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5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晓红 张春玲 +8 位作者 刘鹏 宋媛媛 姚嘉瑞 秦燕 唐乐 张淑香 李丹 冯云 石远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h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PEG-rhG-CSF 1次,共设置60、100和150μg.kg-13个剂量组,每组受试患者8例,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PEG-rhG-CSF浓度,并计算PK参数,同时监测受试者CD34+、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PEG-rhG-CSF 3个剂量组主要药代参数如下:T12分别为(37.5±7)、(40.8±12)、(80.7±48)h;CL_F分别是(17±9)、(9±4)、(7±2)ml.h-1.g-1;AUC0-t分别是(5,593.6±5,435)、(14,651.3±12,183)、(23,002.5±6,655)mg.h.L-1。第2周期3个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点均值分别为1.9×109、2.3×109、4.2×109cells.L-1,均比第1周期有所提高。结论 PEG-rhG-CSF在体内呈现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其在体内维持药效时间长,1次注射即可达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酶联免疫分析法 临床Ⅰ期试验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滕雪 吴东媛 +1 位作者 关尚为 董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1期143-144,共2页
许多化疗药缺少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其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增殖活跃的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尤其是造血系统中的骨髓细胞。骨髓细胞受损,会使免疫细胞数量减少,使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从而对患者的健康和持续治疗产生重... 许多化疗药缺少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其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增殖活跃的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尤其是造血系统中的骨髓细胞。骨髓细胞受损,会使免疫细胞数量减少,使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从而对患者的健康和持续治疗产生重大隐患。骨髓抑制是多数抗肿瘤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以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最为显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rhG-CSF)是临床最常用于纠正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症状的药物,其疗效稳定、快速,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报道1例rhG-CSF注射液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为完善该药的不良反应信息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严重不良反应 注射液 中性粒细胞计数 RHG-CSF 杀伤肿瘤细胞 剂量限制性毒性 骨髓细胞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动员外周血干细胞10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宁 葛林阜 +2 位作者 马焕文 周兰月 张东红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注射液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的效果。方法 :对 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 ,1d内静脉注射长春新碱 1~ 2mg·m- 2 及环磷酰胺 4~ 7g·m- 2 (分 4次 ,间隔 4h)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 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注射液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的效果。方法 :对 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 ,1d内静脉注射长春新碱 1~ 2mg·m- 2 及环磷酰胺 4~ 7g·m- 2 (分 4次 ,间隔 4h)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 1×10 9·L- 1以下时 ,加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 7d ;对 4例健康供者在采集PBSC前 5d予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d。白细胞升至 10× 10 9·L- 1以上时采集PSBC ,并进行CD+ 34 及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检测。结果 :一次收集单个核细胞计数 (3.9±s 1.7)×10 8·kg- 1;CD+ 34 (4 .8± 2 .3)× 10 8·kg- 1;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5± 3)× 10 4 ·kg- 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G CSF无论对病人自体还是对健康供者均能安全、高效地动员PBSC ,满足移植所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国产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4
作者 郑莉 徐楠 +3 位作者 刘春涛 王颖 罗柱 罗华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国产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G-CSF)注射液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0例随机分入单次给药组。单次给药分别皮下注射PEG-G-CSF注射液15、30、50、60、75μg/kg,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体温...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国产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G-CSF)注射液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0例随机分入单次给药组。单次给药分别皮下注射PEG-G-CSF注射液15、30、50、60、75μg/kg,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结果50μg/kg组10例志愿者中1例出现一过性轻度头晕;75μg/kg组有6例志愿者用药后均出现一过性轻度的头晕和骨痛,其中1例志愿者出现一过性高热,2例志愿者出现一过性轻度腹泻,但试验结束时复查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异常。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健康受试者对PEG-G-CSF注射液的最大耐受剂量为60μg/kg,在此范围内使用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并能明显刺激中性粒细胞和CD34+细胞增加。II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为皮下注射60μg/kg,每化疗周期给药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耐受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春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24期157-157,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于2012年6月11日收入院,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双颈部可触及数个约黄豆至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质中、无压痛、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致过敏反应 皮下注射 注射液 非霍奇金淋巴瘤 药物过敏史 肿大淋巴结 周围组织
下载PDF
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Ⅰ期耐受性临床研究
6
作者 刘健 陈强 +4 位作者 杨建伟 张其忠 林传荣 范南峰 郑宏宇 《海峡药学》 1997年第S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重组 RHG-CSF 人粒细胞 人体耐受性 RHG-CSF 省肿瘤医院 临床研究 不良反应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漱口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
7
作者 张中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漱口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经盐水稀释后漱口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30例,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的口腔溃疡全部...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漱口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经盐水稀释后漱口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30例,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的口腔溃疡全部治愈,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经盐水稀释后漱口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疗效肯定,且给药方法简便,给药量小,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口腔溃疡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漱口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艾灸中脘和关元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50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华华 《中医研究》 2018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艾灸中脘和关元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本科室住院的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艾灸中脘和关元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本科室住院的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化疗。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150μg/次,1次/d,连用5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参麦注射液进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3天1次,连续治疗3次;同时艾灸中脘、关元,2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0 d。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平均(8.61±2.65)d,对照组治疗时间平均(11.59±2.87)d,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艾灸中脘和关元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减少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麦注射液/治疗应用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应用 足三里/穴位注射 中脘 关元 艾灸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致休克1例
9
作者 肖莹 徐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160-162,共3页
患儿,男,3岁3个月,近6个月头颅进性增大,3月前有头颅摔伤史,2021年2月10日头部再次摔伤后于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2月13日头部MRI示双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大脑纵裂区、小脑幕区及左侧额枕叶脑表面异常信号群,硬膜下出血多,... 患儿,男,3岁3个月,近6个月头颅进性增大,3月前有头颅摔伤史,2021年2月10日头部再次摔伤后于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2月13日头部MRI示双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大脑纵裂区、小脑幕区及左侧额枕叶脑表面异常信号群,硬膜下出血多,考虑左侧顶骨骨折可疑,给予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丙种球蛋白、止血、营养神经等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抽搐,给予丙戊酸钠及咪达唑仑泵治疗,未见抽搐发作后,咪达唑仑泵改为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休克 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辅助美罗培南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有感染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东利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4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辅助美罗培南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以下简称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PMN)缺乏伴有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AL化疗后PMN缺乏伴有感染患者64例...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辅助美罗培南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以下简称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PMN)缺乏伴有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AL化疗后PMN缺乏伴有感染患者64例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用组(单用美罗培南治疗)和联用组(美罗培南+rhG-CSF联用治疗),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关临床指标(即体温、抗菌药物使用、PMN缺乏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组(93.75%vs 75.00%,P<0.05),临床症状(体温、抗菌药物使用、PMN缺乏)复常时间均早于单用组(P<0.05),PMN最低值高于单用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PCT、CRP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PCT、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PCT、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对于AL化疗后PMN缺乏并发感染患者,采用rhG-CSF辅助美罗培南治疗可缓解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临床症状缓解,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美罗培南 中性粒细胞缺乏
原文传递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方舟咏迪(曾用名:促粒素)
11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0期M002-M002,共1页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液 适应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粒生素)的研制和应用
12
作者 徐明波 陈玉林 +4 位作者 刘初峰 陈献华 朴宏 李学海 陈再强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3期28-28,51,共2页
本项目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属生物技术领域.产品是癌症化疗、放疗后首选升白细胞(造血恢复)制剂,作为有效的支持药物可显著地降低病人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的发... 本项目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属生物技术领域.产品是癌症化疗、放疗后首选升白细胞(造血恢复)制剂,作为有效的支持药物可显著地降低病人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的发热.该药为销售额最大、市场增长最快的生物技术药物.项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基因的克隆及高表达菌株的构建;②中试及生产工艺的研究;③临床前药理、药效、毒理学评价;④临床多中心评价;⑤项目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技术关键是克隆人G-CSF基因并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特点及技术创新点在于菌株G-CSF表达率达30%以上,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液 粒生素 研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应用
13
作者 赵向荣 张振 高超 《癌症进展》 2025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同步放化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使用PEG-rh...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同步放化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使用PEG-rhG-CSF进行一级预防,对照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ANC)﹤1×10^(9)/L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比较两组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和持续时间、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FN)发生率、放疗完成时间、化疗延迟率、化疗延迟时间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FN发生率、放疗完成时间、化疗延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化疗延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用于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降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发生率及化疗延迟率,缩短放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研究
14
作者 宋佳仪 朱靓 +2 位作者 罗玉明 杨琪瑛 李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745-750,共6页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7月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换药中心收治的9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7月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换药中心收治的9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rhGM-CSF凝胶换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PRP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8% (P 2/w,较对照组0.26 ± 0.06 cm2/w快(P P P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M-CSF) gel in the treatment of venous lower extremity ulcer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venous lower extremity ulcers admitted to the Outpatient Dressing Center of the Department of Burn and Dermatology Surgery of Xijing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3 to July 202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hGM-CSF gel dressing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used PRP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1.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8.8%) (P 2/w, which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0.26 ± 0.06 cm2/w) (P P P < 0.05). Conclusion: PRP combined with rhGM-CSF gel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venous ulcers of lower extremities and can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 静脉性溃疡 慢性创面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春云 邵杰 +4 位作者 吴雅丽 申文晋 蔡永明 司端运 张宗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614-1619,共6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G-CSF)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单次给药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特征,评价其PK/PD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36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sc PEG-G-CSF注射液30、6...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G-CSF)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单次给药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特征,评价其PK/PD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36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sc PEG-G-CSF注射液30、60、100、200μg/kg,分别于给药前(0 h),给药后1、3、6、8、10、12、24、48、72、96、120、144、192、240、312、408 h采肘静脉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药物浓度,所有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3.2.4药动学程序软件进行处理,用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t_(max)、C_(max)采用实测值;AUC采用梯形法计算。并同步监测血清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结果在30~100μg/kg剂量范围内t_(max)较为恒定,为8.0~12.4 h;当给药剂量升至200μg/kg时,t_(max)后移至24.0 h;C_(max)和AUC_(0~408h)随剂量递增而呈更大比例增大,即当剂量增加约7倍时,C_(max)和AUC_(0~408h)分别增大14、26倍。各剂量组t1/2Z较为一致(约61 h)。血清中的ANC水平与给药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ANC的达峰时间(t_(max)(ANC))随着剂量增加而延长,且明显滞后于血药浓度的t_(max);ANC的峰浓度(C_(max)(ANC))和随时间变化曲线下面积(AUC_(0~408h)(ANC))与给药剂量的相关性不甚明显。给药后1周内血液中ANC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范围内,而血清中PEG-G-CSF的浓度在8~24 h达到峰值,较PD的达峰时间早。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sc PEG-G-CSF注射液30~200μg/kg呈现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在血液中的清除主要经嗜中性粒细胞受体介导,并且具有自我调节的清除机制。与非PEG化的rh G-CSF比较,PEG-G-CSF显示了其在体内的长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PEG-G-CSF 中性粒细胞计数 ELISA 药动学 药效学
原文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付静文 张富青 +1 位作者 刘敏 苏丽霄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6期61-63,67,共4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2023年该院收治的123例RI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2023年该院收治的123例RI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性激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形态类型,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两组PI、R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孕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型子宫内膜率高于对照组,C型子宫内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型子宫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联合常规药物治疗RIF患者可增大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水平,提高性激素水平和临床妊娠率,改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宫腔灌注 子宫内膜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性激素 妊娠率
下载PDF
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悬液热灌注治疗对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影响
17
作者 侯光营 毛裔龙 +4 位作者 苗珺珺 胡建伟 郜蕾 张永侠 袁香坤 《西北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悬液(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热灌注治疗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疗效,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 目的分析应用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悬液(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热灌注治疗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疗效,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并出现放射性阴道炎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GM-CSF混悬液的配制方法为:将GM-CSF 400μg溶于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GM-CSF混悬液单纯阴道冲洗,试验组采用自研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GM-CSF混悬液阴道热灌注治疗,将GM-CSF混悬液置于恒温箱中加热至42℃后行阴道灌注,灌注完成后行微波深部热疗。观察患者的阴道炎症状变化情况;研究者自行拟定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满意度;记录2组患者的阴道pH值、阴道局部体征评分、阴道清洁度评分;记录2组的康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满意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t=2.476,P<0.05),试验组患者恢复性生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比例为24.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7,P<0.05)。对照组治疗前阴道pH值与治疗3个月后阴道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阴道pH值与治疗3个月后阴道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阴道局部体征评分及阴道清洁度评分均在治疗3个月后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康复时间为(38.4±14.4)d,对照组的康复时间为(56.2±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GM-CSF混悬液热灌注治疗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性阴道炎 3D打印阴道模具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辅助生殖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廖月圣 李宁 李荣 《广西医学》 2025年第2期284-288,共5页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逐渐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领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最早应用于肿瘤化疗相关低白细胞症肿瘤学、骨髓和干细胞移植血液学等领域,近年来逐渐成为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热点,有...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逐渐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领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最早应用于肿瘤化疗相关低白细胞症肿瘤学、骨髓和干细胞移植血液学等领域,近年来逐渐成为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关其在辅助生殖领域中的作用研究日益增多并不断深入,如改善卵巢储备、调节精子和卵子发育、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提高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辅助生殖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辅助生殖 薄型子宫内膜 复发性流产 综述
下载PDF
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艾贝格司亭α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媛 王美飒 史桂玲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感染期的合并用药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贝格司亭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致精神异常1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晓玲 郭颖 张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423-1424,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精神症状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