISS≥16分是重症胸外伤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肺挫伤、肺部疾病、呼吸困难、血气胸、PaO_2<60 mmHg、PaCO_2≥45 mmHg或≤36 mmHg、呕吐误吸、腹内脏器损伤、GCS≤8分、ISS≥16分是重症胸外伤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吗啡治疗重症胸外伤后呼吸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玉 井学勤 +3 位作者 张建伟 王海峰 杨玉静 刘灿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584-586,共3页
重症胸外伤极易合并出现多器官的衰竭,尤其是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的发生率较高,病死率高[1]。人工机械通气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方法。对于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的多有报道,而对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 重症胸外伤极易合并出现多器官的衰竭,尤其是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的发生率较高,病死率高[1]。人工机械通气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方法。对于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的多有报道,而对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吗啡治疗胸外伤后呼吸衰竭的报道笔者所见较少,本研究在综合基础治疗上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吗啡治疗胸外伤后呼吸衰竭取,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无创双水平气道气压 吗啡 呼吸衰竭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气道监护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颢洁 李咏梅 刘红君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护理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炜 陈伟新 +1 位作者 袁军 吴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6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方法对43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除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早期有效治疗,同...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方法对43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除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早期有效治疗,同时改善低氧血症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20
16
作者 秦爱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0期138-139,共2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临床特征的严重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其发病主要是由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症胸外伤患者易并发ARDS,病死率较高。文献[1]报道,重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临床特征的严重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其发病主要是由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症胸外伤患者易并发ARDS,病死率较高。文献[1]报道,重症胸外伤并发ARDS的发生率为3%-18%,病死率为4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胸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莉 钟源波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646-647,659,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自控镇痛用于重症胸外伤(STT)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STT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通气、输液、搏动、控制出血、手术的程序进行救治,观察组术后给予芬太尼、格拉司琼和... 目的观察静脉自控镇痛用于重症胸外伤(STT)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STT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通气、输液、搏动、控制出血、手术的程序进行救治,观察组术后给予芬太尼、格拉司琼和氯胺酮行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给予芬太尼、格拉司琼和右美托咪定行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及24 h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两组R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胸外伤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加用氯胺酮能增强镇痛效果,并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自控镇痛 镇痛效果 氯胺酮
下载PDF
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外伤并ARDS10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邵换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3-734,共2页
关键词 保护性机械通气 治疗 重症胸外伤 并发症 ARDS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30例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杏果 焦宪法 +1 位作者 郭宇红 张科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0期64-64,66,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例,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与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经治疗之后,进行机械通气2-14 ...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例,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与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经治疗之后,进行机械通气2-14 d,平均时间7.5 d,其中有25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3.3%。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7%,其中有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经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治疗前PaO2、PaCO2、PaO2/FiO2较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机械通气,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吕泉 陈建 +1 位作者 王荣 王权海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 2 0年来收治的 370例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并发ARDS患者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推测可能发生A... 目的 探讨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 2 0年来收治的 370例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并发ARDS患者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推测可能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组ARDS发生率为 8.92 % ,单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血压、肺部并存病、ISS值、呼吸频率、肺挫伤、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P <0 .0 1) ,血气胸、腹腔脏器伤 (P <0 .0 5 )。多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独立高危因素为 :高龄、肺部并存病、休克、ISS值、呼吸困难、肺挫伤、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严密监测血压、血气、呼吸。适时应用机械通气 ,降低ARD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高危因素 重症胸外伤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存病 肺部 肺挫伤 合并 结论 主要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