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迁移率蛋白-17(HMG-17)基因重组多肽的制备及其抗菌结构域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云 杨华蓉 +3 位作者 黄宁 吴琦 鲍朗 王伯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3-777,共5页
为构建HMG-17原核表达系统,研究HMG-17抗菌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提取人LAK细胞总RNA,设计合成相应引物,应用RT-PCR扩增HMG-17和HMG-17α螺旋结构成熟肽cDNA,以pGEX-1λT为载体,构建HMG-17和HMG-17α螺旋结构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该载体... 为构建HMG-17原核表达系统,研究HMG-17抗菌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提取人LAK细胞总RNA,设计合成相应引物,应用RT-PCR扩增HMG-17和HMG-17α螺旋结构成熟肽cDNA,以pGEX-1λT为载体,构建HMG-17和HMG-17α螺旋结构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该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GST-HMG-17和GST-HMG-17α经亲合层析、凝血酶酶切、AU-PAGE胶回收后获得高度纯化的HMG-17和HMG-17α肽,对纯化产物进行MEC、MIC、MBC等试验,与杀菌活性较强的抗菌肽HNP-1、NP-1进行活性对比,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且具有盐敏感性。并证明了HMG-17的α结构域是HMG-17的主要抗菌功能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17 HMG-17α螺旋结构 原核表达 抗菌功能区 抗菌功能 重组多肽 结构基因 融合蛋白 结构域 迁移率
下载PDF
反相色谱在重组多肽精细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向左云 郑颖 +3 位作者 杨美峰 王维祥 姚光宁 沈居仁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2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反相色谱因其高分辨率在蛋白质、多肽及其他有机分子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被广泛使用,特别在基因工程多肽类药物的精细化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采用反相色谱进行两种重组多肽的精细纯化,获得了好的分离效果。
关键词 反相色谱 重组多肽 精细纯化 应用
下载PDF
重组多肽建立ELISA法检测家禽H5亚型禽流感抗体
3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3-73,共1页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研究人员将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2个去尾序列(P1和rHA1)克隆后在毕赤酵母菌中表达,以其表达产物多肽制备抗原,建立以重组多肽为抗原的间接ELISA(rELISA)来检测家禽中的H5禽流感抗体。肉雏鸡免疫H5N2商...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研究人员将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2个去尾序列(P1和rHA1)克隆后在毕赤酵母菌中表达,以其表达产物多肽制备抗原,建立以重组多肽为抗原的间接ELISA(rELISA)来检测家禽中的H5禽流感抗体。肉雏鸡免疫H5N2商品灭活苗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亚型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抗体 重组多肽 ELISA法 家禽 检测 毕赤酵母菌 研究人员
原文传递
重组FN多肽CH50对巨噬细胞抗肿瘤功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冯作化 张桂梅 +1 位作者 张慧 范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8-269,共2页
重组FN多肽CH50可以显著促进巨噬细胞产生NO的能力、增强其细胞毒作用。CH50多肽可与IFNγ协同作用,进一步促进巨噬细胞产生NO的能力。体内实验亦表明,CH50多肽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
关键词 纤维结合素 重组多肽 巨噬细胞 细胞毒作用
下载PDF
双功能结构域重组FN多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产物的功能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桂梅 冯作化 +1 位作者 李东 张慧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26-131,共6页
构建了纤维结合素(FN)的双功能结构域重组多肽的两个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两个重组多肽:CH50(FN的Pro1239Ser1515经Met和Ala1690Thr1960相连)和CH56(FN的Pro123... 构建了纤维结合素(FN)的双功能结构域重组多肽的两个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两个重组多肽:CH50(FN的Pro1239Ser1515经Met和Ala1690Thr1960相连)和CH56(FN的Pro1239Thr1960)。两个多肽都具有结合肝素的功能,可通过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得到纯品,所得纯品亦都具有结合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结合素 重组多肽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双结构域重组多肽对B16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慧 冯作化 +1 位作者 张桂梅 李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双结构域重组多肽(CH50) 抑制体内肿瘤细胞形成转移灶的作用。方法 采用皮下和腹腔接种黑色素瘤B16/F1 细胞,在治疗后测定肿瘤大小及转移灶数量。结果 对于皮下接种肿瘤,局部注射较远距离注射更为有效,对肿瘤...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双结构域重组多肽(CH50) 抑制体内肿瘤细胞形成转移灶的作用。方法 采用皮下和腹腔接种黑色素瘤B16/F1 细胞,在治疗后测定肿瘤大小及转移灶数量。结果 对于皮下接种肿瘤,局部注射较远距离注射更为有效,对肿瘤生长抑制可达50 % ;对腹腔内形成的微小肿瘤转移灶的抑制达80 % ;对> 1 mm 的转移结节的抑制率也可达到50 % 以上;与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合用则具有更强的疗效。结论 CH50 对微小肿瘤灶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抑制较大肿瘤结节的增长,有望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重组多肽 黑色素瘤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重组巨细胞病毒多肽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及抗体亲合力指数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洁 江源 +3 位作者 冯静 周乙华 胡娅莉 戴毅敏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重组巨细胞病毒(CMV)多肽是否适合于检测CMV特异性IgG抗体以及IgG抗体亲合力指数(AI)。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CMV的pp150、pp28、pp52和g B这4种基因,大肠杆菌分别表达这些基因,重组蛋白多肽纯化后,建立检测特异性Ig...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重组巨细胞病毒(CMV)多肽是否适合于检测CMV特异性IgG抗体以及IgG抗体亲合力指数(AI)。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CMV的pp150、pp28、pp52和g B这4种基因,大肠杆菌分别表达这些基因,重组蛋白多肽纯化后,建立检测特异性IgG抗体的ELISA方法,与进口ELISA试剂盒同时检测126例CMV IgG阳性和74例CMV IgG阴性血清。根据重组抗原ELISA检测CMV IgG的结果,选取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均相对较高的重组抗原pp150/2、pp150/3和pp150/4,进一步检测8例明确原发感染的婴幼儿血清、7例确定为潜在感染的儿童血清的CMV IgG AI,并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制备了8种CMV重组抗原,包括pp150/1、pp150/2、pp150/3、pp150/4、pp28、pp52/1、pp52/2和g B。与进口试剂盒相比,检测CMV IgG抗体时重组抗原pp150/4的阳性符合率最高(90.9%),其次为多肽pp150/3(89.7%)、pp150/2(88.9%)和pp150/1(80.2%)。与进口ELISA试剂盒比较,重组多肽pp150检测CMV IgG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例经进口试剂确定为原发感染血清的AI值为15.3%~29.8%;以重组抗原pp150/4检测时,4例AI值<30%,4例AI值>30%(39.0%~60.4%),与进口试剂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例明确为潜在感染的血清进口试剂AI值为59.6%~92.3%,2例经重组抗原检测AI值分别为22.9%和25.1%,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样,利用重组抗原pp150/2和pp150/3检测的IgG AI值与进口试剂盒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组多肽pp150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检测CMV IgG抗体,但不适合于CMV IgG AI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重组多肽 特异性IGG抗体 亲合力指数
下载PDF
重组FN多肽CH50及IFN-γ对化疗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慧青 冯作化 +2 位作者 张桂梅 张慧 范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1-193,共3页
腹腔连续注射CH50或腹腔内转染IFN-γ基因能减弱或防止化疗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减轻或防止化疗药物使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和腹腔细胞的数量降低(P<0.05),促进巨噬细胞代谢活性、杀瘤活性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 腹腔连续注射CH50或腹腔内转染IFN-γ基因能减弱或防止化疗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减轻或防止化疗药物使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和腹腔细胞的数量降低(P<0.05),促进巨噬细胞代谢活性、杀瘤活性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P<0.05,<0.01);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P<0.05,<0.01)。注射CH50的作用早于IFN-γ基因转染的作用。结果提示CH50可改善肿瘤化疗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多肽 干扰素 FN 免疫功能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分泌型重组多肽sPD-1-CellⅠ(P/C-1)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邱惠 张慧 +1 位作者 冯作化 张桂梅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构建双结构域重组多肽sPD-1-Cell I(P/C-1)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体内外表达重组多肽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编码PD-1胞外结构域的cDNA与编码CH50 Cell I结构域的cDNA,3片... 目的构建双结构域重组多肽sPD-1-Cell I(P/C-1)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体内外表达重组多肽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编码PD-1胞外结构域的cDNA与编码CH50 Cell I结构域的cDNA,3片段连接法插入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A中,获得真核表达载体pP/C-1;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BHK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及免疫印迹检测重组多肽P/C-1的表达,MTT法检测表达产物对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建立小鼠H22肝细胞癌移植瘤模型,裸DNA肌肉注射法分别于体内转染sPD-1、CH50和P/C-1基因,观察并比较各处理因素对小鼠的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多肽P/C-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BHK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重组多肽P/C-1的表达,后者能显著增强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作用,体内实验表明,P/C- 1转染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烈而持久,显著优于sPD-1和CH50治疗组。结论重组多肽P/C-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表达产物P/C-1兼有sPD-1和CH50的生物学功能,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发挥二者协同抗肿瘤作用,从而将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多肽 PD-1 CellⅠ 免疫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免疫抑制蝎毒活性肽Im169的重组表达和功能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宗运 朱国新 +4 位作者 谢明红 华敏 曹志贱 李文鑫 吴英亮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58-463,F0002,共7页
目的:筛选鉴定新型蝎毒免疫活性肽。方法:从海南斑等蝎(Isometrus maculates)毒腺组织c DNA文库中筛选和分离蝎毒肽基因,通过GST融合蛋白表达纯化、肠激酶酶切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离的方法,获得色谱纯重组蝎毒活性肽,酶联免疫吸附(EL... 目的:筛选鉴定新型蝎毒免疫活性肽。方法:从海南斑等蝎(Isometrus maculates)毒腺组织c DNA文库中筛选和分离蝎毒肽基因,通过GST融合蛋白表达纯化、肠激酶酶切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离的方法,获得色谱纯重组蝎毒活性肽,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细胞因子,鉴定免疫调节活性。结果:筛选得到一个新的蝎毒活性肽基因Im169,其编码的成熟肽由29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含有6个半胱氨酸。Im169多肽对T淋巴细胞IL-2、TNF-α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序列分析显示:Im169多肽和蝎钾通道毒素的相似性最高,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钾通道毒素多肽。功能机制分析显示:Im169多肽通过抑制T细胞表面的钾通道,从而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结论:发现了一个新的蝎毒免疫调节肽,丰富了对蝎毒活性肽的功能认识,为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多肽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素 免疫抑制 重组多肽 CDNA文库
下载PDF
重组大鼠溶菌酶N端多肽的原核表达及其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翔 莫宏波 +1 位作者 周羽竝 刘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4-790,共7页
目的:探讨溶菌酶N端多肽片段基因的重组并在原核中表达,研究该片段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结合作用。方法:从SD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总RNA,经逆转录并扩增大鼠溶菌酶N端基因片段,以质粒pET-30 a... 目的:探讨溶菌酶N端多肽片段基因的重组并在原核中表达,研究该片段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结合作用。方法:从SD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总RNA,经逆转录并扩增大鼠溶菌酶N端基因片段,以质粒pET-30 a(+)为载体构建表达质粒pLY77。含pLY77的工程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对该重组多肽进行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N i+-NTA琼脂糖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的溶菌酶N端多肽片段LY77经SDS-PAGE和W estern印迹法鉴定,ELISA法分析体外结合活性。结果:LY77在Rosetta(DE3)中高效表达,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 000;LY77对体外制备的晚期糖基化蛋白BSA-AGEs具有显著的结合活性。结论:LY77对AGEs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为进一步探讨LY77可能应用于体内促进AGEs的清除和参与免疫调节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原核表达 重组多肽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
下载PDF
三结构域重组FN多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产物性质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才 冯作化 +1 位作者 李东 张桂梅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4-477,共4页
为探讨三结构域重组纤连蛋白 (FN)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构建了两个三结构域重组FN表达质粒 pF94 6 2和pF94 82 ,它们分别编码两个重组多肽 :CH6 2 (FN的Pro 12 39 Ser 15 15经Met和Ala 16 90 Val 2 0 49相连 )和CH82 (从CH6 2中删除了H... 为探讨三结构域重组纤连蛋白 (FN)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构建了两个三结构域重组FN表达质粒 pF94 6 2和pF94 82 ,它们分别编码两个重组多肽 :CH6 2 (FN的Pro 12 39 Ser 15 15经Met和Ala 16 90 Val 2 0 49相连 )和CH82 (从CH6 2中删除了HepIIC端和CellII结构域N端的Pro 195 3 Glu 1978)。含表达质粒pF94 82的工程菌经 37℃培养 ,CH82得到表达 ,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经尿素变性与复性处理后 ,通过肝素 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 ,纯化产物进行细胞粘附试验。CH6 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效率很低 (5 % ) ,而CH82的表达效率很高(2 1% ) ,提示FN分子中CellII结构域的N端顺序是影响三结构域重组多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关键结构。纯化的CH82具有结合肝素和结合细胞的功能 ,且结合细胞的能力比双结构域FN更强。CH82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具有更强的抑制肿瘤转移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基因工程制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连蛋白 重组多肽 肿瘤转移 三结构域 肿瘤治疗
下载PDF
重组FN多肽真核表达载体pCH510衔接化疗治疗小鼠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波 冯作化 +1 位作者 张桂梅 李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研究肿瘤化疗后转染 pCH5 10质粒是否提高疗效 ,以及二者衔接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 方法 :采用瘤细胞接种建立小鼠肿瘤模型 ;通过基因转染 ,观察 pCH5 10对不同接种量所形成的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小鼠肿瘤化疗后立即进行pCH5 1... 目的 :研究肿瘤化疗后转染 pCH5 10质粒是否提高疗效 ,以及二者衔接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 方法 :采用瘤细胞接种建立小鼠肿瘤模型 ;通过基因转染 ,观察 pCH5 10对不同接种量所形成的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小鼠肿瘤化疗后立即进行pCH5 10转染的抑瘤效果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观察小鼠体内注射化疗药物后 ,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激活功能的影响 ;采用细胞计数的方法 ,观察化疗药物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变化的动力学 ;另外小鼠肿瘤化疗后第5天进行pCH5 10转染 ,观察抑瘤效果。结果 :转染pCH5 10对不同接种量形成的小鼠肿瘤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并呈负相关。化疗药物可使免疫细胞代谢降低 ,活化受阻 ,在化疗后第 3天免疫细胞数降至最低 ,约 10d左右恢复正常 ;化疗后立即连续 10d转染 pCH5 10质粒 ,疗效没有增强 ;化疗 5d后 ,再连续 15d转染 pCH5 10质粒 ,则疗效明显增强。 结论 :化疗后转染 pCH5 10质粒 ,对小鼠肿瘤治疗效果更好 ,但由于化疗既降低免疫细胞数量 ,又抑制其功能 ,化疗后立即转染pCH5 10质粒是不恰当的 ,并且转染治疗时间不宜过短。pCH5 10、化疗和化疗 +pCH5 10三者对肿瘤不同抑制特点的比较显示化疗具有两面性 ,既抑瘤又促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H510质粒 基因转染 化疗 肿瘤 小鼠 重组FN多肽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重组蛋白多肽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7
14
作者 汤仲明 刘秀文 +1 位作者 宋海峰 朱宝珍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50-756,共7页
扼要介绍重组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特点。综述了重组内皮抑制素、重组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改构肿瘤坏死因子、重组糖基化尿激酶原、人源化单抗trastuzumab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 扼要介绍重组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特点。综述了重组内皮抑制素、重组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改构肿瘤坏死因子、重组糖基化尿激酶原、人源化单抗trastuzumab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蛋白多肽药物 临床药代动力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利用恒溶氧-补料分批技术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生产重组肿瘤导向多肽LTL-TNF 被引量:4
15
作者 颜真 张英起 +5 位作者 李波 赵宁 石继红 韩苇 王利兵 王增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肿瘤导向多肽 L TL - TNF工程菌的大规模培养与表达方法以获取重组 L TL TNF.方法 首先在试管和三角瓶中探讨工程菌的生长和表达规律 ,筛选其最适宿主菌、最佳培养及诱导表达条件 ,然后在 5 L 自控发酵罐中进行分批补料... 目的 探讨重组肿瘤导向多肽 L TL - TNF工程菌的大规模培养与表达方法以获取重组 L TL TNF.方法 首先在试管和三角瓶中探讨工程菌的生长和表达规律 ,筛选其最适宿主菌、最佳培养及诱导表达条件 ,然后在 5 L 自控发酵罐中进行分批补料培养 .结果 保持培养过程中 30 %~ 40 %的溶解氧和限制性流加葡萄糖 ,工程菌 DH5 α/ p BV- L TL TNF在5 L 发酵罐中培养至终密度 A6 0 0 nm 40~ 5 0时 ,目的蛋白的表达最高 ,可达菌体总蛋白的 5 0 % ,L TL - TNF的含量达到5 .12 g· L- 1 ,发酵总时间在 12 h左右 .结论 确定了周期短、产率高且稳定可靠的发酵工艺 ,为重组肿瘤导向多肽L TL TNF工程菌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重组 大肠杆菌 发酵 肿瘤坏死因子 重组肿瘤导向多肽
下载PDF
双功能域重组FN多肽抑制癌细胞浸润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桂梅 冯作化 +2 位作者 张慧 李东 范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9,共4页
在制备了两个Cell Ⅰ-Hep Ⅱ 双结构域重组FN多肽(CH50和CH56)的基础上,研究其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作用。两个多肽的结构差异是CH50中删除了Cell I和HepⅡ之间的Ⅲ-11和ED-A结构顺序。CH50(ED_(50)为30.2 nmol/L)结合细胞的能力略高... 在制备了两个Cell Ⅰ-Hep Ⅱ 双结构域重组FN多肽(CH50和CH56)的基础上,研究其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作用。两个多肽的结构差异是CH50中删除了Cell I和HepⅡ之间的Ⅲ-11和ED-A结构顺序。CH50(ED_(50)为30.2 nmol/L)结合细胞的能力略高于CH56(ED_(50)为45.4 nmol/L)。两种多肽均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B16/F1细胞结合层粘素的能力,抑制作用相同。在体内肿瘤浸润抑制试验中,两种多肽均可显著抑制癌细胞浸润能力,使肺转移结节数降低80%左右。结果提示:Ⅲ-11和ED-A结构顺序对Cell Ⅰ-Hep Ⅱ 双结构域多肽结合细胞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删除Ⅲ-11和ED-A不是重组多肽抑制肿瘤转移的决定因素,Cell I和Hep Ⅱ 这两个结构域单独连接在一起是其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FN多肽 肿瘤转移 黑色素瘤 肿瘤抑制
下载PDF
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1(7-36)对化学致糖尿病模型动物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乐嘉静 李湛君 +2 位作者 邱财荣 宫泽辉 徐康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 本文研究了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 1(7 36 )[rhGLP 1(7 36 ) ]对化学所致糖尿病模型动物的降血糖和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方法 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及链脲霉素型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rhGLP 1,分别于给药 4天后采血 ,收... 目的 本文研究了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 1(7 36 )[rhGLP 1(7 36 ) ]对化学所致糖尿病模型动物的降血糖和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方法 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及链脲霉素型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rhGLP 1,分别于给药 4天后采血 ,收取血清 ,测定血糖及胰岛素值。结果 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皮下注射 4 0、80 μg·kg-1rhGLP 1后 ,血糖值显著下降 (P <0 0 1) ,而 2 0 μg·kg-1剂量组则无显著性改变 ;链脲霉素型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 2 8、5 6 μg·kg-1rhGLP 1后 ,血糖值显著下降 (P <0 0 5、P <0 0 1) ,而 14 μg·kg-1剂量组则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rhGLP 1对实验动物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1 糖尿病模型 血糖 胰岛素
下载PDF
三结构域重组纤连蛋白多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其产物的纯化与鉴定
18
作者 李明才 冯作化 +1 位作者 李东 张桂梅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81-384,共4页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一种抗肿瘤转移多肽——人纤连蛋白(FN) 的CellI-Hep Ⅱ-CellⅡ三结构域重组多肽(CH82), 表达效率达21% 。在低温 (22 ℃) 培养表达时, CH82大部分为可溶性产物, 经DEAE...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一种抗肿瘤转移多肽——人纤连蛋白(FN) 的CellI-Hep Ⅱ-CellⅡ三结构域重组多肽(CH82), 表达效率达21% 。在低温 (22 ℃) 培养表达时, CH82大部分为可溶性产物, 经DEAE-52 层析及Heparin-agarose亲和层析可得到纯品; 在高温(37 ℃) 培养表达时, CH82 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出现, 经尿素变性与复性处理后,可通过Heparin-agarose 亲和层析得到纯品。所得纯品均具有结合肝素和结合细胞的功能, 且结合细胞的能力比双结构域FN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连蛋白 重组多肽 表达 蛋白纯化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7-36)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翼 柴栋 +2 位作者 郑专杰 王锡萍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1(7-36)[rhGLP-1(7-36)](促胰岛素生成药)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12,9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单次(0.1,0.15,0.2 mg)和多次(0.2 mg)皮下注射rhGLP-1(7-36),连续5日,用荧光酶联免疫分... 目的研究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1(7-36)[rhGLP-1(7-36)](促胰岛素生成药)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12,9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单次(0.1,0.15,0.2 mg)和多次(0.2 mg)皮下注射rhGLP-1(7-36),连续5日,用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用DAS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药-时曲线符合一房室模型,Cmax、AUC0-t随剂量增加而增加,tmax约为19~21 min,ti/2为10~14min.多次:首次与末次给药后的Cmax分别为(726.76±94.07),(737.15±72.12)ng·L-1;tmax为18min左右;t1/2为15~17 min.结论在0.1~0.2 mg内,过程呈一级线性动力学特征,体内无蓄积,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1(7-36)冻干粉 药代动力学 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重组大鼠溶菌酶C端多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20
作者 王利娟 刘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19期5-8,共4页
目的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30a(+)与LY70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LY70基因,经Nde I和Not I双酶切后插入相同酶切pET30a(+)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并进行阳性克隆筛选,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酸序列检测方... 目的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30a(+)与LY70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LY70基因,经Nde I和Not I双酶切后插入相同酶切pET30a(+)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并进行阳性克隆筛选,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酸序列检测方法鉴定重组质粒DNA,将其转入宿主菌Ecoli Rosetta (DE3),用IPTG对重组质粒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及特异性,表达产物经Ni+-NTA琼脂糖柱层析纯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与LY70,并优化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结论 原核细胞可以高效表达溶菌酶的C端多肽而不影响原核表达系统,不失为一种制备溶菌酶功能性多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原核表达 重组多肽 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